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动能平衡舱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85073发布日期:2019-05-03 21:14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动能平衡舱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氧舱,特别涉及一种安全动能平衡舱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负离子负离子微压氧舱是各种缺氧症的治疗设备,高压氧适用于以下疾病:煤气、硫化氢、沼气等有害气体中毒,脑血栓、脑出血、脑外伤、神经炎,脉管炎、糖尿病坏疽、难愈合的溃疡,胎儿发育不良、新生儿窒息,急性气栓症、减压病、高原病,突发性耳聋、美尼尔综合征、眩晕症。与普通吸氧相比,高压氧的力度更大,效果更好,能够直接利用氧量解决缺氧问题。我司生产一种安全动能平衡氧舱,可在家庭或户外使用,内部充氧和负离子,长久待在密闭房间内,人们会觉得头昏脑涨,当来到森林海边、瀑布等地方的时候,我们会觉得神清气爽,这就是空气负离子的作用。空气负离子也叫负氧离子,是指获得多余电子而带负电荷的氧气离子。它是空气中的氧分子结合了自由电子而形成的。自然界的放电(闪电)现象、光电效应、喷泉、瀑布等都能使周围空气电离,形成负氧离子;负氧离子在医学界享有“维他氧”、“空气维生素”、“长寿素”、“空气维他命”等美称;为了提高效果,使氧能通过皮肤进入体内,通常需要在舱体内充压充氧,舱内压力大于一个大气压,从而使内部与外部形成压差,因此其密封性,特别是出入口端的密封性是舱体可靠性的重要指标。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实现主动密封且密封效果好的安全动能平衡舱密封结构。

【2】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动能平衡舱密封结构,其包括由外夹层31构成的柔性舱体3,所述柔性舱体的内壁密封贴合有一内夹层32,所述内夹层与所述外夹层之间形成密封腔室35,所述密封腔室的内外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条形开口300和第二条形开口301,所述第一条形开口开设在所述外夹层上,所述第二条形开口开设在所述内夹层上,且在所述第一条形开口和所述第二条形开口上设有拉链;所述密封腔室内设有能盖住所述第一条形开口和所述第二条形开口的第一密封垫37,所述第一密封垫的至少一端缝合在所述内夹层上,所述密封腔室内设有能盖住所述第一密封垫上的缝线的盖合部,所述盖合部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垫与所述外夹层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内夹层与所述第一密封垫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垫361,所述第二密封垫和所述第一密封垫通过同一缝线固定在所述内夹层上,所述第二密封垫的端部向外折弯形成能盖住缝线的盖合部362。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密封垫为长方形,且所述第一密封垫的一条长边及两条短边固定在所述柔性舱体内壁。

进一步的,所述内夹层通过热熔固定在所述柔性舱体内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条形开口和所述第二条形开口位于同一垂面内。

进一步的,所述内夹层贴合或平行于所述柔性舱体内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密封垫由弹性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密封垫为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条形开口和/或所述第二条形开口上的拉链上设有双面拉链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密封垫的两端分别设有与两所述拉链对应且容所述拉链套入的条形凹槽372。

【3】有益效果

本发明安全动能平衡舱密封结构,结构简单紧凑,操作方便快捷,充氧增压时,内部气压挤压内夹层,使内夹层变形挤压第一密封垫,使第一密封垫贴合于外夹层,达到密封效果,且第二密封垫对第一密封垫的缝线处进行密封,密封性能好,可靠性高;放气减压时,内部压力减小,第二密封垫在重力作用下与内外夹层脱离,此时可对拉链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安全动能平衡舱密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安全动能平衡舱密封结构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安全动能平衡舱密封结构的第一密封垫的安装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安全动能平衡舱密封结构的内夹层的安装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安全动能平衡舱密封结构的第一密封垫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发明实施例。

参阅图1至图5,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动能平衡舱密封结构,其包括由外夹层31构成的柔性舱体3,该舱体的下端设有底座1,在底座上设有支架2,支架2与舱体外壁连接,用于在无压状态下支撑舱体,方便人体进出,该柔性舱体可以为多人的球形舱,或为单人或双人的椭圆形舱体,在柔性舱体的内壁密封贴合有一整体为长方形的内夹层32,该内夹层通过热熔固定在柔性舱体内壁,且内夹层贴合或平行于柔性舱体内壁设置,内夹层与外夹层之间形成密封腔室35,在密封腔室的内外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条形开口300和第二条形开口301,第一条形开口和第二条形开口位于密封腔室的侧壁中心,具体的,第一条形开口开设在外夹层上,第二条形开口开设在内夹层上,且在第一条形开口上设有外拉链33,在第二条形开口上设有内拉链,内拉链和外拉链分别缝接在第一条形开口和第二条形开口上,该第一条形开口和第二条形开口上的拉链上设有双面拉链头,因此在舱体内和舱体外均可以进行操作,本实施例中,第一条形开口和第二条形开口平行设置,具体的,第一条形开口和第二条形开口位于同一垂面内,即均位于密封腔室的中心,第一条形开口或第二条形开口的长度小于内夹层的长度,进一步的,小于密封腔室的长度,本实施例中,第一条形开口或第二条形开口位于球形舱体的一侧且竖直设置,当为椭圆形舱体时,可以开始在舱体一端或开始在舱体顶部;在密封腔室内设有能盖住第一条形开口和第二条形开口的第一密封垫37,第一密封垫的至少一端缝合在内夹层上,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垫的一条长边及两条短边固定在柔性舱体内壁,该第一密封垫由弹性材料制成,在第一密封垫的两端分别设有与两拉链对应且容拉链套入的条形凹槽372,该条形槽的宽度大于拉链的宽度,条形凹槽的深度小于或等于拉链的突出高度;第一密封垫通过缝线371固定在内夹层上,在该缝线处会产生漏气,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密封,本实施例中,在密封腔室内设有能盖住第一密封垫上的缝线的盖合部,该盖合部位于第一密封垫与外夹层之间,具体的,在内夹层与第一密封垫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垫361,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密封垫为(薄)膜,其厚度较小且柔性好,第二密封垫和第一密封垫通过同一缝线固定在内夹层上,第二密封垫的端部向外折弯(弯曲)形成能盖住缝线的盖合部362,使用时,该第二密封垫的横截面为u形状,其工作面为位于外侧且用于对第一密封垫上的缝线处进行密封的盖合部。

该第一条形开口和第二条形开口作为舱体的进出口;

从外部打开时,先拉开外拉链,并揭开第一密封垫,再打开内拉链即可;

从外部关闭时,先拉上内拉链,并使第一密封垫盖合(贴合)内拉链,再拉上外拉链即可;

从内部打开时,先拉开内拉链,并揭开第一密封垫,再打开外拉链即可;

从内部关闭时,先拉上外拉链,并使第一密封垫盖合(贴合)外拉链,再拉伤内拉链即可。

在打开和关闭拉链时,舱体内部为无压(泄压)状态。

当舱体充气增压时,内部气压挤压内夹层,使内夹层(向外)膨胀变形挤压第一密封垫,使第一密封垫贴合于外夹层,达到密封效果,且第二密封垫对第一密封垫的缝线处进行密封,密封性能好,可靠性高;

当舱体放气减压时,通过舱体上的泄压阀排气,内部压力减小,第二密封垫在重力作用下与内外夹层脱离,因此该状态下可以实现内外空气交换,(空气交换速度小于充气速度),在紧急状态下不会产生窒息,同时在该状态下可对拉链操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