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桡动脉穿刺用鞘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24259发布日期:2019-06-15 00:18阅读:5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的桡动脉穿刺用鞘管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进的桡动脉穿刺用鞘管。



背景技术:

成功的桡动脉穿刺是建立桡动脉入路、顺利进行桡动脉介入操作的前提,但相比于股动脉,桡动脉较为细小且易于痉挛,所以穿刺桡动脉的操作难度要高于股动脉,尤其是对于存在桡动脉发育异常、精神紧张等不利因素的患者,穿刺可能会变得更为困难。可以说桡动脉穿刺是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的第一个技术难关,无法成功地进行桡动脉穿刺也是导致桡动脉途径冠脉介入操作失败最常见的原因。

在桡动脉穿刺的手术中,带鞘管的穿刺套装经常使用。带鞘管的穿刺套装,撤出针芯后,塑料鞘管易于和管腔保持同轴性,方便引导丝的送入。鞘管一般为双层,外鞘套在内鞘外部,内鞘主要起扩张作用,首先用穿刺针穿刺,穿刺成功后,将引导丝从穿刺针中穿入病人体内,并拔走穿刺针;内鞘头部为锥形,鞘管沿引导丝伸入血管后阔开血管壁,将其撑起,外鞘在内鞘的带动下进入血管中,最后拔出内鞘,将外鞘留在病人的体内,方便手术时用到的导丝在外鞘内部旋转。

目前的鞘管主要靠内鞘头部的锥形结构来减小扩张血管时对血管壁的损伤,但是由于材料较硬,手术时仍然会对病人的血管壁造成一定的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改进的桡动脉穿刺用鞘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改进的桡动脉穿刺用鞘管,包括套接的外鞘和内鞘;

所述外鞘为中空细管,所述外鞘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以进入导丝的外侧孔;所述内鞘套接在所述外鞘的内部,所述外鞘和所述内鞘均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内鞘包括管身、气囊、充气通道、内侧孔以及导丝通道;所述气囊位于所述管身的靠近所述第一端的侧壁上,所述充气通道与所述气囊相连,并且所述充气通道沿所述管身延伸至所述第二端,所述内鞘的所述第二端用以连接充气装置向所述气囊充气;所述内侧孔开设在所述管身的侧壁上并与所述外侧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内侧孔与所述导丝通道相连,所述导丝通道沿所述管身延伸至所述第一端并连通所述第一端;所述充气通道和所述导丝通道互不连通。

优选地,所述内鞘的长度大于所述外鞘的长度,当所述内鞘完全套接在所述外鞘的内部时,所述第一端和所述气囊均裸露于所述外鞘的外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端为圆锥状,所述气囊位于所述第一端的周部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气囊为弹性气囊,所述气囊呈充气状态时的最大直径不小于所述外鞘的外直径。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端,所述外鞘安装有锥形的第一辅助装置,所述内鞘对应安装有所述第二辅助装置,所述第一辅助装置和所述第二辅助装置之间通过卡合的方式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辅助装置和所述第二辅助装置呈卡合的闭锁状态时,所述外侧孔和所述内侧孔的对齐重合。

优选地,呈中空结构的所述第一辅助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外鞘上的连接端和用以方便插入所述内鞘或是导丝的辅助端,所述辅助端的直径大于所述连接端;所述辅助端的内侧设有定位膜,所述定位膜为弹性材料制作而成,所述定位膜中央设有圆孔或是十字豁口,并且所述圆孔或是所述十字豁口的直径不大于所述内鞘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第二辅助装置为中空的管状结构,并且所述第二辅助装置的中空部分与所述充气通道连通。

优选地,所述外侧孔和所述内侧孔的边缘均为平滑的边缘,所述外侧孔的边缘与所述外鞘的侧壁平齐,所述内侧孔的边缘与所述内鞘的侧壁平齐。

优选地,所述外鞘的内外侧壁以及所述内鞘的内外侧壁均为平滑的侧壁,所述外侧壁的内直径和所述内鞘的外直径相同。

优选地,所述外鞘的所述第一端处为平滑的边缘,所述外鞘的所述第一端的端口处是柔软的医用硅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内鞘的第一端增加了气囊,在使用时将内鞘插入外鞘中再将气囊充气。由于内鞘在手术中起的是扩张血管壁的作用,增加了气囊之后,与原本的内鞘相比,由于气囊表面的柔顺性较强,所以对病人的血管损伤更小;内鞘管壁周部一圈都是鼓起的气囊,在病人的血管中前进时,可以将内鞘的端头固定在气囊中央,不会因为医生的操作方向改变就戳到血管壁对病人造成伤害。此外,气囊是弹性的,直径可以通过充气或是注水的量改变,从而可以灵活决定血管壁的扩张程度。增加气囊,相较之前单纯的内鞘,可以将血管扩张至大于外鞘的直径,避免以前由于内鞘套在外鞘内部,导致外鞘的端头处仍因为厚度比内鞘直径大而刮伤血管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改进的桡动脉穿刺用鞘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结合参照图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进的桡动脉穿刺用鞘管,包括套接的外鞘1和内鞘2。

外鞘1为中空细管,外鞘1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以进入导丝的外侧孔11;内鞘2套接在外鞘1的内部,外鞘1和内鞘2均包括相对的第一端101和第二端102;内鞘2包括管身21、气囊22、充气通道23、内侧孔24以及导丝通道25;气囊22位于管身21的靠近第一端101的侧壁上,充气通道23与气囊22相连,并且充气通道23沿管身21延伸至第二端102,内鞘2的第二端102用以连接充气装置向气囊22充气;内侧孔24开设在管身21的侧壁上并与外侧孔11的位置相对应,内侧孔24与导丝通道25相连,导丝通道25沿管身21延伸至第一端101并连通第一端101;充气通道23和导丝通道25互不连通。

在手术时,将内鞘2伸入到外鞘1内,当内鞘2伸到最前端时,将内鞘2的第二端102的管口处连接上充气装置,向气囊22内注入气体或是液体。气体或是液体沿充气通道23进入到第一端101的气囊22内,气囊22变大,将血管壁撑开,为紧挨其后的外鞘1打开空间,便于其向血管内推进。鞘管固定好后,放入手术中需要使用的导丝,导丝从外侧孔11以及内侧孔24中进入鞘管中,沿导丝通道25向上攀升,从鞘管的第一端101顶部的开口中延伸到病人体内。内鞘2的第一端101增加了气囊22,在使用时将内鞘2插入外鞘1中再将气囊22充气。由于内鞘2在手术中起的是扩张血管壁的作用,增加了气囊22之后,与原本的内鞘2相比,由于气囊22表面的柔顺性较强,所以对病人的血管损伤更小;内鞘2管壁周部一圈都是鼓起的气囊22,在病人的血管中前进时,可以将内鞘2的端头固定在气囊22中央,不会因为医生的操作方向改变就戳到血管壁对病人造成伤害。此外,气囊22是弹性的,直径可以通过充气或是注水的量改变,从而可以灵活决定血管壁的扩张程度。增加气囊22,相较之前单纯的内鞘2,可以将血管扩张至大于外鞘1的直径,避免以前由于内鞘2套在外鞘1内部,导致外鞘1的端头处仍因为厚度比内鞘2直径大而刮伤血管的情况发生。

优选地,内鞘2的长度大于外鞘1的长度,当内鞘2完全套接在外鞘1的内部时,第一端101和气囊22均裸露于外鞘1的外部。裸露在外鞘1之外的第一端101的气囊22充气后用以扩张病人的血管,方便鞘管比较顺利进入病人的体内,并且防止外鞘1刮伤病人的血管壁。

优选地,第一端101为圆锥状,气囊22位于第一端101的周部侧壁上。气囊22的弹性和可控性都比较强,相较于目前使用的塑料内鞘2,对于病人的伤害可以大大降低。将第一端101设计成锥形,顶端最好只有导丝直径大小,向下直径逐渐增大直至与内鞘2的管壁直径相同。气囊22位于第一端101的周部,气囊22的形状撑开后整体形状也呈锥形。气囊22可以是上下厚度相同的柱状。

优选地,气囊22为弹性气囊22,未充气状态时可以较好地贴合内鞘2的管壁,充气时可以根据手术的需要灵活地充气成不同的大小。气囊22呈充气状态时的最大直径不小于外鞘1的外直径,充气后可以将外直径置于气囊22下方,外直径的端头在行进过程中就不会刮伤病人血管壁。气囊22充气后的直径可以在1.5毫米-2.5毫米之间。

优选地,在第二端102,外鞘1安装有锥形的第一辅助装置16,内鞘2对应安装有第二辅助装置26,第一辅助装置16和第二辅助装置26之间通过卡合的方式可拆卸连接,第一辅助装置16和第二辅助装置26呈卡合的闭锁状态时,外侧孔11和内侧孔24的对齐重合。由于外鞘1上的外侧孔11和内鞘2上的内侧孔24需要在使用时对其,才可以使得导丝插入到鞘管中,但是外鞘1和内鞘2都是圆管,且管身21较细,将内鞘2插入外鞘1时不方便讲外侧孔11和内侧孔24对齐,因此加装第一辅助装置16和第二辅助装置26,卡合后外侧孔11和内侧孔24即对其,使用时方便简单,还可以在固定内鞘2的同时解决侧孔对准问题。

优选地,呈中空结构的第一辅助装置16包括固定在外鞘1上的连接端161和用以方便插入内鞘2或是导丝的辅助端162,辅助端162的直径大于连接端161;辅助端162的内侧设有定位膜,定位膜为弹性材料制作而成,定位膜中央设有圆孔或是十字豁口,并且圆孔或是十字豁口的直径不大于内鞘2的直径,可以裹紧内鞘2,方便内鞘2从直径较大的辅助端162中插入时帮助其更快地对准中央,顺利地从连接端161进入外鞘1管壁。采用较为柔软的弹性材料,避免在辅助端162没有对准中央是用力过大导致内鞘2的端头损伤的情况发生。

优选地,第二辅助装置26为中空的管状结构,并且第二辅助装置26的中空部分与充气通道23连通,方便连接充气装置,向气囊22中注水或是充气。

优选地,外侧孔11和内侧孔24的边缘均为平滑的边缘,外侧孔11的边缘与外鞘1的侧壁平齐,内侧孔24的边缘与内鞘2的侧壁平齐。防止侧孔的边缘凸出管壁而在进入病人体内时刮伤病人血管的情况发生。

优选地,外鞘1的内外侧壁以及内鞘2的内外侧壁均为平滑的侧壁,在进入病人血管时摩擦很小,对病人的伤害很小。外侧壁的内直径和内鞘2的外直径相同,内鞘2可以紧密卡合在外鞘1内部。

优选地,外鞘1的第一端101处为平滑的边缘,外鞘1的第一端101的端口处是柔软的医用硅胶。外鞘1是有厚度的,外侧壁的端头若是较硬,如现在所用的塑料,在行进过程中很容易刮伤病人,将端部改成柔软的医用硅胶,对病人的刺激会大大减小。

由上所述,本发明内鞘的第一端增加了气囊,在使用时将内鞘插入外鞘中再将气囊充气。由于内鞘在手术中起的是扩张血管壁的作用,增加了气囊之后,与原本的内鞘相比,由于气囊表面的柔顺性较强,所以对病人的血管损伤更小;内鞘管壁周部一圈都是鼓起的气囊,在病人的血管中前进时,可以将内鞘的端头固定在气囊中央,不会因为医生的操作方向改变就戳到血管壁对病人造成伤害。此外,气囊是弹性的,直径可以通过充气或是注水的量改变,从而可以灵活决定血管壁的扩张程度。增加气囊,相较之前单纯的内鞘,可以将血管扩张至大于外鞘的直径,避免以前由于内鞘套在外鞘内部,导致外鞘的端头处仍因为厚度比内鞘直径大而刮伤血管的情况发生。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