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性能高的急诊科用心肺复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29206发布日期:2019-05-22 02:43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性能高的急诊科用心肺复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急诊科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安全性能高的急诊科用心肺复苏装置。



背景技术:

急诊医学科(室)或急诊医学中心是医院中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诊病人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

目前,在急诊抢救过程中,有时需要通过胸外心脏挤压作心肺复苏操作。传统的心肺复苏术是依赖施救人员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以及心脏按压,以帮助病伤患者维持血氧浓度,但由于采用人工徒手施救的方式按压幅度、频率不一,无法长时间的进行按压,其使患者心肺复苏的效果不佳。而传统心肺复苏术容,可能因力度过猛导致病人肋骨折断影响复苏效果,难以保证有效循环和呼吸的问题,最终影响抢救效果。

现有专利cn108670788a公开了一种急诊用心肺复苏装置,包括床板、按压杆、弹性气囊、按压吸盘和控制器;床板的两侧设有滑轨,床板上设有两个伸缩支撑杆,两个伸缩支撑杆的底部均设有滑块,滑块与滑轨相匹配使用,两个伸缩支撑杆上均设有l型套管且两个伸缩支撑杆套装在l型套管的一端中,两个l型套管的另一端中均套设有水平杆,两个水平杆之间固定有电机箱,电机箱内设有蓄电池和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凸轮,凸轮下方设有滚轮,滚轮下方连接按压杆,按压杆上套设有缓冲弹簧,按压杆通过弹性气囊与按压吸盘连接。本发明结构简单,适用于范围广,便于携带,使用安全,能够节省急诊科医生的体力。

但上述专利在停止过程中,电机的停止位置不可控,当电机停止位置刚好是处于压迫患者位置时,由于患者身体虚弱,如果心脏处于压迫状态则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性能高的急诊科用心肺复苏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安全性能高的急诊科用心肺复苏装置,包括用于心肺复苏按压的按压机构和固定在底座上且用于按压机构上下调节的升降机构;所述按压机构包括外壳、转动安装在外壳内侧且通过第二电机驱动转动的转盘和按压板,所述按压板与贯穿外壳下壁的活动杆固定连接,活动杆的上端为空心状设置且其内侧滑动连接有与外壳内侧固定连接的固定杆,所述活动杆的侧端与连接杆的一端铰接,连接杆的另一端转动安装在转盘的偏心位置处,所述第二电机与安装在外壳上端的控制开关电连接,第二电机为正反转电机,且其输出轴转动安装在转盘上且通过棘轮机构与固定在转盘上的套环连接,位于所述活动杆上端的固定杆外侧套设有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外壳的内壁和活动杆上。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还包括固定在按压板下端的橡胶垫,橡胶垫呈半球形结构设置。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壳的内侧底部还固定有套设在活动杆外侧的套筒,所述套筒的内壁上设置有条形限位槽,活动杆的外侧设置有滑动在条形限位槽内的条形滑块。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棘轮机构包括固定在第二电机输出轴上的固定环、设置在套环内侧的棘轮和转动安装在固定环偏心位置处的棘爪,所述棘爪的侧端与固定在固定环上的压簧抵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的下端对称安装有滚轮,底座的上端安装有配重块,配重块与按压机构分布在升降腔的两侧。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在底座上的升降腔、转动安装在升降腔内侧的螺纹杆和用于驱动螺纹杆转动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在升降腔的上端且其输出轴贯穿升降腔的上壁与螺纹杆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螺纹套筒,螺纹套筒通过连接块与固定在外壳侧端的支撑杆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块贯穿设置于升降腔侧端的通槽且与通槽滑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壳的侧端还固定有倾斜设置的加强杆,加强杆远离外壳的一端滑动连接在设置于升降腔侧端的滑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设计新颖,通过设置的控制开关控制第二电机正反转,第二电机正转时通过棘轮机构带动转盘转动,从而实现心肺复苏进行,当电反转时,在棘轮机构的作用下,转盘不跟随转动,此时按压板及活动板在弹簧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从而脱离患者身体,可有效防止当电机停止转动时按压板刚好停在患者身体上处于挤压状态,对患者生命造成影响的问题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安全性能高的急诊科用心肺复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安全性能高的急诊科用心肺复苏装置中a-a方向的剖面图。

图3为安全性能高的急诊科用心肺复苏装置中棘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安全性能高的急诊科用心肺复苏装置中套筒与活动杆连接状态示意图。

图中:1-升降腔、2-螺纹套筒、3-螺纹杆、4-第一电机、5-通槽、6-滑槽、7-加强杆、8-底座、9-滚轮、10-配重块、11-支撑杆、12-外壳、13-控制开关、14-转盘、15-连接杆、16-弹簧、17-固定杆、18-活动杆、19-套筒、20-按压板、21-橡胶垫、22-第二电机、23-棘轮机构、24-套环、25-棘轮、26-固定环、27-棘爪、28-压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安全性能高的急诊科用心肺复苏装置,包括用于心肺复苏按压的按压机构和固定在底座8上且用于按压机构上下调节的升降机构;所述按压机构包括外壳12、转动安装在外壳12内侧且通过第二电机22驱动转动的转盘14和按压板20,所述按压板20与贯穿外壳12下壁的活动杆18固定连接,活动杆18的上端为空心状设置且其内侧滑动连接有与外壳12内侧固定连接的固定杆17,所述活动杆18的侧端与连接杆15的一端铰接,连接杆15的另一端转动安装在转盘14的偏心位置处,转盘14转动时通过连接杆15的作用带动活动杆18及按压板20往复性上下移动,从而实现按压板20对患者进行按压,可有效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且通过电机驱动,按压频率相同,心肺复苏效果好。

为了有效降低按压板20与患者直接接触时带来的伤害,本发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包括固定在按压板20下端的橡胶垫21,橡胶垫21呈半球形结构设置。

所述外壳12的内侧底部还固定有套设在活动杆18外侧的套筒19,所述套筒19的内壁上设置有条形限位槽,活动杆18的外侧设置有滑动在条形限位槽内的条形滑块,条形滑块与条形限位槽对活动杆18起到限位作用,从而实现活动杆18只进行垂直方向的移动。

所述第二电机22与安装在外壳12上端的控制开关13电连接,第二电机22为正反转电机,其输出轴转动安装在转盘14上且通过棘轮机构23与固定在转盘14上的套环24连接,第二电机22正转时通过棘轮机构23带动转盘14转动,当第二电机22反转时,在棘轮机构23的作用下,转盘14不跟随转动,位于所述活动杆18上端的固定杆17外侧套设有弹簧16,弹簧16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外壳12的内壁和活动杆18上,当活动杆18失去连接杆15的力时,会在弹簧16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从而脱离患者身体,可有效防止当电机停止转动时按压板20刚好停在患者身体上处于挤压状态,对患者生命照成影响的问题发生。

具体来说,所述棘轮机构23包括固定在第二电机22输出轴上的固定环26、设置在套环24内侧的棘轮25和转动安装在固定环26偏心位置处的棘爪27,所述棘爪27的侧端与固定在固定环26上的压簧28抵接。

所述底座8的下端对称安装有滚轮9,滚轮9的设置方便了该装置的移动,底座8的上端安装有配重块10,配重块10与按压机构分布在升降腔1的两侧,起到平衡作用。

实施例二

具体的,本实施例是对升降机构的结构进行说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在底座8上的升降腔1、转动安装在升降腔1内侧的螺纹杆3和用于驱动螺纹杆3转动的第一电机4,所述第一电机4固定在升降腔1的上端且其输出轴贯穿升降腔1的上壁与螺纹杆3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3上螺纹连接有螺纹套筒2,螺纹套筒2通过连接块与固定在外壳12侧端的支撑杆11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连接块贯穿设置于升降腔1侧端的通槽5且与通槽滑动连接,第一电机4驱动螺纹杆3转动时,通过螺纹套筒2和支撑杆11的作用带动外壳12及其内侧整体上下移动,从而对按压机构进行位置调节。

实施例三

通过单个支撑杆11支撑按压机构会导致支撑杆11受到的垂直力较大,导致其使用寿命短,因此本发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提出了另一种实施例来完善本申请,具体的,所述外壳12的侧端还固定有倾斜设置的加强杆7,加强杆7远离外壳12的一端滑动连接在设置于升降腔1侧端的滑槽6内。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为现有技术的应用,通过设置的控制开关控制第二电机正反转,电机正转时通过棘轮机构带动转盘转动,从而实现心肺复苏进行,当电反转时,在棘轮机构的作用下,转盘不跟随转动,此时按压板及活动板在弹簧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从而脱离患者身体为本申请的创新点,可有效防止当电机停止转动时按压板刚好停在患者身体上处于挤压状态,对患者生命照成影响的问题发生。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