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逆流输液港及其组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732025发布日期:2019-05-22 02:55阅读:57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逆流输液港及其组装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逆流输液港及其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输液港是一种完全植入人体内的闭合输液装置,它为患者提供长期的静脉血管通道。然而,现有的输液港在拔下穿刺针时,输液港壳体的腔体内会出现负压,血液会逆流到输液港中,对病患造成危害;另外,还会出现由于个别病人血管较为光滑或者医生捆扎不牢可能会发生输液的软管脱落,而且现有的输液港与软管的连接部分的结构密封性不好、组装操作复杂,影响病患的正常输液。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防逆流输液港及其组装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

一种防逆流输液港,包括空芯有底、上端开口的壳体,壳体上端嵌装有使其上端密封的穿刺胶体,壳体侧面向外延伸有具有中空结构的圆柱体,圆柱体中空的空腔与壳体的内腔连通,所述壳体内腔中设置有弹性阀,所述圆柱体中空空腔依次分为空芯内侧段、空芯中段、空芯外侧段,所述弹性阀相嵌在空芯内侧段中,弹性阀沿其轴向的两端均开设有凹坑,弹性阀中部沿其轴向切割有裂缝,弹性阀为圆柱形弹性体;

所述空芯中段内壁粘结有连接钢管前段,连接钢管余下部分外套接有软管,软管靠近空芯中段的一端外侧沿其轴向依次套接有弹性连接体和旋帽,弹性连接体与旋帽卡接,弹性连接体整体位于空芯外侧段的内侧,旋帽外壁设有外螺纹,旋帽通过外螺纹与空芯外侧段内壁螺纹连接。

当弹性阀任一侧压力大于裂缝的导通临界值时,裂缝被打开处于导通状态,液体就会从较大压力一侧通过裂缝流向另一侧;当弹性阀任意一侧的压力小于裂缝导通临界值时,裂缝保持关闭,弹性阀两侧液体之间保持隔绝状态;所述弹性阀上的裂缝的导通临界值大于人体血管内的最大压力,还大于从穿刺胶体上拔除穿刺针时所产生的波动压力,且小于治疗时输注液体时的压力。

所述空芯内侧段、空芯外侧段的内径均大于空芯中段的内径;所述空芯外侧段的内径大于空芯内侧段的内径。

所述旋帽沿其外螺纹一段向外伸出,其伸出端的外径大于其外螺纹一段的外径。

所述弹性连接体的内径与旋帽的内径一致,且大于软管的外径;软管的内径大于连接钢管的外径。

所述的防逆流输液港的组装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一、第一组合体的安装:将弹性阀安装到圆柱体的空芯内侧段中,并使圆柱体内空间与壳体内空间之间仅仅通过裂缝导通,然后将穿刺胶体安装到壳体上端使壳体上端密封,然后将连接钢管放入圆柱体内,连接钢管前段粘结在圆柱体的空芯中段内壁上,形成第一组合体;

二、第二组合体的安装:将旋帽与弹性连接体连接在一起,形成第二组合体;

三、防逆流输液港的组装:先将软管穿过第二组合体中空空腔,并使软管套在连接钢管外,之后将第二组合体旋入第一组合体的圆柱体上,当弹性连接体触及到空芯外侧段空间的底部时,继续旋拧旋帽,此时弹性连接体在旋拧压力下向其轴向压缩变形,同时沿其直径方向的两侧变形,弹性连接体所产生的变形对软管前段形成挤压力,使得软管也向直径方向产生变形,进而挤压连接钢管,从而使得软管包紧连接钢管,进而使第二组合体与第一组合体快速连接,并使连接处在治疗过程中的输注压力下无液体渗漏。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1)通过在壳体与圆柱体的连通处设置弹性阀,弹性阀两端开设凹坑,中部切割有裂缝,且裂缝处的厚度较薄,使得当输液时液体会通过裂缝流向人体一侧,当拔去穿刺针时,拔针过程所产生的对壳体内腔的压力变化值小于打开弹性阀裂缝所需的压力,壳体内腔的负压会由穿刺针内的液体流入来弥补并达到平衡,从而实现了防止血液逆流,保证了病人安全输液;

(2)通过设置弹性连接体、旋帽、连接钢管与软管相互配合,安装时仅需旋拧旋帽,使弹性连接体变形进而挤压连接钢管,从而使得软管包紧连接钢管,使其能够快速安装,且密封性好;

(3)本发明结构简单,组装操作简便,防逆流效果好,密封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系统组合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系统组合剖视图。

其中,1:壳体,1a:圆柱体,1a1:空芯内侧段,1a2:内螺纹,2:穿刺胶体,3:弹性阀,3a:裂缝,4:连接钢管,5.弹性连接体,5a:小直径段,6:旋帽,6a:内槽,6b:外螺纹,7: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防逆流输液港,包括空芯(也称中空)有底、上端开口的壳体1,壳体1上端嵌装有使其上端密封的穿刺胶体2,壳体1侧面向外延伸有具有中空结构的圆柱体1a,圆柱体1a中空的空腔与壳体1的内腔连通,所述壳体1内腔中设置有弹性阀3,所述圆柱体1a中空空腔依次分为空芯内侧段1a1、空芯中段(图中未标出)、空芯外侧段(图中未标出),所述弹性阀3相嵌在空芯内侧段1a1中,弹性阀3沿其轴向的两端均开设有凹坑(图中未标出),弹性阀3中部沿其轴向切割有裂缝3a,弹性阀3为圆柱形弹性体;

所述空芯中段内壁粘结有连接钢管4前段(即靠近弹性阀3的方向为前),连接钢管4余下部分外套接有软管7,软管7靠近空芯中段的一端外侧沿其轴向依次套接有弹性连接体5和旋帽6,弹性连接体5与旋帽6卡接,弹性连接体5整体位于空芯外侧段的内侧,旋帽6外壁设有外螺纹6b,旋帽6通过外螺纹6b与空芯外侧段内壁螺纹连接,相应地,空芯外侧段的下段设置有内螺纹1a2,内螺纹1a2与外螺纹6b螺接。

上述旋帽6与弹性连接体5卡接,具体为:弹性连接体5的下段设有小直径段5a,小直径段5a的外径小于弹性连接体5上段的外径,旋帽6的一端内侧设有内槽6a,内槽6a与小直径段5a相配合使其卡接。上述穿刺胶体2整体为t型,且与壳体1卡接、密封,穿刺胶体2整体的大部分位于壳体1内腔中。上述壳体1可以是一体成型也可以由多个部件组合成型。

进一步地,当弹性阀3任一侧压力大于裂缝3a的导通临界值时,裂缝3a被打开处于导通状态,液体就会从较大压力一侧通过裂缝3a流向另一侧;当弹性阀3任意一侧的压力小于裂缝3a导通临界值时,裂缝3a保持关闭,弹性阀3两侧液体之间保持隔绝状态;所述弹性阀3上的裂缝3a的导通临界值大于人体血管内的最大压力,还大于从穿刺胶体2上拔除穿刺针时所产生的波动压力,且小于治疗时输注液体时的压力。即,仅靠血管内的压力或是拔针对壳体1空腔所产生的负压或者其两者的组合压力都不能将弹性阀3打开,液体输注压力可打开裂缝3a。这样的结构能够很好地防止血液逆流。

更进一步地,所述空芯内侧段1a1、空芯外侧段的内径均大于空芯中段的内径;所述空芯外侧段的内径大于空芯内侧段1a1的内径。

为了便于人工旋拧操作以使第二组合体快速连接,所述旋帽6沿其外螺纹6b一段向外伸出,其伸出端的外径大于其外螺纹6b一段的外径。

为了提高密封性,所述弹性连接体5的内径与旋帽6的内径一致,且稍大于软管7的外径;软管7的内径大于连接钢管4的外径,此处也为稍大于,以使软管7套在连接钢管4外时由于其自身弹性会紧固在连接钢管4外壁上,且软管7分别与弹性连接体5内壁、旋帽6内壁贴紧密封。本发明使用时,弹性阀3外径与壳体1空腔、圆柱体1a贴紧密封,连接钢管4、弹性连接体5、旋帽6与软管7之间的连接处均为密封状态,仅留有其中部的输液通道。

所述的防逆流输液港的组装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一、第一组合体的安装:将弹性阀3安装到圆柱体1a的空芯内侧段1a1中,并使圆柱体1a内空间与壳体1内空间之间仅仅通过裂缝3a导通,然后将穿刺胶体2安装到壳体1上端使壳体1上端密封,然后将连接钢管4放入圆柱体1a内,连接钢管4前段粘结在圆柱体1a的空芯中段内壁上,形成第一组合体;

二、第二组合体的安装:将旋帽6与弹性连接体5连接在一起,形成第二组合体;

三、防逆流输液港的组装:先将软管7穿过第二组合体中空空腔,并使软管7套在连接钢管4外,之后将第二组合体旋入第一组合体的圆柱体1a上,当弹性连接体5触及到空芯外侧段空间的底部时,继续旋拧旋帽6,此时弹性连接体5在旋拧压力下向其轴向压缩变形,同时沿其直径方向的两侧变形,弹性连接体5所产生的变形对软管7前段形成挤压力,使得软管7也向直径方向产生变形,进而挤压连接钢管4,从而使得软管7包紧连接钢管4,进而使第二组合体与第一组合体快速连接,并使连接处在治疗过程中的输注压力下无液体渗漏。

输液时,由于液体的输注压力大于弹性阀3裂缝3a的导通临界值,弹性阀3裂缝3a处于导通状态,液体从壳体1内腔依次通过裂缝3a、连接钢管4、软管7进入人体血管,进行输液。在输液完成后,当拔除连接于穿刺胶体2之上的穿刺针时,拔针过程所产生的对壳体1内腔的压力变化值小于打开弹性阀3裂缝3a所需的压力,此时,壳体1内的负压将由穿刺针内的液体流入壳体1内腔来弥补并达到平衡,从而防止了血液逆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