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吸收的无水纳米维生素C面霜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925917发布日期:2019-06-15 00:24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吸收的无水纳米维生素C面霜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护肤产品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易吸收的无水纳米维生素c面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对自己脸部的护理,都希望自己的面部白皙光滑,所以面霜的使用也越来越多。而现有的面霜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就是维生素c。维生素c是皮肤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它不仅能够美白、淡斑、抗氧化、镇静肌肤,还可以促进胶原蛋白新生,减缓皱纹生成。所以,在面霜中都会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c。

但是,市场上的面霜中的维生素c都是水溶性的,有着以下几个缺点:

(1)难于保存:由于维生素c的强效抗氧化性,所以维生素c溶液在面霜中极不稳定,保存和运输都极不方便。很容易受到空气、阳光和温度的影响而被氧化,释放自由基,对皮肤百害而无一利。

(2)刺激皮肤:研究表明,维生素c溶液真正发挥作用的ph值在3.5左右,并且含量在20%时效果最明显。但是,高浓度和高强度酸性的维生素c对与ph值6.8,接近中性的皮肤有很大的刺激性。在发挥作用前很容易造成脸部红肿过敏,对敏感性肌肤有很大的伤害。

(3)难以真正发挥功效:维生素c有很多类型,现在最广泛也最全面的维生素c是l-ascorbicacid(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一般说的维生素c的功效也是根据这一类型研究得出。然后正如上述所说,要真正的让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在皮肤上达到功效需要高浓度和高强度的酸性环境,很多产品为了不刺激皮肤,就会放弃浓度和酸性条件,使得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无法发挥真正的效果(维生素c的功效与浓度成正比,在20%达到高峰)。由于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的诸多条件限制,很多商家也会选择其他维生素c形态来代替,比如mineralascorbates(矿物质抗坏血酸盐),ascorbylpalmitate(抗坏血酸棕榈酸盐),magnesiumascorbylphosphate(磷酸抗坏血酸酯镁盐)等。但并不是所有形态的维生素c都能转换成生物有效性以及生物活性成分,让皮肤取得收益。所以使得面霜的效果往往不尽人意。

(4)吸收率不高,现有的面霜仅仅是单一的维生素c产品,没有添加其它物质来促进皮肤更好的吸收维生素c,使维生素c没有最大的发挥功效。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面霜中维生素c存在的难以保存、会刺激皮肤、难以发挥功效和吸收率不高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霜中维生素c易保存、不会刺激皮肤、功效好且吸收率高的易吸收的无水纳米维生素c面霜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易吸收的无水纳米维生素c面霜,按重量份计,包括:包括:15~20份的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粉末、3~5份的酪氨酸、0.5~2份的氧化锌、39.5~56份的植物籽油、1~2份的精油、15~25份的聚硅氧烷高分子化合物、7~10份的蜂蜡、2~5份的蜂蜜、1~1.5份的甘油和0.5~1份的蜂花粉。

对上述方案进行优化的,所述易吸收的无水纳米维生素c面霜,按重量份计,包括:17~20份的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粉末、3~4.5份的酪氨酸、0.5~1.8份的氧化锌、39.5~56份的植物籽油、1~2份的精油、15~25份的聚硅氧烷高分子化合物、7~10份的蜂蜡、2~5份的蜂蜜、1~1.5份的甘油和0.5~1份的蜂花粉。

对上述方案进行优化的,所述易吸收的无水纳米维生素c面霜,按重量份计,包括:包括:18~20份的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粉末、3~4.2份的酪氨酸、0.5~1.5份的氧化锌、39.5~56份的植物籽油、1~2份的精油、15~25份的聚硅氧烷高分子化合物、7~10份的蜂蜡、2~5份的蜂蜜、1~1.5份的甘油和0.5~1份的蜂花粉。

对上述方案进行优化的,所述易吸收的无水纳米维生素c面霜,按重量份计,包括:18~20份的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粉末、3~4.2份的酪氨酸、0.5~1.5份的氧化锌、46~54份的植物籽油、1.2~2份的精油、15~18份的聚硅氧烷高分子化合物、7~9份的蜂蜡、2~4份的蜂蜜、1~1.5份的甘油和0.5~0.8份的蜂花粉。

对上述方案进行优化的,所述易吸收的无水纳米维生素c面霜,按重量份计,包括:18~20份的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粉末、3~4.2份的酪氨酸、0.5~1.5份的氧化锌、46~52份的植物籽油、1.2~1.8份的精油、15~17份的聚硅氧烷高分子化合物、7~9份的蜂蜡、2~3份的蜂蜜、1~1.2份的甘油和0.5~0.7份的蜂花粉。

对上述方案进行优化的,所述易吸收的无水纳米维生素c面霜,按重量份计,包括:18~20份的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粉末、3~4.2份的酪氨酸、0.5~1.5份的氧化锌、46~50份的植物籽油、1.5~1.8份的精油、15~16份的聚硅氧烷高分子化合物、7~8.5份的蜂蜡、2~3份的蜂蜜、1~1.2份的甘油和0.5~0.7份的蜂花粉。

对上述方案进行优化的,所述易吸收的无水纳米维生素c面霜,按重量份计,20份的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粉末、3份的酪氨酸、0.5份的氧化锌、47.8份的植物籽油、1.7份的精油、15份的聚硅氧烷高分子化合物、8.5份的蜂蜡、2份的蜂蜜、1份的甘油和0.5份的蜂花粉。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易吸收的无水纳米维生素c面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将适量蜂蜡进行一次加热;

s102.向一次加热后的蜂蜡中倒入适量的植物籽油和适量的酪氨酸,然后再进行二次加热,并同时进行搅拌,搅拌均匀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混合物a;

s103.将适量氧化锌倒入所述混合物a中,搅拌均匀后得到混合物b;

s104.将适量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粉末和适量聚硅氧烷高分子化合物一起倒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搅拌均匀后得到混合物c;

s105.将所述混合物c、适量精油、适量蜂蜜、适量甘油和适量蜂花粉一起倒入所述混合物b中,搅拌均匀后即可得到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易吸收的无水纳米维生素c面霜。

优化的,所述步骤s101中一次加热的温度介于58~66℃之间,所述步骤102中的二次加热温度介于45~66℃之间。

优化的,所述步骤s102中搅拌的时间介于4~6分钟之间,所述步骤s103中的搅拌时间介于4~5分钟之间,所述步骤s104中的搅拌时间介于3~5分钟之间,所述步骤s105中的搅拌时间介于4~5分钟之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为一种易吸收的无水纳米维生素c面霜,本发明采用的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为粉末状,并与酪氨酸、氧化锌一起混合使用,且均匀的分布在由精油、植物籽油、蜂蜜、蜂蜡、蜂花粉、甘油和聚硅氧烷高分子化合物组合而成的无水面霜中。

通过上述设计,具有以下优点:

(1)易保存:由于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采用粉末状,保持了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稳定的固体性质,避免了传统维生素c溶液不稳定,极易被氧化的问题。可以使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不会轻易被氧化,可以在干燥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中保存较长的时间。

(2)对皮肤无刺激,功效好:由于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是采用粉末状,且置于上述无水面霜中,所以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不会接触水,不会溶解释放出氢离子,因此不会改变面霜的ph值。所以,可以直接增加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的浓度,来提高功效,并且,即使增加到20%的含量也不会刺激肌肤,使肌肤发生过敏反应。通过上述设计,既可以增加浓度来提高功效,也避免了皮肤因浓度过高而发生过敏反应。另外,由于无水面霜中也不含有水,所以无需担心细菌霉菌滋生的问题,不用添加任何防霉防腐的添加剂,使得易吸收的无水纳米维生素c面霜使用起来更加的安全。

(3)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易吸收:本发明还添加了酪氨酸和氧化锌,通过酪氨酸和氧化锌的相互组合,能够有效提高皮肤对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的吸收率,更容易的被皮肤吸收,把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的好处最大化的发挥。另外,由于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是采用粉末状,且在物理基础上将其粉碎,达到了纳米颗粒细度,可以穿过皮肤达至皮肤真皮层,直接被皮肤吸收,进一步的的提高了吸收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易吸收的无水纳米维生素c面霜的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

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本文中术语“/和”是描述另一种关联对象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两种关系,例如,a/和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a和b两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关系。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易吸收的无水纳米维生素c面霜,按重量份计,包括:15~20份的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粉末、3~5份的酪氨酸、0.5~2份的氧化锌、39.5~56份的植物籽油、1~2份的精油、15~25份的聚硅氧烷高分子化合物、7~10份的蜂蜡、2~5份的蜂蜜、1~1.5份的甘油和0.5~1份的蜂花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粉末也是维生素c的一种,是一种现有物质,只是在物理基础上进行粉碎,达到了纳米颗粒的细度,它具有以下作用:

(1)抗氧化的作用,维生素c是非常好的抗氧化剂,可以消灭导致皮肤氧化的自由基,这些自由基也是导致皮肤老化的主要原因,所以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可以减少皮肤老化的速度,防止皱纹和色斑提早出现,达到延缓衰老的功效;

(2)具有美白祛斑的作用: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能够抑制皮肤内黑色素的形成,可以淡化甚至去除皮肤上的色斑,并起到美白肌肤,提高皮肤亮泽度的效果。同时,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被皮肤吸收后,还可以在皮肤的真皮层中起到抵御紫外线伤害的作用,避免皮肤变黑。

(3)有强健肌肤的作用:皮肤吸收了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后能够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皮肤的免疫力,强健肌肤细胞并增加皮肤的弹性,还可以强化皮肤对阳光紫外线伤害的抵抗能力;

(4)可以促进胶原蛋白合成:皮肤的真皮中充满了胶原蛋白,胶原蛋白也是支撑肌肤的重要部分,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和外界因素的影响,皮肤中的胶原蛋白在不断的流失。而皮肤吸收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可以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使肌肤保持弹性,不让皱纹过早的出现。

另外,将所述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粉碎成纳米颗粒的细度,一方面,既保证了其固体的形态,使其不会被轻易氧化,避免了传统面霜中维生素c易被氧化变质的问题,大大的增加了保存时间。另一方面,又可以直接让皮肤进行吸收,大大的提高了皮肤对所述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的吸收效果。

所述酪氨酸,又称酪氨酸、酪氨酸、β-(对羟苯基)-α-氨基丙酸、2-氨基-3-(4-羟基苯基)丙酸。是一种无色至白色丝光针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它与氧化锌一起组合作用,可有效提高维生素c的吸收率,所以也可以提高皮肤对所述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的吸收率。让皮肤能够吸收更多的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将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的好处最大化发挥。

所述植物籽油是萃取植物特有的芳香物质,取自于植物的果实,以蒸馏、压榨方式提炼出开的,能够直接刺激脑下垂体的分泌,酵素以及荷尔蒙分泌等,能够平衡体内机能,起到美容护肤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举例所述植物籽油可以但不仅限于:葡萄籽油、荷荷巴油、摩洛哥阿甘油、玫瑰果油、红花油、月见草油、橄榄油、鳄梨油、乳木果油、马鲁拉油、迷迭香油籽油、芝麻油。

所述精油是从植物的花、叶、根、茎或果实中,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挤压法、冷浸法或溶剂提取萃取的挥发性芳香物质,可以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以及细胞再生功能,同时,精油中还含有大量的抗氧化剂,能够让面霜时刻保持新鲜。另外,精油的本质可对抗细菌、霉菌和病毒,能够进一步的帮助清理皮肤和保证面霜不受外界细菌的污染。

在本实施例中,举例所述精油可以但不仅限于为:茶树精油、薰衣草精油、柠檬香精油、香柠檬油和迷迭香精油。

所述聚硅氧烷高分子化合物是一类以重复的si-o键为主链,硅原子上直接连接有机基团的聚合物。在护肤品中具有润滑和抗紫外线的作用,具有明显的防尘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举例所述聚硅氧烷高分子化合物可以但不仅限于为:双-peg-12聚二甲基硅氧烷、环甲基硅烷。

所述蜂蜡对护肤品具有很大的作用,一方面,蜂蜡对温度具有很强的耐受力,不易受自然界温度的影响,可以令配置的护肤品保持应用状态,涂于皮肤上也能稳定的发挥作用。另一方面,蜂蜡具有润肤护肤的作用,它作为营养物质和收敛性物质用于皮肤美容,是高级天然佳品。另外蜂蜡还具有消除皱纹作用,蜂蜡能营养和改善皮下组织状况,使其弹力纤维活化,防其硬化,促进皮肤,进而减少皱纹的产生。

所述蜂蜜是具有多种营养作用的天然产物。蜂蜜中的葡萄糖、果糖、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直接作用于表皮和真皮,为细胞提供养分,会促使它们分裂、生长,能够影响细胞代谢过程,促进皮肤生理平衡,对护理皮肤、防止皱纹和恢复皮肤生机有较大的作用。

所述甘油是作为保湿剂,主要作用的是吸取空气中的水份给皮肤保湿,不让水分流失。

所述蜂花粉能调节人体内分泌,平衡人体机能,由体内直达肌肤,从根本上激活表皮细胞,增强,皮肤新陈代谢,消除或减轻色斑、皱纹,防止皮肤衰老、粗糙、使皮肤柔滑细嫩,富有光泽和弹性,蜂花粉中的ve(维生素e)、超氧化歧化酶(sod)、硒等成分能滋润营养肌肤,恢复皮肤的弹性和光洁。

本实施例中,采用的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为粉末状,且均匀的分布在由精油、植物籽油、蜂蜜、蜂蜡、蜂花粉、甘油和聚硅氧烷高分子化合物组合而成的无水面霜中。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

用粉末状的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来替代传统面霜中的维生素c水溶液,相比于传统的维生素c水溶液,粉末状的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具有更高的稳定性,不会因受到外界空气、温度等影响而被轻易氧化,具有更长的保质期。同时,使用粉末状的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直接均匀分散到由精油、植物籽油、蜂蜜、蜂蜡、蜂花粉、甘油和聚硅氧烷高分子化合物组合而成的无水面霜中,不会使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接触水溶解而释放出氢离子,进而会改变面霜的ph值。通过这样设计,就可以增加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的浓度来提高面霜的功效,并且面霜的ph值不会因浓度的增加而改变,不会对皮肤造成刺激性影响,即提高了功效,也不会刺激皮肤。另外,本发明还添加了酪氨酸和氧化锌,通过酪氨酸、氧化锌与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一起组合使用,能有效提高皮肤对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的吸收率,避免了传统面霜中,只使用单一的维生素c,使得皮肤对维生素c吸收率不高的问题。

通过上述设计,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采用粉末状,保持了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稳定的固体性质,避免了传统面霜中维生素c溶液不稳定,极易被氧化的问题。可以使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不会轻易被氧化,可以在干燥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中保存较长的时间。

(2)由于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是采用粉末状,且置于上述无水面霜中,所以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不会接触水,不会溶解释放出氢离子,因此不会改变面霜的ph值。所以,可以直接增加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的浓度,来提高功效,并且,即使增加到20%的含量也不会刺激肌肤,使肌肤发生过敏反应。通过上述设计,既提高了功效,也避免了皮肤发生过敏反应。另外,由于无水面霜中也不含有水,所以无需担心细菌霉菌滋生的问题,不用添加任何防霉防腐的添加剂,使得易吸收的无水纳米维生素c面霜使用起来更加的安全。

(3)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易吸收:本发明还添加了酪氨酸和氧化锌,通过酪氨酸和氧化锌的相互组合,能够有效提高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的吸收率,更容易的被皮肤吸收,把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的好处最大化的发挥。另外,由于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是采用粉末状,且在物理基础上将其粉碎,达到了纳米颗粒细度,可以穿过皮肤达至皮肤真皮层,直接被皮肤吸收,进一步的的提高了吸收效果所以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易保存、无刺激性、功效好、易吸收和防紫外线效果好的优点。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易吸收的无水纳米维生素c面霜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易吸收的无水纳米维生素c面霜中的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粉末、酪氨酸和氧化锌的重量份的范围相对于实施例一有所缩减。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易吸收的无水纳米维生素c面霜,按重量份计,包括:17~20份的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粉末、3~4.5份的酪氨酸、0.5~1.8份的氧化锌、39.5~56份的植物籽油、1~2份的精油、15~25份的聚硅氧烷高分子化合物、7~10份的蜂蜡、2~5份的蜂蜜、1~1.5份的甘油和0.5~1份的蜂花粉。

在本实施例中,改变了所述易吸收的无水纳米维生素c面霜中的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酪氨酸以及氧化锌的重量份的取值范围,使得上述组分的含量更加的精确,能够使所述易吸收的无水纳米维生素c面霜具有更加明显的功效,且皮肤对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粉末的吸收率也更好,进一步的提高了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粉末的功效,进而提高了所述易吸收的无水纳米维生素c面霜的美白、淡斑、抗氧化和抗皱的功效。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易吸收的无水纳米维生素c面霜与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继续缩小了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粉末、酪氨酸和氧化锌的重量份的取值范围。

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易吸收的无水纳米维生素c面霜,按重量份计,包括:18~20份的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粉末、3~4.2份的酪氨酸、0.5~1.5份的氧化锌、39.5~56份的植物籽油、1~2份的精油、15~25份的聚硅氧烷高分子化合物、7~10份的蜂蜡、2~5份的蜂蜜、1~1.5份的甘油和0.5~1份的蜂花粉。

在本实施例中,将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粉末、酪氨酸和氧化锌的重量份继续的缩小,使得重量份的取值更加的精确,而其余含量不变,通过这样,相对于实施例二,酪氨酸和氧化锌的组合作用下起到的促进皮肤吸收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粉末的效果更加的明显,能够进一步的提高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粉末的吸收率,最大化的发挥的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粉末的好处,提高所述易吸收的无水纳米维生素c面霜的美白、淡斑、抗氧化和抗皱的功效。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不含防腐剂的面膜与实施例三的不同之处在于:没有改变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粉末、酪氨酸和氧化锌的重量份数,而是缩小了植物籽油、精油、聚硅氧烷高分子化合、蜂蜡、蜂蜜和蜂花粉的重量份数。

本实施例所述提供的易吸收的无水纳米维生素c面霜,按重量份计,包括:18~20份的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粉末、3~4.2份的酪氨酸、0.5~1.5份的氧化锌、46~54份的植物籽油、1.2~2份的精油、15~18份的聚硅氧烷高分子化合物、7~9份的蜂蜡、2~4份的蜂蜜、1~1.5份的甘油和0.5~0.8份的蜂花粉

在本实施例中,相对于实施例三来说,并没有改变所述易吸收的无水纳米维生素c面霜中起主要作用的组分的含量,即是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粉末、酪氨酸和氧化锌,通过这样设计,能够通过改变其它组分的含量,来提高易吸收的无水纳米维生素c面霜的美白、淡斑和抗氧化等的功效。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相对于实施例四的不同之处在于:继续缩减了植物籽油、精油、聚硅氧烷高分子化合、蜂蜡、蜂蜜和蜂花粉的重量份数的取值范围。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易吸收的无水纳米维生素c面霜,按重量份计,包括:118~20份的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粉末、3~4.2份的酪氨酸、0.5~1.5份的氧化锌、46~52份的植物籽油、1.2~1.8份的精油、15~17份的聚硅氧烷高分子化合物、7~9份的蜂蜡、2~3份的蜂蜜、1~1.2份的甘油和0.5~0.7份的蜂花粉。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缩小植物籽油、精油、聚硅氧烷高分子化合、蜂蜡、蜂蜜和蜂花粉的重量份数的取值范围,能够进一步的提高易吸收的无水纳米维生素c面霜的美白、淡斑和抗氧的效果。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相对于实施例五的不同之处在于:进一步的缩小了植物籽油、精油、聚硅氧烷高分子化合、蜂蜡、蜂蜜和蜂花粉的重量份数的取值范围。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易吸收的无水纳米维生素c面霜,按重量份计,包括:18~20份的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粉末、3~4.2份的酪氨酸、0.5~1.5份的氧化锌、46~50份的植物籽油、1.5~1.8份的精油、15~16份的聚硅氧烷高分子化合物、7~8.5份的蜂蜡、2~3份的蜂蜜、1~1.2份的甘油和0.5~0.7份的蜂花粉。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相对于实施例六的不同之处在于:将所述易吸收的无水纳米维生素c面霜中各组分的含量取确定值。

本实施例所述提供的易吸收的无水纳米维生素c面霜,按重量份计,包括:20份的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粉末、3份的酪氨酸、0.5份的氧化锌、47.8份的植物籽油、1.7份的精油、15份的聚硅氧烷高分子化合物、8.5份的蜂蜡、2份的蜂蜜、1份的甘油和0.5份的蜂花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植物籽油的具体成分及重量份为:3份的葡萄籽油、14份的荷荷巴油、12.1份的摩洛哥阿甘油、5.9份的玫瑰果油、5份的红花油,2.8份的月见草油,和5份的鳄梨油。

所述精油的具体成分及重量份为:0.5份的茶树精油、0.5份的薰衣草精油、0.5份的香柠檬油和0.2份的迷迭香精油。

所述聚硅氧烷高分子化合物的具体成分及重量份为:5份的双-peg-12聚二甲基硅氧烷和10份的环甲基硅烷。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相对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将所述易吸收的无水纳米维生素c面霜中各组分的含量取实施例一中的最小值。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易吸收的无水纳米维生素c面霜,按重量份计,包括:15份的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粉末、3份的酪氨酸、0.5份的氧化锌、39.5份的植物籽油、1份的精油、15份的聚硅氧烷高分子化合物、7份的蜂蜡、2份的蜂蜜、1份的甘油和0.5份的蜂花粉。

实施例九

本实施例相对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将所述易吸收的无水纳米维生素c面霜中各组分的含量取实施例一中的最大值。

本实施例所述提供的易吸收的无水纳米维生素c面霜,按重量份计,包括:20份的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粉末、5份的酪氨酸、2份的氧化锌、56份的植物籽油、2份的精油、25份的聚硅氧烷高分子化合物、10份的蜂蜡、5份的蜂蜜、1.5份的甘油和1份的蜂花粉。

实施例十

本实施例相对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将所述易吸收的无水纳米维生素c面霜中各组分的含量取实施例一中的中间值。

本实施例所述提供的易吸收的无水纳米维生素c面霜,按重量份计,包括:17.5份的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粉末、4份的酪氨酸、1.25份的氧化锌、47.75份的植物籽油、1.5份的精油、20份的聚硅氧烷高分子化合物、8.5份的蜂蜡、3.5份的蜂蜜、1.25份的甘油和0.75份的蜂花粉。

实施例十一

本实施例相对于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将所述易吸收的无水纳米维生素c面霜中各组分的含量取实施例二中的最小值。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易吸收的无水纳米维生素c面霜,按重量份数计,包括:17份的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粉末、3份的酪氨酸、0.5份的氧化锌、39.5份的植物籽油、1份的精油、15份的聚硅氧烷高分子化合物、7份的蜂蜡、2份的蜂蜜、1份的甘油和0.5的蜂花粉。

实施例十二

本实施例相对于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将所述易吸收的无水纳米维生素c面霜中各组分的含量取实施例二中的最大值。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易吸收的无水纳米维生素c面霜,按重量份数计,包括:20份的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粉末、4.5份的酪氨酸、1.8份的氧化锌、56份的植物籽油、2份的精油、25份的聚硅氧烷高分子化合物、10份的蜂蜡、5份的蜂蜜、1.5份的甘油和1份的蜂花粉。

实施例十三

本实施例相对于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将所述易吸收的无水纳米维生素c面霜中各组分的含量取实施例二中的中间值。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易吸收的无水纳米维生素c面霜,按重量份数计,包括:18.5份的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粉末、3.75份的酪氨酸、01.15份的氧化锌、47.75份的植物籽油、1.5份的精油、20份的聚硅氧烷高分子化合物、8.5份的蜂蜡、3.5份的蜂蜜、1.25份的甘油和0.75份的蜂花粉。

实施例十四

本实施例提供了易吸收的无水纳米维生素c面霜的制备方法,它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详细的给出了所述易吸收的无水纳米维生素c面霜的制备方法。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所述易吸收的无水纳米维生素c面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将适量蜂蜡进行一次加热。

s102.向一次加热后的蜂蜡中倒入适量的植物籽油和适量的酪氨酸,然后再进行二次加热,并同时进行搅拌,搅拌均匀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混合物a。

s103.将适量氧化锌倒入所述混合物a中,搅拌均匀后得到混合物b;

s104.将适量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粉末和适量聚硅氧烷高分子化合物一起倒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搅拌均匀后得到混合物c。

s105.将所述混合物c、适量精油、适量蜂蜜、适量甘油和适量蜂花粉一起倒入所述混合物b中,搅拌均匀后即可得到如上述实施例任意一项所述的易吸收的无水纳米维生素c面霜。

本实施例中,“适量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考虑到化学物质的挥发,所以其表示的量大于所添加物质的标准量。

下面对所述易吸收的无水纳米维生素c面霜的制备方法进行具体的解释:

在所述步骤s101中,将蜂蜡进行加热是为了让蜂蜡融化成液体。

在所述步骤s102中,向一次加热后的蜂蜡中加入植物籽油和适量的酪氨酸,并进行二次加热,并同时进行搅拌的作用是:让植物籽油、酪氨酸和蜂蜡在加热下进行充分的混合。

在所述步骤s103中,将适量氧化锌倒入所述混合物a中的作用是:让氧化锌更加均匀的混合在所述混合物a中。

在所述步骤s104中,将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粉末与硅氧烷高分子化合物进行搅拌的作用是:让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粉末与硅氧烷高分子化合物中进行充分的混合。

将所述氧化锌与所述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粉末分开混合的原因是:可以更加方便的观察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粉末是否与所述硅氧烷高分子化合物混合均匀。

所述步骤s105的作用是:是为让所述混合物c、适量精油、适量蜂蜜、适量甘油和适量蜂花粉充分的与所述混合物b混合,使所述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均匀的分散整个混合物中,混合均匀后,即可制备出所述易吸收的无水纳米维生素c面霜。

优化的,所述步骤s101中一次加热的温度介于58~66℃之间,所述步骤102中的二次加热温度介于45~66℃之间。在所述步骤s101中加热的温度介于58~66℃之间是为了让蜂蜡融化;在所述步骤s102中加热的温度介于45~66℃之间,一方面是为了使植物籽油、酪氨酸和蜂蜡混合得更加的均匀;另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因温度过高使植物籽油和酪氨酸失去活性,失去应有的作用。

优化的,所述步骤s102中搅拌的时间介于4~6分钟之间,所述步骤s103中的搅拌时间介于4~5分钟之间,所述步骤s104中的搅拌时间介于3~5分钟之间,所述步骤s105中的搅拌时间介于4~5分钟之间。通过上述设计,搅拌足够长的时间是为了让各组分混合的更加均匀。

实施例十五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易吸收的无水纳米维生素c面霜的制备方法,它与实施例十四不同之处在于:各个步骤生产时给出了具体的温度数值及搅拌时间。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所述易吸收的无水纳米维生素c面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将适量蜂蜡进行一次加热,加热温度为65℃。

s102.向一次加热后的蜂蜡中倒入适量的植物籽油和适量的酪氨酸,然后再进行二次加热,加热温度也为65℃,并同时进行搅拌4~6分钟,搅拌均匀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混合物a。

s103.将适量氧化锌倒入所述混合物a中,搅拌4~5分钟后得到混合物b;

s104.将适量纳米l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粉末和适量聚硅氧烷高分子化合物一起倒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3~5分钟,搅拌完毕后得到混合物c。

s105.将所述混合物c、适量精油、适量蜂蜜、适量甘油和适量蜂花粉一起倒入所述混合物b中,搅拌3~5分钟,即可得到如上述实施例任意一项所述的易吸收的无水纳米维生素c面霜。

本实施例中,“适量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考虑到化学物质的挥发,所以其表示的量大于所添加物质的标准量。

经发明人长期实验发现,各步骤工艺参数设置如本实施例时,各组分的活性都达到最佳、混合程度最均匀,是制备本发明的最优工艺选择。

综上所述,所述易吸收的无水纳米维生素c面霜具有以下优点:易保存、无刺激性、功效好和吸收率高。

根据使用功效、原料成本及对人体皮肤刺激性考虑,优选实施例七作为本发明的最优方案。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