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足下肢矫正装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35431发布日期:2019-09-11 22:11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扁平足下肢矫正装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下肢矫正装具,尤指让使用人可穿戴于下肢并辅助调整足部往内旋前(功能性扁平足)、大足趾外翻、下肢内转、膝关节外翻(x型腿)、骨盆倾斜旋转的扁平足下肢矫正装具。



背景技术:

早期人们的脚踩踏于土质或砂质或草地等具有柔软性的地面时,具有柔软性的地面受到脚施加的压力会产生适当变形(例如踩在沙地的足印,足部外侧下陷、而内侧无下陷足弓区被支撑),以适应人们的脚并提供支撑,让人们踩踏于具有柔软性的地面时,足部的骨骼较不会产生往内旋前,足弓角度不会塌陷变形,支撑住往上传递的下肢生物力学以及骨关节排列,因此人们可保持正确的姿势。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建设,发展了越来越多的水泥等硬质的地面,人们的脚踩踏于硬质的地面时,硬质的地面受到脚施加的压力不会产生适当变形,使得足部产生过度往内旋前的压力以及动作,甚至造成足部的骨骼产生错位,而影响踝关节及其上方的距骨位移(talusadductioncombineinversion)、距下关节错位、下肢(胫骨、股骨)往内旋转(internalrotation),造成膝关节外翻(kneevalgus),形成x形腿;当股骨内转会使得髋关节处的股骨头(femoralhead)往后推挤骨盆的髋臼(acetabular),而使得骨盆倾斜,歪斜的骨盆会导致脊椎代偿侧弯形成功能性脊椎侧弯、下肢暨脊椎躯干肌肉软组织张力失衡;此等因下肢生物力学、骨关节排列失序而可能导致的症状包括:足底筋膜炎(plantarfasciitis)、跟腱痛(achillestendonpain)、前后胫痛(shinsplint)、膝内外侧痛(mclstretch&latmeniscuscompression)、前十字韧带拉扯或牵拉(aclstretch)、髌骨外翻(patellavalgus)、髂胫束症候群(itbsyndrome)、臀中肌失能(gluteusmediusdysfunction)、骨盆倾斜旋转(pelvictilt&torsion)、功能性长短脚、功能性脊椎侧弯(functionalscoliosis)、髋关节痛(hipjointbursitis)、梨状肌症候群(piriformissyndrome)、腰大肌、多裂肌失能(psoasmajor,multifidusstretch&weakness)、荐髂关节痛(sijointsubluxation&sacrolitis)、下背痛(hivd,facetjointsyndrome,softtissuetightnessorspondylolithesis)、肩关节代偿性失能(shoulderelevationcompensationdysfunction)、肩颈酸痛(ctjunction,cervicaldischerniation,facetjointsyndrome,myofacialproblem)、颞颚关节错位(tmjsubluxation)、引发单侧头痛。

如图17、图18a及图18b所示的足部90过度往内旋(翻)转为例,足部90过度往内旋转会带动足部90上方的胫腓骨91往内旋转,往内旋转的胫骨91接着带动股骨92往内旋转,除了造成膝关节99外翻形成x形腿,往内旋转的股骨92带动相连接的股骨头93往后推挤骨盆95的髋臼94,进而带动相连接的骨盆95旋转歪斜,歪斜的骨盆95带动脊柱96代偿侧弯,且侧弯的脊柱96带动肩胛骨97、肩峰锁骨98歪斜,长久下来不正确的骨关节排列使人体产生不好的姿势,以及可能导致一连串如跟腱痛、骨盆旋转歪斜、膝与髋关节痛、长短脚、背痛、功能性脊椎侧弯等症状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扁平足下肢矫正装具,借此改善人们踩踏于硬质的地面时维持住下肢生物力学排列(正确的下肢骨关节排列),减少因下肢骨关节排列失序所产生全身性的不良(代偿)姿势,而造成身体不适与疼痛的问题。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扁平足下肢矫正装具包含两本体,每一该本体内形成一穿套空间,以及每一该本体具有一脚掌段、一连接该脚掌段的脚踝段以及一连接该脚踝段的上端的小腿段,该脚掌段包含上下相对的一脚底区及一脚背区,且该脚掌段的内侧形成一足弓区,该脚掌段的外侧形成一外缘区,该足弓区与该外缘区分别连接该脚底区与该脚背区,该脚踝段的上端形成一开口,该开口连通该穿套空间,每一该本体包含一基部及一第一弹性辅助部,该基部与该第一弹性辅助部皆邻接并围绕该穿套空间,该基部由该脚掌段延伸至该脚踝段,该第一弹性辅助部由该脚掌段朝该脚踝段延伸并绕经该足弓区,其中,该第一弹性辅助部对应人体骨骼的骰骨由该脚背区延伸并依序通过该外缘区、该脚底区及该足弓区,且该第一弹性辅助部在该足弓区对应人体骨骼的舟状骨,接着该第一弹性辅助部斜上延伸至该脚踝段,且该第一弹性辅助部在该脚踝段对应人体骨骼的距骨,该第一弹性辅助部由该脚踝段向该小腿段延伸。

上述扁平足下肢矫正装具,其中,该第一弹性辅助部环绕束缚于该小腿段。

进一步,上述扁平足下肢矫正装具,其中,每一该本体具有一连接该小腿段的上端的膝关节段及一连接该膝关节段的大腿段,且该第一弹性辅助部绕经该小腿段的后侧,并朝内朝上绕经该膝关节段的内侧,接着该第一弹性辅助部绕经该大腿段的前侧面并环绕束缚在该大腿段。

再进一步,上述扁平足下肢矫正装具,其中,每一该本体具有一连接该小腿段上端的膝关节段及一连接该膝关节段的大腿段,该扁平足下肢矫正装具包含一骨盆部,该骨盆部对应人体的髋关节连接两该本体的大腿段,该第一弹性辅助部绕经该小腿段的后侧,并朝内朝上绕经该膝关节段的内侧,该第一弹性辅助部由该膝关节段的内侧朝外朝上往该大腿段的前侧延伸并绕经该骨盆部的外侧包覆人体的髋关节,两所述第一弹性辅助部分别由外至内延伸并于人体的骨盆后侧臀区交会,交会的两所述第一弹性辅助部分别斜上延伸,两所述第一弹性辅助部对应人体的荐髂关节及髂嵴环绕束缚于人体的骨盆腰部相接处。

较佳的是,上述扁平足下肢矫正装具,其中,每一该本体具有一足趾段,该足趾段连接该脚掌段并位于该脚掌段的前侧,该基部由该脚掌段延伸至该足趾段,该足趾段处形成一第一足趾套,且该足趾段与该脚掌段的连接处形成一第一足趾外翻区,该第一足趾外翻区位于该第一足趾套与该足弓区之间,每一该本体包含一第二弹性辅助部,该第二弹性辅助部对应一第一足趾的上方由该第一足趾套往下绕经该第一足趾的下方,再往上绕经并包覆该第一足趾外翻区,接着该第二弹性辅助部绕经该脚背区并朝该脚踝段斜上延伸连接该第一弹性辅助部。

使用人可将该扁平足下肢矫正装具穿戴于下肢,让该本体的脚掌段位于使用人的脚掌处,且该脚掌段的足弓区位于使用人的足弓处,该本体的脚踝段位于使用人的脚踝处,该膝关节段位于使用人的膝关节处,该髋关节段位于使用人的髋关节处,以及该骨盆段位于使用人的骨盆处,由于该第一弹性辅助部绕经该足弓区并朝该脚踝段延伸,所以该第一弹性辅助部可对使用人的足弓提供适当的上提力,进而让踝、距下关节、胫骨、腓骨、股骨、膝关节、髋关节、骨盆及脊椎骨由上而下的骨关节排列保持在正确位置(姿势),借以改善以往因下肢骨关节排列失序而造成的错误姿势以及身体的不适与酸痛,所以该扁平足下肢矫正装具可有效辅助调整下肢骨关节排列,并带动正确生物力学往上延伸,达到健康取向的诉求。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发明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其中:

图1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外观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外观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外观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外观主视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外观侧视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外观侧视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外观主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外观侧视图。

图11为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第一样式的外观主视图。

图12为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第二样式的外观主视图。

图13为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第一样式的外观后视图。

图14为本发明第五较佳实施例的第一样式的外观主视图。

图15为本发明第五较佳实施例的第二样式的外观主视图。

图16为本发明第五较佳实施例的第一样式的外观后视图。

图17为足部过度往内旋(翻)转所造成身体骨关节排列失序的示意图。

图18a为正常的髋关节排列示意图。

图18b为足部过度往内旋(翻)转所造成髋关节排列失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图式及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请参阅图1、图5、图9、图11、图12、图14及图15,为本发明的扁平足下肢矫正装具的多种较佳实施例的外观前视图,该扁平足下肢矫正装具包含两本体10a、10b、10c、10d、10e,每一该本体10a、10b、10c、10d、10e内形成一穿套空间,以及每一该本体10a、10b、10c、10d、10e具有一脚掌段11及连接该脚掌段11的脚踝段12,该脚掌段11包含上下相对的一脚底区111及一脚背区112,且该脚掌段11的内侧形成一足弓区113,该脚掌段11的外侧形成一外缘区114,该足弓区113与该外缘区114皆连接该脚底区111与该脚背区112,每一该本体10a、10b、10c、10d、10e包含一基部17及一第一弹性辅助部18,该基部17与该第一弹性辅助部18皆邻接并围绕该穿套空间,该基部17由该脚掌段11延伸至该脚踝段12,该第一弹性辅助部18由该脚掌段11朝该脚踝段12延伸并绕经该足弓区113,然后向上延伸至一小腿段14。

本发明的各实施例分别如图1至图4、图5至图8、图9及图10、图11至图13,以及图14至图16所示,该第一弹性辅助部18自该脚背区112,并可对应人体骨骼的骰骨(cuboidbone)a,该第一弹性辅助部18延伸并依序通过该外缘区114、该脚底区111及该足弓区113,该第一弹性辅助部18在该足弓区113可对应人体骨骼的舟状骨(navicularbone)b,接着该第一弹性辅助部18斜上延伸至该脚踝段12,该第一弹性辅助部18在该脚踝段12可对应人体骨骼的距骨(talusbone)c,另如图1至图4、图5至图8、图11至图13及图14至图16所示,每一该本体10a、10b、10d、10e具有一足趾段13,该足趾段13连接该脚掌段11并位于该脚掌段11的前侧,该基部17由该脚掌段11延伸至该足趾段13,其中,该足趾段13可呈五指状;此外,如图1、图5、图9所示,于每一该本体10a、10b、10c中,该脚踝段12的上端形成一开口,该开口连通该穿套空间,且该第一弹性辅助部18环绕束缚于该脚踝段12的上端的该小腿段14。

如图5至图8所示,该足趾段13处形成一第一足趾套131,且该足趾段13与该脚掌段11的连接处形成一第一足趾外翻区132,该第一足趾外翻区132位于该第一足趾套131与该足弓区113之间,每一该本体10b包含一第二弹性辅助部19,该第二弹性辅助部19自该第一足趾套131,对应一第一足趾的上方,所述第一足趾即人体的大足趾,往下绕经该第一足趾的下方,再往上绕经并包覆该第一足趾外翻区132,第二弹性辅助部19在该第一足趾外翻区132可对应人体骨骼的第一近端趾间关节(1stmetatarsalproximalphalangealjoint)d,接着该第一足趾外翻区132绕经该脚背区112并朝该脚踝段12斜上延伸,进而连接该第一弹性辅助部18。

如图11至图13所示,每一该本体10d皆包含一小腿段14、一膝关节段15及一大腿段16,该小腿段14的下端连接该脚踝段12的上端,该膝关节段15的下端连接该小腿段14的上端,该膝关节段15的上端连接该大腿段16,该基部17经由该脚踝段12依序延伸经过该小腿段14、该膝关节段15及该大腿段16,并在该大腿段16的上端形成一穿套口,如图12及图13所示,于每一本体10d中,位于该脚踝段12的第一弹性辅助部18或包含第二弹性辅助部19绕经该小腿段14的后侧面并通过该膝关节段15的内侧,接着绕经该大腿段16的前侧面并环绕束缚于该大腿段16。

如图14至图16所示,每一该本体10e皆包含一小腿段14、一膝关节段15及一大腿段16,该小腿段14的下端连接该脚踝段12的上端,该膝关节段15的下端连接该小腿段14的上端,该膝关节段15的上端连接该大腿段16,该基部17经由该脚踝段12依序延伸经过该小腿段14、该膝关节段15及该大腿段16,该扁平足下肢矫正装具包含一骨盆部20,该骨盆部20连接两该本体10e的大腿段16的上端,以及该骨盆部20的上端形成一穿套口,该穿套口连通两该本体10e的穿套空间,如图15及图16,于每一该本体10e中,位于该脚踝段12的第一弹性辅助部18或包含第二弹性辅助部19绕经该小腿段14的后侧面并通过该膝关节段15的内侧,接着绕经该大腿段16的前侧面并斜向通过该骨盆部20的外侧且延伸至该骨盆部20的后侧面,其中,两该本体10e的第一弹性辅助部18延伸至该骨盆部20的后侧面时,该第一弹性辅助部18对应人体骨骼的髋关节(hipjoint)h、坐骨(ischia)i、荐椎(sacrum)j、荐髂关节(sacroiliacjoint)k与髂嵴(iliaccrest)l,两该本体10e的第一弹性辅助部18相交于该骨盆部20的后侧面,并对应人体的骨盆后侧臀区,且两该本体10e的第一弹性辅助部18再往该骨盆部20的前侧面延伸并连接以环绕束缚于邻近人体骨盆腰部相接处。

该扁平足下肢矫正装具可提供使用人30穿戴以辅助调整姿势,以调整脚过度往内旋前为例,如图1至图4、图5至图8、图9及图10、图11至图13及图14至图16所示,使用人30的脚可套入本体10a、10b、10c、10d、10e的穿套空间,且本体10a、10b、10c、10d、10e的脚掌段11位于使用人30的脚掌处,脚掌段11的足弓区113位于使用人30的足弓处,脚掌段11的脚背区112位于使用人30的脚背上,脚掌段11的脚底区111位于使用人30的脚底下,本体10a、10b、10c、10d、10e的脚踝段12位于使用人30的脚踝处,其中,该第一弹性辅助部18的前端位于该脚背区112并邻近该外缘区114,该第一弹性辅助部18自该脚背区112往外侧和下方延伸而通过该外缘区114,接着通过该脚底区111和该足弓区113,并斜上延伸至该脚踝段12,因此该第一弹性辅助部18可对使用人30的足弓提供拉提力,将过度往内旋前而下压的足弓往上抬,使足弓可抬升而达到辅助调整过度往内旋前的目的。

如图5至图8、图12及图15所示,该第二弹性辅助部19由下往上地绕经该第一足趾外翻区132,并接着经过该脚背区112而朝该脚踝段12斜上延伸,所以该第二弹性辅助部19可对使用人30的第一足趾外翻处施加适当的力量,而达到辅助调整足趾外翻情况的目的。

如图11至图13所示,延伸至该小腿段14的该第一弹性辅助部18进一步绕经该膝关节段15的内侧,接着绕经该大腿段16的前侧面并环绕束缚,使得该第一弹性辅助部18可对使用人30的小腿段14及大腿段16提供一外旋(externalrotation)的力量,及对该膝关节段15内侧提供一外推力,辅助矫正过度外翻(valgus)的膝关节与x形腿。

如图14至图16所示,延伸至该小腿段14的该第一弹性辅助部18进一步绕经该膝关节段15的内侧,接着绕经该大腿段16的前侧面并斜向延伸至该骨盆部20的后侧面,使得该第一弹性辅助部18可对使用人30的小腿段14及大腿段16提供一外旋的力量,及对该膝关节内侧提供一外推力,辅助矫正因过度外翻的膝关节与x形腿,而第一弹性辅助部18绕经该骨盆部20的外侧再延伸至该骨盆部20的后侧面,所以该第一弹性辅助部18可对使用人30的髋关节提供一往外旋后拉力及往髋关节内压迫的力量,辅助矫正因股骨内转、髋关节内旋及髋关节处的股骨头往后推挤骨盆的髋臼而导致倾斜的骨盆的回正。

如图1至图4、图5至图8及图9、图10所示,该本体10a、10b、10c可以呈袜子型态、护踝型态,以及该第一弹性辅助部18进一步环绕该脚踝段12的上端,可加强第一弹性辅助部18的施力与稳定性,且如图11至图13及图14至图16所示,该扁平足下肢矫正装具可呈膝上袜、裤袜型态。

综上所述,该扁平足下肢矫正装具通过该第一弹性辅助部18经过足弓区113,进一步通过膝关节段15及骨盆部20,对应人体的髋关节,重点施加辅助矫正的力量,让使用人30可保持在正确的下肢生物力学、骨关节与骨盆带的排列,以改善不正确的骨关节排列所造成的错误姿势而产生的不适与酸痛,以达到健康并舒适性佳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而且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各组成部分并不仅限于上述整体应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描述的各技术特征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一项单独采用或选择多项组合起来使用,因此,本发明理所当然地涵盖了与本案发明点有关的其它组合及具体应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