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裤型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47642发布日期:2020-08-14 17:14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短裤型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短裤型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具有吸收尿之类的排泄液的吸收性芯。已知一种技术,其中吸收性芯的部分区域中设置有狭缝等以减小刚性,从而在穿用短裤型吸收性物品时吸收性芯在该低刚性部分容易弯折,以便易于沿着穿着者的身体立体地变形。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吸收性物品,其中,吸收性芯具有块结构,该块结构包括具有相对高的基重的高基重部和具有相对低的基重的低基重部,并且在该吸收性物品中,借助该块结构增加柔软度,以允许吸收性芯易于沿着穿着者的身体。

引用清单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5555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在普通的吸收性物品(例如尿布)中,裆部在吸收性主体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中设置有腿部密褶,由于该腿部密褶的伸缩性,吸收性主体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在穿着者的裆部贴合在腿部周围。但是,如专利文献1中那样,利用容易经历弯折变形的吸收性芯,存在如下情况: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变形成朝非皮肤侧升起,从而使得容易在中央部与穿着者的皮肤之间形成间隙。换言之,所述吸收性芯的左右方向的两侧部容易与穿着者的身体紧密接触,但是中央部难以与穿着者的身体紧密接触,因此存在诸如在裆部贴合不良以及吸收排泄物的能力降低的风险。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吸收性芯的变形是随机的,存在吸收性芯不会随着穿着者的身体的移动而变形的情况,因此存在无法在裆部获得充分良好的贴合的风险。

鉴于诸如上述问题之类的传统问题,完成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短裤型吸收性物品,该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实现了吸收性芯的裆部部分中的贴合性的改善。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主要方面是一种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具有彼此相交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所述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包括:吸收性主体,其在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下端部向前后弯折,并包括沿所述上下方向配置的吸收性芯;和裆部构件,其在裆部部分层叠在与所述吸收性芯相比的非皮肤侧,并包括沿所述上下方向伸缩的裆部伸缩区域,其中所述裆部部分是穿上所述短裤型吸收性物品时位于穿着者的裆部的部分,所述短裤型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吸收性芯的所述裆部部分设有平均基重比周围区域的平均基重低的裆部低基重区域,所述裆部低基重区域包括在所述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横长部,所述横长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裆部伸缩区域重叠。

通过参考附图阅读本说明书的描述,本发明的除上述以外的特征将变得清楚。

[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短裤型吸收性物品,该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实现了吸收性芯的裆部部分中的贴合性的改善。

附图说明

图1是短裤型一次性尿布1的立体图。

图2是处于展开并拉伸状态的尿布1的从非皮肤侧观察到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3是沿图2中的i-i线剖切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4a是处于展开并拉伸状态的吸收性主体10的从皮肤侧观察到的示意性平面图。图4b是沿图4a中的a-a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5是处于展开并拉伸状态的尿布1的示意性平面图,并且示出了前侧带部21的前侧伸缩区域21s、裆部构件23的裆部伸缩区域23s与吸收性芯11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6是从皮肤侧观察的吸收性芯11的平面图。

图7是示出当穿上尿布1时吸收性芯11的变形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8是示意性剖视图,其作为比较例示出了在不设置裆部伸缩区域23s的情况下吸收性芯11的裆部部位11b的变形状态。

图9是示出在设置有裆部伸缩区域23s的情况下的吸收性芯11的裆部部位11b的变形状态的示意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附图以及本说明书的描述,至少以下内容将变得清楚。

一种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具有彼此相交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所述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包括:吸收性主体,其在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下端部向前后弯折,并包括沿所述上下方向配置的吸收性芯;和裆部构件,其在裆部部分层叠在与所述吸收性芯相比的非皮肤侧,并包括沿所述上下方向伸缩的裆部伸缩区域,其中所述裆部部分是穿上所述短裤型吸收性物品时位于穿着者的裆部的部分,所述短裤型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吸收性芯的所述裆部部分设有平均基重比周围区域的平均基重低的裆部低基重区域,所述裆部低基重区域包括在所述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横长部,所述横长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裆部伸缩区域重叠。

根据该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在裆部部分,设置在吸收性芯的非皮肤侧的裆部伸缩区域在上下方向上收缩,因此吸收性芯被压向穿着者的皮肤侧。此时,裆部低基重区域的横长部成为吸收性芯沿左右方向的弯折变形的起点,并且吸收性芯在沿着穿着者的裆部形状弯曲的同时与穿着者的裆部区紧密接触。因此,这使得能够改善吸收性芯在裆部区域中的贴合性。

在这样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中,期望的是,所述裆部低基重区域包括在所述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纵长部,所述多个纵长部在所述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布置,并且在所述左右方向上相邻的各所述纵长部之间,沿所述上下方向设置有裆部高基重区域,所述裆部高基重区域是平均基重比所述裆部低基重区域的平均基重高的区域。

根据该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在纵长部的容易用作弯折起点的左右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基重高和刚性高的裆部高基重区域。这使得纵长部在左右方向上如关节那样发挥作用。因此,吸收性芯容易在该纵长部中经历弯折变形,并且容易沿着穿着者身体的曲面贴合。

在这样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中,期望的是,所述吸收性芯包括后侧部,该后侧部是向所述前后方向的后侧弯折的部分,并且在所述后侧部,在与所述裆部低基重区域相比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上侧,设置有臀部高基重区域,所述臀部高基重区域是平均基重比所述裆部低基重区域的平均基重高的区域。

根据该短裤型吸收性物品,设置有具有高刚性的臀部基重区域,这抑制导致吸收性芯的变形的力从裆部区域朝臀部区域传递的情况。因此,吸收性芯能够在臀部区域中适当地变形而不受裆部区域中的变形的影响,并且臀部的贴合性得到改善。

在这样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中,期望的是,所述裆部低基重区域与所述臀部高基重区域之间的边界部从所述左右方向的中央朝两外侧向斜下方倾斜。

根据该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吸收性芯的位于臀部高基重区域上方(后侧)的区域沿着边界部的倾斜而斜向升起,并变形成包裹穿着者的臀部。因此,这使得能够进一步改善吸收性芯在穿着者臀部的贴合性。

在这样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中,期望的是,在所述后侧部中,所述裆部低基重区域与所述裆部伸缩区域相比位于上侧。

根据该短裤型吸收性物品,由裆部伸缩区域产生的伸缩力被臀部高基重区域阻碍,这使得该伸缩力难以作用于臀部高基重区域上方的区域。因此,吸收性芯的自然变形在臀部区域侧上不太可能受到损害,并且能够进一步改善吸收性芯在臀部区域中的贴合性。

在这样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中,期望的是,在所述后侧部,在与所述裆部低基重区域相比的上侧,设有臀部低基重区域,所述臀部低基重区域是平均基重比周围区域的平均基重低的区域。

根据该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在夹着臀部高基重区域的上方(臀部侧)及下方(裆部侧)的区域中分别设置有低基重区域,因此使得吸收性芯容易在臀部侧和裆部侧以不同的方式变形。因此,吸收性芯容易适合地贴合在每个区域中。

在这样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中,期望的是,所述裆部低基重区域包括:第一裆部低基重区域;和第二裆部低基重区域,其在所述上下方向上与所述第一裆部低基重区域相比位于上侧,所述第二裆部低基重区域包括沿所述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纵长部,所述多个纵长部在所述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布置,并且所述第二裆部低基重区域中的、在所述左右方向上位于一侧最远的所述纵长部与位于另一侧最远的所述纵长部之间的长度,比所述臀部低基重区域的所述左右方向上的长度短。

根据该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在吸收性芯的位于裆部部位的臀部侧的区域中,尽可能大地设置了作为弯折起点的低基重区域,因此使得容易允许吸收性芯的大部分区域沿着臀部区域的圆度变形。

在这样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中,期望的是,所述第一裆部低基重区域包括在所述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纵长部,所述多个纵长部在所述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布置,并且所述第一裆部低基重区域中的、在所述左右方向上位于一侧最远的所述纵长部与位于另一侧最远的所述纵长部之间的长度,短于所述第二裆部低基重区域中的、在所述左右方向上位于一侧最远的所述纵长部与位于另一侧最远的所述纵长部之间的长度。

根据该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在吸收性芯的比第一裆部低基重区域更靠近臀部侧的第二裆部低基重区域中,尽可能大地设置用作弯折起点的低基重区域。这使得容易允许吸收性芯的大部分区域沿着臀部区域的圆度变形。

在这样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中,期望的是,在所述后侧部中,在所述臀部高基重区域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下侧并且在所述左右方向上的中央的位置处,设置有中央低基重区域,所述中央低基重区域沿所述上下方向贯穿所述吸收性芯。

根据该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当吸收性芯在其裆部区域中被夹在穿着者的两腿之间时,吸收性芯更容易经历弯折变形,从而以刚性最低的中央低基重区域为起点沿上下方向向皮肤侧突出。因此,吸收性芯容易沿着穿着者的排泄源和臀间裂贴合。

在这样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中,期望的是,所述吸收性芯包括前侧部,该前侧部是向所述前后方向的前侧弯折的部分,并且在所述前侧部,在与所述裆部低基重区域相比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上侧,设置有一对倾斜低基重区域,所述一对倾斜低基重区域从所述上下方向的上侧朝下侧、并从所述左右方向的外侧朝中心侧倾斜,所述一对倾斜低基重区域的基重比周围区域的基重低。

根据该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倾斜低基重区域斜着接触从穿着者的耻骨周边到其裆部的范围,因此成为吸收性芯沿着穿着者的腿根部弯折的起点。因此,吸收性芯容易遵循穿着者腿部的移动而变形。

在这样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中,期望的是,所述裆部伸缩区域的所述左右方向上的长度短于所述吸收性芯的所述左右方向上的长度的最小值,在所述吸收性芯的所述左右方向的两端部设有裆部侧高基重区域,所述裆部侧高基重区域是平均基重比所述裆部低基重区域的平均基重高的区域。

根据该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吸收性芯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中设置有基重和刚性比周围区域高的区域,因此,在吸收性芯的中央部弯折成突出的形状的情况下,凸部从左右方向的两侧被支撑,并且凸部的形状不易塌陷。

在这样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中,期望的是,所述短裤型吸收性物品还包括:前侧带部,其与所述吸收性主体的上端部接合并且向所述前后方向的前侧弯折;和后侧带部,其与所述吸收性主体的上端部接合并且向所述前后方向的后侧弯折,所述前侧带部和所述后侧带部在所述左右方向的两侧部中彼此接合。

根据该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当穿上吸收性物品时,在穿着者的腰围被前侧带部和后侧带部可靠地保持的状态下,吸收性主体可以被向上拉动。因此,吸收性芯容易可靠地与穿着者的裆部紧密接触。

在这样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中,期望的是,所述前侧带部包括在所述左右方向上伸缩的前侧伸缩区域,所述后侧带部包括在所述左右方向上伸缩的后侧伸缩区域,所述裆部伸缩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上下方向上与所述前侧伸缩区域和所述后侧伸缩区域重叠。

根据该短裤型吸收性物品,裆部伸缩区域的伸缩力与前侧伸缩区域和后侧伸缩区域的伸缩力共同作用,并且裆部伸缩区域能够更容易地收缩。因此,吸收性芯容易被朝穿着者的裆部向上拉动,并且贴合性能够得到进一步改善。

实施方式

以下,列举成人用短裤型一次性尿布1(下文中也称为“尿布1”)为例,对本发明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注意,本发明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也可以用作儿童用的一次性尿布、生理用品(短裤型卫生巾)等。

尿布1的整体构造

图1是尿布1的示意性立体图。图2是处于展开并拉伸状态的尿布1的从非皮肤侧观察到的示意性平面图。图3是沿图2中的i-i线剖切的示意性剖视图。注意,尿布1的“拉伸状态”是指这样的状态:尿布1被拉伸成消除褶皱,被拉伸成使得构成尿布1的各构件(例如,后述的外装构件20等)的尺寸匹配或接近该构件单体的尺寸。

尿布1具有彼此相交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并且如图3中所示,具有厚度方向,各构件层叠在该厚度方向上。在上下方向上,对应于穿着者的躯干的侧是上侧,并且对应于穿着者的裆部的侧是下侧。在前后方向上,对应于穿着者的腹部的侧是前侧,并且对应于穿着者的背部的侧是后侧。在厚度方向上,与穿着者的身体接触的侧是皮肤侧,并且与之相反的侧是非皮肤侧。而且,在图2中的展开状态下,尿布1具有彼此相交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长度方向对应于上下方向,并且宽度方向与左右方向相同。

尿布1包括:吸收性主体10,其在俯视观察下是矩形的;以及外装构件20,其位于吸收性主体10的非皮肤侧。外装构件20包括:腹部侧外装构件21(前侧带部21),其位于前后方向上的前侧;背部侧外装构件22(后侧带部22),其位于前后方向上的后侧;以及裆部外装构件23(裆部构件23),其连接腹部侧外装构件21和背部侧外装构件22。在厚度方向上相邻的上述构件利用粘合剂等接合在一起。

另外,前侧带部21位于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侧,并且后侧带部22位于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侧。在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上,前侧是前侧带部21所在的侧,而后侧是后侧带部22所在的侧。换言之,前侧带部21位于吸收性主体10的前上端部分中,并且后侧带部22位于吸收性主体10的后上端部分中。而且,裆部构件23位于比前侧带部21和后侧带部22更靠近皮肤侧的位置。

注意,尽管在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中,外装构件20由三个构件构成,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前侧带部21、后侧带部22和裆部构件23可以是单个构件。还可以具有不包括裆部构件23的构造,并且可以具有这样的构造:与外装构件20不同的构件相对于外装构件20进一步层叠在非皮肤侧上。

当尿布1处于图2中所示的展开状态时,吸收性主体10在长度方向上的预定位置cl处对折,并且前侧带部21的左右方向上的两侧部通过粘附等接合至后侧带部22的左右方向上的两侧部,从而获得图1中所示的短裤型。换言之,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与尿布1的上下方向一致,并且前侧带部21和后侧带部22以环形形状连接,从而形成腰围开口1a以及一对腿围开口1b。以下,将前侧带部21和后侧带部22彼此接合的区域称为端部接合区域24。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在吸收性主体10(吸收性芯11)在预定位置cl处弯折的情况下,将其向前弯折的部分称为“前侧部10f”,并将向后弯折的部分称为“后侧部10r”。换言之,关于图2中的长度方向,有时将吸收性主体10(吸收性芯11)的在预定位置cl前面的区域称为“前侧部10f”,并且有时将预定位置cl后面的区域称为“后侧部10r”。

如图3中所示,吸收性主体10包括:吸收性芯11;顶片12,其位于吸收性芯11的皮肤侧;以及底片13,其位于吸收性芯11的非皮肤侧。图4a是处于展开并拉伸状态的吸收性主体10的从皮肤侧观察到的示意性平面图。图4b是沿图4a中的a-a线剖切的剖视图。注意,为了简化描述,图4b未示出设置在吸收性芯11中的低基重区域(稍后描述)。

吸收性芯11是吸收并保持诸如尿之类的排泄液的构件,并且例如由混入有超吸收性聚合物(sap)的纸浆纤维之类的液体吸收纤维形成。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芯11在长度方向上的前侧端与后侧端之间具有左右方向上的宽度狭窄的狭窄部11c,并且在如图4a中所示的俯视观察下大致呈沙漏状。吸收性芯11还设置有各种类型的低基重区域,这些低基重区域是具有比周围区域低的基重的区域。稍后将详细描述低基重区域。而且,吸收性芯11的外周表面可以被衬纸、无纺布等制成的透液性片覆盖。

顶片12是透液性片,并且由例如亲水性的透气无纺布、纺粘无纺布等制成。底片13具有两层结构,其包括不透液性片13a以及布置在不透液性片13a的非皮肤侧的疏水性片13b。不透液性片13a由例如树脂膜等构成,并且疏水性片13b由例如柔软的疏水性无纺布等构成。注意,底片13可以具有由不透液性片13a构成的单层结构。

在底片13的左右方向的两侧设置有侧片14。该侧片14向左右方向的外侧延伸超过吸收性芯11的左右方向的两端11es和11es。而且,将吸收性主体10的左右方向的两端10es和10es作为折叠位置向左右方向的内侧以及厚度方向的皮肤侧折返,由此形成一对防漏壁部40。在防漏壁部40以在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上下方向)上拉伸的状态下固定有弹性绳等的防漏壁弹性构件41、42。当防漏壁弹性构件41、42在长度方向上收缩时,一对防漏壁部40在吸收性主体10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向皮肤侧升起,并起到尿布1的防漏壁(腿部侧密褶)的作用。注意,也可以为:不设置侧片14,通过使底片13(透液性片13b)延伸到吸收性芯11的左右方向的外侧,从而形成防漏壁部40。

如图2中所示,前侧带部21和后侧带部22分别在上下方向上包括:端部接合区域24所在的腰围区域211和221;以及位于腰围区域211和221下方的裆侧区域212和222。腰围区域211和221在俯视观察下为矩形。裆侧区域212和222大致为梯形,并且其外边缘部具有倾斜部212s和222s,该倾斜部212s和222s朝向上下方向的下侧且向左右方向的内侧倾斜。换言之,裆侧区域212和222的宽度朝向下侧变窄。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后侧带部22的裆侧区域222大于前侧带部21的裆侧区域212,能够覆盖穿着者的臀部区域的较大范围。

如图3中所示,前侧带部21和后侧带部22分别包括:位于皮肤侧的皮肤侧片213和223;位于非皮肤侧的非皮肤侧片214和224;以及位于上述片之间并且至少在尿布1的左右方向上具有伸缩性的伸缩性无纺布215、225。

皮肤侧片213和223和非皮肤侧片214和224优选是柔软片,并且由例如纺粘无纺布、sms无纺布等制成。

伸缩性无纺布215和225包括例如由具有弹性的热塑性弹性体纤维的聚氨酯弹性体、以及不具有弹性的热塑性树脂纤维的聚烯烃树脂的聚丙烯(pp)。而且,伸缩性无纺布215和225是已经经过诸如齿轮拉伸之类的拉伸处理的无纺布。根据该拉伸处理,伸缩性无纺布215和225在预定方向上具有伸缩性。注意,拉伸处理可以是在相互正交的方向上进行的拉伸处理,也可以是仅在预定方向上进行的拉伸处理。在仅在预定方向上进行拉伸处理的情况下,在预定方向上展现出伸缩性,但是不一定所有纤维都在预定方向上取向,因此在与预定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也展现出伸缩性。

皮肤侧片213和223、非皮肤侧片214和224以及伸缩性无纺布215和225借助散布的多个熔接部25a和25b(例如,经过超声波焊接的区域)接合,因此与使用例如硬化的粘合剂进行接合的情况相比,皮肤触感柔软。另外,伸缩性无纺布215、225在熔接部25a和25b之间收缩,因此,皮肤侧片213和223与非皮肤侧片214和224在厚度方向上弯曲并向外突出。换言之,皮肤侧片213和223以及非皮肤侧片214和224在熔接部25a和25b之间凸出,从而皮肤触感更为柔软并且能够给用户视觉上的柔软感。

根据该构造,前侧带部21和后侧带部22整体在尿布1的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上具有伸缩性。将前侧带部21的在左右方向上展现出伸缩性的区域作为前侧伸缩区域21s,并且将后侧带部22的在左右方向上展现出伸缩性的区域作为后侧伸缩区域22s(参见图5中的阴影部分)。而且,如图2中所示,熔接部25a和25b以其间相对小的间隔散布。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中,产生有在多个方向上延伸且极细的凸起(褶皱),能够防止在尿布的特有的一个方向上产生褶皱(竖向褶皱等),从而使尿布1具有良好的外观。

注意,可以使用伸缩性膜代替伸缩性无纺布215和225。应当注意,因为伸缩性膜具有基本均匀的厚度,所以皮肤侧片213和223以及非皮肤侧片214和224在熔接部25a和25b之间的凸出容易塌陷。与之相对,伸缩性无纺布215和225增加了熔接部25a和25b之间的厚度,从而抑制了皮肤侧片213和223以及非皮肤侧片214和224的凸出的塌陷,使得能够维持尿布的柔软的皮肤触感和良好外观。

另外,在散布有熔接部25a和25b的区域中,关于在厚度方向上与吸收性主体10重叠的第一散布区域x以及剩余的第二散布区域y,可以在第一散布区域x和第二散布区域y之间使熔接部25a和25b具有不同的形状、和/或每单位面积的熔接部25a和25b的比例不同。注意,在图2中的第一散布区域x中,交替布置有相对于左右方向以45度或-45度的角度倾斜的大致矩形的熔接部25a。另一方面,在第二散布区域y中,以交错的布置设置有圆形的熔接部25b。

另外,在第二散布区域y中与在第一散布区域x中相比,每单位面积的熔接部25b所占的面积小。因此,在容易出现出汗以及湿气之类的问题的腰围区域211和221中,能够抑制由熔接部25b引起的透气性降低,并维持适当的透气性。另一方面,在与吸收性主体10重叠的第一散布区域x中,前侧带部21和后侧带部22的收缩被适当地抑制,从而使得能够减轻吸收性主体10的左右方向上的收缩。

另外,在前侧带部21和后侧带部22的沿着腰围开口1a延伸的区域中布置有多个弹性绳等腰围弹性构件26。类似地,在沿着腿围开口1b延伸的区域中布置有多个弹性绳等腿围弹性构件27。换言之,由于腰围弹性构件26和腿围弹性构件27,尿布1的腰围和腿围牢固地贴合在穿着者的身体上,从而使得能够防止尿布1的脱落和从腿围的泄漏。在其他区域中,由于伸缩性无纺布215和225,尿布1广泛地、轻柔地贴合在穿着者的身体上,从而减轻了绷紧感。

裆部构件23在俯视观察下为大致沙漏状,其在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向左右方向的内侧弯曲。而且,如图3中所示,档部构件23包括:位于皮肤侧的皮肤侧片231;位于非皮肤侧的非皮肤侧片232;以及位于上述片之间并在尿布1的上下方向(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上具有伸缩性的伸缩性无纺布233。这些片231至233借助熔接部(例如,与第二散布区域y中的那些熔接部相同的熔接部25b)接合。裆部构件23中,将在上下方向上展现出伸缩性的区域作为裆部伸缩区域23s(参见图5中的阴影部分)。

由于设置了该裆部伸缩区域23s,吸收性芯11能够与穿着者的裆部紧密接触,并且即使吸收性芯11的重量由于排泄物而增加,也能够抑制尿布1的下垂。另外,在裆部构件23的沿着腿围开口1b延伸的区域中布置有多个裆部弹性构件28,并且裆部构件23与穿着者的腿围紧密接触。

吸收性芯11的变形

下面描述当穿上尿布1时吸收性芯11(吸收性主体10)如何随着穿着者身体的形状而变形。

图5是处于展开并拉伸状态的尿布1的示意性平面图,并且示出了前侧带部21的前侧伸缩区域21s、裆部构件23的裆部伸缩区域23s与吸收性芯11之间的位置关系。图6是从皮肤侧观察的吸收性芯11的平面图。

如图5中所示,吸收性芯11具有:“下腹部位11a”,其在使用过程中位于穿着者的下腹部;“裆部部位11b”,其位于穿着者的裆部;以及“臀部部位11c”,其位于穿着者的臀部。在图5中,与前侧带部21重叠的部位是下腹部位11a,与后侧带部22重叠的部位是臀部部位11c,并且其间的部分是裆部部位11b。换言之,下腹部位11a是位于尿布1的前侧部10f的部位,并且臀部部位11c是位于尿布1的后侧部10r的部位。此外,裆部部位11b是位于短裤型形状的尿布1的上下方向上的下端部处的部位,其从前侧部10f跨过预定位置cl延伸至后侧部10r。

注意,图5中所示的“裆部部位11b”的范围是一例,并不限于此。例如,相对于长度方向而言,裆部部位可以是中央区域,该中央区域是从前侧带部21的端部接合区域24的下端延伸到后侧带部22的端部接合区域24的下端的区域的三分之一。

在吸收性芯11中,裆部部位11b包括“裆部低基重区域36”,该裆部低基重区域36是吸收性芯11的基重低于周围区域的基重的区域。裆部低基重区域36是通过沿上下方向(吸收性芯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纵长部36l与沿左右方向(吸收性芯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横长部36w相交而形成。注意,在裆部部位11b中沿左右方向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纵长部36l,并且每个纵长部36l均设置有沿上下方向隔开间隔地布置的多个横长部36w。

在此,吸收性芯11的“基重”是每单位面积的吸收性芯11(例如,混入有sap的液体吸收纤维)的质量(g/m2)。可以使用已知方法比较吸收性芯11的在裆部低基重区域36和周围区域中的基重。例如有视觉比较的方法。在另一种方法中,从吸收性芯11上切下目标部位作为样品,测量各样品的质量和面积,并且计算并比较每单位面积的质量。这同样适用于以下描述的其他低基重区域。

由于裆部低基重区域36和周围区域之间的刚性差异,吸收性芯11容易以裆部低基重区域36为起点弯折。因此,当穿上尿布1时,吸收性芯11通过以该裆部低基重区域36为起点弯折而容易沿着穿着者的身体的凹凸形状变形,从而容易地贴合至穿着者的身体。特别地,裆部部位11b是由于当穿上尿布1时被夹在穿着者的两腿之间而容易经受左右方向的压缩力的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裆部部位11b中,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纵长部36l和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横长部36w设置成彼此相交,因此吸收性芯11能够柔性地变形。

而且,如图6中所示,吸收性芯11在上下方向上位于裆部低基重区域36的上方并且在前后方向上位于裆部低基重区域36的后侧(后侧部10r)的位置处包括“第二裆部低基重区域37”,该第二裆部低基重区域37是吸收性芯11的基重比周围区域的基重低的区域。第二裆部低基重区域37的构造类似于裆部低基重区域36的构造,通过在上下方向(吸收性芯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纵长部37l与在左右方向(吸收性芯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多个横长部37w相交而形成。注意,第二裆部低基重区域37布置成跨着裆部部位11b和臀部部位11c。另外,为了将裆部低基重区域36与第二裆部低基重区域37彼此区分开,下文中有时将裆部低基重区域36称为“第一裆部低基重区域36”。

另外,吸收性芯11包括“中央低基重区域32”,该中央低基重区域32是吸收性芯11的基重比周围区域的基重低的区域。中央低基重区域32在上下方向上位于第一裆部低基重区域36的上方,并且在前后方向上位于第一裆部低基重区域36的前方(前侧部10f),并且在左右方向上位于第二裆部低基重区域37的纵长部371之间。中央低基重区域32是上下方向上比左右方向上长且其基重小于周围区域的基重的大致矩形的区域,并且在吸收性芯11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沿着上下方向(吸收性芯11的长度方向)布置。类似地,在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在上下方向上位于第一裆部低基重区域36的上方并且在前后方向上位于该第一裆部低基重区域36的后侧(后侧部10r)的位置处设置有对应于中央低基重区域32的“中央低基重区域33”。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央低基重区域32和33中不存在吸收性芯11。换言之,中央低基重区域32和33是在厚度方向上贯穿吸收性芯11的孔。

接下来,将详细描述在尿布1的使用过程中吸收性芯11的变形。图7是示出当穿上尿布1时吸收性芯11的变形的示意性立体图。

在尿布1的中央低基重区域32和33中,吸收性芯11在厚度方向上贯穿,具有最低的刚性。因此,吸收性芯11在中央低基重区域32和33中最容易弯折变形。因此,在当穿上尿布1时吸收性芯11在穿着者的裆部被夹在两腿之间的情况下,吸收性芯11在与中央低基重区域32和33相对应的部分中沿上下方向(吸收性芯11的长度方向)向左右弯折。因此,如图7中所示,在长度方向上位于中央低基重区域32和33之间的裆部部位11b中,吸收性芯11沿着长度方向向穿着者的皮肤侧凸状地变形,从而形成凸部11t。换言之,中央低基重区域32和33具有作为“折叠引导区域”的作用,其允许吸收性芯11在裆部部位11b中沿长度方向弯折。由于吸收性芯11以在裆部部位11b中朝皮肤侧凸变形,凸部11t容易沿着穿着者的排泄源以及臀间裂配合,并且能够改善对裆部中的排泄物的吸收。

另外,在前侧部10f中,吸收性芯11从裆部部位11b到下腹部位11a沿着穿着者的腹部的曲面形状上升。另一方面,在后侧部10r中,吸收性芯11从裆部部位11b到臀部部位11c沿着穿着者的臀部的曲面形状上升。因此,当穿上尿布1时,吸收性芯11变形成图7中所示的形状。

但是,传统的尿布没有设置与本实施方式的裆部伸缩区域23s对应的部位,因此即使吸收性芯能够柔性地变形,裆部区域中也存在贴合性问题。图8是示意性剖视图,其作为比较例示出了在不设置裆部伸缩区域23s的情况下吸收性芯11的裆部部位11b的变形状态。图9是示出在设置有裆部伸缩区域23s的情况下的吸收性芯11的裆部部位11b的变形状态的示意性剖视图。图8和图9示出了吸收性芯11在尿布穿着者的裆部处变形的情况的、从穿着者的正面观察时的吸收性芯11的剖面形状。

在图8中的比较例中,吸收性芯11由于被夹在穿着者的两腿之间而在穿着者的裆部中(裆部部位11b中)在左右方向上被压缩,因此吸收性芯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沿长度方向(上下方向)弯折,并形成向皮肤侧突出的凸部11t。但是,由于在左右方向上被压缩,中央部中的凸部11t向穿着者的非皮肤侧升起,并且在吸收性芯11与穿着者的皮肤之间形成间隙。特别地,由于防漏壁弹性构件41,吸收性主体10的左右方向的两侧具有沿着长度方向的伸缩性,因此,左右方向的两侧部被固定至穿着者的腿部的根部(腹股沟区域)。当在这种状态下吸收性芯11在左右方向上被压缩时,比左右方向的两端部更容易变形的中央部(凸部11t)就好像被向穿着者的非皮肤侧推一样地升起,并且容易在吸收性芯11与穿着者的皮肤之间形成间隙。因此,存在吸收性芯11的贴合不良和未吸收的排泄物泄漏的风险。

与之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中,在裆部部位11b中,设置在吸收性芯11(吸收性主体10)的非皮肤侧的裆部伸缩区域23s沿着吸收性芯11的长度方向(上下方向)收缩,因此吸收性芯11被压向穿着者的皮肤侧(如图9中所示)。此时,裆部低基重区域36的横长部36w成为使吸收性芯11沿左右方向弯折变形的起点,并且吸收性芯11沿长度方向(上下方向)遵循穿着者裆部的形状而弯折,并紧贴穿着者的裆部。另外,因为在长度方向(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作为沿着左右方向的弯折起点的横长部36w,所以吸收性芯11容易朝穿着者的皮肤弯折,并且促进上述凸部11t的形成。因此,吸收性芯11维持左右方向的中央部的凸部11t,并且紧紧贴合到穿着者的裆部。因此,在吸收性芯11与穿着者的皮肤(裆部)之间难以形成间隙,并且容易抑制排泄物的泄漏。

另外,在吸收性芯11的裆部部位11b中,在左右方向上隔开预定间隔布置有多个纵长部36l(参见图6),并且在相邻的两个纵长部36l、36l之间布置有沿上下方向(吸收性芯1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裆部高基重区域51”。裆部高基重区域51是其基重比裆部低基重区域36的基重高的区域并且如图6中的虚线所示,其大致成形为上下方向(长度方向)上比左右方向(宽度方向)上长的矩形。

由于在低基重的纵长部36l、36l的左右方向之间设置了裆部高基重区域51,吸收性芯11容易沿长度方向向左右弯折变形。具体地,在纵长部36l的具有低基重并且容易成为弯折起点的左右方向的两侧,设置具有高基重以及高刚性的裆部高基重区域51。这使得纵长部36l在左右方向上相邻的裆部高基重区域51、51之间如关节那样在左右方向上发挥作用。因此,吸收性芯11容易在与裆部高基重区域51、51之间的纵长部36l相对应的部分中经历弯折变形,并且抑制除纵长部36l之外的部分中的弯折变形,从而使得能够将吸收性芯11的变形控制到一定程度。另外,由于设置了多个裆部高基重区域51,吸收性芯11能够沿着穿着者的身体形状适当地变形。

此外,吸收性主体10的后侧部10r在上下方向上位于裆部低基重区域36、第二裆部低基重区域37以及中央低基重区域33的上方(长度方向的后方)的位置处设置有基重高于这些低基重区域的基重的“臀部高基重区域55”。该臀部高基重区域55在左右方向上是连续的,并且臀部高基重区域55与第二裆部低基重区域37(以及中央低基重区域33)之间的边界部从左右方向的中央朝向两外侧向斜下方倾斜。因此,如由图6中的虚线所示,臀部高基重区域55大致为u形(或v形)。

当穿上尿布1时,在裆部部位11b中,吸收性芯11如上述那样以山状方式变形,从而朝着穿着者的皮肤侧突出,并且凸部11t沿上下方向(吸收性芯11的长度方向)连续地形成。而且,如图7中所示,吸收性芯11在后侧部10r中变形成从裆部部位11b朝臀部部位11c升起。即,吸收性芯11在裆部部位11b与臀部部位11c之间的变形不同。

鉴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中央低基重区域33和第二裆部低基重区域37在长度方向的后侧设置臀部高基重区域55,这允许吸收性芯11在该边界部分处顺畅地变形。具体地,借助臀部高基重区域55,防止用于使吸收性芯11变形成朝裆部部位11b中的皮肤侧凸变形的力从裆部部位11b朝臀部部位11c侧传递。因此,这使得能够抑制在臀部部位11c中吸收性芯11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变形成朝穿着者的皮肤侧突出的情况。特别地,作为通孔的中央低基重区域33作为具有最小刚性并有助于弯折的折叠引导区域发挥作用,因此在上下方向上的位于中央低基重区域33上方(长度方向上的后侧)的位置处设置臀部高基重区域55,使得能够抑制用于导致吸收性芯11凸变形的力传递至臀部侧的情况。

而且,用于在裆部部位11b中沿左右方向压缩吸收性芯11的力集中在臀部高基重区域55与低基重区域(33、37)之间的边界部,因此吸收性芯11易于在该边界部弯折。结果,吸收性芯11的相对于臀部高基重区域55在长度方向上的后方的区域不像裆部部位11b那样以突出的形状变形,而是以臀部高基重区域55与低基重区域(33、37)的边界部作为弯折起点而朝着穿着者的臀部侧升起。因此,吸收性芯11易于沿着穿着者身体的形状自然变形。

此时,臀部高基重区域55与低基重区域(33、37)之间的边界部从左右方向的中央朝两外侧,并且从长度方向的后侧朝前侧倾斜。因此,吸收性芯11的相对于臀部高基重区域55在长度方向上的后方的区域沿着该边界部的倾斜而斜向升起,并且变形成包裹穿着者的臀部。因此,这使得能够改善吸收性芯11在穿着者的臀部的贴合性。

另外,在后侧部10r中,如图5中所示,臀部高基重区域55在上下方向上位于裆部伸缩区域23s的上方(长度方向上的后方)。因此,臀部高基重区域55阻碍裆部伸缩区域23s对吸收性芯11施加的沿上下方向的伸缩力的影响,并且裆部伸缩区域23s难以向相对于臀部高基重区域55在长度方向上的后方的区域施加伸缩力。因此,吸收性芯11在臀部侧处的自然变形难以受到损害,并且能够进一步改善吸收性芯11在穿着者的臀部的贴合性。

而且,如图6中所示,在吸收性芯11的后侧部10r中,在臀部高基重区域55的上下方向的上方(长度方向上的后方)设置有“臀部低基重区域38”,该臀部低基重区域38是吸收性芯11的基重比周围区域的基重低的区域。臀部低基重区域38的构造类似于第二裆部低基重区域37的构造,包括纵长部38l和横长部38w。该臀部低基重区域38促进吸收性芯11在臀部部位11c中的自由变形。如图7中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芯11在夹着臀部高基重区域55的上方的区域和下方的区域(即,臀部侧与裆部侧)之间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变形,因此在各个区域中设置低基重区域使得能够允许吸收性芯11更自然地变形。

而且,臀部低基重区域38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w38(即,最左侧的纵长部38l的左侧端与最右侧的纵长部38l的右侧端之间的距离)比第二裆部低基重区域37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w37(即,最左侧的纵长部37l的左侧端与最右侧的纵长部37l的右侧端之间的距离)大(w38>w37)。在吸收性芯11的后侧部10r中,设置有臀部低基重区域38的区域是覆盖穿着者的大部分臀部的部分,因此,在左右方向上尽可能大地设置尽作为弯折起点的低基重区域,这使得能够促进吸收性芯11的大部分沿着穿着者的臀部的圆度变形。

类似地,第一裆部低基重区域36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w36是最左侧的纵长部36l的左侧端与最右侧的纵长部36l的右侧端之间的距离,并且第二裆部低基重区域37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w37大于第一裆部低基重区域36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w36(w37>w36)。同样,在这种情况下,在吸收性芯11中,在比第一裆部低基重区域36更靠近臀部的第二裆部低基重区域37中,在左右方向上尽可能大地设置成为弯折起点的低基重区域,这使得能够促进吸收性芯11的大部分沿着穿着者的臀部的圆度变形。

而且,如图6中所示,吸收性芯11的前侧部10f在裆部低基重区域36在上下方向上的上方(长度方向上的前方)设置有“倾斜低基重区域31”,其中,吸收性芯11的基重比周围区域的基重低。倾斜低基重区域31在吸收性芯11的前侧各设有左右一对,并且从左右方向的两侧朝中央侧向斜下方倾斜。换言之,它们是在上下方向上从上向下并且在左右方向上从外侧向中央侧倾斜的区域。当穿上尿布1时,该倾斜低基重区域31斜着接触从穿着者的耻骨周边到其裆部的范围。因此,倾斜低基重区域31成为在吸收性芯11的前侧部10f中沿着穿着者的腿根部的形状的弯折起点。因此,即使穿着者行走或前后移动他们的腿部,吸收性芯11也能够遵循腿部移动而在穿着者的腹部侧进行三维弯折,并且遵循身体移动而自由地变形。

注意,吸收性芯11的后侧部10r中未设置像倾斜低基重区域31那样斜着倾斜的低基重区域。这是因为在臀部侧(后侧部10r)不进行诸如穿着者的腿部向后大幅摆动的运动,并且吸收性芯11仅需要能够变形成如上所述沿着臀部的圆度覆盖大部分。

而且,如图5中所示,裆部伸缩区域23s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w23s小于吸收性芯11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宽度)w11c的最小值(即,狭窄部11c处的宽度),也就是说w11c>w23s。根据该构造,由裆部伸缩区域23s提供的伸缩性难以在吸收性芯11的左右方向上的两端部发挥作用。另外,在裆部部位11b中,吸收性芯11的左右方向上的两端部没有设置裆部低基重区域36,而是设置有基重比周围区域的基重高的裆部侧高基重区域52(参见图6)。在裆部侧高基重区域52中吸收性芯11的刚性高,因此吸收性芯11在这些区域中不容易变形。

当穿上尿布1时,吸收性芯11变形成在裆部部位11b中向皮肤侧突出(参见图7),此时,左右方向上的两端部中的裆部侧高基重区域52难以变形,因此吸收性芯11容易维持山状的突出形状。换言之,由于在形成于左右方向的中央部的凸部11t的两侧设置了不易变形的裆部侧高基重区域52,该凸部11t被从左右方向的两侧支撑,并且凸部11t的形状不易塌陷。因此,这使得能够进一步改善吸收性芯11的贴合性。

另外,裆部侧高基重区域52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宽度)w52的最小值大于裆部高基重区域51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宽度)w51(w52>w51)。如前所述,裆部高基重区域51通过夹入纵长部36l而具有促进吸收性芯11容易弯折的功能。因此,如果w51太大,则存在吸收性芯11难以弯折的风险。然而,考虑到裆部两侧高基重区域52是具有支撑吸收性芯11经历弯折变形时形成的突出形状的两侧的功能的区域,则希望裆部侧高基重区域52具有一定的宽度。鉴于此,通过在尿布1中将各高基重区域51和52提供成满足w52>w51,可以确保吸收性芯11在左右方向的两端部区域中的强度,并且吸收性芯11在中央区域中能够容易变形。

而且,尿布1具有吸收性主体10跨在前侧带部21和后侧带部22之间的结构,因此,当穿上尿布1时,吸收性主体10可以在前侧带部21和后侧带部22之间可靠地保持穿着者的腰围的状态下被向上拉动。因此,吸收性芯11难以脱落,并且由于裆部伸缩区域23s的该功能,易于可靠地与穿着者的裆部紧密接触。

此外,裆部伸缩区域23s具有与前侧带部21的前侧伸缩区域21s重叠的部分。类似地,裆部伸缩区域23s具有与后侧带部22的后侧伸缩区域22s重叠的部分。因此,裆部伸缩区域23s的伸缩力与前侧伸缩区域21s和后侧伸缩区域22s的伸缩力共同作用,并且裆部伸缩区域23s能够容易朝前侧部10f和后侧部10r中的上端侧收缩。因此,吸收性芯11易于朝穿着者的裆部向上被拉动,并且能够进一步改善吸收性芯11(吸收性主体10)的贴合性。

其他实施方式

尽管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的以上实施方式仅是为了促进对本公开的理解,而不以任何方式被解释为限制本公开。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要旨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公开进行各种改变或变更,并且本公开涵盖其等同物。

附图标记列表

1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尿布、短裤型吸收性物品);

1a腰围开口、1b腿围开口;

10吸收性主体、10f前侧部、10r后侧部;

11吸收性芯、11a下腹部位、11b裆部部位、11c臀部部位;

11c狭窄部、11t凸部;

12顶片,13底片、14侧片;

20外装构件;

21前侧带部(腹部侧外装构件)、21s前侧伸缩区域;

211腰围区域、212裆部侧区域;213皮肤侧片,214非皮肤侧片,215伸缩性无纺布;

22后侧带部(背部侧外装构件)、22s后侧伸缩区域;

221腰围区域、222裆部侧区域、223皮肤侧片、224非皮肤侧片、225伸缩性无纺布;

23裆部构件(裆部外装构件)、23s裆部伸缩区域;

231皮肤侧片、232非皮肤侧片、233伸缩性无纺布;

24端部接合区域;

25a,25b熔接部;

26腰围弹性构件、27腿围弹性构件、28裆部弹性构件;

31倾斜低基重区域;

32中央低基重区域、33中央低基重区域;

36裆部低基重区域(第一裆部低基重区域);361纵长部、36w横长部;

37第二裆部低基重区域、371纵长部、37w横长部;

38臀部低基重区域、381纵长部、38w横长部;

40防漏壁部;

41防漏壁弹性构件、42防漏壁弹性构件;

51裆部高基重区域、52裆部侧高基重区域;

55臀部高基重区域;

cl预定位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