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鹅掌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611861发布日期:2019-05-07 21:07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鹅掌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公知的,鹅掌风也叫手癣,鹅掌风的发病多为单侧手部起病,发病时先从手掌的某一部位开始,初期为针头大小的水疱,壁厚且发亮,内含清澈的液体,水疱逐渐增加后,水疱便成群聚集或疏散分布在手上,主要体现为瘙痒;水疱干后脱屑并逐渐向四周蔓延扩大,形成环形或多环形皮肤损害,边缘较清楚,病程多为慢性,可持续多年,直到全部手掌并传播至手背和指甲上,严重的甚至传播至侧手掌;有时水疱可继发感染形成脓疱;患病机理是促使手掌角化增厚的因素除皮肤癣菌外,还与长期搔抓、洗烫,肥皂、洗涤剂、各种化学物品和溶剂刺激以及不当治疗有关;皮损表现为红斑、水疱、鳞屑和角化增厚,经过真菌学检查阳性即可确诊;人们在患上鹅掌风后不仅非常不适,而且严重影响社交的,患者心理压力和病痛压力较大。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用于治疗手足干裂、手足癣症的药膏,也有一些相应的治疗的药膏,具有一定的治疗真菌感染、湿润手足,止痒的功效。经多年临床应用和观察后发现,这些药膏虽具有治疗真菌感染、湿润手足,止痒的功效,但其配方较为复杂,并且不具备同时治疗真菌感染、湿润手足、止痒、手足开裂严重、灰指甲的功效。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鹅掌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主要由五倍子和药用桐油制成,属纯中药配方,可使涂抹在患病部位的药物直接渗透到达病灶,临床应用安全。

为实现所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治疗鹅掌风的药物,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药用桐油3~15份,五贝子2~8份。

优选地,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药用桐油5~20份,五贝子3~10份。

优选地,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药用桐油3份,五贝子2份。

优选地,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药用桐油15份,五贝子8份。

优选地,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药用桐油10份,五贝子6份。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治疗鹅掌风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取足量五倍子在低温烘干臭氧消毒柜内烘干50至80分钟,得干燥药物,备用;

s2、按组份称取药用桐油和五倍子;

s3、将s2中的五倍子磨打成粉末状的药粉;同时将s2中的药用桐油拌成糊状;

s4、将s3中药粉与药用桐油混合搅拌,作备用药物;

s5、将s4中的备用药物灌装。

进一步地,通过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制备好的药物需静置2天后再涂抹于伤患处,其目的是使五倍子和药用桐油充分混合反应,增强其药效。

进一步地,本发明药物用药前需先用温水浸泡伤患处1-2min,用药前先用温水浸泡伤口,同时可达到清洗伤口和对伤口进行消毒的作用,使药物能充分利用完全作用于伤患处。

进一步地,本发明药物涂抹至伤患处后需用60°-85°柴火或明火烘烤伤患处药物20-30min,直至药物烘干为止。药物涂抹后将药物烘干,可加快药性的挥发,使药物直达病灶,加快治疗时间。

具体地,伤患处涂抹药物期间,伤患处不能接触洗衣类化学用品,由于药用桐油具有消炎杀菌的作用,会和洗衣类化学用品发生化学反应,会降低药物的药效。

本发明的用法及禁忌:

1.本方明的药物调配好后需放置两天后再使用;

2.本方明药物使用前需用温水浸泡伤患处1-2mim;

3.本方明药物涂抹后需用60°-85°柴火或明火烘烤伤患处药物20-30min,直至药物烘干为止;

4.本方明药物用药期间,伤患处不能接触肥皂等洗衣类化学用品;

5.本方明药物每日一次,按上述要求使用后三次即有明显好转效果,连续使用七次即可痊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药物成分有药用桐油和五倍子,药用桐油本身具有消炎杀菌的功效可避免伤患处感染扩散,与五倍子混合后不仅具有由真菌引起的指(趾)感染、湿润手足、止痒的功效;还具备治疗手足严重开裂、灰指甲、水疱、鳞屑等功效,疗效显著,周期较短,制备工艺简单,为很多鹅掌风感染者提供了极大地便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释。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治疗鹅掌风的药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药用桐油3份,五贝子2份。上述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取足量五倍子在低温烘干臭氧消毒柜内烘干50至80分钟,得干燥药物,备用;

s2、按组份称取药用桐油和五倍子;

s3、将s2中的五倍子磨打成粉末状的药粉;同时将s2中的药用桐油拌成糊状;

s4、将s3中药粉与药用桐油混合搅拌,作备用药物;

s5、将s4中的备用药物灌装。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制备好的药物需静置2天后再涂抹于伤患处,其目的是使五倍子和药用桐油充分混合反应,增强其药效。

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药物用药前需先用温水浸泡伤患处1-2min,用药前先用温水浸泡伤口,同时可达到清洗伤口和对伤口进行消毒的作用,使药物能充分利用完全作用于伤患处。

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药物涂抹至伤患处后需用60°-85°柴火或明火烘烤伤患处药物20-30min,直至药物烘干为止。药物涂抹后将药物烘干,可加快药性的挥发,使药物直达病灶,加快治疗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伤患处涂抹药物期间,伤患处不能接触洗衣类化学用品,由于药用桐油具有消炎杀菌的作用,会和洗衣类化学用品发生化学反应,会降低药物的药效。

实施例2

一种治疗鹅掌风的药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药用桐油5份,五贝子3份。上述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取足量五倍子在低温烘干臭氧消毒柜内烘干50至80分钟,得干燥药物,备用;

s2、按组份称取药用桐油和五倍子;

s3、将s2中的五倍子磨打成粉末状的药粉;同时将s2中的药用桐油拌成糊状;

s4、将s3中药粉与药用桐油混合搅拌,作备用药物;

s5、将s4中的备用药物灌装。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制备好的药物需静置2天后再涂抹于伤患处,其目的是使五倍子和药用桐油充分混合反应,增强其药效。

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药物用药前需先用温水浸泡伤患处1-2min,用药前先用温水浸泡伤口,同时可达到清洗伤口和对伤口进行消毒的作用,使药物能充分利用完全作用于伤患处。

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药物涂抹至伤患处后需用60°-85°柴火或明火烘烤伤患处药物20-30min,直至药物烘干为止。药物涂抹后将药物烘干,可加快药性的挥发,使药物直达病灶,加快治疗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伤患处涂抹药物期间,伤患处不能接触洗衣类化学用品,由于药用桐油具有消炎杀菌的作用,会和洗衣类化学用品发生化学反应,会降低药物的药效。

实施例3

一种治疗鹅掌风的药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药用桐油7份,五贝子5份。上述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取足量五倍子在低温烘干臭氧消毒柜内烘干50至80分钟,得干燥药物,备用;

s2、按组份称取药用桐油和五倍子;

s3、将s2中的五倍子磨打成粉末状的药粉;同时将s2中的药用桐油拌成糊状;

s4、将s3中药粉与药用桐油混合搅拌,作备用药物;

s5、将s4中的备用药物灌装。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制备好的药物需静置2天后再涂抹于伤患处,其目的是使五倍子和药用桐油充分混合反应,增强其药效。

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药物用药前需先用温水浸泡伤患处1-2min,用药前先用温水浸泡伤口,同时可达到清洗伤口和对伤口进行消毒的作用,使药物能充分利用完全作用于伤患处。

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药物涂抹至伤患处后需用60°-85°柴火或明火烘烤伤患处药物20-30min,直至药物烘干为止。药物涂抹后将药物烘干,可加快药性的挥发,使药物直达病灶,加快治疗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伤患处涂抹药物期间,伤患处不能接触洗衣类化学用品,由于药用桐油具有消炎杀菌的作用,会和洗衣类化学用品发生化学反应,会降低药物的药效。

实施例4

一种治疗鹅掌风的药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药用桐油9份,五贝子6份。上述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取足量五倍子在低温烘干臭氧消毒柜内烘干50至80分钟,得干燥药物,备用;

s2、按组份称取药用桐油和五倍子;

s3、将s2中的五倍子磨打成粉末状的药粉;同时将s2中的药用桐油拌成糊状;

s4、将s3中药粉与药用桐油混合搅拌,作备用药物;

s5、将s4中的备用药物灌装。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制备好的药物需静置2天后再涂抹于伤患处,其目的是使五倍子和药用桐油充分混合反应,增强其药效。

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药物用药前需先用温水浸泡伤患处1-2min,用药前先用温水浸泡伤口,同时可达到清洗伤口和对伤口进行消毒的作用,使药物能充分利用完全作用于伤患处。

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药物涂抹至伤患处后需用60°-85°柴火或明火烘烤伤患处药物20-30min,直至药物烘干为止。药物涂抹后将药物烘干,可加快药性的挥发,使药物直达病灶,加快治疗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伤患处涂抹药物期间,伤患处不能接触洗衣类化学用品,由于药用桐油具有消炎杀菌的作用,会和洗衣类化学用品发生化学反应,会降低药物的药效。

实施例5

一种治疗鹅掌风的药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药用桐油15份,五贝子8份。上述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取足量五倍子在低温烘干臭氧消毒柜内烘干50至80分钟,得干燥药物,备用;

s2、按组份称取药用桐油和五倍子;

s3、将s2中的五倍子磨打成粉末状的药粉;同时将s2中的药用桐油拌成糊状;

s4、将s3中药粉与药用桐油混合搅拌,作备用药物;

s5、将s4中的备用药物灌装。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制备好的药物需静置2天后再涂抹于伤患处,其目的是使五倍子和药用桐油充分混合反应,增强其药效。

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药物用药前需先用温水浸泡伤患处1-2min,用药前先用温水浸泡伤口,同时可达到清洗伤口和对伤口进行消毒的作用,使药物能充分利用完全作用于伤患处。

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药物涂抹至伤患处后需用60°-85°柴火或明火烘烤伤患处药物20-30min,直至药物烘干为止。药物涂抹后将药物烘干,可加快药性的挥发,使药物直达病灶,加快治疗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伤患处涂抹药物期间,伤患处不能接触洗衣类化学用品,由于药用桐油具有消炎杀菌的作用,会和洗衣类化学用品发生化学反应,会降低药物的药效。

实施例6

一种治疗鹅掌风的药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药用桐油20份,五贝子10份。上述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取足量五倍子在低温烘干臭氧消毒柜内烘干50至80分钟,得干燥药物,备用;

s2、按组份称取药用桐油和五倍子;

s3、将s2中的五倍子磨打成粉末状的药粉;同时将s2中的药用桐油拌成糊状;

s4、将s3中药粉与药用桐油混合搅拌,作备用药物;

s5、将s4中的备用药物灌装。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制备好的药物需静置2天后再涂抹于伤患处,其目的是使五倍子和药用桐油充分混合反应,增强其药效。

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药物用药前需先用温水浸泡伤患处1-2min,用药前先用温水浸泡伤口,同时可达到清洗伤口和对伤口进行消毒的作用,使药物能充分利用完全作用于伤患处。

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药物涂抹至伤患处后需用60°-85°柴火或明火烘烤伤患处药物20-30min,直至药物烘干为止。药物涂抹后将药物烘干,可加快药性的挥发,使药物直达病灶,加快治疗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伤患处涂抹药物期间,伤患处不能接触洗衣类化学用品,由于药用桐油具有消炎杀菌的作用,会和洗衣类化学用品发生化学反应,会降低药物的药效。

临床实验数据:

案例1:患者袁某,男,46岁。主诉双手奇痒难忍、结痂、脱白厚皮。性格急躁、冬天手脚不怕冷,舌边尖红、苔白,诊为鹅掌风。使用本发明实施例4治疗,3天后手掌脱皮、干痒开始减轻,一周后手掌基本恢复正常,不痒了,不脱皮了。

案例2:患者王某某,男,55岁,2017年2月就诊,患者近1月来,两手掌心起白斑点瘙痒,破后可见少量鳞屑,范围逐渐扩大且皮肤增厚,涂消炎止痒药膏逾半月未见好转,经检查确诊为鹅掌风,使用本发明实施例2治疗,外涂鹅掌风药物2天,瘙痒减轻白斑范围缩小皮肤变软,继续外涂鹅掌风药物5天,痊愈,未复发。

案例3:患者张某某,女,38岁,2016年5月就诊,患者1月前左手掌心起紫色小泡发痒,破后感染周围面积逐渐扩大,按普通手癣治疗未治愈。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治疗,使用本发明鹅掌风药物3天后不再扩大感染,干痒情况消失,连续使用7天后痊愈,未复发。

案例4:患者司徒某,女,16岁,2018年3月经医院皮肤专科检查:双手、双足皮肤粗糙,角质增厚,皮肤弹性消失、松弛,呈淡黄色半透明状,表面光滑,活动时双手、双足裂口疼痛。诊断为弥漫性掌跖鹅掌风。使用本发明实施例6药物治疗5天后双手、双足未再出现裂纹,继续使用3天后皮疹全部消退,临床痊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可选的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应理解成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书中界定的为准,并且说明书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