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势矫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92765发布日期:2020-03-27 19:49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姿势矫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支撑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姿势矫正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的颈枕注重在颈部的支撑,注重在休息的时候,尤其是午睡小憩的时候,提供给使用者颈部的支撑,使得使用者在睡眠状态下保持颈部的稳定。当使用者佩戴颈枕的时候,在头部后仰的时候能够较好地保护并为头部提供支撑,但是当头部前倾的时候,则受力较大容易导致颈枕脱落,并且没有为头部的前倾时提供一个稳定的支撑力。

可以理解的是,睡眠状态下,所述使用者是保持静止状态,并且头部大多数情况下没有提供很大的压力。在睡眠的状态下,保持静止和舒适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仅在睡眠的状态下保持颈部的支撑,在平时走路的时候,同样也需要保持整个行走身姿尤其是头部姿势的正确。

现在很多人习惯于使用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以至于在行走、散步的过程中,尤其是当现代人使用手机的时候,整个头部会不自觉地下沉。根据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头部重约5公斤,当头部前倾看手机等电子设备时,通常呈60°角,由于重力和杠杆作用,颈部肌肉就要承受25公斤以上的重量。长此以往,头部的压力过大,就会导致驼背、颈椎病等,对人们的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

此外,现在很多办公室白领的工作模式是操作电脑,大多情况下,需要将视线和电脑持平,这样需要人们抬升整个头部,长此以往,也会导致颈部僵硬,保持自然状态又容易造成头部前倾。

普通的颈枕能够解决休息的问题,但是无法解决上述的头部前倾的问题。颈枕的支撑主要通过颈枕的支撑材料,而颈枕的缺口正好处于下颌部这个位置,因此使用颈枕,头部后倾或者左右摇晃的话能够得到很好的支撑,而头部前倾则是没有得到的很好的支撑。换句话说,当颈枕转过来被用在下颌部,则容易导致颈枕脱落。

另外,很多追求潮流的人,喜欢使用头戴式耳机以及宽大的耳环,这样当颈枕戴在颈部的时候,容易抵触耳机或者耳环,影响整体佩戴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主要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姿势矫正装置,所述姿势矫正装置在佩戴在使用者颈部的时候,为下颌部提供一支撑力,使得使用者的下颌部保持正常状态,进而矫正整个头部姿势。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姿势矫正装置,其中所述姿势矫正装置不仅能够在行走过程佩戴,也可以在休息状态下佩戴,在行走过程中为使用者提供下颌部的支撑,避免使用者头部前倾。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姿势矫正装置,其中所述姿势矫正装置贴合下颌部,并且能够穿戴在颈部,使得使用者的头部前倾程度保持在正常范围中,使用者仍可以左右转动头部。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姿势矫正装置,所述姿势矫正装置不仅能够为下颌部提供支撑力,当佩戴在颈部的时候,同时也能够为腮部提供支撑力。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姿势矫正装置,所述姿势矫正装置不仅能够为下颌部和腮部提供支撑力,同时在侧边收口,分散受力点,使得整个头部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各个层面。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姿势矫正装置,所述姿势矫正装置的侧边曲线设置成圆滑上托的曲线,模拟人手托住下颌部的感觉,使得使用者能够舒适地佩戴所述姿势矫正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姿势矫正装置,其中所述姿势矫正装置的上部和下部均可以对称地设置,使得所述姿势矫正装置上下颠倒也是能够完成这个操作。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姿势矫正装置,其中所述姿势矫正装置的上部和下部设置有一圆滑曲线,所述圆滑曲线用以贴合肩部的曲线,使得使用者能够舒适地佩戴所述姿势矫正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姿势矫正装置,其中所述姿势矫正装置提供有背部曲线和前胸曲线,使得所述姿势矫正装置在佩戴过程中的贴合使用者的前胸和后背。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姿势矫正装置,其中所述姿势矫正装置提供有高低山脉式的曲线,在获得较大支撑力的同时,为使用者的耳部提供一个耳部佩戴空间,使得使用者能够在耳部佩戴有头戴式耳机等设备。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姿势矫正装置,其中所述姿势矫正装置提供有双峰式的曲线,在获得较大支撑力的同时,为头部和颈部提供全方位的支撑。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姿势矫正装置,其中所述姿势矫正装置提供有一抽拉装置,使得通过所述抽拉装置能够收紧所述姿势矫正装置,以减少存储空间。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姿势矫正装置,其中所述姿势矫正装置能够被拆卸,使得所述姿势矫正装置的部分能够用于其他人体部位。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姿势矫正装置,其中所述姿势矫正装置的厚度可调,通过调整所述姿势矫正装置的厚度,能够适应不同颈部高度以及不同舒适度的使用者。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姿势矫正装置,其中所述姿势矫正装置能够通过前后移动,调整所述姿势矫正装置与使用者的支撑位置,以适应不同颈部高度以及不同舒适度的使用者。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姿势矫正装置,其中所述姿势矫正装置包括一支撑主体和一外套,在所述外套上设置有连接结构、调整结构、收纳结构等,进一步地辅助所述支撑主体完成使用等操作。

本发明的其它优势和特点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得以充分体现并可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中特地指出的手段和装置的组合得以实现。

依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能够实现前述目的和其他目的和优势的本发明的一姿势矫正装置,包括一支撑主体,所述支撑主体的一端设置有一前部支撑,所述支撑主体沿着其中一端环绕并形成一穿戴空间,所述支撑主体的两端之间形成一开口。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姿势矫正装置还包括一外套,所述外套用于套装所述支撑主体,使得所述姿势矫正装置能够包覆所述支撑主体。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前部支撑位于所述支撑主体的正前方,所述开口位支撑主体的侧边。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前部支撑还具有一上表面和一下表面,其中所述上表面为一上倾斜面,所述下表面为一下倾斜面。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支撑主体还包括一后部支撑和二侧部支撑,所述侧部支撑分别设置在所述后部支撑的两端,其中所述前部支撑与所述后部支撑通过其中一所述侧部支撑一体地成型。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支撑主体还具有一后部支撑和二侧部支撑,所述侧部支撑分别设置在所述后部支撑的两端,其中所述前部支撑可分离地连接另一所述侧部支撑。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支撑主体还包括一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设置在所述前部支撑和另一所述侧部支撑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连接结构设置为至少二连接扣,所述连接扣分别设置在所述前部支撑和所述侧部支撑。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前部支撑的所述上表面中进一步形成一下凹空间,所述下凹空间适于在使用者穿戴时符合下颌部的曲线。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前部支撑与所述侧部支撑形成一分散受力区,所述分散受力区的受力点平均分配。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侧部支撑具有一上表面和一下表面,其中所述上表面形成一下凹空间,所述下表面形成一上凹空间,所述侧部支撑自中间向两侧的竖直方向的高度不断增大。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束缚结构包括二束缚带和一连接扣,其中所述束缚带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主体的两端,所述连接扣设置在其中一个束缚带,并且通过所述束缚带连接另一个束缚带。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支撑主体还具有二侧部支撑,所述侧部支撑设置在所述前部支撑的两侧,所述侧部支撑形成一后部开口。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束缚结构包括二束缚带和一连接扣,其中所述束缚带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主体的两端,所述连接扣设置在其中一个束缚带,并且通过所述束缚带连接另一个束缚带。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姿势矫正装置还包括一调整结构,所述调整结构设置在所述前部支撑,所述前部支撑通过所述调整结构调整竖直方向的高度。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调整结构包括一伸缩带和一阻止件,其中所述伸缩带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前部支撑的竖直方向的一侧,所述伸缩带延伸至所述前部支撑的另一侧,所述伸缩带通过所述阻止件能够固定在不同的位置以带动所述前部支撑在竖直方向上完成伸缩。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调整结构包括至少一充气气柱和一充气装置,其中所述充气气柱竖直方向地内置在所述前部支撑中,所述充气装置能够调整所述充气气柱在竖直方向的高度进而调整所述前部支撑在竖直方向的高度。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充气装置为一手压式充气装置,所述手压式充气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撑主体的外侧以连通所述充气气柱。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姿势矫正装置还包括一收纳结构,所述收纳结构包括一拉紧环,所述拉紧环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主体的外侧,所述拉紧环具有弹性,当所述支撑主体一端向内环绕时,所述拉紧环能够套接在所述支撑主体的外侧。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姿势矫正装置的所述收纳结构包括一锁钩和一拉紧绳,所述锁钩和所述拉紧绳的一端均固定地设置在所述支撑主体的外侧,所述拉紧绳具有弹性,所述锁钩能够固定地连接所述拉紧绳的另一端,当所述支撑主体一端向内环绕时,所述锁钩和所述拉紧绳能够套接在所述支撑主体的外侧。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姿势矫正装置,其包括:一支撑主体,所述支撑主体具有两端,所述支撑主体由一端向另一端环绕形成一穿戴空间,适于穿戴于使用者的颈部,所述两端之间形成一开口,所述开口连通所述穿戴空间,其中一端适于支撑于使用者的下颌部。

通过对随后的描述和附图的理解,本发明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附图和权利要求得以充分体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支撑主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2a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支撑主体的俯视示意图。

图2b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支撑主体的正视示意图。

图2c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支撑主体的侧视示意图。

图2d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使用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变体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如图1、2a-2c和3所示,本发明提供第一实施例,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姿势矫正装置1,其中所述姿势矫正装置1用于支撑使用者的下颌部。当所述姿势矫正装置1被穿戴到使用者的颈部的时候,所述姿势矫正装置1将为使用者的下颌部提供一支撑力,以防止使用者的头部前倾。也就是说,所述姿势矫正装置1用于矫正使用者的行走过程中头部的姿势。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姿势矫正装置1并非是简单填充在使用者的下颌部和胸部之间的空间,而是在该空间中为使用者下颌部乃至整个头部提供了一个稳定和安全的支撑力。而当使用者的下颌部被抬升,整个头部的姿势将会得到很好的矫正。

具体地,所述姿势矫正装置1包括一支撑主体10,所述支撑主体10具有两端,所述支撑主体10环绕使得两端相对,在所述支撑主体10环绕后的内部形成一穿戴空间100,所述支撑主体10的两端之间形成一开口101。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支撑主体10的所述开口101位于侧边。

区别于一般的颈枕采用对称设计,即开口处于中间,也就是说正好处于使用者的下颌部这个位置,因此当开口处于中间时,颈枕不能为下颌部提供稳定的支撑力。因此,在本发明中,所述支撑主体10的所述开口101位于侧边。

所述支撑主体10的位置关系按照穿戴后对应使用者的头部位置来确定。按照使用者头部位置来区分,分为前部和后部,其中前部又分为下颌部和腮部,也就是说所述支撑主体10对应地支撑所述下颌部、腮部和后部。因此,所述支撑主体10分为一前部支撑11、一侧部支撑12和一后部支撑13,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部支撑11和所述侧部支撑12以及所述后部支撑13为一体成型。

优选地,如图2a所示,所述支撑主体10的俯视图被阐明,其中所述开口101的位置位于其中一侧的所述侧部支撑12的中间,也就是说,以所述支撑主体10做直角坐标系,横截面上所述前部支撑11和所述后部支撑13为第一轴向,所述开口101设置在所述前部支撑11的轴向方向偏45°。需要指出的是,所述开口101的位置可以是除所述前部支撑11的任意位置。

当所述支撑主体10穿戴到使用者的颈部时,所述前部支撑11位于头部正对的正前方,所述侧部支撑12位于头部正前方与左右双耳部之间的位置,所述后部支撑13位于头部的正后方。需要注意的是,所述开口101位于所述侧部支撑12中。因此,所述支撑主体10具有左右两侧的所述侧部支撑12,所述开口101位于其中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前部支撑11具有一上表面111和一下表面112,所述上表面111和所述下表面112之间的距离,也就是所述前部支撑11的厚度,则约等于一般使用者的下颌部至前胸部的正常高度。因此,所述前部支撑11在穿戴时,所述下表面112抵住使用者的前胸位置,所述上表面111抵住使用者的下颌部位置。

优选地,所述上表面111用于支撑的使用者的下颌部,具体地,所述上表面111设置为一上倾斜面111,所述上表面111在横向方向由内到外向上延伸,使得使用者下颌部在放置在所述上倾斜面111的能够被稳定。另一方面,所述下表面112设置一下倾斜面112,所述下倾斜面112在横向方向由内到外向下延伸,使得所述下倾斜面112贴合使用者的前胸部。

所述下表面112的在横向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上表面111,使得整个形成一类三角的支撑效果,进而为使用者的下颌部提供稳定的支撑效果。所述下表面111为一倾斜面,所述下表面111贴合并抵住所述使用者的前胸位置,所述倾斜面倾斜角度贴合使用者的前胸的倾斜程度。

当使用者的下颌部接触所述上表面111时,所述下表面112抵住使用者的前胸,并且为所述下颌部提供一支撑力,以支撑所述下颌部,防止所述下颌部朝下移动也就是防止整个头部前倾。因此,正常佩戴情况下,所述下表面112和所述上表面111均是完全地抵住下颌部和前胸部。

需要注意的是,当所述支撑主体10佩戴到使用者的颈部时,所述前部支撑11贴合地固定于使用者的下颌部和前胸部之间的位置。此时,所述支撑主体10允许使用者左右摇晃,也就是说,使用者下颌部可能需要暂时离开所述前部支撑11的所述上表面111。因此,在所述上表面111中具有一下凹空间1110,所述下凹空间1110用于放置使用者的下颌部。一方面,为使用者的下颌部提供一舒适的支撑;另一方面,当使用者的头部转动时,下颌部能够滑出所述下凹空间1110,并且当使用者的头部转回原位时,所述下颌部能够回到所述下凹空间1110,随即达到正常佩戴状态。同时,所述支撑主体10在佩戴过程中使用者的头部左右摇晃的过程中,所述支撑主体10仍然保持在原先位置,使得使用者的头部在回到正常位置的时候,仍旧抵住下颌部和前胸部。

所述前部支撑11在上下位置中通过使用者的下颌部和前胸部夹持住,也就是说,所述前部支撑11的上下表面分别抵住所述使用者的下颌部和前胸部。所述前部支撑11完成下颌部在上下位置的支撑。

另一方面,所述前部支撑11的左右位置分别通过所述侧部支撑12固定,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侧部支撑12位于所述前部支撑11的两侧,所述侧部支撑12在横向方向上与所述前部支撑11形成一高度差,也就是说,所述侧部支撑12自所述前部支撑11曲线上升。由于人体的下颌部和腮部存在一定的曲线,因此所述侧部支撑12与所述前部支撑11形成高低起伏的形状。通过所述侧部支撑12和所述前部支撑11的高低起伏的形状,能够更加贴近所述腮部和所述下颌部。

具体地,所述侧部支撑12具有一上表面121和一下表面122,在穿戴之后,所述侧部支撑12的所述上表面121接触腮部,所述下表面122接触肩部,因此所述侧部支撑12在位于肩部和腮部之间,为腮部提供支撑力。并且,所述下表面122形成一高低曲线,所述上表面121也形成一高低曲线,在所述前部支撑11支撑到所述下颌部的同时,所述侧部支撑12支撑所述腮部。

所述侧部支撑12的所述上表面121形成一下凹空间1210,当使用者在耳部穿戴有头戴式耳机。所述下凹空间1210为耳机提供了一放置空间,使得在不影响头戴式耳机的使用的同时保持稳定的支撑力。

所述侧部支撑12的所述下表面122形成一上凹空间1220,当使用者穿戴所述姿势矫正装置1时,所述上凹空间1220贴合使用者的肩部曲线,一方面方便稳定在肩部的穿戴,另一方面分散所述姿势矫正装置1施加在肩部的压力。

在穿戴之后,所述侧部支撑12完成腮部的支撑的同时,进一步地固定所述前部支撑11的位置,使得所述前部支撑11的位置始终处于正前方。

进一步地,所述后部支撑13呈半圆形,所述后部支撑13形成的支撑空间用于支撑使用者的后颈部,所述后部支撑13具有一上表面131和一下表面132,在穿戴之后,所述下表面132贴合使用者的背部并延伸至肩部,所述上表面131为使用者在后仰时提供一支撑面。

值得一提的是,当所述前部支撑11和所述侧部支撑12被固定之后,所述后部支撑13固定在后部,并且提供所述前部支撑11和所述侧部支撑12往后的拉力。因此,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前部支撑11、所述侧部支撑12和所述后部支撑13在穿戴时均有固定的位置,因此,当使用者佩戴所述姿势矫正装置1时,所述姿势矫正装置1与使用者的头部的相对位置关系是确定的,大幅度的改变相对位置,两者则不能适配。

因此,可以理解的是,在穿戴过程中,所述前部支撑11对应人体的下颌部,因此所述前部支撑11能够支撑人体的下颌部,以使得使用者的头部保持直立状态,以避免颈部弯曲而造成的一些伤病。

此外,所述侧部支撑12与所述前部支撑11形成一分散受力区,所述分散受力区的受力点较为分散,使得整个部分受力较为平均。因此,佩戴过程中使用者的头部各个部位的受力相差不多。

如图2d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外套2,其中所述外套2套装所述支撑主体10,并且所述外套2能够将所述支撑主体10完全包装,使得所述支撑主体10得到保护。进一步地,所述充气枕装置还包括一束缚结构20,其中所述束缚结构20设置在所述外套2上,其中所述束缚结构20包括一束缚带21和一连接扣22,所述束缚带21设置在所述开口101的一侧,所述连接扣22设置在所述开口102的另一侧,也就是说,所述束缚带21设置在所述前部支撑11的一端,所述连接扣22设置在所述侧部支撑12的一端。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束缚结构20还可以是其他连接方式,例如搭扣、纽扣等连接方式,用于在佩戴过程中进一步地束缚所述开口101,使得佩戴过程中更加牢固和稳定。

如图4-5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第二实施例。在第二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了一姿势矫正装置1a,其中所述姿势矫正装置1a包括一支撑主体10a、一外套2a和一束缚结构20a,其中所述支撑主体10a被套装在所述外套2a中,使得所述外套2a能够包覆所述支撑主体10a,并且所述束缚结构20a被设置在所述外套2a上,其中所述支撑主体10a包括一前部支撑11a和位于所述前部支撑11a两侧的二侧部支撑12a。

进一步地,所述前部支撑11a具有一上表面111a和一下表面112a,所述上表面111a和所述下表面112a之间的距离,也就是所述前部支撑11a的厚度,则约等于一般使用者的下颌部至前胸部的正常高度。因此,所述前部支撑11a在穿戴时,所述下表面112a抵住使用者的前胸位置,所述上表面111a抵住使用者的下颌部位置。

当使用者的下颌部接触所述上表面111a时,所述下表面112a抵住使用者的前胸,并且为所述下颌部提供一支撑力,以支撑所述下颌部,防止所述下颌部朝下移动也就是防止整个头部前倾。因此,正常佩戴情况下,所述下表面112a和所述上表面111a均是完全地抵住下颌部和前胸部。

需要注意的是,当所述支撑主体10a佩戴到使用者的颈部时,所述前部支撑11a贴合地固定于使用者的下颌部和前胸部之间的位置。另外,所述开口101a设置在其中一侧的所述侧部支撑12a,因此,所述支撑主体10a允许使用者左右摇晃,所述支撑主体10a在佩戴过程中使用者的头部左右摇晃的过程中,所述支撑主体10a仍然保持在原先位置,使得使用者的头部在回到正常位置的时候,仍旧抵住下颌部和前胸部。

所述前部支撑11a在上下位置中通过使用者的下颌部和前胸部夹持住,也就是说,所述前部支撑11a的上下表面分别抵住所述使用者的下颌部和前胸部。

另一方面,所述前部支撑11a的左右位置分别通过所述侧部支撑12a固定,所述侧部支撑12a设置在所述前部支撑11a的两侧。

当所述姿势矫正装置1a被穿戴之后,所述前部支撑11a和所述侧部支撑12a对应使用者的下颌部和腮部,所述束缚结构20a包括一束缚带21a和一连接扣22a,其中所述束缚带21a分别设置在所述侧部支撑12a的末端。所述连接扣22a设置在其中一侧的所述束缚带21a,所述连接扣22a连接两侧的所述侧部支撑12a。所述束缚带21a拉动所述前部支撑11a和所述侧部支撑12a固定在使用者的下颌部与腮部的位置。

所述连接扣22a扣接所述束缚带21a的位置能够进行调整,以收紧或者放松所述前部支撑11a和所述侧部支撑12a对使用者的支撑。另一方面,不同的使用者的下颌部和腮部的形状稍有不同,或者是所述下颌部和腮部距离颈部和前胸部的高度稍有不同。因此,所述前部支撑11a和所述侧部支撑12a通过所述束缚带21a的松紧来调整与使用者的头部的贴合程度。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束缚结构20a还可以是其他束缚方式,例如搭扣、锁扣等结构。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侧部支撑12a分别设置在所述前部支撑11a的两侧,并且所述侧部支撑12a之间形成一后部开口102a,所述后部开口102a区别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开口的位置,所述后部开口102a位于后部,因此本实施例仅适合使用者支撑下颌部。

如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第三实施例。第三实施例提供了一姿势矫正装置1b,其中所述姿势矫正装置1b包括一支撑主体10b、一外套2b和一调整结构30b,其中所述支撑主体10b被套装在所述外套2b中,使得所述外套2b能够包覆所述支撑主体10b,并且所述调整结构30b被设置在所述外套2b上,所述支撑主体10b具有两端,所述支撑主体10b环绕使得两端相对,在所述支撑主体10b环绕后的内部形成一穿戴空间100b,所述支撑主体10b的两端之间形成一开口101b。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支撑主体10b的所述开口101b位于侧边。

所述支撑主体10b的位置关系按照穿戴后对应使用者的头部位置来确定。按照使用者头部位置来区分,分为前部和后部,其中前部又分为下颌部和腮部,也就是说所述支撑主体10b对应地支撑所述下颌部、腮部和后部。因此,所述支撑主体10b分为一前部支撑11b、一侧部支撑12b和一后部支撑13b,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部支撑11b和所述侧部支撑12b以及所述后部支撑13b为一体成型。

当所述支撑主体10b穿戴到使用者的颈部时,所述前部支撑11b位于头部正对的正前方,所述侧部支撑12b位于头部正前方与左右双耳部之间的位置,所述后部支撑13b位于头部的正后方。需要注意的是,所述开口101b位于所述侧部支撑12b中。因此,所述支撑主体10b具有左右两侧的所述侧部支撑12b,所述开口101b位于其中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前部支撑11b具有一上表面111b和一下表面112b,所述上表面111b和所述下表面112b之间的距离,也就是所述前部支撑11b的厚度,则约等于一般使用者的下颌部至前胸部的正常高度。因此,所述前部支撑11b在穿戴时,所述下表面112b抵住使用者的前胸位置,所述上表面111b抵住使用者的下颌部位置。

当使用者的下颌部接触所述上表面111b时,所述下表面112b抵住使用者的前胸,并且为所述下颌部提供一支撑力,以支撑所述下颌部,防止所述下颌部朝下移动也就是防止整个头部前倾。因此,正常佩戴情况下,所述下表面112b和所述上表面111b均是完全地抵住下颌部和前胸部。

需要注意的是,当所述支撑主体10b佩戴到使用者的颈部时,所述前部支撑11b贴合地固定于使用者的下颌部和前胸部之间的位置。另外,所述开口101b设置在其中一侧的所述侧部支撑12b,因此,所述支撑主体10b允许使用者左右摇晃,所述支撑主体10b在佩戴过程中使用者的头部左右摇晃的过程中,所述支撑主体10b仍然保持在原先位置,使得使用者的头部在回到正常位置的时候,仍旧抵住下颌部和前胸部。

所述前部支撑11b在上下位置中通过使用者的下颌部和前胸部夹持住,也就是说,所述前部支撑11b的上下表面分别抵住所述使用者的下颌部和前胸部。

另一方面,所述前部支撑11b的左右位置分别通过所述侧部支撑12b固定,所述侧部支撑12b设置在所述前部支撑11b的两侧。

优选地,其中所述开口101b的位置位于其中一侧的所述侧部支撑12b的中间,也就是说,以所述支撑主体10b做直角坐标系,横截面上所述前部支撑11b和所述后部支撑13b为第一轴向,所述开口101b设置在所述前部支撑11b的轴向方向偏45b°。需要指出的是,所述开口101b的位置可以是除所述前部支撑11b的任意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侧部支撑12b位于所述前部支撑11b的两侧,所述侧部支撑12b在平面方向上与所述前部支撑11b形成一高度差,也就是说,所述侧部支撑12b自所述前部支撑11b曲线上升。由于人体的下颌部和腮部存在一定的曲线,因此所述侧部支撑12b与所述前部支撑11b形成高低起伏的形状。

具体地,所述侧部支撑12b具有一上表面121b和一下表面122b,在穿戴之后,所述侧部支撑12b的所述上表面121b接触腮部,所述下表面122b接触肩部,因此所述侧部支撑12b在位于肩部和腮部之间,为腮部提供支撑力。并且,所述下表面122b形成一高低曲线,所述上表面121b也形成一高低曲线,在所述前部支撑11b支撑到所述下颌部的同时,所述侧部支撑12b支撑所述腮部。

在穿戴之后,所述侧部支撑12b完成腮部的支撑的同时,进一步地固定所述前部支撑11b的位置,使得所述前部支撑11b的位置始终处于正前方。

优选地,所述后部支撑13b呈半圆形,所述后部支撑13b形成的支撑空间用于支撑使用者的后颈部,所述后部支撑13b具有一上表面131b和一下表面132b,在穿戴之后,所述下表面132b贴合使用者的背部并延伸至肩部,所述上表面131b为使用者在后仰时提供一支撑面。

值得一提的是,当所述前部支撑11b和所述侧部支撑12b被固定之后,所述后部支撑13b固定在后部,并且提供所述前部支撑11b和所述侧部支撑12b往后的拉力。因此,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前部支撑11b、所述侧部支撑12b和所述后部支撑13b在穿戴时均有固定的位置,因此,当使用者佩戴所述姿势矫正装置1b时,所述姿势矫正装置1b与使用者的颈部的相对位置关系是确定的,大幅度的改变相对位置,两者则不能适配。

所述调整结构30b设置在所述外套2b上,进而调整所述支撑主体10b,其中所述前部支撑11b的上下位置的高度通过所述调整结构30b进行调节。所述前部支撑11b的所述上表面111b和所述下表面112b的相对距离在正常状态下是保持一致的。

具体地,所述调整结构30b包括一伸缩带31b和一阻止件32b,其中所述伸缩带31b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前部支撑11b的上部,所述伸缩带31b自所述前部支撑11b的上部延伸至下部直至延伸出所述前部支撑11b的所述下表面112b。进一步地,所述阻止件32b被设置在所述下表面112b中,并且所述伸缩带31b穿过所述阻止件32b,其中所述阻止件32b能够阻止所述伸缩带31b移动,因此所述伸缩带31b能够上下拉动,以调整所述前部支撑11b的高度,当确定之后,所述阻止件32b被启用以阻止所述伸缩带31b移动。所述伸缩带31b的移动使得所述前部支撑11b的高度被调整。

因此,根据上述实施例,当所述姿势矫正装置1b被穿戴到使用者的颈部的时候,根据所述调整结构30b的所述伸缩带31b的调整,所述前部支撑11b的整体高度能够被调整以适应不同的使用者。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伸缩带31b和所述阻止件32b的位置是可以改变的。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阻止件31b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前部支撑11b的下部,所述伸缩带31b自所述前部支撑11b的下部向上延伸出所述前部支撑11b的所述上表面112b。所述阻止件32b被设置在所述上表面112b中,并且当所述伸缩带31b穿过所述阻止件32b,所述阻止件32b能够阻止所述伸缩带31b的移动。

如图7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第四实施例。第四实施例提供了一姿势矫正装置1c,其中所述姿势矫正装置1c包括一支撑主体10c、一外套2c和一调整结构30c,其中所述支撑主体10c被套装在所述外套2c中,使得所述外套2c能够包覆所述支撑主体10c,并且所述调整结构30c被设置在所述外套2c上,所述支撑主体10c具有两端,所述支撑主体10c环绕使得两端相对,在所述支撑主体10c环绕后的内部形成一穿戴空间100c,所述支撑主体10c的两端之间形成一开口101c。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支撑主体10c的所述开口101c位于侧边。

所述支撑主体10c的位置关系按照穿戴后对应使用者的头部位置来确定。按照使用者头部位置来区分,分为前部和后部,其中前部又分为下颌部和腮部,也就是说所述支撑主体10c对应地支撑所述下颌部、腮部和后部。因此,所述支撑主体10c分为一前部支撑11c、一侧部支撑12c和一后部支撑13c,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部支撑11c和所述侧部支撑12c以及所述后部支撑13c为一体成型。

当所述支撑主体10c穿戴到使用者的颈部时,所述前部支撑11c位于头部正对的正前方,所述侧部支撑12c位于头部正前方与左右双耳部之间的位置,所述后部支撑13c位于头部的正后方。需要注意的是,所述开口101c位于所述侧部支撑12c中。因此,所述支撑主体10c具有左右两侧的所述侧部支撑12c,所述开口101c位于其中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前部支撑11c具有一上表面111c和一下表面112c,所述上表面111c和所述下表面112c之间的距离,也就是所述前部支撑11c的厚度,则约等于一般使用者的下颌部至前胸部的正常高度。因此,所述前部支撑11c在穿戴时,所述下表面112c抵住使用者的前胸位置,所述上表面111c抵住使用者的下颌部位置。

当使用者的下颌部接触所述上表面111c时,所述下表面112c抵住使用者的前胸,并且为所述下颌部提供一支撑力,以支撑所述下颌部,防止所述下颌部朝下移动也就是防止整个头部前倾。因此,正常佩戴情况下,所述下表面112c和所述上表面111c均是完全地抵住下颌部和前胸部。

需要注意的是,当所述支撑主体10c佩戴到使用者的颈部时,所述前部支撑11c贴合地固定于使用者的下颌部和前胸部之间的位置。另外,所述开口101c设置在其中一侧的所述侧部支撑12c,因此,所述支撑主体10c允许使用者左右摇晃,所述支撑主体10c在佩戴过程中使用者的头部左右摇晃的过程中,所述支撑主体10c仍然保持在原先位置,使得使用者的头部在回到正常位置的时候,仍旧抵住下颌部和前胸部。

所述前部支撑11c在上下位置中通过使用者的下颌部和前胸部夹持住,也就是说,所述前部支撑11c的上下表面分别抵住所述使用者的下颌部和前胸部。

另一方面,所述前部支撑11c的左右位置分别通过所述侧部支撑12c固定,所述侧部支撑12c设置在所述前部支撑11c的两侧。

优选地,其中所述开口101c的位置位于其中一侧的所述侧部支撑12c的中间,也就是说,以所述支撑主体10c做直角坐标系,横截面上所述前部支撑11c和所述后部支撑13c为第一轴向,所述开口101c设置在所述前部支撑11c的轴向方向偏45c°。需要指出的是,所述开口101c的位置可以是除所述前部支撑11c的任意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侧部支撑12c位于所述前部支撑11c的两侧,所述侧部支撑12c在平面方向上与所述前部支撑11c形成一高度差,也就是说,所述侧部支撑12c自所述前部支撑11c曲线上升。由于人体的下颌部和腮部存在一定的曲线,因此所述侧部支撑12c与所述前部支撑11c形成高低起伏的形状。

具体地,所述侧部支撑12c具有一上表面121c和一下表面122c,在穿戴之后,所述侧部支撑12c的所述上表面121c接触腮部,所述下表面122c接触肩部,因此所述侧部支撑12c在位于肩部和腮部之间,为腮部提供支撑力。并且,所述下表面122c形成一高低曲线,所述上表面121c也形成一高低曲线,在所述前部支撑11c支撑到所述下颌部的同时,所述侧部支撑12c支撑所述腮部。

在穿戴之后,所述侧部支撑12c完成腮部的支撑的同时,进一步地固定所述前部支撑11c的位置,使得所述前部支撑11c的位置始终处于正前方。

优选地,所述后部支撑13c呈半圆形,所述后部支撑13c形成的支撑空间用于支撑使用者的后颈部,所述后部支撑13c具有一上表面131c和一下表面132c,在穿戴之后,所述下表面132c贴合使用者的背部并延伸至肩部,所述上表面131c为使用者在后仰时提供一支撑面。

值得一提的是,当所述前部支撑11c和所述侧部支撑12c被固定之后,所述后部支撑13c固定在后部,并且提供所述前部支撑11c和所述侧部支撑12c往后的拉力。因此,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前部支撑11c、所述侧部支撑12c和所述后部支撑13c在穿戴时均有固定的位置,因此,当使用者佩戴所述姿势矫正装置1c时,所述姿势矫正装置1c与使用者的颈部的相对位置关系是确定的,大幅度的改变相对位置,两者则不能适配。

所述调整结构30c设置在所述外套2c上,进而调整所述支撑主体10c,其中所述前部支撑11c的上下位置的高度通过所述调整结构30c进行调节。所述前部支撑11c的所述上表面111c和所述下表面112c的相对距离在正常状态下是保持一致的。

具体地,所述调整结构30c包括多个充气气柱301c和一充气装置302c,在所述前部支撑11c内设置有多个充气气柱301c,所述充气装置302c能够对所述充气气柱301c进行充气和放气。进一步地,通过所述充气气柱301c的充气和放气调整所述充气气柱301c的高度进而调整所述前部支撑301c的高度。

需要注意的是,所述充气装置302c被设置成一按压式充气装置302c,使用者通过简单地按压即可完成对所述充气气柱301c的充气和放气。优选地,所述充气气柱301c被内置在所述前部支撑11c内,所述充气装置302c设置在所述枕主体10c的外侧。因此,通过所述调整结构30c调整所述前部支撑11c的高度,进而适应不同的使用者。

如图8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第五实施例。第五实施例提供了一姿势矫正装置1d,其中所述姿势矫正装置1d包括一支撑主体10d和一连接结构40d,其中所述支撑主体10d包括一前部支撑11d、一侧部支撑12d和一后部支撑13d,其中所述前部支撑11d通过所述连接结构40d与所述侧部支撑12d连接。

当所述前部支撑11d与所述侧部支撑12d分离时,所述侧部支撑12d和所述后部支撑13d仍然可以为使用者提供支撑。

具体地,所述连接结构40d包括多个连接扣41d,其中所述连接扣41d设置在所述侧部支撑12d和所述前部支撑11d的接缝处,当所述前部支撑11d和所述侧部支撑12d相互接触时,所述连接扣41d紧密地连接所述前部支撑11d和所述侧部支撑12d。

在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前部支撑10d可拆卸地与所述侧部支撑12d连接,其中当所述前部支撑10d和所述侧部支撑12d连接的时候,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效果类似。而当所述前部支撑10d与所述侧部支撑12d相互分离的时候,所述侧部支撑12d和所述后部支撑13d则构成了一u型枕,而单独的所述前部支撑10d则可以用于使用者伏在桌子上的时候提供支撑。

如图9所示,本发明进一步地提供了一姿势矫正装置的第六实施例。第六实施例提供了一姿势矫正装置1e,其中所述姿势矫正装置1e包括一支撑主体1e,所述支撑主体1e包括一前部支撑11e、一侧部支撑12e和一后部支撑13e,其中所述姿势矫正装置1e具有两端,其中一端自另一端延伸并环绕至其中一端以形成一穿戴空间100e和一开口101e。

在所述姿势矫正装置1e中,所述姿势矫正装置1e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前部支撑11e,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前部支撑11e的体积较大,因此收纳的时候,所述姿势矫正装置1e设置有所述前部支撑11e的一端相对固定,而另一端向内收紧。

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姿势矫正装置1e还包括一外套2e,所述外套2e包覆所述支撑主体1e,所述外套2a的一端设置有一收纳结构50e,其中所述收纳结构50e包括一锁钩51e和一拉紧绳52e,其中所述拉紧绳52e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姿势矫正装置1e的外侧表面的任意位置,其中所述锁钩51e设置在所述姿势矫正装置1e的一端。优选地,所述拉紧绳52e的设置位置靠近所述锁钩51e,当所述姿势矫正装置1e的另一端向内环绕并缩小整体体积直至不能收缩的时候,所述拉紧绳52e拉伸至所述锁钩51e并且所述锁钩51e固定所述拉紧绳51e,所述拉紧绳51e能够束缚所述姿势矫正装置1e,从而达到收纳所述姿势矫正装置1e的目的。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第二种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收纳结构50e包括一拉紧环53e,所述拉紧环53e能够被拉伸以形成一拉环,并且当所述姿势矫正装置1e的另一端向内环绕并缩小整体体积时,所述拉紧环53e能够套接于所述姿势矫正装置1e的外侧面。

如图1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另一变体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了一姿势矫正装置1f,其中所述姿势矫正装置1f包括一支撑主体10f和一外套2f,其中所述支撑主体10f被套装在所述外套2f中,使得所述外套2f能够包覆所述支撑主体10f,所述外套2f的一端设置有一连接结构20f,其中所述连接结构20f包括一连接扣21f和二接头22f,其中所述连接扣21f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姿势矫正装置1f的一端,所述支撑主体10f形成一穿戴空间100f和一开口101f,所述接头22f设置在所述开口101f的另一端,另一个所述接头22f设置在另一端,并且当所述姿势矫正装置1f的另一端向内环绕并缩小整体体积直至不能收缩的时候,所述能够被拉开以套在所述姿势矫正装置1f的外周面。其中,所述姿势矫正装置1f通过上述两种实施方式,使得所述姿势矫正装置1f能够被收纳,其体积减少,以便于整理和收纳。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