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人体移动的起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05895发布日期:2019-06-25 23:21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人体移动的起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起扶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人体移动的起扶装置。



背景技术:

手臂骨折的人员常常需要在床上进行休息静养从而加快恢复时间,本发明针对的是单手臂骨折的人员,静养过程中,人员可能会起身下床,但是,人员起身过程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1、手臂骨折的人员难以起身,需要在他人的帮助下才能进行起身,照顾者需要频繁的来查看人员是否需要帮助,增大了工作负担;2、起身后人员需要转动身体来下床,手臂骨折的人员自身较难转动身体。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于人体移动的起扶装置,可以解决手臂骨折的人员难以起身,需要在他人的帮助下才能进行起身,照顾者需要频繁的来查看人员是否需要帮助,增大了工作负担,起身后人员需要转动身体来下床,手臂骨折的人员自身较难转动身体等难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人体移动的起扶装置,包括床体、两个联动装置和扶起装置,所述的床体的后端设有扶起装置,床体中部的左右两端安装有两个联动装置。

所述的联动装置包括联动机构、手腕固定机构、齿轮组和警报仪,联动机构安装在床体上,联动机构的后端与手腕固定机构相连,联动机构的外侧安装有齿轮组,床体上安装有警报仪,且警报仪位于联动机构前方,具体工作时,人员通过向后手拉手腕固定机构,联动机构控制扶起装置辅助人员起身,警报仪在人员起身后发出警报声音从而通过声音呼唤照顾者的到来,联动装置辅助人员起身。

所述的联动机构包括移动框、辅滑槽、金属接触板、弹力绳、移动齿条、连滑槽、一齿轮、一轮、二轮、皮带、二齿轮、三齿轮、固定齿条和定位架,移动框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辅滑槽相连,辅滑槽安装在床体上,移动框的前端安装有金属接触板,移动框的内部上端安装有连滑槽,连滑槽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移动齿条相连,移动齿条的前端通过弹力绳与移动框的下端相连,移动齿条上啮合有一齿轮,一齿轮通过轴承安装在移动框上,一齿轮上安装有一轮,一轮通过皮带与二轮相连,一轮与二轮的规格相同,二轮安装在二齿轮上,二齿轮通过轴承安装在移动框上,二齿轮上啮合有三齿轮,三齿轮通过轴承安装在移动框上,且二齿轮与三齿轮的直径相等,三齿轮啮合在固定齿条上,固定齿条安装在床体上,移动框的外侧安装有定位架。

具体工作时,向后手拉手腕固定机构,移动齿条向后运动,皮带顺时针转动,由于一轮与二轮同步转动,而二齿轮的直径大于一齿轮,因此,移动框移动的距离大于向后拉动手腕固定机构的距离,在三齿轮的辅助下,移动框向前运动,当金属接触板与警报仪接触时,警报仪发出警报声,联动机构控制移动框的移动从而帮助人员起身的作用。

所述的扶起装置包括背靠板、两个连板、转轴、两个调节齿轮、两个辅助齿轮和两个挡板,床体的前端安装有两个连板,两个连板之间通过轴承安装有转轴,转轴上安装有背靠板,背靠板的左右两端安装有两个挡板,转轴的左右两端安装有两个调节齿轮,调节齿轮上啮合有辅助齿轮,辅助齿轮通过轴承安装在床体上,且初始位置时,辅助齿轮与配合齿轮之间未啮合,具体工作时,移动框带动齿轮组前移,齿轮组带动调节齿轮顺时针转动,调节齿轮带动辅助齿轮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扶起装置对人员背部进行支撑起身。

其中,所述的床体包括撑起架、转柱、两个从动轮、两个进出架和透气垫,撑起架的前端设置有进出槽,进出槽内通过轴承安装有转柱,转柱上设有两段螺纹,且两段螺纹的方向相反,每段螺纹上设有一个进出架,进出架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进出槽相连,转柱的左右两端安装有两个从动轮,撑起架的中部设有缓冲槽,缓冲槽内通过缓冲弹簧与透气垫相连。

其中,所述的定位架包括固定框、定位杆、连弹簧和定位板,固定框内设有定位杆,定位杆下端从前往后为逐渐向下倾斜的结构,定位杆通过连弹簧与固定框相连,定位杆插入定位板内,定位板安装在床体的侧壁上。

其中,所述的手腕固定机构包括连接绳、手拿柄、复位弹簧、下压架、连齿条、圆柱、中间齿轮和两个手腕夹持架,手拿柄通过连接绳与移动齿条相连,手拿柄内通过复位弹簧与下压架相连,下压架的侧壁上安装有连齿条,连齿条上啮合有中间齿轮,中间齿轮安装在圆柱上,圆柱上设置有两段螺纹,且两段螺纹方向相反,每段螺纹上设有一个手腕夹持架。

其中,所述的警报仪包括框体支架、导线、警报器、电池组和两个触点开关,框体支架安装在床体上,框体支架的后端通过内置弹簧设置有两个触点开关,框体支架的前端安装有警报器,框体支架的下端设有电池组,且警报器、电池组与两个触点开关之间通过导线相连。

其中,所述的齿轮组包括联动架、配合齿轮和控制齿轮,联动架的后端安装有配合齿轮,联动架的前端安装有控制齿轮,初始位置时,控制齿轮与从动轮之间未啮合。

其中,所述的手腕夹持架的上端设有滑动架,滑动架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手拿柄的下端相连,手腕夹持架的下端为弧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具有人员只需控制联动装置从而帮助自己起身,起身后,两个进出架打开,人员无需转身从床侧下床,且警报仪的警报声起到呼唤照顾者的作用,无需照顾者时刻来查看人员情况,减小了照顾者的工作强度等优点;

本发明设置有床体,人员睡卧在床体上进行修养,人员需要起身时,联动装置控制两个进出架打开,人员无需转身从床侧下床;

本发明设置有联动装置,人员只需控制联动装置从而帮助自己起身,且警报仪的警报声起到呼唤照顾者的作用,无需照顾者时刻来查看人员情况,减小了照顾者的工作强度;

本发明设置有扶起装置,扶起装置辅助人员起身。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撑起架、透气垫与联动装置之间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撑起架、透气垫与联动装置之间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手腕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此过程中,为确保说明的明确性和便利性,我们可能对图示中线条的宽度或构成要素的大小进行夸张的标示。

另外,下文中的用语基于本发明中的功能而定义,可以根据使用者、运用者的意图或惯例而不同。因此,这些用语基于本说明书的全部内容进行定义。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便于人体移动的起扶装置,包括床体1、两个联动装置2和扶起装置3,所述的床体1的后端设有扶起装置3,床体1中部的左右两端安装有两个联动装置2。

所述的联动装置2包括联动机构21、手腕固定机构23、齿轮组24和警报仪25,联动机构21安装在床体1上,联动机构21的后端与手腕固定机构23相连,联动机构21的外侧安装有齿轮组24,床体1上安装有警报仪25,且警报仪25位于联动机构21前方,具体工作时,人员通过向后手拉手腕固定机构23,联动机构21控制扶起装置3辅助人员起身,警报仪25在人员起身后发出警报声音从而通过声音呼唤照顾者的到来,联动装置2辅助人员起身。

所述的联动机构21包括移动框211、辅滑槽212、金属接触板213、弹力绳213、移动齿条214、连滑槽215、一齿轮216、一轮217、二轮218、皮带219、二齿轮220、三齿轮221、固定齿条222和定位架223,移动框211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辅滑槽212相连,辅滑槽212安装在床体1上,移动框211的前端安装有金属接触板213,移动框211的内部上端安装有连滑槽215,连滑槽215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移动齿条214相连,移动齿条214的前端通过弹力绳213与移动框211的下端相连,移动齿条214上啮合有一齿轮216,一齿轮216通过轴承安装在移动框211上,一齿轮216上安装有一轮217,一轮217通过皮带219与二轮218相连,一轮217与二轮218的规格相同,二轮218安装在二齿轮220上,二齿轮220通过轴承安装在移动框211上,二齿轮220上啮合有三齿轮221,三齿轮221通过轴承安装在移动框211上,且二齿轮220与三齿轮221的直径相等,三齿轮221啮合在固定齿条222上,固定齿条222安装在床体1上,移动框211的外侧安装有定位架223。

具体工作时,向后手拉手腕固定机构23,移动齿条214向后运动,皮带219顺时针转动,由于一轮217与二轮218同步转动,而二齿轮220的直径大于一齿轮216,因此,移动框211移动的距离大于向后拉动手腕固定机构23的距离,在三齿轮221的辅助下,移动框211向前运动,当金属接触板213与警报仪25接触时,警报仪25发出警报声,联动机构21控制移动框211的移动从而帮助人员起身的作用。

所述的定位架223包括固定框2231、定位杆2232、连弹簧2233和定位板2234,固定框2231内设有定位杆2232,定位杆2232下端从前往后为逐渐向下倾斜的结构,定位杆2232只能向前移动,定位杆2232通过连弹簧2233与固定框2231相连,定位杆2232插入定位板2234内,定位板2234安装在床体1的侧壁上,具体工作时,移动框211前移时,由于定位杆2232的特殊结构只能向前移动,定位架223对移动框211进行限位,当移动框211需要复位时,向上拉动定位杆2232,定位杆2232远离定位板2234。

所述的手腕固定机构23包括连接绳231、手拿柄232、复位弹簧233、下压架234、连齿条235、圆柱236、中间齿轮237和两个手腕夹持架238,手拿柄232通过连接绳231与移动齿条214相连,手拿柄232内通过复位弹簧233与下压架234相连,下压架234的侧壁上安装有连齿条235,连齿条235上啮合有中间齿轮237,中间齿轮237安装在圆柱236上,圆柱236上设置有两段螺纹,且两段螺纹方向相反,每段螺纹上设有一个手腕夹持架238,具体工作时,人员手持手拿柄232,按压下压架234,连齿条235同步下降带动圆柱236转动,两个手腕夹持架238对手腕进行固定,避免人员向后拉动时与手拿柄232脱落。

所述的手腕夹持架238的上端设有滑动架,滑动架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手拿柄232的下端相连,手腕夹持架238的下端为弧形结构,方便人员拉动。

所述的齿轮组24包括联动架241、配合齿轮242和控制齿轮243,联动架241的后端安装有配合齿轮242,联动架241的前端安装有控制齿轮243,初始位置时,控制齿轮243与从动轮13之间未啮合。

所述的警报仪25包括框体支架251、导线252、警报器253、电池组254和两个触点开关255,框体支架251安装在床体1上,框体支架251的后端通过内置弹簧设置有两个触点开关255,框体支架251的前端安装有警报器253,框体支架251的下端设有电池组254,且警报器253、电池组254与两个触点开关255之间通过导线252相连,具体工作时,金属接触板213与两个触点开关255接触时,警报仪25形成串联电路,警报器253发出警报声。

所述的扶起装置3包括背靠板31、两个连板32、转轴33、两个调节齿轮34、两个辅助齿轮35和两个挡板36,床体1的前端安装有两个连板32,两个连板32之间通过轴承安装有转轴33,转轴33上安装有背靠板31,背靠板31的左右两端安装有两个挡板36,转轴33的左右两端安装有两个调节齿轮34,调节齿轮34上啮合有辅助齿轮35,辅助齿轮35通过轴承安装在床体1上,且初始位置时,辅助齿轮35与配合齿轮242之间未啮合,具体工作时,移动框211带动齿轮组24前移,齿轮组24带动调节齿轮34顺时针转动,调节齿轮34带动辅助齿轮35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扶起装置3对人员背部进行支撑起身。

所述的床体1包括撑起架11、转柱12、两个从动轮13、两个进出架14和透气垫15,撑起架11的前端设置有进出槽,进出槽内通过轴承安装有转柱12,转柱12上设有两段螺纹,且两段螺纹的方向相反,每段螺纹上设有一个进出架14,进出架14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进出槽相连,转柱12的左右两端安装有两个从动轮13,撑起架11的中部设有缓冲槽,缓冲槽内通过缓冲弹簧与透气垫15相连,具体工作时,移动框211带动齿轮组24前移,齿轮组24带动从动轮13转动,转柱12同步转动带动两个进出架14反向移动,两个进出架14打开,人员可下路行走。

第一步:人员手持手拿柄232,按压下压架234,连齿条235同步下降带动圆柱236转动,两个手腕夹持架238对手腕进行固定,向后拉动手拿柄232;

第二步:移动齿条214同步向后运动,皮带219顺时针转动,由于一轮217与二轮218同步转动,而二齿轮220的直径大于一齿轮216,因此,移动框211移动的距离大于向后拉动手腕固定机构23的距离,在三齿轮221的辅助下,移动框211向前运动,移动框211带动配合齿轮242前移,配合齿轮242带动调节齿轮34顺时针转动,调节齿轮34带动辅助齿轮35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背靠板31对人员背部进行支撑起身,移动框211前移过程中,由于定位杆2232的特殊结构只能向前移动,定位架223对移动框211进行限位;

第三步,移动框211带动控制齿轮243前移,齿轮组24带动从动轮13转动,转柱12同步转动带动两个进出架14反向移动,两个进出架14打开,人员可下路行走,此时,金属接触板213与两个触点开关255接触时,警报仪25形成串联电路,警报器253发出警报声,警报声起到呼唤照顾者的作用,照顾者可寻声来帮助人员行走。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