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血管介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27676发布日期:2019-05-22 02:37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心血管介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心血管介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在给病人进行心血管介入治疗时,一般用穿刺针直接刺入血管或用普通注射器刺入血管,然后把注射器从穿刺针上卸下,再将导丝通过穿刺针头送入血管,这样操作很容易造成血液溢出,污染了医生的操作面,易引起交叉感染,而且目前的介入治疗装置难以实现在治疗的过程中方便的注入治疗所需要的药物,即使有些装置能实现该功能,但是使用不是很方便,难以做到安全卫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心血管介入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心血管介入装置,包括外管体,外管体内设有内管体,内管体顶面中间开设第一通孔,外管体顶面中间开设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内设有导向管,导向管侧面与第一通孔紧密接触配合,导向管的上端穿过第二通孔后位于外管体上端上部,导向管侧部靠近下端处固定套装环形的第一橡皮塞,第一橡皮塞的外圈与内管体内壁接触配合,内管体、导向管及第一橡皮塞三者之间形成环形的密闭腔体,外管体下端面中间开设第三通孔,第三通孔的下端固定安装穿刺针头,第三通孔的上端固定安装插管,插管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竖杆,竖杆的下端与插管之间通过连杆固定连接,内管体下端面中间开设第四通孔,第四通孔的上端左右两侧对称设置半圆盖板,两个半圆盖板处于水平状态时相邻的平直面相互接触配合,半圆盖板的弧形面中间处与内管体内底部铰接连接,半圆盖板的铰接轴上安装扭簧,两个半圆盖板处于水平状态时相互接触组成一个完整的圆形盖板并将第四通孔上端封闭,内管体下端面对应竖杆上端的位置均开设插孔,竖杆的上端能穿过对应的插孔后与对应的半圆盖板底面接触配合,插管的外径与导向管内径相同,导向管内壁靠近下端处开设盲孔,盲孔内顶部开设l型的连接孔,连接孔的上端与密闭腔体连通,盲孔内设有活塞柱,活塞柱内端与盲孔内端通过弹簧固定连接,活塞柱的外端固定安装半球体,半球体部分位于盲孔外部,内管体侧面靠近上端处开设第五通孔,外管体侧面靠近上端开设第六通孔,第五通孔与第六通孔之间通过软管固定连接,第六通孔的外端固定安装连接口,外管体下端一侧开设第七通孔,第七通孔的外端固定连接导管的一端,导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收集袋,外管体侧面中间位置开设第一环形槽,第一环形槽处套设环形管,第一环形槽内壁开设数个均匀分布的透槽,透槽内端处均设有竖向的螺纹杆,螺纹杆位于透槽的高度位置均固定安装齿轮,环形管内侧面对应透槽的位置开设第二环形槽,第二环形槽内固定安装环形齿条,环形齿条的齿朝内,齿轮穿过对应的透槽后与环形齿条啮合配合,螺纹杆上端轴承套装定位套,定位套侧部与外管体内壁固定连接,螺纹杆中间位置配合套装内螺纹套,内螺纹套与内管体之间均通过支杆固定连接,内管体下端外周固定套装环形的第二橡皮塞,第二橡皮塞外圈与外管体内壁接触配合。

如上所述的一种心血管介入装置,所述的导向管上端侧部固定安装横板,横板顶面开设螺纹孔,螺纹孔内配合安装丝杆,丝杆的下端与外管体顶面轴承活动连接。

如上所述的一种心血管介入装置,所述的丝杆的上端固定安装旋钮。

如上所述的一种心血管介入装置,所述的第一通孔的内端固定安装密封圈,密封圈的内圈与导向管侧面接触配合。

如上所述的一种心血管介入装置,所述的环形管的外圈固定安装防滑橡胶套。

如上所述的一种心血管介入装置,所述的导管上安装流量控制阀。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结构简单且巧妙,能保证心血管介入治疗时操作面的清洁,避免交叉感染,还能方便的在治疗过程中向患者血管内注射需要的药物,而且注射药物时能避免药物与流出的血污接触,保证注射的安全卫生,本发明使用方便,可重复使用。本发明使用时,将针头刺入患者血管内部,此时部分血液会流入到外管体下端内部,然后通过转动环形管,在环形齿条与齿轮啮合配合下螺纹杆是开始转动,在螺纹配合下内螺纹套向下移动并带动内管体同步移动,该设计可以保证在治疗过程中移动内管体不影响整体结构的晃动,而且可以精准的控制内管体移动的距离,同时移动导向管,此时两个半圆盖板相互接触组成一个完整的圆形盖板并将第四通孔上端封闭,内管体与第二橡皮塞同时下移,外管体下端盛有血液的部分被挤压,血液通过第七通孔、导管后被压入到收集袋中暂存,当竖杆上端通过对应的第四通孔后带动对应的半圆盖板绕铰接处向上转动,半圆盖板将第四通孔打开,当内管体与导向管移动到如图所示的状态时停止移动,此时插管上端插入到导向管下端内但不与半球体接触,此时将导丝穿过到导向管、插管、穿刺针头后送入血管指定位置开始介入治疗,当需要注射药物时,将注射器的针头与连接口连接,首先将药物注入到密闭腔体内,然后控制导向管下移至如图所示的位置,此时插管的上端与半球体的球面接触并将活塞柱压入到盲孔的内端,此时活塞柱解除对连接孔下端的密封,此时密闭腔体内的药物在外部压力的作用下经过连接孔与盲孔后流入到导向管内最终经过插管与穿刺针头流入血管内,注射完药物后使导向管上移至如图所示的位置即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ⅰ部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1的ⅱ部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1的a向视图的放大图;图5是本发明的第一使用状态图;图6是图5的ⅲ部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本发明的第二使用状态图;图8是图7的ⅳ部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心血管介入装置,如图所示,包括外管体1,外管体1内设有内管体2,内管体2顶面中间开设第一通孔3,外管体1顶面中间开设第二通孔4,第一通孔3内设有导向管5,导向管5侧面与第一通孔3紧密接触配合,导向管5的上端穿过第二通孔4后位于外管体1上端上部,导向管5侧部靠近下端处固定套装环形的第一橡皮塞6,第一橡皮塞6的外圈与内管体2内壁接触配合,内管体2、导向管5及第一橡皮塞6三者之间形成环形的密闭腔体7,外管体1下端面中间开设第三通孔8,第三通孔8的下端固定安装穿刺针头9,第三通孔8的上端固定安装插管10,插管10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竖杆11,竖杆11的下端与插管10之间通过连杆固定连接,内管体2下端面中间开设第四通孔12,第四通孔12的上端左右两侧对称设置半圆盖板13,两个半圆盖板13处于水平状态时相邻的平直面131相互接触配合,半圆盖板13的弧形面132中间处与内管体2内底部铰接连接,半圆盖板13的铰接轴上安装扭簧,两个半圆盖板13处于水平状态时相互接触组成一个完整的圆形盖板并将第四通孔12上端封闭,内管体2下端面对应竖杆11上端的位置均开设插孔14,竖杆11的上端能穿过对应的插孔14后与对应的半圆盖板13底面接触配合,插管10的外径与导向管5内径相同,导向管5内壁靠近下端处开设盲孔15,盲孔15内顶部开设l型的连接孔16,连接孔16的上端与密闭腔体7连通,盲孔15内设有活塞柱17,活塞柱17内端与盲孔15内端通过弹簧18固定连接,活塞柱17的外端固定安装半球体19,半球体19部分位于盲孔15外部,内管体2侧面靠近上端处开设第五通孔20,外管体1侧面靠近上端开设第六通孔21,第五通孔20与第六通孔21之间通过软管22固定连接,第六通孔21的外端固定安装连接口23,连接口23能与注射器的针头相连接,外管体1下端一侧开设第七通孔24,第七通孔24的外端固定连接导管25的一端,导管2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收集袋26,外管体1侧面中间位置开设第一环形槽27,第一环形槽27处套设环形管28,第一环形槽27内壁开设数个均匀分布的透槽29,透槽29内端处均设有竖向的螺纹杆30,螺纹杆30位于透槽29的高度位置均固定安装齿轮31,环形管28内侧面对应透槽29的位置开设第二环形槽32,第二环形槽32内固定安装环形齿条33,环形齿条33的齿朝内,齿轮31穿过对应的透槽29后与环形齿条33啮合配合,螺纹杆30上端轴承套装定位套34,定位套34侧部与外管体1内壁固定连接,螺纹杆30中间位置配合套装内螺纹套35,内螺纹套35与内管体2之间均通过支杆36固定连接,内管体2下端外周固定套装环形的第二橡皮塞42,第二橡皮塞42外圈与外管体1内壁接触配合。本发明结构简单且巧妙,能保证心血管介入治疗时操作面的清洁,避免交叉感染,还能方便的在治疗过程中向患者血管内注射需要的药物,而且注射药物时能避免药物与流出的血污接触,保证注射的安全卫生,本发明使用方便,可重复使用。本发明使用时,将针头刺入患者血管内部,此时部分血液会流入到外管体1下端内部,然后通过转动环形管28,在环形齿条33与齿轮31啮合配合下螺纹杆30是开始转动,在螺纹配合下内螺纹套35向下移动并带动内管体2同步移动,该设计可以保证在治疗过程中移动内管体2不影响整体结构的晃动,而且可以精准的控制内管体2移动的距离,同时移动导向管5,此时两个半圆盖板13相互接触组成一个完整的圆形盖板并将第四通孔12上端封闭,内管体2与第二橡皮塞42同时下移,外管体1下端盛有血液的部分被挤压,血液通过第七通孔24、导管25后被压入到收集袋26中暂存,当竖杆11上端通过对应的第四通孔12后带动对应的半圆盖板13绕铰接处向上转动,半圆盖板13将第四通孔12打开,当内管体2与导向管5移动到如图5所示的状态时停止移动,此时插管10上端插入到导向管5下端内但不与半球体19接触,此时将导丝穿过到导向管5、插管10、穿刺针头9后送入血管指定位置开始介入治疗,当需要注射药物时,将注射器的针头与连接口23连接,首先将药物注入到密闭腔体7内,然后控制导向管5下移至如图7所示的位置,此时插管10的上端与半球体19的球面接触并将活塞柱17压入到盲孔15的内端,此时活塞柱17解除对连接孔16下端的密封,此时密闭腔体7内的药物在外部压力的作用下经过连接孔16与盲孔15后流入到导向管5内最终经过插管10与穿刺针头9流入血管内,注射完药物后使导向管5上移至如图5所示的位置即可。

具体而言,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导向管5上端侧部固定安装横板37,横板37顶面开设螺纹孔38,螺纹孔38内配合安装丝杆39,丝杆39的下端与外管体1顶面轴承活动连接。通过转动丝杆39来调节横板37的高度,从而调整导向管5的高度,可以提高对导向管5位置调整的精确度,避免调整完毕后导向管5自行移动。

具体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丝杆39的上端固定安装旋钮40。使用者通过旋钮40转动丝杠39更加省力与方便。

进一步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通孔3的内端固定安装密封圈41,密封圈41的内圈与导向管5侧面接触配合。通过密封圈41可以提高导向管5与第一通孔3之间的密封性,从而提高密闭腔体的密封性,避免内部的药液泄露。

更进一步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环形管28的外圈固定安装防滑橡胶套43。工作人员使用时通过防滑橡胶套43来转动环形管28,可以提高手部与环形管28之间的摩擦力,可以避免出现滑动而误操作,。

更进一步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导管25上安装流量控制阀44。通过流量控制阀可以控制外管1下端内部的血液的流出速度,将血液完全排出后将流量控制阀关闭,可以避免过多的血液流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