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科抽血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82346发布日期:2019-07-17 05:14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儿科抽血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儿科抽血护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临床上给儿童进行抽血检查时,儿童血管较细,且常出现不配合抽血的情况,医护人员很难目测到血管,给抽血带来了困难,同时儿童抵抗力较弱,刚抽完血后,需要进行有效的护理。现有技术中,可利用血管显像仪对血管进行投影显像,有利于查找到合适的血管及其位置走势等,但是,仅仅能观察到血管,在进行穿刺时仍存在困难未能解决。通过显像,可观察到血管的平面影像,但是无法对抽血的针头进行清楚的显示,尤其当针头刺入后,无法准确观察到针头状态,对于新手护士,更加造成穿刺困难;同时对于较细的血管,即便在血管影像的帮助下,也可能出现一次性穿刺未能刺入血管的情况,而此时无法观察到皮肤下针头的位置状况,则不利于在不拔针的情况下继续转位穿刺,因此经常出现在皮下胡乱转动寻找触碰血管壁的情况。在针头刺入血管后,有时更加不易观察到针头尖部的位置,而在需要进一步推入针头时则只能根据经验和感觉进行推入。在进行抽血过程中,儿童不宜握拳,应松开手指,而儿童的紧张害怕会导致不自主的用力握拳,传统的手腕固定装置固定效果简单,无法辅助解决握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儿科抽血护理装置。抽血辅助机构可对血管和抽血针头进行准确的显示,更好的辅助医护人员进行静脉抽血,同时抽血后护理更方便。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儿科抽血护理装置,包括底板和顶板;底板上端中部前侧垂直固定有支柱;支柱上端与顶板固定连接;底板上方左侧设置有抽血辅助机构;底板上方右侧设置有抽血护理机构;

所述的抽血辅助机构包括血管显像仪、一组雷达检测模组和待检装置;顶板下端的左侧开有前后方向的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的血管显像仪固定安装在滑块下端前侧;滑块下端后侧中部安装有投影设备;所述的一组雷达检测模组包括三个雷达检测模块;三个雷达检测模块分别安装在底板上侧的左端中部、底板上侧的前侧左部、滑块下端的后侧左部;雷达检测模组的电路与一个处理器连接;处理器与投影设备的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的待检装置与抽血用针头的把手部位插接配合连接;底板上端左部的后侧安装有手部固定装置;

所述的待检装置包括插接板;插接板与针头的把手插接连接;插接板上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待检模块;两个待检模块所在直线与针头平行;雷达检测模组可对待检模块进行监测;

所述的手部固定装置包括手腕固定夹和压指板;底板的上端左部后侧固定有两个水平的插座;手腕固定夹前端下部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两个插座插接固定连接;底板上端左部的后端设置有左右方向的导向槽;导向槽内滑动连接有基块;基块上端与压指板固定连接;压指板上开有露指孔;

所述的抽血护理结构包括安装在顶板下端右部的紫外杀菌灯;立柱的中部右侧固定有水平的安装板;安装板的右部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调节螺栓下端固定有压簧;压簧下端固定有套管;套管下部插接连接有一次性的按压柱。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一种儿科抽血护理装置的底板上端左部后侧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的处理器设置在控制面板的电路内。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一种儿科抽血护理装置的控制面板上设置有多个模式按钮;模式按钮与处理器连接。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一种儿科抽血护理装置的控制面板上安装有警示灯;处理器的控制端与警示灯的控制电路连接。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一种儿科抽血护理装置的在立柱后侧,底板上端固定有试管架。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一种儿科抽血护理装置的底板的上端右部设置有棉签盒。

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

1、抽血辅助机构可对血管和抽血针头进行准确的显示,更好的辅助医护人员更准确稳定的对儿童等患者进行静脉抽血。抽血护理机构可方便于抽血后的护理操作;

抽血辅助机构中,雷达检测模组和待检装置的设置能够更稳定的实现对抽血针头的显像检测,同时借助血管显像仪,使抽血针刺入静脉的整个过程更加清楚的可视化,显著的提高操作可视化和可靠性,辅助医护人员的穿刺操作。待检装置插接安装在针头的把手上,与针头的相对位置关系为明确的固定参数,可重复使用,两个待检模块的设置用于更准确稳定的被雷达检测模组监测,从而达到监测针头的目的,三个方位的雷达检测模块的设置,能够准确监测两个待检模块的空间位置信息,上部的雷达检测模块还可对患者皮肤与投影设备的距离进行检测,通过处理器进行信息处理,将针头转换为投影信息准确投映在患者皮肤上,以便于医护人员准确观察到针头刺入后的位置,更好的辅助进行穿刺操作;

手部固定装置用于对儿童的手腕处进行固定,降低儿童乱动造成的影响,辅助进行稳定的抽血操作。压指板可进行水平移动,可辅助用于摊开手指,露指孔的设置可用于手指刺破采血,可避免误扎到其它手指;

抽血护理机构中紫外杀菌灯可对一定范围内进行杀菌,降低抽血刚完成后的感染几率,压簧的设置可用于按压抽血点上的止血棉,减少人为操作,一次性的按压柱可每次进行更换,可消毒重复使用,安全卫生。

2、控制面板上设置的模式按钮可用于进行模式选择,待检装置与抽血针头插接固定连接,其固定的相对关系与投影相关,而抽血采用的针头可能存在不同的型号,则需要进行不同的适配,因此可通过模式按钮进行选择;

3、雷达检测模组可对待检装置进行空间位置信息的检测,包括相对距离和角度等,并转化成针头的空间信息,即可检测针头是否刺入过深等,从而可通过警示灯进行警示,提高安全性;

4、试管架可放置真空抽血管等,取用方便;

5、棉签盒的设置方便于患者取用新的止血棉签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抽血辅助机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待检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抽血护理结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待检装置限位安装形式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逻辑电路框图;

图中,1、底板;2、支柱;3、顶板;4、滑槽;5、滑块;6、血管显像仪;7、投影设备;8、雷达检测模块;9、插接板;10、待检模块;11、手腕固定夹;12、压指板;13、插座;14、导向槽;15、基块;16、露指孔;17、紫外杀菌灯;18、安装板;19、调节螺栓;20、压簧;21、套管;22、按压柱;23、控制面板;24、模式按钮;25、警示灯;26、试管架;27、棉签盒;28、针头示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7所示,一种儿科抽血护理装置,包括底板1和顶板3;底板1上端中部前侧垂直固定有支柱2;支柱2上端与顶板3固定连接;底板1上方左侧设置有抽血辅助机构;底板1上方右侧设置有抽血护理机构;所述的抽血辅助机构包括血管显像仪6、一组雷达检测模组和待检装置;顶板3下端的左侧开有前后方向的滑槽4;滑槽4内滑动连接有滑块5;所述的血管显像仪6固定安装在滑块5下端前侧;滑块5下端后侧中部安装有投影设备7;所述的一组雷达检测模组包括三个雷达检测模块8;三个雷达检测模块8分别安装在底板1上侧的左端中部、底板1上侧的前侧左部、滑块5下端的后侧左部;雷达检测模组的电路与一个处理器连接;处理器与投影设备7的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的待检装置与抽血用针头的把手部位插接配合连接;底板1上端左部的后侧安装有手部固定装置;所述的待检装置包括插接板9;插接板9与针头的把手插接连接;插接板9上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待检模块10;两个待检模块10所在直线与针头平行;雷达检测模组可对待检模块10进行监测;所述的手部固定装置包括手腕固定夹11和压指板12;底板1的上端左部后侧固定有两个水平的插座13;手腕固定夹11前端下部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两个插座13插接固定连接;底板1上端左部的后端设置有左右方向的导向槽14;导向槽14内滑动连接有基块15;基块15上端与压指板12固定连接;压指板12上开有露指孔16;所述的抽血护理结构包括安装在顶板3下端右部的紫外杀菌灯17;立柱的中部右侧固定有水平的安装板18;安装板18的右部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19;调节螺栓19下端固定有压簧20;压簧20下端固定有套管21;套管21下部插接连接有一次性的按压柱22;底板1上端左部后侧安装有控制面板23;所述的处理器设置在控制面板23的电路内;控制面板23上设置有多个模式按钮24;模式按钮24与处理器连接;控制面板23上安装有警示灯25;处理器的控制端与警示灯25的控制电路连接;在立柱后侧,底板1上端固定有试管架26;底板1的上端右部设置有棉签盒27。

本发明在使用时,大人抱住孩子身体并固定手臂的一端,使儿童的手臂从前侧进入放置在底板1的左部,将手腕固定夹11罩在手腕处,并与插接座插接连接进行固定,固定好后,打开血管显像仪6,将血管影像实时投射在手臂上,前后滑动滑块5可调节位置,找好位置后,借助常规的消毒棉签等,进行抽血前的一些常规必要准备工作。同时准备工作包括待检装置的安装以及校准,准备刺入抽血时,将待检装置插接安装在抽血针头的把手上,即将插接板9与针头的把手部位管道插接连接(注意不是把手部位的手柄,以避免影响护士手持操作为准),利用一定的限位关系,使插接连接为固定连接位置,保证固定的相对位置关系,打开雷达检测模组,对待检装置中的两个待检模块10进行精确的空间定位测算,从而经过处理器处理,模拟出针头的空间信息,最后通过处理器控制投影设备7进行投影,针头的投影为平面投影,符合针头本体的平面投影信息,在皮肤上进行显示,且与血管显像仪6所形成的血管影像同步显示,以实现血管和针头的同步显像,便于辅助医护人员进行扎针操作。投影设备7显示无误后,即可进行穿刺抽血操作,其具体过程,与常规抽血操作相似,无需赘述。在抽血过程中,应避免儿童握拳,可利用压指板12将手指舒展开,避免握拳,先手动展开拳头,摊平手指,然后平移压指板12至手指上方,利用压指板12限制手指蜷缩。

抽血完成后,利用棉签按住抽血位置并拔出针头,即可取出手腕固定夹11,儿童移位到右部的抽血护理机构处,可进行短时的护理操作。打开紫外杀菌灯17,对空气进行杀菌,为提高杀菌效果,可利用透明保护罩将抽血护理机构罩起,仅留有进手操作的窗口,即在底板1的右部安装透明保护罩。若抽血位置需要较长时间按压,则可利用压簧20进行按压,取用一次性的按压柱22安装在套管21下,然后将手臂放置在下方,利用压簧20压力进行按压。若渗出较多的血液,可从棉签盒27内重新拿取棉签,再次按压。若同时抽血儿童较多,则使用时间有限,一定时间后,还需按压则可离开继续手动施压,而流血的初期在杀菌空间进行处理已经降低了感染的几率。调节螺栓19的设置,可通过旋转调节压簧20的初始高度,以适应不同患者的使用。

本发明中,血管显像仪6采用投影式的,将血管影像经过处理后直接投射在患者皮肤对应位置上,同理,雷达检测模组与投影设备7配合,也将针头的影像直接投影在皮肤对应位置上,与血管同步进行清晰的显像,操作更加清楚。二者均可采集到投影对象的深度信息并可通过颜色等进行提示,针头的平面投影,符合投影关系,能相对清楚的观察到与血管的相对位置关系,并可通过深度信息进行精准的确认。

采用待检装置进行组装式使用,可减少对针头的结构改变,且待检装置可重复使用,插接板9与所使用的针头进行插接固定连接,形成稳定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两个待见模块的位置信息即可推算模拟出针头的位置信息,设置待检模块10,采用更易被检测的形状和材料等,安装在不易被遮挡影响的位置,能够更精确的被雷达检测模组监测到,降低其它的环境干扰。同时插接板9可为多种结构样式,配合不同的抽血设备进行安装,而安装时,需要限位安装,保证待检模块10与针头的相对位置关系符合固定的参数,可通过常规的限位手段进行限制,利用不平行的平面即可进行限位,或设置对应点信息,如图6所示,利用针头把手部位的手柄,对插接板9进行旋转终点和平移终点限位,满足定位需求;进一步的,可利用自动智能初始化的校准信息,待检装置随意固定安装,然后投影信息与针头本体进行智能的信息校准,在无干扰情况下,雷达检测模组也可对针头等进行准确监测,直接通过处理器进行信息处理,无需设置原始相对位置参数。

手腕固定夹11用于对儿童手臂进行固定,其具体结构为常规公开结构,可选用多种形式已与手腕部位进行适配固定,本发明中采用插接连接的安装形式,便于更换和使用。首先手腕固定夹11已经形成了限位,压指板12放置在展开的手指上后,限制手指蜷缩,同时展开的手指,可用于手指刺破取血的操作,露指孔16可露出一个手指肚。为增强压指板12的压制限位效果极其稳定可靠性,可增加常规的锁紧装置,定位后限制滑动,比如通过锁紧螺栓等,导向槽14采用“t”型结构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