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治疗急、慢性呼吸道细菌、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31247发布日期:2019-05-22 02:52阅读:85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组合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治疗急、慢性呼吸道细菌、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呼吸道细菌、病毒感染性疾病是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部位因感染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菌导致的咽喉肿痛、咳嗽、咳痰伴发热等临床症状的一组疾病。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传播。各个群体均为易感人群,儿童、老人更易感染。多发于秋冬季节。

因呼吸道感染的部位不同可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1.上呼吸道感染多表现为鼻塞、流涕、咽喉肿痛、咳嗽、咳痰,可伴有发热、全身酸痛、乏力等症状。2.下呼吸道感染可表现为咳嗽、咳痰,痰液因病原菌不同可呈稀薄、黏稠痰液,可伴发热、胸闷、胸痛等症状。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可并发中耳炎、脑炎、脑膜炎、心肌炎等并发症。呼吸道感染根据患者存在鼻塞、流涕、咽喉肿痛、咳嗽、咳痰伴发热等呼吸道症状,以及血常规、炎症化验、影像学可诊断。

呼吸道细菌、病毒感染性疾病患者一般进行血常规五分类超敏c反应蛋白化验通常白细胞数量上升,中性粒细胞比率上升,淋巴细胞比率下降,超敏c反应蛋白数量上升。胸部dr检查一般可见肺部纹理增粗。对于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应立即实施支持抑制病毒,细菌治疗,防止其感染程度进一步加深。重症感染以及机体免疫力低下患者存在一定的死亡率。

呼吸道细菌、病毒感染性疾病,尤其是下呼吸道感染对儿童、老人、免疫宿主损害者、心肺基础疾病患者健康危害极大,而目前西医又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

呼吸道感染是临床最常见的多发性疾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虽然部分患者无需药物治疗可以自愈,但是临床症状较重,并发症多,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十分重要。目前西医治疗该病主要以抗炎、镇痛治疗,虽然近期疗效显著,但是长期使用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

西医治疗呼吸道细菌、病毒感染性疾病多使用大量抗生素,呼吸道细菌、病毒感染性疾病一般使用抗生素时间较长,长期使用抗生素易造成耐药,对于后期疾病治疗相当不利。部分人群对于头孢,阿莫西林类药物存在过敏现象,无法使用。此时西医临床上一般考虑使用大环内酯内药物,大环内酯药物虽然过敏率低,但其对胃部刺激性不容忽视,抗病毒药物对胃部的刺激性也不容忽视,尤其对于老人、儿童、消化系统问题患者来说,无疑是遭受更大创伤。对于大环内酯类、头孢类、阿莫西林类均过敏患者来说,西医治疗手段及其有限。

中医辨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方面有独特的优势,该治疗方法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更易于接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治疗急、慢性呼吸道细菌、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中药制剂。本发明公开的适用于治疗急、慢性呼吸道细菌、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中药组合物采用纯中药制成,毒副作用小,患者耐药率极低,并且对于胃部刺激较小,适合各类患者服用。不仅能广泛应用于呼吸道细菌,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更能起到预防作用。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适用于治疗急、慢性呼吸道细菌、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黄芪10-20份、党参5-15份、白术5-15份、草果5-10份、菟丝子5-10份、茯苓5-15份、土贝母6-12份、五倍子5-15份、大青叶8-15份、金银花6-12份、野菊花5-12份、何首乌5-15份、山豆根6-15份、马齿苋8-15份、蒲公英5-10份、板蓝根6-12份、五味子5-10份、鱼腥草3-10份、三颗针8-12份、白头翁6-10份、穿心莲5-15份、连翘8-12份、千里光5-10份、丹皮10-15份、牛蒡子6-12份、黄连6-12份、通光散10-15份、赤芍8-15份。

进一步地,优选为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黄芪15份、党参10份、白术10份、草果6份、菟丝子10份、茯苓15份、土贝母8份、五倍子8份、大青叶10份、金银花8份、野菊花6份、何首乌12份、山豆根8份、马齿苋10份、蒲公英8份、板蓝根10份、五味子8份、鱼腥草8份、三颗针10份、白头翁8份、穿心莲12份、连翘8份、千里光8份、丹皮12份、牛蒡子10份、黄连8份、通光散12份、赤芍10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适用于治疗急、慢性呼吸道细菌、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配方量的黄芪、党参、白术、草果、菟丝子、茯苓、土贝母、五倍子、大青叶、金银花、野菊花、何首乌、山豆根、马齿苋、蒲公英、板蓝根、五味子、鱼腥草、三颗针、白头翁、穿心莲、连翘、千里光、丹皮、牛蒡子、黄连、通光散、赤芍混合,加水进行煎煮,过滤,收集滤液a和滤渣a;

(2)将滤渣a加水进行煎煮,得滤液b,将滤液a与滤液b混合得滤液c,滤渣弃置;

(3)取滤液c继续小火煎煮,使其浓缩至原有体积的三分之二,得到滤液d;

(4)将滤液d平均分装即可。

进一步地,步骤(1)中,原料总体积占水和原料总体积的3/5。

步骤(1)中,所述煎煮为小火煎煮40-60分钟。

步骤(2)中,滤渣a总体积占水和滤渣a总体积的3/5。

步骤(2)中,所述煎煮为大火煎煮15-20分钟。

进一步地,所述滤液d还可浓缩干燥成粉末,并以其作为有效成分制备得到多种中药制剂。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治疗急、慢性呼吸道细菌、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中药制剂,通过将上述中药组合物加或不加药物辅料制备成口服制剂。

所述口服制剂为片剂、胶囊、丸剂、散剂、颗粒剂、口服液。

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的各原料的药效如下:

黄芪:其常与党参、白术配伍用于治疗气虚衰弱、倦怠乏力,用于益气升阳而举陷,且其拥有较广泛的抗菌作用;

党参:根治气短心悸,口干,自汗,体倦乏力,脾胃虚弱,肺虚燥咳;

白术:能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和自然玫瑰花形成率,促进细胞免疫功能,有健脾胃、壮身体和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对星形奴卡氏菌、脑膜炎球菌有抑制作用,白术煎剂对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福氏痢疾杆菌、绿脓杆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

草果:草果中含有的草果酮,这种物质被人体吸收以后能消灭人体内的多种病菌,能减少病毒对人体组织细胞的伤害,对人类高发的气管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菟丝子:性甘、温,归肾、肝、脾经,具有滋补肝肾功效;

茯苓:含有茯苓多糖、茯苓酸等物质,这些元素在抗菌消炎方面有不错的效果,在药理方面,茯苓对于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不错的抑制效果;

土贝母:性寒、味苦,具有较强的抗炎、抗病毒作用;

五倍子:五倍子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弗氏痢疾杆菌、猪霍乱杆菌及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大青叶:大青叶主治流行性感冒,急性传染性疾病,对多种痢疾杆菌、脑膜炎球菌有杀灭作用;

金银花:为广谱抗菌药,抗白喉杆菌等;

野菊花:抗病毒,治疗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增强免疫力,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等病菌均有抑制作用;

何首乌:此物气温味苦涩,苦补肾,温补肝,能收敛精气,所以能养血益肝,固精益肾,健筋骨,乌发,为滋补良药;

山豆根:调节免疫,抗过敏,消炎解热和抗菌;

马齿苋:马齿苋能消除尘毒,防止吞噬细胞变性和坏死,还可以防止淋巴管发炎和阻止纤维性变化,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和大肠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用于各种炎症的辅助治疗,素有“天然抗生素”之称;

蒲公英:蒲公英有广谱抗菌和明显杀菌功效;

板蓝根:主要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感冒、咽喉炎、以及其它急性感染性疾病,它对感冒病毒有着强效的抑制作用。

五味子:五味子具有消炎作用,保护及增强肝脏、心肌功能;

鱼腥草:鱼胆草素是鱼腥草的主要抗菌成分,对卡他球菌、流感杆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明显抑制作用;

三颗针:三棵针有抗菌作用,煎剂能抑制出血性黄疸型钩端螺旋体的生长。

穿心莲:穿心莲水煎剂在体外能提高外周血白细胞吞噬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能力穿心莲具有消炎解毒作用,临床上曾应用于多种感染性疾病,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慢性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等;

连翘:连翘浓缩煎剂在体外有抗菌作用,可抑制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白喉杆菌及霍乱弧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千里光:对志贺氏痢疾杆茵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抗菌作用,对黄疸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的抑制很强;

丹皮:丹皮中含有的牡丹酚及其以外的糖苷类成分都是有抗炎作用的,而且丹皮煎剂对枯草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霍乱弧菌等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牛蒡子:牛蒡子煎剂对肺炎双球菌有显著抗菌作用;

黄连:黄连主治急性细菌性感染,对一些流感病毒也有抑制作用;

通光散: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支气管炎;

赤芍:芍药含有芍药甙、安息香酸、挥发油、树脂、糖类、淀粉等,对痢疾杆菌、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呼吸道细菌、病毒感染性疾病是呼吸道部位因感染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菌导致的咽喉肿痛、咳嗽、咳痰伴发热等临床症状的一组疾病,需要从多方面综合治疗方能发挥疗效,本发明选用黄芪配党参、白术,以加强升提之力,病时患者一般脾虚,此为加强治疗效果良药。白术、党参、草果、土贝母配伍主治祛痰截疟,呼吸道感染一般恶心疲倦,胸膈多痰,此四味药配伍效果甚佳。菟丝子与茯苓、金银花配伍,消炎抑菌,祛火解毒,对广谱细菌感染有很好抑制效果,同时对部分病毒感染也存在抑制作用,能有效控制病情。

茯苓、大青叶、黄连共用对病毒和细菌感染引起疾病疗效好,现常用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同时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土贝母、金银花、连翘、牛蒡子、赤芍、蒲公英合用主治痧证后余毒不清,发为疮疡,红肿者,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对于急性细菌、病毒感染效果较好,能有效遏制病情恶化。五倍子配茯苓、五味子、板蓝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大肠杆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等均有明显的抑菌和杀菌作用,并且敛肺益肾,共奏敛肺止咳。

大青叶、马齿苋合用应用于内、外、妇、儿、口腔、五官科等感染性疾患,对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胆管炎、扁桃体炎、牙周炎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效果。野菊花、金银花、蒲公英合用能有效多种感染性疾病属热毒者。马齿苋与白头翁、蒲公英、连翘合用,可抑制病毒发展。

山豆根配配板蓝根、牛蒡子、川贝母、连翘、野菊花、金银花、黄芪加强了清热利咽之效,又有祛痰散结之功,润肺止咳,对于急、慢性呼吸道细菌、病毒感染性疾病患者并发症具有良好的控制、治疗作用。

鱼腥草、板蓝根、连翘、金银花合用,消炎止咳,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并缓解并发症;三棵针、野菊花、白术三味合用主治恶毒,对于感染程度较深患者见效快,抗菌,抗病毒作用强。白头翁配黄连、马齿苋、茯苓,清热解表,对于结核杆菌作用效果强,增强呼吸道抗感染能力。

穿心莲配茯苓,具有很强的抗病毒效果,去痰排脓,主治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千里光搭配金银花,既清热解表,也对志贺氏痢疾杆茵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抗菌作用。丹皮、黄芪、茯苓配伍大补气血,一般感染性患者体质较差,三味药合用对于增强患者免疫力,加强抑制细菌、病毒治疗绝佳,同时防止二次感染。

黄连、党参与大青叶配伍调理五脏、同时对急性细菌性感染效果较好。通光散与金银花、大青叶、黄芪配伍主治气管炎,气管痉挛,降低患者感染期间咳嗽、胸闷、气短等症状发病次数。赤芍、茯苓、黄芪合用对痢疾杆菌、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本发明公开的中药组合物各原料间相互作用,从各方面综合治疗,加强疗效,可有效减少患者治疗时间和次数,是过敏性体质与抗生素耐药者较好选择,药方中注重加强患者免疫力,五脏同调,可有效减少患者再次发病几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适用于治疗急、慢性呼吸道细菌、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黄芪15g、党参10g、白术10g、草果6g、菟丝子10g、茯苓15g、土贝母8g、五倍子8g、大青叶10g、金银花8g、野菊花6g、何首乌12g、山豆根8g、马齿苋10g、蒲公英8g、板蓝根10g、五味子8g、鱼腥草8g、三颗针10g、白头翁8g、穿心莲12g、连翘8g、千里光8g、丹皮12g、牛蒡子10g、黄连8g、通光散12g、赤芍10g。

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为:

(1)将配方量的黄芪、党参、白术、草果、菟丝子、茯苓、土贝母、五倍子、大青叶、金银花、野菊花、何首乌、山豆根、马齿苋、蒲公英、板蓝根、五味子、鱼腥草、三颗针、白头翁、穿心莲、连翘、千里光、丹皮、牛蒡子、黄连、通光散、赤芍混合,加水小火煎煮50分钟,使原料总体积占水和药品总体积的3/5,过滤,收集滤液a和滤渣a;

(2)将滤渣a加水进行大火煎煮20分钟,滤渣a总体积占水和滤渣a总体积的3/5,过滤,得滤液b,将滤液a与滤液b混合得滤液c,滤渣弃置;

(3)取滤液c继续小火煎煮,使其浓缩至600-800ml,得到滤液d;

(4)将滤液d平均分为6份,分装即可。

将本实施例得到的中药组合物在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中医科与感染性疾病科门诊部进行试验,用法用量为:成人一天三次,一次一份;儿童则将上述得到滤液d均分为12份,一天三次,一次一份。并注意以下事项:

1、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止服用;

2、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谨慎服用;

3、儿童须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服用;

4、服用本品有任何不适,立即停药。

随机抽取部分案例如下:

案例1:男,24岁,上呼吸道感染,口服头孢拉定胶囊一周无效后改用罗红霉素片,用药一周后仍然无效,服用本品两天后,齁喘现象减轻,继续服用一周,基本康复,随诊。

案例2:女,63岁,气管炎,连续静脉输液三天,期间用药包括利巴韦林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效果甚微,服用本品五天基本痊愈,血常规五项检查各项指标基本正常。

案例3:男,13岁,轻度肺炎,口服双黄连口服液,头孢克洛颗粒,利巴韦林颗粒三天,症状五明显好转,改为本药服用两天,发热现象消失,继续服用10天痊愈。

案例4:女,20岁,下呼吸道感染,服用本药一周,基本好转,继续服用两天,基本康复。

案例5:女,43岁,咽部肿痛难忍,使用蓝芩口服液,乙酰螺旋霉素片三天,效果不明显,后改用本品,服用三天有明显好转,继续服用两天,基本痊愈。

上述实施例1中的滤液d还可浓缩干燥成粉末,并以其作为有效成分,加或不加药物辅料制备成各种口服制剂。

上述参照实施例对一种适用于治疗急、慢性呼吸道细菌、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中药制剂进行的详细描述,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可按照所限定范围列举出若干个实施例,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总体构思下的变化和修改,应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