一种带有钻头功能的金属骨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18930发布日期:2020-02-04 09:34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钻头功能的金属骨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骨科用的金属骨针,尤其是一种带有钻头功能的金属骨针。



背景技术:

金属骨针在骨折复位时部分植入人体进行牵引或者在骨科手术时起到内固定作用。现有金属骨针的杆身上仅带有螺纹,在进行手术时必须先在骨头上用骨钻钻孔以形成工作通道,然后再用与骨针配套的丝锥攻丝,最后安装金属骨针。采用此结构金属骨针的缺点是:手术过程复杂,手术时间和手术感染风险随之增加;在钻孔的过程中,钻头的高速旋转和剧烈摩擦会产生热量,导致手术处温度上升,造成骨头坏死的风险急剧增加,并会因此影响骨针的固定牢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需预先钻孔、手术过程简单、手术时间短、增加手术安全性的带有钻头功能的金属骨针。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金属骨针包括一体结构的尾部、杆部和螺纹部和头部,其结构特点是所述头部为自攻钻头,螺纹部和头部上设有切削刃,切削刃处设有排屑槽,杆部上设有若干间隔排列的防滑凹槽。

本实用新型所述螺纹部上的螺纹为单螺旋螺纹,螺纹的牙底呈弧线形。

本实用新型所述螺纹部上的螺纹为双螺旋螺纹,螺纹的牙底呈直线形;且螺纹部的直径由杆部往头部方向逐渐减小。

本实用新型所述尾部上开有四个平面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该金属骨针的头部为自攻钻头,使用时无需预先用骨钻钻孔,自攻钻头配合切削刃和螺纹部,可以在骨头上低速钻孔,由于摩擦减少,从而避免产生过多的骨头碎屑和热量,防止因高温发生骨头坏死,手术风险降低;2、螺纹部上螺纹牙底的弧线形设计,可增加骨针与骨头之间的接触面积,通过减少径向皮质张力而使应力在骨内有最佳的分布,由于应力分布是均有的,所以降低了对骨皮质损伤的危险,可有效提高骨针固定的锚固性,使骨针适合长期留置在体内并避免产生松动;3、螺纹部上螺纹牙底的直线形设计及双螺旋螺纹设计,骨碎片可以从双螺旋螺纹的牙底排出,从而提高了螺纹的切割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3,本实施例包括一体结构的尾部1、杆部2和螺纹部3和头部4。头部4为自攻钻头,螺纹部3和头部4上设有切削刃5,切削刃5处对称开有两个排屑槽8,杆部2上设有若干个间隔排列的防滑凹槽6,尾部1上开有四个平面槽9。螺纹部3上的螺纹为单螺旋螺纹,螺纹的牙底7呈弧线形。

本实施例用于皮质骨。使用时,无需预先钻孔,在尾部1套上旋转骨针的专用扳手,利用头部4、切削刃5、螺纹部3完成钻孔、攻丝及固定。排屑槽8用于排除切削刃5切削时产生的骨头碎屑并为散热提供较大的散热面积,防滑凹槽6用于防滑。螺纹部3上螺纹牙底7的弧线形设计,增加了骨针与骨头的接触面积,通过减少径向皮质张力而使应力在骨内有最佳的分布,由于应力分布是均有的,所以降低了对骨皮质损伤的危险,可有效提高骨针固定的锚固性。

实施例2:

参见图4-图6,本实施例包括一体结构的尾部1、杆部2和螺纹部3和头部4,头部4为自攻钻头,螺纹部3和头部4上设有切削刃5,杆部2上设有若干个间隔排列的防滑凹槽6,尾部1上开有四个平面槽9。螺纹部3上的螺纹为双螺旋螺纹,螺纹的牙底7呈直线形,且螺纹部3的直径由杆部2往头部4方向逐渐减小。

本实施例用于松质骨,使用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排屑槽8用于排除切削刃5切削时产生的骨头碎屑并为散热提供较大的散热面积,防滑凹槽6用于防滑。螺纹部3上螺纹牙底7的直线形设计及双螺旋螺纹设计,骨碎片可以从双螺旋螺纹的牙底7排出,从而提高了螺纹的切割能力。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