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鼠脑部实验用微量缓慢定位注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29012发布日期:2019-05-10 23:58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鼠脑部实验用微量缓慢定位注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鼠脑部实验用装置,具体为一种大鼠脑部实验用微量缓慢定位注射装置。



背景技术:

老年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是发生在老年期以及老年前期的一种原发性退行性脑病,指的是一种持续性高级神经功能活动障碍,即没有意识障碍的状态下,记忆、思维、分析判断、视空间辨认、情绪等方面的障碍;包括血管性痴呆症和脑神经细胞退化性的痴呆症。在老年痴呆的研究工作中,经常需要建立与人的老年痴呆相类似的动物老年痴呆模型,从而进行老年痴呆的病变机理、治疗等方面的医学研究。例如,建立老年痴呆大鼠模型来研究老年痴呆的发病机理,包括胆碱能损伤致痴呆模型、老化致痴呆模型、abeta致痴呆模型、慢性脑缺血致痴呆模型以及其他模型;胆碱能损伤致痴呆模型包括穹窿-海马伞切断致痴呆大鼠模型、基底前脑注射鹅蒿蕈氨酸致痴呆模型大鼠和东莨菪碱致胆碱能损伤拟痴呆小鼠;老化致痴呆模型包括自然衰老动物、快速老化小鼠和d-半乳糖皮下注射致脑老化小鼠模型;abeta致痴呆模型包括app转基因小鼠和abeta注射致痴呆模型;其他模型包括铝模型、线粒体缺陷致痴呆模型、蛋白磷酸化酶抑制剂慢性损害致痴呆模型、自然免疫痴呆模型、记忆障碍模型、体外筛选模型、电解损伤模型、脂多糖所致的拟ad模型和代谢紊乱所致的ad模型。

上述老年痴呆大鼠模型的建立过程中,多数需要向大鼠脑内注入试剂来构造模型,然而在大鼠模型的构造过程中,由于大鼠脑很小,加之,为避免大鼠颅内压增高而导致的实验失败,注入试剂需要以极其缓慢的速度注入。同时,在整个注射过程中,注射器不能移动,且在注射完成后还必须留针待液体扩散至组织内后再缓慢退针,以防止液体随注射针头外溢。但是持续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进行这样的注射,徒手操作是很难完成的。因此,设计一种大鼠脑部实验用微量缓慢定位注射装置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大鼠脑部实验用微量缓慢定位注射装置,操作简单,固定以及注射效果好,使用方便。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鼠脑部实验用微量缓慢定位注射装置,包括支架、针推动机构和针芯推动机构;

支架包括底板、均匀设置于底板顶部的四个伸缩支撑柱以及与四个伸缩支撑柱共同连接的顶板,底板上还滑动设置有固定台,固定台上滑动设置有夹持机构;

针推动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顶板下方的螺杆、对称设置于螺杆上的两个螺套、铰接于螺套上的连接杆、与两个连接杆共同铰接的第一连接板以及设置于第一连接板中部用于固定注射器针筒的固定机构,其中螺杆由两段组成,两段一体组成但两段上的螺纹螺旋方向相反;

针芯推动机构包括贯穿顶板并滑动连接的助推筒、固定设置于助推筒顶部的齿板以及与齿板啮合的能够自锁的齿轮,齿轮滑动设置于顶板上,齿轮上设置有第一把手和刻度线。

优选的,固定台包括固定板和位于固定板底部的第一滑块,底板上开设有能够与第一滑块滑动连接的第一滑道,第一滑块上还设置有固定螺栓。

优选的,夹持机构为滑动设置于固定板上的两块夹持板。

优选的,针推动机构还包括两个第二连接板,两个第二连接板分别设置于支架的两侧,且均与顶板和底板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还与第一连接板滑动连接。

优选的,两个第二连接板相对的侧面对应设置有竖直方向的第二滑道,第一连接板两侧均设置有能够与第二滑道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块,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刻度线。

优选的,螺杆通过连接块与顶板连接,螺杆一端设置有第二把手,螺杆通过轴承安装于两个第二连接板之间。

优选的,固定机构为两组第三滑道,第三滑道包括竖直滑道和水平滑道,第一连接板中部开设有第一圆形通孔,竖直滑道设置于第一圆形通孔内的相对侧壁上,并从上部延伸到中部,水平滑道始于竖直滑道的底部并沿第一圆形通孔的轴向延伸,水平滑道的另一端部下方连通设置有方形卡槽,注射器针筒上对应设置有与第三滑道滑动连接且能固定于方形卡槽中的第三滑块。

优选的,顶板中部开设有能够容纳助推筒的第二圆形通孔,第二圆形通孔内相对两侧设置有横截面为凸字形的竖直的第四滑道,助推筒两侧对应设置有能够与第四滑道滑动连接的第四滑块。

优选的,顶板上设置有第五滑道,第五滑道上滑动设有第五滑块,第五滑块通过支架连接有圆盘阻尼转轴,圆盘阻尼转轴上连接有齿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固定台和夹持机构固定实验大鼠,通过针推动机构将注射器推动到注射药品的部位并固定,通过助推筒推动注射器,从而使药物进入大鼠脑部;本发明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通过支架使固定台、针推动机构和针芯推动机构能够移动且需要时进行固定,避免了实验过程中需要长时间徒手固定给实验结果带来的影响;通过固定机构对注射器针筒进行固定,避免了助推筒作用力较大时将注射器针筒再次推动从而影响实验的过程,通过圆盘阻尼转轴实现齿轮的自锁,避免了助推筒由于自身重力作用下下滑而推动注射器误向大鼠注射的过程,并实现即推即停,操作方便,同时第二连接板和齿轮上都设置有刻度线,保证了注射过程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大鼠脑部实验用微量缓慢定位注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大鼠脑部实验用微量缓慢定位注射装置中固定机构的结构放大图。

图中:1、底板;2、伸缩支撑柱;3、顶板;4、固定台;5、螺杆;6、螺套;7、连接杆;8、第一连接板;9、助推筒;10、齿板;11、齿轮;12、第二连接板;13、竖直滑道;14、水平滑道;15、第一圆形通孔;16、方形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一种大鼠脑部实验用微量缓慢定位注射装置,包括支架、针推动机构和针芯推动机构,支架用于承载针推动机构和针芯推动机构,以及用于固定实验大鼠,针推动机构用于根据实验调整针的位置,使针可以缓慢插入实验大鼠脑部,针芯推动机构用于推动针芯,在针插入实验大鼠脑部以后,推动针芯使注射器内的药液注入实验大鼠脑部内;

支架包括底板1、均匀设置于底板1顶部的四个伸缩支撑柱2以及与四个伸缩支撑柱2共同连接的顶板3,也就是底板1顶部四周设置有伸缩支撑柱2,四个伸缩支撑柱2的顶部共同连接有顶板3,其中伸缩支撑柱2为电动伸缩结构、液压伸缩结构和机械伸缩结构中的任意一种,电动伸缩结构的伸缩支撑柱2的型号为htw1000,液压伸缩结构的伸缩支撑柱2的型号为klt-qth,机械伸缩结构包括内杆、套设在内杆上的外管以及用于固定内杆和外管的固定螺栓;底板1上还滑动设置有用于放置实验大鼠的固定台4,固定台4上滑动设置有用于固定实验大鼠的夹持机构,在实验过程中,首先将实验大鼠放置在固定台4上并使用夹持机构进行固定,然后将固定台4移动到进行实验的位置;

针推动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顶板3下方的螺杆5、对称设置于螺杆5上的两个螺套6、铰接于螺套6上的连接杆7、与两个连接杆7共同铰接的第一连接板8以及设置于第一连接板8中部用于固定注射器针筒的固定机构,其中螺杆5由两段组成,两段一体组成但两段上的螺纹螺旋方向相反,也就是将注射器针筒固定在第一连接板8上,通过转动螺杆5,分布在螺杆5上的两个螺套6发生相近运动或者相离运动,从而使第一连接板8向下或者向上移动,最终对注射器针筒的位置进行调节;

针芯推动机构包括贯穿顶板3并滑动连接的助推筒9、固定设置于助推筒9顶部的齿板10以及与齿板10啮合的能够自锁的齿轮11,齿轮11滑动设置于顶板3上,齿轮11上设置有第一把手和刻度线,助推筒9用于在注射器针筒扎入实验大鼠脑部后推动注射器的活塞将药液注入实验大鼠脑部,齿板10和齿轮11配合使用使助推筒9向下运动,能够自锁的齿轮11有效避免了助推筒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误将注射器的活塞向下推动,且能实现即推即停,操作方便,同时齿轮11上设置有刻度线,该刻度线可以标注为助推筒9下降的高度的尺寸,也就是在齿轮11转动过程中刻度线显示的是每转动一下齿轮11,助推筒会下降的具体尺寸,便于操作者掌握注射的速度。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对该大鼠脑部实验用微量缓慢定位注射装置进行了进一步优化,基于实施例1的装置,对固定台4进行了限定,固定台4包括固定板和位于固定板底部的第一滑块,底板1上开设有能够与第一滑块滑动连接的第一滑道,第一滑块上还设置有固定螺栓;为了强化对实验大鼠的固定效果,将滑动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的两块夹持板设定为夹持机构,也就是固定板上设置有第六滑道,第六滑道上滑动连接第六滑块,第六滑块上连接有夹持板,第六滑块上也设有固定螺栓;

在需要对实验大鼠固定时,首先将实验大鼠放置于固定板的合适位置,然后通过滑道并固定第六滑块,使用夹持板对实验大鼠进行固定,接着再通过滑动并固定第一滑块,将固定台4固定,使实验大鼠的脑部正好位于注射器的下方。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的装置,对该装置的顶板3与助推筒9的滑动连接关系进行了优化,顶板3中部开设有能够容纳所述助推筒9的第二圆形通孔,第二圆形通孔内相对两侧设置有横截面为凸字形的竖直的第四滑道,助推筒9两侧对应设置有能够与第四滑道滑动连接的第四滑块,第四滑道的横截面为凸字形,第四滑块为与第四滑道匹配的凸起,通过第四滑道和第四滑块为凸字形的设置,能够避免助推筒在被推动过程中发生旋转,从而避免了齿轮11空转。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的装置,对该装置中齿轮11的自锁功能进行了优化,具体为,顶板3上设置有第五滑道,第五滑道上滑动设有第五滑块,第五滑块通过支架连接有圆盘阻尼转轴,圆盘阻尼转轴上连接有齿轮10,也就是第五滑块上连接有支架,支架上设置有圆盘阻尼转轴,圆盘阻尼转轴与齿轮10连接,在转动过程中,圆盘阻尼转轴使齿轮10可以即转即停,实现齿轮10的自锁,避免了助推筒9随意下降的发生;且在需要使用助推筒9时,将助推筒9与顶板3滑动连接,然后将齿轮10通过第四滑块滑动到能够与齿板10啮合的位置,即可通过齿轮10控制助推筒9的上下移动。

实施例5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的装置,对针推动机构进行了进一步优化,针推动机构还包括两个第二连接板12,两个第二连接板12分别设置于支架的两侧,且均与顶板3和底板1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12还与第一连接板8滑动连接,也就是两个第二连接板12相对的侧面对应设置有竖直方向的第二滑道,第一连接板8两侧均设置有能够与第二滑道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块,通过两个第二连接板12,能够使第一连接板8在移动过程中不发生偏转,从而使实验大鼠固定好以后,注射器在向下移动过程中能够正确插入大鼠脑部,减小误差的产生;

为了便于使第一连接板8上下移动,将螺杆5通过连接块与顶板3连接,在螺杆5一端设置第二把手,螺杆5通过轴承安装于两个第二连接板12之间,通过转动第二把手,螺杆5转动,使两个连接杆7发生相对运动,从而使第一连接板8在第二连接板12上上下滑动;

同时在第二连接板12上设置有刻度线,将注射器固定在第一连接板8上,即确定注射器针的底部与第一连接板8之间的距离,通过第二连接板12上的刻度,可以确定需要将第一连接板8下移的距离,确保能够将注射器的针插入到大鼠脑部;

为了强化注射器针筒的固定效果,在第一连接板8上设置固定机构,固定机构为两组第三滑道,第三滑道包括竖直滑道13和水平滑道14,第一连接板8中部开设有第一圆形通孔15,竖直滑道13设置于第一圆形通孔15内的相对侧壁上,并从上部延伸到中部,水平滑道14始于竖直滑道13的底部并沿第一圆形通孔15的轴向延伸,水平滑道14的另一端部下方连通设置有方形卡槽16,注射器针筒上对应设置有与第三滑道滑动连接且能固定于方形卡槽16中的第三滑块,也就是在安装注射器针筒时,首先将第三滑块插入到竖直滑道13中,并向下移动,移动到竖直滑道13底部时,转动注射器针筒,使其在水平滑动14中旋转,在旋转到端部以后,向下移动,固定在方形卡槽16中,此时注射器针筒即固定好,可以通过移动第一连接板8来改变注射器针筒的位置,也可以在保证注射器针筒不移动的情况下通过助推筒9推动活塞注射药液。

具体实施时,首先将实验大鼠放置在固定台4上并用夹持机构对实验大鼠进行固定,然后将固定台4滑动到适当位置并固定,固定后使大鼠的脑部正好处于注射器针的下方,然后在注射器内吸入需要注射的药物,并将注射器针筒滑动固定在第一连接板8上,通过转动第二把手使螺杆5转动,带动连接杆7运动,使第一连接板8下移,使针移动到大鼠脑部上方的位置,然后安装助推筒9,并通过操作齿轮11使助推筒9的底部接触注射器的活塞,此时缓慢转动第二把手5,根据第二连接板12的刻度线确定使注射器的针缓慢的插入大鼠的脑部,然后按照齿轮11上的刻度线缓慢转动齿轮11,使注射器内的药液缓慢注射到实验大鼠的脑部,并停针稍许片刻,然后操作第二把手拔出注射器的针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