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悬挂装置及其悬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54820发布日期:2020-04-28 21:04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医用悬挂装置及其悬臂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用悬挂装置及其悬臂。



背景技术:

传染性疾病,尤其是致病菌、病毒可以通过流动的空气进行传播,从而导致疾病向他人传播的传染病,其具备的这种特性对于与患者接触的人员来说,具有极大的威胁性,特别是医务人员。

伴随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更多种类的医疗设备也进入医院中。为了更卫生更方便的利用这些医疗设备,在医院监护病房、手术室等对卫生要求较高的场所通常会采用医用吊塔或医用吊桥,以便各种医疗设备的集中和运输,医用吊塔或医用吊桥是医院现代化手术室或icu病房必不可少的供气医疗设备。怎样利用医用吊塔或医用吊桥在医院现代化手术室或icu病房营造一个干净环境,是本实用新型需要考虑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用悬挂装置及其悬臂。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悬臂,用于医用悬挂装置,其中,所述悬臂包括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壳体、风机以及净化模块,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形成气流通道,所述风机形成经由进气口到出气口的气流,所述净化模块设于气流通道内并对所述气流通道内的气流进行净化。

优选的,所述风机位于气流通道中,所述风机的进口与所述进气口相连通,所述风机的出口与所述出气口相连通,所述净化模块设于所述风机和进气口之间或所述风机和出气口之间。

优选的,所述净化模块包括按照气流方向依次布置的初级过滤网、静电消毒杀菌层、静电吸附层和高效过滤网。

优选的,所述悬臂的壳体设有可开启的盖板,所述净化模块可在所述盖板开启时从所述悬臂中移除或插入所述悬臂中。

优选的,所述风机和所述净化模块安装在外壳中,所述外壳安装在所述悬臂的壳体中。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医用悬挂装置,包括根据上面任意一项所述的悬臂。

优选的,所述悬臂包括第一悬臂杆和第二悬臂杆,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均设于第一悬臂杆中。

优选的,所述悬臂包括第一悬臂杆和第二悬臂杆,所述进气口设于第一悬臂杆中,所述出气口设于第二悬臂杆中,第一悬臂杆和第二悬臂杆通过中空的连接件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悬挂装置及其悬臂、净化装置,其中,所述医用悬挂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塔头和悬臂,所述悬臂包括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壳体、风机以及净化模块,所述进气口对应病床床头设置,并与出气口之间形成气流通道,所述风机设于所述气流通道内以将进气口处形成负压,所述净化模块设于气流通道内并对所述气流通道内的气体进行净化。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医用悬挂装置内置风机和净化模块,可以使处于手术室或icu病房的病人头部上方产生负压,并及时吸收和净化病人呼出的气体,同时,也可持续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另外,风机和净化模块内置现有设备,可以节约空间,并提升病房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医用悬挂装置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医用悬挂装置整体结构的正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悬臂顶部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悬臂底部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悬臂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净化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医用悬挂装置的结构组成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医用悬挂装置100,可用于手术室和icu病房,其包括相互连接的塔头10和悬臂20,其中,所述悬臂20包括设有进气口22和出气口23的壳体21、风机24以及净化模块25,所述进气口22和出气口23之间形成气流通道,所述风机24形成经由进气口22到出气口23的气流,所述净化模块25设于气流通道内并对所述气流通道内的气体进行净化。

在本实用新型中,进气口22在悬臂20上的位置对应着患者头部位置,患者呼出的携带有传染源的气体能够在负压的作用下通过进气口22全部被吸入所述气流通道内,避免患者呼出气体的逸散。

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患者呼出的气体通过进气口22被通入气流通道中后进入净化模块25内,由净化模块25对患者呼出的气体进行有效的灭菌杀毒,转化为干净的空气,再通过风机24由出气口23将其排入空气中,由此能够实现环境中气体的循环利用,保证患者与医务人员进行沟通交流时,医务人员的安全性,也能够避免同处一个病房中的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保证病房内的空气质量,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环境。

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风机24和净化模块25可以组合实现模块化设计,该组合模块可以通过固定结构,例如螺钉,直接固定在气流通道中。当然,所述风机24和净化模块25也可以各自单独设置。

本实用新型所应用的医用悬挂装置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可以分为手术室医用吊塔和icu医用吊桥,下面举例具体进行说明。

请参考图2,图2所示的医用悬挂装置100为icu医用吊桥,其包括上下连接的塔头10和悬臂20。所述塔头10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塔头11和第二塔头12,其顶端可悬挂于病房的天花板上,所述悬臂20两端分别与第一塔头11和第二塔头12的下端连接。所述悬臂20下方设有干终端30和湿终端40,所述干终端30和湿终端40分别是两个组合式部件,可移动地悬挂于悬臂20的两端,并且干终端30和湿终端40分离不接触。所述干终端30包括医疗监护仪器平台、氧气、空气、吸引、强弱电和网络的输入终端,并且可选择地设置功能柱和功能箱。同样地,所述湿终端40包括可升降的输液架和输液泵架,并且可选择地设置功能柱和功能箱。所述干终端30和湿终端40都通过吊柱50与悬臂20相连接,吊柱50具备气动刹车部件。

请同时参考图3至图5,所述悬臂20大致呈菱形外观设计,可采用铝合金模具一次成型,具有高载重性能。所述悬臂20包括设有进气口22和出气口23的壳体21、风机24以及净化模块25,所述进气口22和出气口23之间形成气流通道,所述风机24可设于所述气流通道内以将进气口22处形成负压,所述净化模块25设于气流通道内并对所述气流通道内的气体进行净化。

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口22位于悬臂20下部壳体21上,与icu病床的床头正对应,所述出气口23对应进气口22设于悬臂20上部壳体21上。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最佳效果,所述进气口22是尽量朝向病床的床头位置,但所述出气口23的位置不限,可以设置在悬臂20的上部位置,也可以是悬臂20的侧部位置或者下部位置。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口22处设有第一过滤网221,所述出气口23处设有第二过滤网231,起到进一步净化的功能,还可以对进气口22和出气口23进行装饰。

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净化模块25位于进气口22和风机24之间,所述进气口22与净化模块25相连通,所述净化模块25与所述风机24的进口相连通,所述风机24的出口与出气口23相连通。此外,所述净化模块25还可以位于风机24和出气口23之间,在此不再累述。

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净化模块25包括按照气流流动方向依次布置的初级过滤网、静电消毒杀菌层、静电吸附层和高效过滤网。所述出气口23位于高效过滤网的后方,经由进气口22吸收空气进入气流通道内并进行输送,到达净化模块25处时依次通过初级过滤网、静电消毒杀菌层、静电吸附层和高效过滤网的四级消杀,获得洁净的空气,净化过程中的效率非常高,净化后的空气经气流通道由风机24进行排出输送。当然,所述净化模块25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例如,所述净化模块25包括初级过滤网、除菌模块和高效过滤网。

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气流通道内设有固定净化模块25的固定装置26,所述固定装置26包括设于悬臂20壳体21上的可开启的盖板261和设于气流通道内部的固定部262,所述净化模块25设置为抽屉式结构,可抽拉地设置于固定部262内,以隔断气流通道,所述盖板261设置于所述净化模块25的抽拉方向上。在需要对净化模块25进行抽出更换时,只需要打开所述盖板261,就可以取出净化模块25。进一步的,在净化模块25内部,初级过滤网、静电消毒杀菌层、静电吸附层和高效过滤网分别设置为抽屉式结构,可抽拉的设置于净化模块25内,在取出净化模块25后,可以更换整个净化模块25,也可以对净化模块25内的各级净化层分别进行更换,整个操作过程简单可靠,为使用者提供了非常简便的后期维护方式,使用方便。

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悬臂20壳体21对应风机24处设有可开启的检修顶板(未图示),在需要取出风机24时,打开检修顶板即可。当然,在风机24和净化模块25为模块化组合设计时,可取消检修顶板的设计,保留固定装置26即可,该固定装置26可对应风机24和净化模块25的模块化组合进行设计。同时,风机24和净化模块25组合模块也可以设置为抽屉式结构,可单独的抽拉出风机24或者净化模块25。

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风机24和净化模块25安装在外壳中,所述外壳安装在所述悬臂20的壳体21中,形成所述风机24和净化模块25的模块化设计。

进一步的,为了降低风机24启动时的噪音和震动感,所述气流通道沿气流方向交错布置有多块相互平行布置的降噪板(未图示),气流流动时,声波能够在错开排列的降噪板之间来回的反射,从而降低气体在气流通道内产生的噪音,并保证气体在气流通道内传播的顺畅性。

一种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单元(未图示),所述控制单元包括主控模块、检测模块和设置于医用悬挂装置上的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与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且所述主控模块分别与所述检测模块、所述风机电连接。通过控制面板对主控模块进行控制,方便对风机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和调节,由检测模块对患者周围的空气质量状态进行实时的检测,并将检测到的空气质量反馈至主控模块处,由主控模块对该空气质量值进行确认比较后,对风机的转速进行调整,以确保能够在节约能耗且保证空气质量的前提下,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手术室用医用吊塔,由于技术方案类似,就不再图示。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手术室用医用吊塔包括相互连接的塔头和悬臂,所述悬臂包括第一悬臂杆和第二悬臂杆,所述第一悬臂杆包括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壳体、风机以及净化模块,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形成气流通道,所述风机设于所述气流通道内以将进气口处形成负压,所述净化模块设于气流通道内并对所述气流通道内的气体进行净化。在另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口设于第一悬臂杆,所述出气口设于第二悬臂杆,所述风机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一风机位于第一悬臂杆处,所述第二风机位于第二悬臂杆处,第一悬臂杆和第二悬臂杆通过中空的连接件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医用悬挂装置的悬臂,请参前述描述,在此不再累述。

请参考图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医用悬挂装置的净化装置60,所述净化装置60包括设有第一开口62和第二开口63的外壳61、风机24以及净化模块25,所述第一开口62和第二开口63之间形成气流通道,所述风机24形成由第一开口62到第二开口63的气流,所述净化模块25设于气流通道内并对所述气流通道内的气流进行净化。

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风机24位于气流通道中,所述风机24的进口与第一开口62相连通,所述风机24的出口与第二开口63相连通,所述净化模块25设于所述风机24和第一开口62之间或所述风机24和第二开口63之间。

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净化装置60还包括控制单元64,所述控制单元64包括主控模块、检测模块和设置于医用悬挂装置上的控制面板,各元件相互连接关系请见前述描述,在此不再累述。

请参考图7,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风机24位于气流通道中,所述净化模块25的内部结构可以分开设置,例如,所述净化模块25包括初级过滤网251、除菌模块252和高效过滤网253,所述初级过滤网251安装于第一开口62处,所述除菌模块252和高效过滤网253按照气流方向依次布置在风机24与第二开口63之间。同样,所述净化装置60还包括控制单元64。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悬挂装置及其悬臂、净化装置,其中,所述医用悬挂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塔头和悬臂,所述悬臂包括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壳体、风机以及净化模块,所述进气口对应病床床头设置,并与出气口之间形成气流通道,所述风机设于所述气流通道内以将进气口处形成负压,所述净化模块设于气流通道内并对所述气流通道内的气体进行净化。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医用悬挂装置内置风机和净化模块,可以使处于手术室或icu病房的病人头部上方产生负压,并及时吸收和净化病人呼出的气体,同时,也可持续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另外,风机和净化模块内置现有设备,可以节约空间,并提升病房空间利用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本实用新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之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