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附式血液透析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95232发布日期:2019-05-17 21:26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附式血液透析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附式血液透析器,该透析器在临床治疗肾脏疾病时可以对血液进行灌流吸附有害中大分子杂质,同时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血液透析,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肾衰竭、急性肾衰竭和药物中毒等病症,现已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血液透析是利用半透膜的原理,将患者血液与透析液同时引进透析器,在透析膜两侧呈反方向流动,凭借半透膜两侧的溶度梯度、渗透梯度和水压梯度。通过弥散、对流、吸附清除毒素;通过超滤和渗透清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同时补充需要的物质,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现有技术中,普通血液透析治疗所使用的透析器,膜孔在1nm-15nm之间,目前高通量透析器分子截留量已达60000,膜通透性不能再加大,否则血液中白蛋白等物质会被透出。这样的透析治疗只能过滤清除患者血液小分子毒素,不能清除中、大分子和蛋白结合类毒素。

为了清除中、大分子毒素患者需定期再做血液灌流。血液灌流,主要通过灌流器中吸附剂吸附血液中的中、大分子毒物、药物、代谢产物,达到净化血液目的。但吸附剂很难去除尿素、磷酸盐、水分和电解质,需要和血液透析联用完成治疗。

目前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一般治疗模式是每周两到三次血液透析,每两到四周一次血液灌流。在进行血液灌流时和血液透析联用,先进行2个小时的灌流加透析,再取下灌流器进行回血,再单独继续进行血液透析2小时,期间配置灌流预冲液,预冲,回血等操作十分繁杂。同时,这种治疗模式意味着患者体内中、大分子的毒素需要两到四周才能通过灌流进行一次清除,淤积时间较长,每次灌流清除压力较大,对患者心血管和其他脏器造成较大负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可能造成存活时间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附式血液透析器,其旨在解决现有的血液透析和灌流技术中,中大分子毒素清除周期过长,操作过于复杂的缺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吸附式血液透析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血液吸附腔体、血液透析腔体、进液端盖、出液端盖、密封胶、中空纤维膜、吸附剂、隔离网。其主体由血液吸附腔体和血液透析腔体串联组成。

所述进液端盖和出液端盖置于血液吸附腔体和血液透析腔体外端;所述进液端盖和出液端盖与腔体螺纹紧固连接、粘接或焊接。在腔体进液端设置进血口;在腔体出液端设置出血口;在血液透析腔体侧面设置透析液进液口和透析液出液口。

所述吸附剂置于血液吸附腔体内,其材质为活性炭、吸附树脂球、实心吸附丝或中空吸附丝,其表面微孔直径为1nm~40nm,比表面积为300~1500m2/g。

所述吸附剂中,活性炭、吸附树脂球、实心吸附丝通过隔离网封装于血液吸附腔体内。

所述吸附剂中,中空吸附丝回折成u型,开口端朝向进液端盖,并通过所述密封胶封装固定于血液吸附腔体内。在使用该中空吸附丝时,进液端盖上增设补液口,进血口设置在血液吸附腔体侧面。

所述中空纤维膜用所述密封胶粘接密封于血液透析腔体内部,膜丝束内径为150μm~250μm,壁厚为25μm~60μm,膜表面微孔直径为1nm~15nm,总计膜面积0.5m2~5m2

本发明专利使用时加装于血液透析机,进行治疗时患者血液通过管路连接到进血口,进入血液吸附腔体,血液流经吸附剂时,血浆中的中、大分子毒素会被吸附剂表面的微孔结构选择性吸附以清除。设置有中空吸附丝的,还可按需将治疗所需药剂和补液,通过补液口注入中空吸附丝内,通过吸附丝表面微孔过滤后进入患者血液。

经过血液吸附腔体的吸附治疗之后,血液进入血液透析腔体中的中空纤维膜,与流经膜外的透析液进行跨膜接触,通过弥散、对流、吸附清除中、小分子毒素;通过超滤和渗透清除多余的水分;同时为患者补充需要的物质,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完成治疗的血液再从出液端盖流出回到患者体内。

相比于现有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解决方案,本发明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将血液透析腔体和血液吸附腔体串联,单次治疗就能同时清除患者体内大中小分子量的毒素。

本发明在使用中空吸附丝作为吸附剂的时候,在治疗过程中还能按需加入补液,并对其进行过滤。

本发明能增加患者血液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频率,跟随血液透析频率一周两到三次,减少患者体内毒素淤积时间,减轻患者心血管和其他脏器的负担,减少并发症发生几率。

本发明增加了血液中大分子清除治疗频次,相应的能减少单次有毒物质吸附压力,清除率提升,同时减少单次使用吸附剂用量,减少腔体血室容积,患者体外循环血液体积减少,减轻患者心血管压力。

本发明一体化设计,在治疗时可简化操作步骤,减少耗材用量,减轻医患负担。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为:

101进液端盖;

102血液吸附腔体;

103血液透析腔体;

104出液端盖;

105中空吸附丝;

106中空纤维膜:

107补液口;

108进血口;

109透析液出口;

110透析液入口;

111出血口;

112,113,114密封胶。

图2为本发明专利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为:

201进液端盖;

202血液吸附腔体;

203血液透析腔体;

204出液端盖;

205实心吸附丝;

206中空纤维膜:

207进血口;

208透析液出口;

209透析液入口;

210出血口;

211隔离网;

212,213密封胶。

图3为本发明专利的另一种结构的局部示意图,附图标记为:

301进液端盖;

302血液吸附腔体;

305实心吸附丝;

307进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一种吸附式血液透析器,如图1所示,设有进液端盖101,血液吸附腔体102,血液透析腔体103,出液端盖104,中空吸附丝105,中空纤维膜106,密封胶112、113、114。其主体由血液吸附腔体102和血液透析腔体103串联组成。

所述进液端盖101置于血液吸附腔体102上端面,端盖上有补液口107,血液吸附腔体102侧面设置有进血口108。

所述出液端盖104置于血液透析腔体103下端面。

所述中空吸附丝105,折叠成u型,置于血液吸附腔体102内,丝束开口朝向补液口107,用密封胶112固定密封。其表面微孔直径为1nm~40nm,比表面积为300~1500m2/g。

所述中空纤维膜106用所述密封胶113,114粘接密封于血液透析腔体103内部,膜丝束内径为150μm~250μm,壁厚为25μm~60μm,膜表面微孔直径为1nm~15nm,总计膜面积0.5m2~5m2

本发明专利使用时加装于血液透析机,进行治疗时患者血液通过管路连接到血液入口108,进入血液吸附腔体102,血液流经中空吸附丝105时,血浆中的中、大分子毒素会被中空吸附丝表面的微孔结构选择性吸附以清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给药和补液的,可连接到补液口107,将所需溶液注入通过中空吸附丝内,经过其表面微孔过滤后进入患者血液。

经过血液吸附腔体的吸附治疗之后,血液进入中空纤维膜106,透析液从透析液入口110进入血液透析腔体103,血液与流经膜外的透析液进行跨膜接触,通过弥散、对流、吸附清除中、小分子毒素;通过超滤和渗透清除多余的水分;同时为患者补充需要的物质,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完成治疗的血液再从出血口111流出,回到患者体内,透析液废液则从透析液出口109排出。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将血液吸附腔体中的中空吸附丝,改用为实心吸附丝205,实心吸附丝用隔离网211固定于血液吸附腔体内部。改用实心吸附丝后,该专利在使用时不再有实施例1中的补液功能,不再设置补液口。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中,实心吸附丝205可换用活性炭或吸附树脂球,其表面微孔直径为1nm~40nm,比表面积为300~1500m2/g。

实施例4

如图3所示,在不使用中空吸附丝时,不再设置补液口,因此血液入口307也可设置于进液端盖301上端面。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