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颐养护精油配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30774发布日期:2019-05-22 02:50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药和中医治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两颐养护精油配方。



背景技术:

活血止痛化瘀,是具有散邪止痛作用的、或能攻逐体内瘀血的药物治疗痛证、瘀血证和痹证的方法。一般的活血止痛化瘀药物有通畅血脉、消散瘀痹、调经止痛的作用。适用范围很广,如瘀痹阻于心所致的胸闷心痛、口唇青紫、水肿咳血;瘀痹阻于脑所致的脑卒风中风;瘀痹阻于肺所致的胸痛咳血、硬皮呕恶;瘀痹阻于肝所致的胁痛痞块、筋挛阴缩;瘀痹阻于脾所致的脘腹胀痛、乏味呕吐;瘀痹阻于肾所致的腰背酸痛、步履艰难;瘀痹阻于胞宫所致的小腹坠疼、月经不调、痛经等;瘀痹阻于肢体关节所致的肿痛、变形、屈伸不利;瘀痹阻于脉络所致的半身不遂等均可治疗。在现有技术中,治疗的药物针对性不强,缺乏辩证施治、个性化治疗方法,见效慢,特别是对多种病邪夹杂且病程日久的病例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难以全面祛除疼痛、瘀血和痹症,且副作用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两颐养护精油配方。

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两颐养护精油配方,包括拔寒油和清热油,所述拔寒油与所述清热油组合比例为3-7:3-7。

本发明中,包括拔寒油和清热油,所述拔寒油与所述清热油组合比例为3:7。

本发明中,包括拔寒油和清热油,所述拔寒油与所述清热油组合比例为7:3。

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对治疗实际临床中风寒湿热等多种病邪夹杂且病程日久的疼痛、瘀血和痹症等病症具有非常显著的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效果,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着的治疗药物针对性不强,缺乏辩证施治、个性化治疗方法,见效慢,特别是对多种病邪夹杂且病程日久的病例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难以全面祛除疼痛、瘀血和痹症,且副作用较大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实施例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实施例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实施例1:

一种两颐养护精油配方,包括拔寒油和清热油,所述拔寒油与所述清热油组合比例为3:7。

使用时,主要针对以热为主同时夹杂风、寒、湿证所致的疼痛、瘀血和痹症,在其发热胀痛的患处先涂搽清热油,以透凉为度(透凉是指涂抹至皮肤感到凉爽),再涂搽拔寒油。

实施例2:

一种两颐养护精油配方,包括拔寒油和清热油,所述拔寒油与所述清热油组合比例为7:3。

使用时,主要针对以寒为主同时夹杂风、湿、热证所致的疼痛、瘀血和痹症,在其寒冷肿痛的患处先涂搽拔寒油,以透热(透热是指涂抹至皮肤感到热度)为度,再涂搽清热油。

拔寒油包括以下组分:制川乌、草乌、乳香、独活、羌活、伸筋草、威灵仙、人参、黄芪、川芎、藏红花等。

清热油包括以下组分:龙胆、苦参、连翘、防风、防己、透骨草、苏合香、沉香、枳实、三七等。

以上描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等方案的说明。同时,本技术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技术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两颐养护精油配方,包括拔寒油和清热油,所述拔寒油与所述清热油组合比例为3‑7:3‑7。本发明对治疗实际临床中风寒湿热等多种病邪夹杂且病程日久的疼痛、瘀血和痹症等病症具有非常显著的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嵇志坚;马黎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郡益康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3.22
技术公布日:2019.05.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