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脚踝损伤者辅助行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25570发布日期:2019-06-15 00:23阅读:712来源:国知局
一种脚踝损伤者辅助行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智能运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脚踝损伤者辅助行走装置。



背景技术:

武术或体育运动员因运动训练强度大,经常扭伤脚踝甚至导致脚踝骨折,为帮助运动员或者脚踝扭伤人员能正常行走以及避免脚踝受到二次伤害,通常用到一些脚踝保护装置,现有辅助行走器具一种(如拐杖)结构简单、舒适性差,活动不灵活;另一种(如辅助行走机器人)技术难度高、价格昂贵、推广应用困难,此外,这两种装置均不具有对脚踝辅助康复作用。

因此,针对上述情况开发一种能够辅助脚踝损伤人员正常行走和辅助脚踝康复的穿戴式智能辅助行走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脚踝损伤者辅助行走装置,能够辅助脚踝损伤人员正常行走和辅助脚踝康复,并且便于穿戴,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脚踝损伤者辅助行走装置,包括腋窝支撑装置、支撑柱和脚部固定器,所述腋窝支撑装置和脚部固定器之间设置可以进行角度调节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包括上体支撑柱、大腿支撑柱和小腿支撑柱,所述上体支撑柱和大腿支撑柱、大腿支撑柱和小腿支撑柱之间均设置能够角度调节的转轴机构,所述上体支撑柱、大腿支撑柱和小腿支撑柱外部分别设置固定带,所述脚部固定器包括固定器底板,所述固定器底板与小腿支撑柱刚性连接,所述固定器底板上表面设置柔性护套,所述柔性护套内部设置加热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器底板的底部设置滚轮,所述固定器底板的前后端底部分别固定设置橡胶摩阻块,滚轮分为前端的万向轮和后端定向轮,确保脚部固定器运动灵活,且橡胶摩阻块具有防滑功能,避免使用时前倾和后仰失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器底板的内部设置电池模块,所述固定器底板的侧边设置与电池模块电连接的插口,所述柔性护套内部设置电发热护踝,所述电发热护踝的插头与插口配合安装,通过柔性护套内部的电发热护踝,并结合固定器底板内部的电池模块,对足部进行电加热,有效促进内部血液循环,加速患处恢复。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转轴机构包括定位盘和转动套接在定位盘外的外圆环,定位盘和外圆环分别固定在相应转轴机构两侧的支撑柱上,定位盘的外圆上固定有间隔开的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二限位凸起,外圆环的内圆上固定有一个固定限位块,外圆环上活动设置有一个活动限位块,活动限位块具有伸到外圆环内圆内侧和退出外圆环内圆内侧的两种状态,活动限位块、第二限位凸起、固定限位块、第一限位凸起按同一旋向依次排列,伸到外圆环内圆内侧的活动限位块、第二限位凸起、固定限位块、第一限位凸起四者中任何相邻元件相互转动限位,当固定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凸起靠在一起时,相应转轴机构两侧的支撑柱在一条直线上,活动限位块和固定限位块对第二限位凸起的限位角度小于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二限位凸起对固定限位块的限位角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体支撑柱包括外杆、内杆和伸缩固定器,所述内杆套装在外杆内部,所述外杆和内杆的连接处配合安装伸缩固定器,所述上体支撑柱、大腿支撑柱和小腿支撑柱的结构相同,通过调节外杆和内杆的位置调节,从而改变上体支撑柱、大腿支撑柱和小腿支撑柱的整体长度,从而适合不同患者的穿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脚踝损伤者辅助行走装置能够让脚踝受伤者可以正常的站立行走,相较于使用拐杖等现有产品更灵便、轻捷,此外该装置穿戴方便,该装置可以较好的保护使用者的脚踝,避免脚踝部分受到二次伤害,保证受损伤脚踝的较快恢复,同时本装置可以有效避免使用过程中人体的后仰、前倾,使用安全可靠。

此外,本装置足部柔性护套的电发热护踝设计,具有促进脚踝损伤康复功能,对于脚踝骨折或者损伤的病人能够起到促进血液循环、产生理疗效果,促进康复的作用。

本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不受场地和时间限制,穿戴及拆卸容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结构另一形态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脚部固定器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电发热护踝装配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转轴机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上体支撑柱示意图。

图中:1腋窝支撑装置、2支撑柱、201上体支撑柱、2011外杆、2012内杆、2013伸缩固定器、202大腿支撑柱、203小腿支撑柱、204固定带、3脚部固定器、301固定器底板、302橡胶摩阻块、303滚轮、304电池模块、305柔性护套、306电发热护踝、4转轴机构、401外圆环、402固定限位块、403活动限位块、404定位盘、405第一限位凸起、406第二限位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脚踝损伤者辅助行走装置,包括腋窝支撑装置1、支撑柱2和脚部固定器3,腋窝支撑装置1和脚部固定器3之间设置可以进行角度调节的支撑柱2,支撑柱2包括上体支撑柱201、大腿支撑柱202和小腿支撑柱203,上体支撑柱201和大腿支撑柱202、大腿支撑柱202和小腿支撑柱203之间均设置能够角度调节的转轴机构4,上体支撑柱201、大腿支撑柱202和小腿支撑柱203外部分别设置固定带204,脚部固定器3包括固定器底板301,固定器底板301与小腿支撑柱203刚性连接,固定器底板301上表面设置柔性护套305,柔性护套305内部设置加热装置。

固定器底板301的底部设置滚轮303,固定器底板301的前后端底部分别固定设置橡胶摩阻块302,滚轮303分为前端的万向轮和后端定向轮,确保脚部固定器3运动灵活,且橡胶摩阻块302具有防滑功能,避免使用时前倾和后仰失控。

固定器底板301的内部设置电池模块304,固定器底板301的侧边设置与电池模块304电连接的插口,柔性护套305内部设置电发热护踝306,电发热护踝306的插头与插口配合安装,通过柔性护套305内部的电发热护踝306,并结合固定器底板301内部的电池模块304,对足部进行电加热,有效促进内部血液循环,加速患处恢复。

转轴机构4包括定位盘404和转动套接在定位盘外的外圆环401,定位盘404和外圆环401分别固定在相应转轴机构4两侧的支撑柱上,如上体支撑柱201和大腿支撑柱202之间的定位盘404和外圆环401分别固定在上体支撑柱201和大腿支撑柱202上,大腿支撑柱202和小腿支撑柱203之间的定位盘404和外圆环401分别固定在大腿支撑柱202和小腿支撑柱203上。定位盘404的外圆上固定有间隔开的第一限位凸起405和第二限位凸起406,外圆环401的内圆上固定有一个固定限位块402,外圆环401上活动设置有一个活动限位块403,活动限位块403具有伸到外圆环401内圆内侧和退出外圆环401内圆内侧的两种状态,活动限位块403可以采用弹簧销,通过按压来实现状态的变换,也可以是螺杆,通过旋转来实现状态的变换。活动限位块403、第二限位凸起406、固定限位块402、第一限位凸起405按同一旋向依次排列,伸到外圆环401内圆内侧的活动限位块403、第二限位凸起406、固定限位块402、第一限位凸起405四者中任何相邻元件相互转动限位,相互转动限位是指外圆环401和定位盘404相对转动过程中,前述相邻元件会发生接触并阻止转动。当固定限位块402和第二限位凸起406靠在一起时,相应转轴机构4两侧的支撑柱在一条直线上。活动限位块403和固定限位块402对第二限位凸起406的限位角度小于第一限位凸起405和第二限位凸起406对固定限位块402的限位角度。所以,当活动限位块403伸到外圆环401内圆内侧时,转轴机构4两侧的支撑柱的转角较小,当活动限位块403退出外圆环401内圆内侧时,转轴机构4两侧的支撑柱的转角较大,制作时可根据需要设置好固定限位块402、活动限位块403、第一限位凸起405和第二限位凸起406的具体位置以确定两种转动角度,使用时,使用者根据需要改变活动限位块403状态以选择转动角度,例如在行走时,可调节活动限位块403伸出,将转轴机构的转角调整小一点,在休息时,可调节活动限位块403缩回,将转轴机构的转角调整大一点。并且不同位置的转轴机构4可以分别调节,从而对不同关节位置的转动角度进行限制,保证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保证用户的使用安全,且方便用户的穿戴。

上体支撑柱201包括外杆2011、内杆2012和伸缩固定器2013,内杆2012套装在外杆2011内部,外杆2011和内杆2012的连接处配合安装伸缩固定器2013,外杆2011端部设置内螺纹,内杆2012端部套装伸缩固定器2013,伸缩固定器2013为双层结构,且内层设置外螺纹,伸缩固定器2013的外螺纹与外杆2011的内螺纹配合安装,通过外杆2011与伸缩固定器2013的挤压作用,使外杆2011与内杆2012的相对位置固定,上体支撑柱201、大腿支撑柱202和小腿支撑柱203的结构相同,通过调节外杆2011和内杆2012的位置调节,从而改变上体支撑柱201、大腿支撑柱202和小腿支撑柱203的整体长度,从而适合不同患者的穿戴。

在使用时:将本装置放于身体外侧,穿戴者成坐姿将受伤脚套入脚部固定器3,柔性护套305穿入受伤脚踝,用小腿位置的固定带204将小腿与小腿支撑柱203绑缚牢固,调节小腿支撑柱203、大腿支撑柱202长短与腿等长,并用大腿处固定带204将大腿支撑柱202绑缚牢固,调节上体支撑柱201长度,使腋窝支撑装置1与腋窝接触紧密,并用胸部位置的固定带204将上体支撑柱201绑缚牢固;

穿戴者呈弯腰姿势站起时,使各转轴机构4的活动限位块403缩到外圆环401中,使转轴机构4能转动较大的角度,穿戴完毕后,使各转轴机构4的活动限位块403伸到外圆环401内圆内侧,使转轴机构4能转动较小的角度,保证走路的反作用力通过支撑柱2从下往上传递,作用在腋窝支撑装置1,使用者可以同正常未受伤时一样正常行走。当使用者需要坐立或卸下设备时只需按上述穿戴过程逆序调节或解开装置;

柔性护套305前端为纤维袜、电发热护踝306一体式设计,电发热护踝306最内层为石墨烯涂层聚酯发热膜、中间层为无纺布,电发热膜最外层为柔性护套305的弹性纤维布,电发热膜通过导线与电池模块304的接口相连,从而进行供电加热;

电发热护踝306采用可充电24v电池,电发热护踝306采用的石墨烯涂层聚酯发热膜可发射远红外光具有促进血液循环、修复肌肉损伤的理疗功效,且安全可靠;

胸部位置的固定带204内可采用柔性织物软式无线心率胸带代替,即可以起到上述固定带204的固定作用,其次可连续监测运动训练者的心率,这种测量心率方法准确并可在运动中持续测量心率,确保设备使用的训练者不超负荷运动。

本发明能够让脚踝受伤者可以正常的站立行走,相较于使用拐杖等现有产品更灵便、轻捷,此外该装置穿戴方便,该装置可以较好的保护使用者的脚踝,避免脚踝部分受到二次伤害,保证受损伤脚踝的较快恢复,同时本装置可以有效避免使用过程中人体的后仰、前倾,使用安全可靠。

此外,本装置足部柔性护套305的电发热护踝306设计,具有促进脚踝损伤康复功能,对于脚踝骨折或者损伤的病人能够起到促进血液循环、产生理疗效果,促进康复的作用。

本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不受场地和时间限制,穿戴及拆卸容易。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