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针灸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58043发布日期:2019-03-30 09:28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智能电针灸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针灸理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电针灸系统。



背景技术:

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从外治内”治疗的方法,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手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目前,针灸已得到几乎全世界的认可。据报道,针灸能够有效治疗的病种达三百种以上,其中效果显著的就有一百多种。

我国传统的中医针灸是用金属细针刺入人体,从而刺激人体经络上的穴位达到治疗目的,针灸治疗已在我国有上千年的历史,因其简便、有效而得到推广,现在全世界都有针灸医生。针刺入穴后要留针一定时间,以加强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另外,还有脉冲高压针灸治疗仪,采用瞬间的高电压对地放电的原理,将小剂量高电压释放的电荷直接作用于人体穴位,来达到无创口治疗疾病的目的。

目前,无论是传统针灸或者电针灸,均需要由专业医师人工完成,过于依赖医师的专业技巧,导致治疗效率难以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医师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智能电针灸系统,能够智能寻找穴位并控制针灸治疗头释放电荷作用于人体穴位,提高针灸治疗效率。

本发明的智能电针灸系统,包括穴位定位器、控制器、距离传感器、针灸治疗头、驱动装置、护理床及电源;

所述穴位定位器包括激光器,用于利用激光在被治疗用户身体上定位被治疗用户的针灸穴位,并将穴位数据发送到控制器;

所述针灸治疗头设有脉冲高电压发生器及针头,所述脉冲高电压发生器由控制器激发并通过针头将脉冲高压电传输至目标穴位;

所述距离传感器用于实时测量针灸治疗头与目标穴位穴位之间的距离,并将距离数据发送给控制器;

所述驱动装置设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带动针灸治疗头在空间中移动并依次对目标穴位进行针灸;

所述护理床设在针灸治疗头下方,用于供被治疗用户躺卧;

所述电源用于给各用电部件供电。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针灸治疗头包括一绝缘的外壳,所述针头安装在外壳上,所述脉冲高电压发生器安装在外壳内;所述针头为导电材料经银质涂层制成。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左支撑座及右支撑座,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横向移动机构、纵向移动机构及竖向移动机构;

所述横向移动机构包括第一横向驱动电机,所述第一横向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横向丝杠的一端相连,横向丝杠的另一端与转动支撑件相连,所述横向丝杠上套设有横向滑块,所述横向滑块与横向丝杠螺纹连接并可沿横向丝杠的长度方向移动;

所述针灸治疗头固定于横向滑块;所述横向丝杠的正下方设置护理床;

所述纵向移动机构包括第一纵向伸缩气缸及第二纵向伸缩气缸,所述第一纵向伸缩气缸的第一纵向活塞杆连接在左支撑座的一侧,所述第二纵向伸缩气缸的第二纵向活塞杆连接在右支撑座的一侧;所述左支撑座的底部设有第一移动轮,所述右支撑座的底部设有第二移动轮,所述第一移动轮与第二移动轮均与纵向设置的导向轮轨配合;

所述竖向移动机构包括分别固定在左支撑座及右支撑座顶部的第一竖向伸缩气缸及第二竖向伸缩气缸,所述第一竖向伸缩气缸的第一竖向活塞杆竖直朝上设置且顶端支撑第一横向驱动电机,所述第二竖向伸缩气缸的第二竖向活塞杆竖直朝上设置且顶端支撑转动支撑件。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器为单片机,所述穴位定位器及距离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横向移动机构、纵向移动机构及竖向移动机构均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相连,所述控制器通过无线传输器与上位机相通信。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支撑座与第一竖向伸缩气缸的缸体之间设有若干斜撑杆ⅰ,所述右支撑座与第二竖向伸缩气缸的缸体之间设有若干斜撑杆ⅱ。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竖向活塞杆的顶部设有防护箱ⅰ,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安装在防护箱ⅰ内,所述横向丝杠的一端穿入防护箱ⅰ并与第一横向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向活塞杆与防护箱ⅰ的外壳之间设有若干斜撑杆ⅲ;所述第二竖向活塞杆的顶部设有防护箱ⅱ,所述转动支撑件为安装于防护箱ⅱ的转动轴承;所述第二竖向活塞杆与防护箱ⅱ的外壳之间设有若干斜撑杆ⅳ。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横向移动机构还包括第二横向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安装在防护箱ⅱ内,所述横向丝杠的另一端穿入防护箱ⅱ并与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给各用电部件供电的电源,所述电源包括市电及太阳能供电装置;

所述太阳能供电装置包括蓄电池、太阳能电池板及安装台;所述安装台的顶侧固定安装有调节电机,所述调节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安装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的顶侧固定安装有两个支架,两个所述支架的顶侧固定安装有同一个u型架,所述u型架的四周活动套接有同一个安装框,所述安装框的顶侧固定安装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顶侧固定安装太阳能电池板;所述u型架的两侧内壁上均转动安装有转轴,两个所述转轴相互靠近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同一个转块,所述转块的一侧开设有转孔,所述转孔内活动安装有活动轴,所述活动轴的两端均延伸至转孔外并分别转动安装在安装框的两侧内壁上;所述安装框相邻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块,两个固定块的底侧均活动安装有顶杆,所述调节电机的四周均设有固定安装在安装台顶侧上的弧形块,所述弧形块位于转动盘的下方,所述顶杆的底端贯穿转动盘并与弧形块的顶侧相接触;所述u型架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转槽,两个转轴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转动安装在两个转槽内;所述安装框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活动槽,活动轴的两端分别活动安装在两个活动槽内;所述转动盘的顶侧开设有两个滑孔,两个顶杆的底端分别贯穿两个滑孔;所述顶杆的底端活动安装有滚轮,滚轮与弧形块的顶侧相接触;所述固定块的底侧开设有球形槽,球形槽内活动安装有球形块,顶杆的顶端固定安装在球形块的底侧上。

通过上述公开内容,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智能电针灸系统,能够智能寻找穴位并控制针灸治疗头释放电荷作用于人体穴位,提高针灸治疗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左视图;

图3为本发明针灸治疗头的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原理框图;

图5为本发明太阳能供电装置的主视图;

图6为本发明太阳能供电装置的俯视图;

图7为图5中a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智能电针灸系统,包括穴位定位器11、控制器12、距离传感器13、针灸治疗头3、驱动装置、护理床5及电源;

所述穴位定位器11包括激光器,激光器用于利用激光在被治疗用户身体上定位被治疗用户的针灸穴位,并将穴位数据发送到控制器12;为保证穴位定位器11对针灸穴位的准确定位,在针灸前可先在被治疗用户身体上进行标记,使标记物与激光器具备特异识别性质,便于激光器的准确识别;此外,为避免因用户移动而导致定位失误,穴位定位器11是始终处于定位过程的。

所述针灸治疗头3设有脉冲高电压发生器31及针头32,所述脉冲高电压发生器31由控制器12激发并通过针头32将脉冲高压电传输至目标穴位;脉冲高电压发生器31与控制器12电连接,由控制器12控制而进行运作;根据具体用户的需要,控制器12控制输出的功率大小,将针灸治疗头3置于相关穴位处,通过脉冲高电压发生器31释放小量的高压电流,形成点刺激,能集中作用于穴位处,并能作用于皮下一定深度,达到模拟针灸治疗的目的。所述针灸治疗头3还包括一绝缘的外壳33,所述针头32安装在外壳33上,所述脉冲高电压发生器31安装在外壳33内;所述针头32为导电材料经银质涂层制成;导电材料为铜质、金质材料,或铜质合金、不锈钢等导电合金材料。

所述距离传感器13用于实时测量针灸治疗头3与目标穴位穴位之间的距离,并将距离数据发送给控制器12;这一距离为垂直距离,以实时监测。

所述驱动装置设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在控制器12的控制下带动针灸治疗头3在空间中移动并依次对目标穴位进行针灸。

所述护理床5设在针灸治疗头3下方,用于供被治疗用户躺卧。

所述电源用于给各用电部件供电。

本实施例的理疗艾灸系统使用时还可包括以下预处理步骤:

s1:获取被治疗用户的身体状况信息。

s2:根据所述身体状况信息设置治疗计划。

s3:识别被治疗用户,获取被治疗用户身体结构信息。

s4:根据被治疗用户的身体结构信息和治疗计划确定被治疗用户的针灸穴位。

s5:在所述被治疗用户身体上定位被治疗用户的针灸穴位。

然后,通过驱动装置在定位的被治疗用户的针灸穴位上进行针灸并通电。

通过获取和分析被治疗用户的身体状况信息和身体结构信息,确定治疗计划进行针灸穴位定位并进行针灸和通电,使整个针灸过程完全自动化,提高了针灸的准确度、效率和专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左支撑座401及右支撑座402,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横向移动机构、纵向移动机构及竖向移动机构;横向、纵向及竖向即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x、y及z方向,其中,横向移动机构带动针灸治疗头3沿x向(图1中为左右方向)移动,纵向移动机构带动针灸治疗头3沿y向(图1中为前后方向)移动,竖向移动机构带动针灸治疗头3沿z向(图1中为上下方向)移动;左支撑座401及右支撑座402对称设置于护理床5的左右两侧。

具体地,所述横向移动机构包括第一横向驱动电机411,所述第一横向驱动电机411的输出轴与横向丝杠412的一端相连,横向丝杠412的另一端与转动支撑件413相连,所述横向丝杠412上套设有横向滑块414,所述横向滑块414与横向丝杠412螺纹连接并可沿横向丝杠412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针灸治疗头3、穴位定位器11及距离传感器13固定于横向滑块414;所述横向丝杠412的正下方设置护理床5;第一横向驱动电机411旋转时驱动横向丝杠412旋转,横向滑块414即在横向丝杠412上移动,从而带动针灸治疗头3横向移动。所述纵向移动机构包括第一纵向伸缩气缸421及第二纵向伸缩气缸422,所述第一纵向伸缩气缸421的第一纵向活塞杆连接在左支撑座401的一侧,所述第二纵向伸缩气缸422的第二纵向活塞杆连接在右支撑座402的一侧;所述左支撑座401的底部设有第一移动轮423,所述右支撑座402的底部设有第二移动轮424,所述第一移动轮423与第二移动轮424均与纵向设置的导向轮轨425配合;第一纵向伸缩气缸421及第二纵向伸缩气缸422同步作用,以驱使左支撑座401及右支撑座402同步运动;第一移动轮423与第二移动轮424均为定向滚轮,定向滚轮置入导向轮轨425,从而保证其纵向移动的定向性。所述竖向移动机构包括分别固定在左支撑座401及右支撑座402顶部的第一竖向伸缩气缸431及第二竖向伸缩气缸432,所述第一竖向伸缩气缸431的第一竖向活塞杆431a竖直朝上设置且顶端支撑第一横向驱动电机411,所述第二竖向伸缩气缸432的第二竖向活塞杆432a竖直朝上设置且顶端支撑转动支撑件413;第一竖向伸缩气缸431及第二竖向伸缩气缸432同步作用,以保证横向丝杠412的水平度。通过上述部件的配合,针灸治疗头3可在空间中灵活移动,实现立体定位。

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12为单片机,所述穴位定位器11及距离传感器13均与控制器12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横向移动机构、纵向移动机构及竖向移动机构均与控制器12的信号输出端相连,所述控制器12通过无线传输器2与上位机7相通信;采用该结构,驱动装置的自动化程度高,并能够有效实现远程监控。

本实施例中,所述左支撑座401与第一竖向伸缩气缸431的缸体431b之间设有若干斜撑杆ⅰ441,从而提高左支撑座401与第一竖向伸缩气缸431的连接稳固度;所述右支撑座402与第二竖向伸缩气缸432的缸体432b之间设有若干斜撑杆ⅱ442,从而提高右支撑座402与第二竖向伸缩气缸432的连接稳固度;斜撑杆ⅰ441、斜撑杆ⅱ442的数量均可为三根,并均匀分布。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竖向活塞杆的顶部设有防护箱ⅰ451,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安装在防护箱ⅰ451内,所述横向丝杠412的一端穿入防护箱ⅰ451并与第一横向驱动电机41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向活塞杆与防护箱ⅰ451的外壳之间设有若干斜撑杆ⅲ443;所述第二竖向活塞杆的顶部设有防护箱ⅱ452,所述转动支撑件413为安装于防护箱ⅱ452的转动轴承;所述第二竖向活塞杆与防护箱ⅱ的外壳之间设有若干斜撑杆ⅳ444;防护箱ⅰ451为金属结构,其便于第一横向驱动电机411的安装,同时可对第一横向驱动电机411进行保护;防护箱ⅱ也为金属结构,便于转动支撑件413的安装。

本实施例中,所述横向移动机构还包括第二横向驱动电机415,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安装在防护箱ⅱ内,所述横向丝杠412的另一端穿入防护箱ⅱ并与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二横向驱动电机415与第一横向驱动电机411可分别使用或者合并使用,分别使用时,未工作的电机则处于空转状态,合并使用时则具有相反转向,以提高横向丝杠412的转矩,便于对横向丝杠412进行控制。所述防护箱ⅰ与防护箱ⅱ之间固定设有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的加强杆46,所述加强杆46平行设于横向丝杠上方,有利于提高横向丝杠运行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给各用电部件供电的电源,所述电源包括市电及太阳能供电装置;市电与太阳能供电装置之间可通过转换器进行切换,使得驱动装置及相关传感器能够使用市电及太阳能供电装置,满足稳定运行的需要,且有利于节能环保;太阳能供电装置设于室外。

所述太阳能供电装置包括蓄电池、太阳能电池板610及安装台630;安装台611的顶侧固定安装有调节电机612,调节电机612为旋转电机结构;所述调节电机612与处理器相连,处理器可预设相关程序,使得调节电机612可自动根据太阳方位进行追踪,也可由人工在远程对调节电机612进行控制;调节电机612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安装有转动轴621,转动轴62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转动盘614,转动盘614的顶侧固定安装有两个支架615,两个支架615的顶侧固定安装有同一个u型架616,u型架616的四周活动套接有同一个安装框617,安装框617的顶侧固定安装有安装架630,安装架630的顶侧固定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610,u型架616的两侧内壁上均转动安装有转轴619,两个转轴619相互靠近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同一个转块620,转块620的一侧开设有转孔613,转孔613内活动安装有活动轴622,活动轴622的两端均延伸至转孔613外并分别转动安装在安装框617的两侧内壁上,安装框617相邻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块624,两个固定块624的底侧均活动安装有顶杆627,调节电机612的四周均设有固定安装在安装台611顶侧上的弧形块629,弧形块629位于转动盘614的下方,顶杆627的底端贯穿转动盘614并与弧形块629的顶侧相接触。

u型架616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转槽618,两个转轴619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转动安装在两个转槽618内,安装框617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活动槽623,活动轴622的两端分别活动安装在两个活动槽623内,转动盘614的顶侧开设有两个滑孔628,两个顶杆627的底端分别贯穿两个滑孔628,顶杆627的底端活动安装有滚轮,滚轮与弧形块629的顶侧相接触,固定块624的底侧开设有球形槽625,球形槽625内活动安装有球形块626,顶杆627的顶端固定安装在球形块626的底侧上。

由于设置了调节组件,当需要根据太阳方位来调节太阳能电池板610的角度时,启动调节电机612,使得转动轴621转动,转动轴621转动带动转动盘614转动,转动盘614转动带动支架615转动,支架615转动带动u型架616转动,u型架616转动带动安装框617旋转,安装框617旋转通过安装架630带动太阳能电池板623旋转,同时安装框617转动带动两个固定块624转动,两个固定块624转动分别带动两个顶杆627转动,两个顶杆627转动的同时其底端均沿着弧形块629的顶侧上下移动,当一个顶杆627移动带动安装框617转动,安装框617转动带动活动轴622转动,活动轴622转动在两个活动槽623内转动,当另一个顶杆627移动时,使得活动轴622带动转块620转动,转块620通过两个转轴619在两个转槽618内转动,从而使得安装框617转动通过安装架630带动太阳能电池板610翻转,使得太阳能电池板610在旋转的同时能够便捷地调节其角度,从而使其能够充分地接收太阳光,提高其发电效率和能源利用率。

最后说明的是,本文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情况下,还可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