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24952发布日期:2019-06-15 00:21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卫生巾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日用品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卫生巾。



背景技术:

卫生巾是一种具吸收力的物质,主要的材质为棉、不织布、纸浆或以上材质复合物所形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和高分子聚合物复合纸,侧边的设计主要用来防止侧漏,但是现有技术中卫生巾的防止侧漏效果不佳,需要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卫生巾,其旨在改善现有的卫生巾易侧漏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卫生巾,卫生巾包括:

底片,底片具有第一端和相对的第二端;

吸收芯,吸收芯与底片连接,吸收芯具有第三端和相对的第四端;

第一侧吸体,第一侧吸体与第三端连接,第一侧吸体与底片的第一端共同围设成第一隔离道;以及

第二侧吸体,第二侧吸体与第四端连接,第二侧吸体与底片的第二端共同围设成第二隔离道。

吸收芯吸收大量的经血,经血流向第三端或者第四端后,被第一侧吸体或者第二侧吸体吸附,避免侧漏。

第一侧吸体与底片的第一端共同围设成的第一隔离道;第一隔离道隔离经血,避免经血从第一侧吸体经过第一隔离道流至底片的第一端导致侧漏。

此外,第一隔离道使第一侧吸体与底片之间具有空隙,空气会进入该间隙,第二隔离道与第一隔离道内充斥空气,第一侧吸体与第二侧吸体内充斥吸收介质,所以第一侧吸体与第一隔离道对于经血分子的传播介质不同,不同的介质对经血的粘性不相同,所以经血在两个区域内的受力不同,经血在第一侧吸体与第一隔离道边界时会首先进入第一侧吸体将第一侧吸体浸润饱和,此外,经血从第一侧吸体进入第一隔离道需要克服第一侧吸体的表面张力;从而经血不易进入第一隔离道从而从底片的端部侧漏。

经血在流动时,会受到流动阻力,产生阻碍流动的反作用力。第一侧吸体与第二侧吸体的边界对经血具有阻碍流动的反作用力,它与经血流动的方向相反,第一隔离道与第一侧吸体的边界效应、第二隔离道与第二侧吸体的边界效应会增加阻碍经血流动的反作用力,从而阻止经血跨越第一隔离道和第二隔离道,避免侧漏。第二隔离道以及第二侧吸体同理。避免了卫生巾的侧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侧吸体与第三端转动连接,以使第一隔离道的宽度可调;第二侧吸体与第四端转动连接,以使第二隔离道的宽度可调。

调节第一隔离道内部可以容纳的空气体积,在使用过程中,对第一侧吸体以及底片的挤压,第一隔离道内部的空气对第一侧吸体边界的经血具有压力,迫使第一侧吸体边界的经血向吸收芯一侧流动,避免侧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底片的第一端与第一侧吸体连接位置处至第一端边缘的距离大于第一侧吸体的长度;

底片的第二端与第二侧吸体连接位置处至第二端边缘的距离大于第二侧吸体的长度。

经血浸润第一侧吸体,第一侧吸体达到饱和之后,经血可能会克服第一隔离道内空气对经血的粘性作用力进入第一隔离道,由于第一端的长度比第一侧吸体的长度更长,第一侧吸体达到饱和之后经血不会从第一端的自由端溢出,避免侧漏;进入第一隔离道的经血沿第一隔离道的延伸方向流动,第一隔离道的延伸方向具有较大的容纳体积,避免经血侧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吸收芯包括吸收层和包覆于吸收层外的表面层;

第一侧吸体包括第一内芯和包覆于第一内芯外的第一包衣;

第二侧吸体包括第二内芯和包覆于第二内芯外的第二包衣;

第一内芯、吸收层以及第二内芯一体设置。

第一内芯、吸收层以及第二内芯一体成型,经血浸润吸收层之后会进一步地浸润第一内芯和第二内芯,三者之间阻碍经血的反作用力相同或者相近,形成连续吸收,避免经血溢出第一内芯与第二内芯而造成侧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内芯靠近吸收层一侧的厚度大于第一内芯远离吸收层一侧的厚度。

第一内芯靠近吸收层一侧的厚度大于第一内芯远离吸收层一侧的厚度,使第一内芯具有斜面,经血在重力和挤压作用下使经血向吸收芯回流,增加防止侧漏的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包衣通过靠近底片的下表面和远离底片的上表面连接而成;上表面的长度小于下表面的长度。

上表面的长度小于下表面的长度,在第一包衣的作用下,第一内芯向靠近吸收芯的一侧弯曲形成内勾的构造,可以使第一内芯边界一侧的经血向吸收芯回流,增加防止侧漏的效果。此外,第一内芯向靠近吸收芯的一侧弯曲,经血在重力和挤压作用下使经血向吸收芯回流,增加防止侧漏的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包衣、表面层以及第二包衣一体设置。

第一包衣、表面层以及第二包衣形成连续吸收,避免经血溢出。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包衣可活动地包覆于第一内芯外,使第一内芯能在第一包衣内移动。

经血通过第一包衣或者通过吸收层浸入第一内芯,第一侧吸体受到挤压后,在第一包衣内浮动的第一内芯能够将经血吸收。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表面层可活动地包覆于吸收层外,使吸收层悬浮于表面层内。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吸收芯、第一侧吸体以及第二侧吸体一体设置;第一侧吸体与吸收芯连接处通过缝合线连接,第二侧吸体与吸收芯连接处通过缝合线连接。

缝合线缝合位置处厚度小于吸收芯厚度,缝合线缝合位置形成隔离区域,尽可能的避免经血从吸收芯流至第一侧吸体或者第二侧吸体。

吸收芯内包埋有多个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中部位置与所述吸收芯连接,所述弹性件相对的两端向所述吸收芯的边缘延伸。

弹性件使吸收芯具有较好的弹性,使吸收芯更贴身,能够有效防止侧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卫生巾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侧吸体与底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卫生巾第二视角的剖视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侧吸体与底片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侧吸体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侧吸体与底片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侧吸体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卫生巾;110-底片;111-第一端;112-第二端;113-第一隔离道;114-第二隔离道;120-吸收芯;121-第三端;122-第四端;123-吸收层;124-表面层;130-第一侧吸体;131-第一内芯;132-第一包衣;1321-上表面;1322-下表面;140-第二侧吸体;141-第二内芯;142-第二包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卫生巾100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卫生巾100。

卫生巾100包括底片110、吸收芯120、第一侧吸体130以及第二侧吸体140。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底片110通过不透水或者拒水材料制成,吸收芯120通过透气底膜和吸收棉制成,第一侧吸体130以及第二侧吸体140均由吸收棉制成。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不对底片110、吸收芯120、第一侧吸体130以及第二侧吸体140的尺寸、材料以及形状进行限定,例如,底片110也可以有一对侧翼,可以有两对侧翼等。

底片110与吸收芯12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吸收芯120粘黏于底片110。底片110沿卫生巾100的宽度方向具有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相对设置。吸收芯120沿卫生巾100的宽度方向具有第三端121和第四端122。

第一侧吸体130与第三端121连接,第二侧吸体140与第四端122连接。

第一侧吸体130与底片110的第一端111共同围设成第一隔离道113;第二侧吸体140与底片110的第二端112共同围设成第二隔离道114。

经血是一种包括液体和血块的流体,经血在流动过程中,会被吸收芯120、第一侧吸体130以及第二侧吸体140吸收。

吸收芯120吸收大量的经血,经血流向第三端121或者第四端122后,将会被第一侧吸体130或者第二侧吸体140吸附,不会侧漏,第一侧吸体130与底片110的第一端111共同围设成的第一隔离道113;第一隔离道113隔离经血,避免经血从第一侧吸体130经过第一隔离道113流至底片110的第一端111导致侧漏。相应地,第二侧吸体140与底片110的第二端112共同围设成的第二隔离道114能够隔离经血,避免经血从第二侧吸体140经过第二隔离道114流至底片110的第二端112导致侧漏。

第一隔离道113使第一侧吸体130与底片110之间具有空隙,空气会进入该间隙,相应地,第二隔离道114使第二侧吸体140与底片110之间具有空隙,空气会进入该间隙。第二隔离道114与第一隔离道113内充斥空气,第一侧吸体130与第二侧吸体140内是吸收介质(例如棉花、纤维、无纺布等),所以第一侧吸体130与第一隔离道113对于经血分子的传播介质不同,不同的介质对经血的粘性不相同,所以经血在两个区域内的受力不同,经血在第一侧吸体130与第一隔离道113边界时会首先进入第一侧吸体130将第一侧吸体130浸润饱和,此外,经血从第一侧吸体130进入第一隔离道113需要克服第一侧吸体130的表面张力;经血不易进入第一隔离道113从而从底片110端部侧漏;相应地,经血在第二侧吸体140与第二隔离道114之间的选择同理。

经血在流动时,会受到流动阻力,产生阻碍流动的反作用力。第一侧吸体130与第二侧吸体140的边界对经血具有阻碍流动的反作用力,反作用力与经血流动的方向相反,第一隔离道113与第一侧吸体130的边界效应、第二隔离道114与第二侧吸体140的边界效应会增加阻碍经血流动的反作用力,从而阻止经血跨越第一隔离道113和第二隔离道114,避免侧漏。

然而,对于仅设置吸收芯120的卫生巾100而言,由于吸收芯120与底片110的连续性,阻碍流动的反作用力是连续的,经血浸润一段时间后,经血会从底片110的侧边漏出。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吸体130与吸收芯120、第二侧吸体140与吸收芯120通过缝合线连接,缝合线缝合位置处厚度小于吸收芯120厚度,缝合线缝合位置形成隔离区域,尽可能的避免经血从吸收芯120流至第一侧吸体130或者第二侧吸体140。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侧吸体130与吸收芯120、第二侧吸体140与吸收芯120连接处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连接,例如通过轧花机轧接、粘黏等方式。

采用缝合线连接,使第一侧吸体130与第三端121转动连接,从而使第一隔离道113的宽度可调,进一步地,调节第一隔离道113内部可以容纳的空气体积,在使用过程中,对第一侧吸体130以及底片110的挤压,第一隔离道113内部的空气对第一侧吸体130边界的经血具有压力,迫使第一侧吸体130边界的经血向吸收芯120一侧流动,避免侧漏;相应地,采用缝合线连接,第二侧吸体140与第二隔离道114的效果同理。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离道113的宽度是指第一侧吸体130与第三端121相向的面之间的距离。相应地,第二隔离道114的宽度是指第二侧吸体140与第四端122相向的面之间的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侧吸体130与第三端121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转动连接,第二侧吸体140与第四端122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转动连接,例如采用压条或者压线连接等。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侧吸体130与底片11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2与图1。

承上所述,第一侧吸体130与底片110的第一端111共同围设成第一隔离道113。

在本实施例中,底片110的第一端111与第一侧吸体130连接位置处至第一端111边缘的距离大于第一侧吸体130的长度。

换言之,第一隔离道113相向的两壁的长度不相同。本申请所述的第一侧吸体130的长度是指从第一侧吸体130与第一端111的连接位置处至第一侧吸体130自由端(远离第一端111的一端)之间的距离。

第一端111与第一侧吸体130相向的两个面长度不相同,且第一端111的长度比第一侧吸体130的长度更长。经血浸润第一侧吸体130,第一侧吸体130达到饱和之后,经血可能会克服第一隔离道113内空气对经血的粘性作用力进入第一隔离道113,由于第一端111的长度比第一侧吸体130的长度更长,第一侧吸体130达到饱和之后经血不会从第一端111的自由端溢出,避免侧漏;进入第一隔离道113的经血沿第一隔离道113的延伸方向流动,第一隔离道113的延伸方向具有较大的容纳体积,避免经血侧漏。

相应地,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底片110的第二端112与第二侧吸体140连接位置处至第二端112边缘的距离大于第二侧吸体140的长度,其作用以及原理参阅上述第一侧吸体130,此处不再赘述。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端111与第一侧吸体130相向的两个面长度也可以相等,或者,底片110的第一端111与第一侧吸体130连接位置处至第一端111边缘的距离可以略小于第一侧吸体130的长度,第二侧吸体140同理。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卫生巾100第二视角的剖视图,请参阅图1至图3。

在本实施例中,吸收芯120包括吸收层123和包覆于吸收层123外的表面层124;第一侧吸体130包括第一内芯131和包覆于第一内芯131外的第一包衣132;第二侧吸体140包括第二内芯141和包覆于第二内芯141外的第二包衣142。

第一内芯131、吸收层123以及第二内芯141主要采用吸收棉制成,用于吸收经血,第一包衣132、表面层124以及第二包衣142材质多维网状纤维,比较透气。当然了,本实施例不对上述材料进行限定,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其他材料制成。

下列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内芯131、吸收层123以及第二内芯141众多实施方式中几种。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侧吸体130与底片110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至图4。

第一内芯131、吸收层123以及第二内芯141一体设置。

第一内芯131、吸收层123以及第二内芯141一体成型,经血浸润吸收层123之后会进一步地浸润第一内芯131和第二内芯141,三者之间阻碍经血的反作用力相同或者相近,形成连续吸收,避免经血溢出第一内芯131与第二内芯141而造成侧漏。

第一内芯131、吸收层123以及第二内芯141一体设置,第一内芯131吸收的经血会经过吸收层123被吸收,例如当经血首先进入第一内芯131,如果第一内芯131与吸收层123独立设置,第一内芯131吸收饱和之后,经血可能会进入第一隔离道113,第一隔离道113装满后溢出。第一内芯131、吸收层123一体设置,第一内芯131、吸收层123内的吸收介质材料相同且连续,第一内芯131与吸收层123之间不具有空气,第一内芯131与吸收层123对于经血分子的传播介质相同且连续,对经血的粘性也相同,所以经血在两个区域内的受力相同,经血在吸收层123以及空气之间会首先进入吸收层123被介质吸收。

因此,第一内芯131、吸收层123以及第二内芯141一体设置会使经血能够使第一内芯131、吸收层123以及第二内芯141首先被浸润而非是首先进入第一隔离道113进一步侧漏。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包衣132、表面层124以及第二包衣142也一体设置,第一包衣132、表面层124以及第二包衣142一体设置,第一包衣132、表面层124以及第二包衣142形成连续吸收,避免经血溢出。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包衣132、表面层124以及第二包衣142也可以独立设置,然后再通过粘黏、缝制等方式连接。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侧吸体130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4与图5。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包衣132通过靠近底片110的下表面1322和远离底片110的上表面1321连接而成;上表面1321的长度小于下表面1322的长度。

所述上表面1321的长度是指,第一包衣132远离底片110的一面从第一包衣132与表面层124连接处至第一包衣132远离表面层124一端的距离,所述下表面1322的长度同理。

上表面1321的长度小于下表面1322的长度,在第一包衣132的作用下,第一内芯131向靠近吸收芯120的一侧弯曲形成内勾的构造,可以使第一内芯131边界一侧的经血向吸收芯120回流,增加防止侧漏的效果。此外,第一内芯131向靠近吸收芯120的一侧弯曲,经血在重力和挤压作用下使经血向吸收芯120回流,增加防止侧漏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包衣142的设置方式同第一包衣132的设置方式;本实施例将不再进行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表面1321的长度也可以大于或者等于下表面1322的长度。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侧吸体130与底片110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侧吸体130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至图7。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吸体130与底片110的设置方式的区别之一在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内芯131、吸收层123以及第二内芯141并非是一体设置的。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内芯131、吸收层123以及第二内芯141独立设置,第一包衣132、表面层124以及第二包衣142一体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内芯131的截面为不规则形状,进一步地,第一内芯131靠近吸收层123一侧的厚度大于第一内芯131远离吸收层123一侧的厚度(例如采用如图4至图7所示的形状)。

所述吸收层123的厚度是指沿底片110至吸收芯120的方向,吸收层123相对两侧之间的距离。

第一内芯131靠近吸收层123一侧的厚度大于第一内芯131远离吸收层123一侧的厚度,使第一内芯131具有斜面,经血在重力和挤压作用下使经血向吸收芯120回流,增加防止侧漏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包衣132可活动地包覆于第一内芯131外,使第一内芯131能在第一包衣132内移动。换言之,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内芯131并非是与第一包衣132的内壁贴合的,使第一内芯131相对第一包衣132能够相对滑动。

经血通过第一包衣132或者通过吸收层123浸入第一内芯131,第一侧吸体130受到挤压后,在第一包衣132内浮动的第一内芯131能够将经血吸收。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内芯131与第一包衣132也可以粘黏等固定连接,使第一内芯131与第一包衣132不能相对运动。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包衣142可活动地包覆于第二内芯141外,使第二内芯141能在第二包衣142内移动。原理同第一侧吸体130。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表面层124可活动地包覆于吸收层123外,使吸收层123悬浮于表面层124内。原理同第一侧吸体13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包衣132通过靠近底片110的下表面1322通过不透水或者拒水材料制成。第一包衣132远离底片110的上表面1321由透气材料制成。经血在重力作用下流至下表面1322,不透水或者拒水材料制成的下表面1322使经血不会较快地进入第一隔离道113。

相应地,第二包衣142的材质也同第一包衣132,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吸收芯120内包埋有多个弹性件(图中未示出),弹性件中部位置与吸收芯120连接,弹性件相对的两端向吸收芯120的边缘延伸。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弹性件中部位置是指:定义弹性件较长尺寸为其长度,弹性件长度方向的中心点沿长度方向两侧各延伸长度的五分之一。弹性件中部位置也可以理解为中间位置处,可具有一定的偏差,不限于数值意义上的中心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为橡胶条,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件也可以为弹性树脂等弹性材料制成的弹片等。

弹性件中部位置与吸收芯120连接,弹性件相对的两端不与吸收芯120固定连接,弹性件相对的两端自由延伸,吸收芯120受到压力后能够在弹性件的作用下更贴身,能够有效防止侧漏。

进一步地,弹性件设置于吸收芯120靠近底片110的一侧,与弹性件的设置于吸收芯120远离底片110的一侧相比,弹性件设置于靠近底片110的一侧,可以避免经血沿弹性件向吸收芯120的边缘流动,经血浸润吸收芯120后才能与弹性件接触,避免了侧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卫生巾100的主要优点在于:

吸收芯120吸收大量的经血,经血流向第三端121或者第四端122后,被第一侧吸体130或者第二侧吸体140吸附,避免侧漏。

第一侧吸体130与底片110的第一端111共同围设成的第一隔离道113;第一隔离道113隔离经血,避免经血从第一侧吸体130经过第一隔离道113流至底片110的第一端111导致侧漏。

此外,第一隔离道113使第一侧吸体130与底片110之间具有空隙,空气会进入该间隙,第二隔离道114与第一隔离道113内充斥空气,第一侧吸体130与第二侧吸体140内充斥吸收介质,所以第一侧吸体130与第一隔离道113对于经血分子的传播介质不同,不同的介质对经血的粘性不相同,所以经血在两个区域内的受力不同,经血在第一侧吸体130与第一隔离道113边界时会首先进入第一侧吸体130将第一侧吸体130浸润饱和,此外,经血从第一侧吸体130进入第一隔离道113需要克服第一侧吸体130的表面张力;从而经血不易进入第一隔离道113从而从底片110的端部侧漏。

经血在流动时,会受到流动阻力,产生阻碍流动的反作用力。第一侧吸体130与第二侧吸体140的边界对经血具有阻碍流动的反作用力,它与经血流动的方向相反,第一隔离道113与第一侧吸体130的边界效应、第二隔离道114与第二侧吸体140的边界效应会增加阻碍经血流动的反作用力,从而阻止经血跨越第一隔离道113和第二隔离道114,避免侧漏。第二隔离道114以及第二侧吸体140同理。避免了卫生巾100的侧漏。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