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舌形听小骨假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93291发布日期:2019-05-17 21:14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一种舌形听小骨假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舌形听小骨假体。



背景技术:

由于疾病、外伤或先天畸形,中耳听小骨(由三个小骨组成,别称听骨链,从外向内依次为:锤骨、砧骨、镫骨,镫骨由镫骨弓与镫骨底板组成,后者与内耳外淋巴液接触,是中耳将振动传递至内耳的最后结构)通常受到损伤。如果这种损伤导致听骨链在鼓膜和镫骨底板之间不连续或固定,那么从鼓膜传来的振动就无法有效传递至镫骨底板,从而导致传导性听力损失。当受损的听小骨被听小骨假体置换后,从鼓膜传来的振动将被听小骨假体传递至镫骨底板,进而部分或全部弥补听小骨受损导致的传导性听力损失。这些听小骨的一些或全部可以用小的假体置换。

目前,听小骨假体一般由顶盘、连杆与底座构成,从而组成代替锤骨、砧骨与镫骨的听骨链。现有的听小骨假体在使用时发现,听小骨假体在使用时发现,与锤骨之间的稳定性较差;顶盘与连杆相固定导致活动范围受限,而且硬连接的方式无法承受中耳腔压力变化冲击;另外,底座为实心平台,一方面难以与镫骨的足板稳固相连,另一方面周围软组织也不容易与之融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舌形听小骨假体,该听小骨假体能够与锤骨之间形成良好地支撑,增强稳定性,且活动范围大便于调整使用角度,另外方便与镫骨的足板相连,加速愈合。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舌形听小骨假体,包括顶盘、连杆与底座;所述顶盘侧边设有呈s形的支撑舌体,支撑舌体能够与锤骨形成配合;顶盘与连杆之间通过球窝关节相连;所述底座底部设有凹槽,底座上还设有一组竖直的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凹槽为沿底座轴向设置的三角槽。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两侧分别设有竖直的三角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包含四个,四个通孔呈矩形分布于底座。

进一步的,所述球窝关节内设有缓冲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顶盘呈圆形或椭圆形。

进一步的,所述球窝关节位于顶盘中心或偏心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顶盘的筋条呈s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一、通过设置支撑舌体与锤骨形成配合,使听小骨假体能够与锤骨之间形成良好地支撑,增强稳定性;

二、通过球窝关节将顶盘与连杆进行连接,可以灵活方便地调整顶盘与连杆之间的角度,适于不同中耳腔压力变化导致鼓膜与听小骨假体之间相对位置变化需求;

三、将顶盘上的筋条设置成s形,能够扩大手术操作时的视野,减少出现的盲区,减少听小骨假体质量;

四、球窝关节内设置缓冲弹簧能够缓冲部分中耳气压变化,减小顶盘对鼓膜的压力,进而减小顶盘对鼓膜的损伤,减小植入体脱出率;

五、底座底部的凹槽以及底座两侧的三角开口能够与镫骨底板上的残余的凸起部分相吻合,使底座与镫骨底板更加紧密地连接,并且便于周围组织长入,起到固定作用;

六、底座上的通孔能够减少底座的重量,降低整体质量,并且也便于周围组织长入,进而固定听小骨假体。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仰视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底座的仰视放大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4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舌形听小骨假体,包括顶盘1、连杆2与底座3,顶盘1上设有筋条10,筋条10呈s形;顶盘1侧边设有呈s形的支撑舌体4,支撑舌体4能够与锤骨形成配合;顶盘1与连杆2之间通过球窝关节5相连,作为优选的,球窝关节5内设有缓冲弹簧6;底座3底部设有凹槽7,凹槽7为沿底座轴向设置的三角槽;底座3两侧还分别设有竖直的三角开口8;底座3上还设有一组竖直的通孔9,通孔9包含四个,四个通孔呈矩形分布于底座。顶盘1呈圆形或椭圆形。球窝关节5位于顶盘1中心,也可设于顶盘1偏心位置。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替换、等效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舌形听小骨假体,包括顶盘、连杆与底座;顶盘侧边设有呈S形的支撑舌体,支撑舌体能够与锤骨形成配合;顶盘与连杆之间通过球窝关节相连;所述底座底部设有凹槽,底座上还设有一组竖直的通孔;通过设置支撑舌体与锤骨形成配合,使听小骨假体能够与锤骨之间形成良好地支撑,增强稳定性;通过球窝关节将顶盘与连杆进行连接,可以灵活方便地调整顶盘与连杆之间的角度,适于不同病人的需求;底座底部的凹槽以及底座两侧的三角开口能够与镫骨足板上的凸起形成配合,使底座与镫骨足板更加紧密地连接,并且便于组织愈合。

技术研发人员:王杰;小池卓二;赵非;惠一楠;王德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奥弗智能微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3.18
技术公布日:2019.05.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