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面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24706发布日期:2019-08-03 10:52阅读:81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面膜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是一种用于治疗痤疮的面膜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习惯的变化,比如精神压力大、熬夜以及大量食用油炸食物等,痤疮的发病率日渐提,据报道,青少年痤疮发病率约为78-85%。痤疮是一种多发于头面部的慢性皮肤病,俗称“粉刺”、“青春痘”、“暗疮”,,如不及时治疗可留终身遗憾的瘫痕,影响容貌。

痤疮的病因复杂,主要为毛囊皮脂腺分泌大量油脂使细菌附着生长,引起局部红肿。西医治疗痤疮多采用抗生素、皮脂类固醇激素内服或外用治疗等,西医疗法疗程长、易产生抗药性和复发率较高,难以令患者满意。

中国专利申请cn104274749a公开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中草药技术领域,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组成:苦参38-42份、百部20-24份、重楼8-12份、花椒8-12份、黄芩5-9份、黄连3-7份,金银花4-8份、三七20-24份、当归8-12份、白芍14-18份、火麻仁5-9份、甘草6-10、白术15-19份、冰片8-12份、白酒80-100份,天花粉10-14份、绿豆粉12-16份、白术4-8份、白芍5-9份、白茯苓6-10份、白附子9-13份、白芷9-13份、纯牛奶38-42份、蜂蜜20-24份。该发明成分复杂,外敷需要配合内服药酒使用,对患者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快速、有效治疗痤疮,且痤疮不易复发的中药面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面膜,其包括以下组分:黄芩70-120g,黄柏70-120g,丹参70-120g,大黄70-120g,野菊花70-120g,栀子60-100g,金银花90-140g,白芷60-100g,苦参70-120g,天花粉120g-170g;苯甲酸钠1-5g,羧甲基纤维素钠7-12g,升华硫60-100g,甘油70-120g。

进一步的,其包括以下组分:黄芩80-110g,黄柏80-110g,丹参80-110g,大黄80-110g,野菊花80-110g,栀子70-90g,金银花100-130g,白芷70-90g,苦参80-110g,天花粉130g-160g,苯甲酸钠2-4g,羧甲基纤维素钠8-11g,升华硫70-90g,甘油80-110g。

进一步的,其包括以下组分:黄芩100g,黄柏100g,丹参100g,大黄100g,野菊花100g,栀子80g,金银花120g,白芷80g,苦参100g,天花粉150g,苯甲酸钠3g,羧甲基纤维素钠10g,升华硫80g,甘油100g。

进一步的,其制备方法为取上述十味中药:黄芩、黄柏、丹参、大黄、野菊花、栀子、金银花、白芷、苦参、天花,加适量水煎煮若干次,煎液滤过,合并滤液,滤液浓缩,加入苯甲酸钠,搅拌使溶解;另取升华硫过六号筛,加甘油润湿,研匀成糊状,再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胶浆,研匀后,加入上述滤液,再加纯化水,搅匀,成半凝固状,分装,即得。

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根据中医的辩证理论和临床经验,寻找出一种疗程仅为4周,治疗方便,通过统计治疗五百余例痤疮患者均有效且无复发治疗痤疮的中药面膜。通过统计使用过本发明的中药面膜的患者五百余例,患者经过1-4周的治疗后第8周观察均有显著疗效,随访患者痊愈后无复发,且均未见不良反应。我们发现将升华硫与黄芩、黄柏、丹参、大黄、野菊花、栀子、金银花、白芷、苦参、天花按合适比例做出的配方,做成面膜贴在痤疮患者面部即可被患者有效吸收,无需口服,且面膜用量少,每次只需使用10g左右面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进一步披露一些非限制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面膜,取一剂药,具体为黄芩100g,黄柏100g,丹参100g,大黄100g,野菊花100g,栀子80g,金银花120g,白芷80g,苦参100g,天花粉150g,苯甲酸钠3g,羧甲基纤维素钠10g,升华硫80g,甘油100g。

取上述十味中药,加适量水煎煮3次,煎液滤过,合并两次滤液,滤液浓缩,加入苯甲酸钠,搅拌使溶解,另取升华硫过六号筛,加甘油润湿,研匀成糊状,再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胶浆,研匀后,加入上述滤液,再加纯化水,搅匀,成半凝固状,分装。

痤疮患者使用方法:

a.痤疮患者取仰卧位,操作者双手清洁消毒后,用清洁水清洁患者面部除去灰尘污垢,用75%酒精消毒患者面部。

b.用无菌三棱针经毛孔刺入,用痤疮挤压器挤压粉刺,至内容物彻底清除干净。

c.痤疮患者面部涂搽一层半凝固面膜(约10g)。

d.取石膏粉400g加适量水搅拌成糊状后涂于面部,利用石膏升温作用促进药物吸收。

e.30分钟左右石膏凝固成型,取出石膏并清洁患者面部。

实施例2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面膜,取一剂药,具体为黄芩70g,黄柏70g,丹参70g,大黄70g,野菊花70g,栀子60g,金银花90g,白芷60g,苦参70g。天花粉120g,苯甲酸钠1g,羧甲基纤维素钠7g,升华硫60g,甘油70g。

取上述十味中药,加适量水煎煮6次,煎液滤过,合并滤液,滤液浓缩加入苯甲酸钠,搅拌使溶解。另取升华硫过六号筛,加甘油润湿,研匀成糊状,再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胶浆,研匀后,加入上述滤液,再加纯化水,搅匀,成半凝固状,分装。

痤疮患者使用方法:

a.患者面部涂搽一层半凝固面膜(约12克)。

b.取石膏粉400g加适量水搅拌成糊状后涂于面部,利用石膏升温作用促进药物吸收。

c.30分钟左右石膏凝固成型,取出石膏并清洁患者面部。

实施例3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面膜,取一剂药,具体为黄芩120g,黄柏120g,丹参120g,大黄120g,野菊花120g,栀子100g,金银花140g,白芷100g,苦参120g。天花粉170g,苯甲酸钠5g,羧甲基纤维素钠12g,升华硫100g,甘油120g。

取上述十味中药,加适量水煎煮若干次,煎液滤过,合并滤液,滤液浓缩,加入苯甲酸钠,搅拌使溶解。另取升华硫过六号筛,加甘油润湿,研匀成糊状,再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胶浆,研匀后,加入上述滤液,再加纯化水,搅匀,成半凝固状,分装。

a.患者取仰卧位,操作者双手清洁消毒后,用清洁水清洁患者面部除去灰尘污垢,用75%酒精消毒患者面部。

b.用无菌三棱针经毛孔刺入,用痤疮挤压器挤压粉刺,至内容物彻底清除干净。

c.患者面部涂搽一层半凝固面膜(8g)。

d.取石膏粉400g加适量水搅拌成糊状后涂于面部,利用石膏升温作用促进药物吸收。

e.30分钟左右石膏凝固成型,取出石膏并清洁患者面部。

临床效果评价:

痤疮分度标准:参考4级国际改良分型法

ⅰ度:主要皮损为粉刺,损害数目不超过30个。

ⅱ度:主要皮损为粉刺加潜在性脓疱,皮损总数在31~50个。

ⅲ度:丘疹和脓疱较多,皮损数在51~100个,并可见结节,但数目少于3个。

ⅳ:皮损数大于100个,并可见结节、囊肿数在3个以上。

疗效评定标准:采用皮损计数法

治愈:皮损比原有皮损减少≥90%

显效:皮损消退≥70%

有效:皮损消退≥30%~69%

无效:皮损消退<30%

其中皮损减少百分率=(治疗前皮损数-治疗结束后皮损数)/治疗前皮损数

疾病整体治疗效果:经过1-4周的治疗后,第8周观察疗效。ⅰ~ⅱ度480例,痊愈342例(71.25%),显效:138例(28.75%),有效和无效0例;ⅲ~ⅳ度65例,痊愈38例(58.46%),显效:27例(41.54%),有效和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

病案举例:

例1:患者梁某,女,24岁,教师,2014年7月15日初诊,已有6年病史,面部油多暗黄,还有很多疤痕,使用本中药面膜3周基本痊愈,随访半年无复发。

例2:患者张某,男,31岁,银行职员,2016年4月11日初诊,受痤疮困扰十余年,脸上有分散的脓包痤疮,使用本中药面膜4周痊愈,脸上痤疮完全消失,随访1年无复发。

例3:患者吴某,女,20岁,学生,2017年4月16日初诊,受痤疮困扰2年,脸部粉刺较多,使用本中药面膜2周后痊愈,脸上青春痘、粉刺消失,无明显痘印疤痕。

对比实施例1

取cn104274749a所述方法制备中药面膜:

天花粉11份、绿豆粉13份、白术5份、白芍6份、白茯苓7份、白附子10份、白芷10份、纯牛奶39份、蜂蜜21份。

a、将上述原料中白术、白芍、白茯苓、白附子、白芷、进行水洗后再次晒干,然后将其切捣碎或者切成碎片。

b、选取一高压锅,将步骤a中粉碎后的原料放入高压锅内加入原料中的纯牛奶,高温蒸煮60min后,自然冷却,去渣留汁。

c、将上述原料中的蜂蜜倒入高压锅中,再次加热至60℃,恒温保持8h冷却,加入原料中的得到的产物即为本发明中外敷面膜的天花粉和绿豆粉,不断进行搅拌,待搅拌混合均匀后,所得到的产物即为本发明所要制取的外敷面膜。

使用方法:在晚上睡觉之前半小时,采用本发明制得的外敷面膜,均匀的涂抹在脸部,加以按摩30min后,温水清洗。

痤疮分度标准:参考4级国际改良分型法

ⅰ度:主要皮损为粉刺,损害数目不超过30个。

ⅱ度:主要皮损为粉刺加潜在性脓疱,皮损总数在31~50个。

ⅲ度:丘疹和脓疱较多,皮损数在51~100个,并可见结节,但数目少于3个。

ⅳ:皮损数大于100个,并可见结节、囊肿数在3个以上。

疗效评定标准:采用皮损计数法

治愈:皮损比原有皮损减少≥90%

显效:皮损消退≥70%

有效:皮损消退≥30%~69%

无效:皮损消退<30%

其中皮损减少百分率=(治疗前皮损数-治疗结束后皮损数)/治疗前皮损数

疾病整体治疗效果:经过1-4周的治疗后,第8周观察疗效。ⅰ~ⅱ度437例,痊愈37例(8.47%),显效:81例(18.53%),有效:221例(50.57%),无效:98例(22.43%);ⅲ~ⅳ度83例,痊愈2例(2.41%),显效:8例(9.64%),有效:41例(49.40%),无效:32例(38.55%);总有效率7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