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病人穿刺角度引导的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82655发布日期:2019-06-22 00:12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病人穿刺角度引导的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ct定位下对患者病灶穿刺角度进行引导的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种先进的检查设备的出现,疾病的发现率也越来越多,而疾病的治疗需要准确的病理诊断支持;ct引导下穿刺活检以最小的创伤准确获得病变组织,以供病理学诊断使用,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所以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最常见,使用范围也较广。目前大多数医院的ct引导下穿刺活检的步骤及方法:是通过ct扫描的获取断层图像,选择进针层面,使用ct测量软件工具得到进针深度和进针角度,然后医生根据的个人经验进行徒手操作。这种单纯靠经验和感觉操作,往往很难一次成功,需多次反复进行ct扫描后调整进针的角度,这样不仅延长了穿刺时间、而且大大增加了病人辐射剂量,也增大了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为此我们研制一种用于病人穿刺角度引导的定位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便于医生在穿刺时对病人穿刺部位进行快速准确操作的手持式穿刺角度引导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穿刺角度引导装置包括长形直尺底板11、水平气泡仪12、角度调节板21、穿刺导向管31。所述长形直尺底板11中下端有水平气泡仪12、中上端有和角度调节板21连接的连接槽13及穿刺镂空槽14,下端为操作手柄15。角度调节板的下端有三个凸起26与长形直尺底板上的三个镂空槽13直角相连接;角度调节板上布有角度刻度线23和两段弧形镂空槽22,两段弧形镂空槽的内侧边布有角度调节卡槽24。穿刺导向管31为长形圆柱管由塑料制作而成,其内部为空腔两端相通,穿刺导向管上下两端分别有弹簧卡扣32,通过弹簧卡扣与角度调节槽相咬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ct定位穿刺引导装置的长形底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1、长形直尺底板12、水平气泡仪13、角度调节器连接槽14、穿刺镂空槽15、操作手柄。

图2是本发明ct定位穿刺引导装置的角度调节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21、角度调节板22、弧形镂空槽23、刻度线路、24角度调节卡槽25、角度中心点26、角度调节板与底板连接凸起。

图3是本发明ct定位穿刺引导装置的穿刺导向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31、穿刺导向管体32、弹簧卡扣33、空心轴。

图4是本发明ct定位肺占位穿刺引导的示意图。

图中:41、病人ct横截面42、肿块43、中垂线、44角度45、穿刺路径46、病人体表穿刺标记点。

图5是本发明ct定位穿刺引导装置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中:11、长形直尺底板12、水平气泡仪21、角度调节板22、弧形镂空槽23、刻度线路、24角度调节卡槽31、穿刺导向管体。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非限制性地公开了本发明涉及的一种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这一实施例作进一步地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由图1可见,所述的长形直尺底板11,其中下端有水平气泡仪12,中上端有连接角度调节器的镂空槽13及穿刺镂空槽14,下端为操作手柄15。

具体实施时,由图2可见,所述的角度调节板下端有三个凸起26与长形直尺底板上的三个镂空槽13直角相连接,所述角度调节板上布有角度刻度线23和两段弧形镂空槽22,两段弧形镂空槽22的内侧边布有角度调节卡槽24。

具体实施时,由图2和图5可见,所述的穿刺导向管31上下两端分别有弹簧卡扣32通过弹簧卡扣32与角度调节板上的角度调节槽24相咬合。所述的穿刺导向管为长形圆柱管,其内部为空腔两端相通。所述的穿刺导向管由金属或塑料制作而成。

具体实施时,首先通过ct扫描选择穿刺病灶的中心层面41和选定病人体表穿刺点46。使用ct测量工具计算得出穿刺点的路径及体表到病灶的长度和进针的角度,然后医生手持本发明专利穿刺角度引导的定位装置(图5),将本装置的中心点(图2)25与病人体表穿刺标记点(图4)46重合,拔动穿刺导向管(图5)31至ct测量的角度(图4)44,将穿刺针顺着穿刺导向管空心轴33沿穿刺路径45经过病人体表穿刺标记点46进入体内到达肿块42后进行下一步的活检取材。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穿刺角度引导的定位装置,具体涉及可多角度调节的精准穿刺引导装置,所述的穿刺角度引导定位装置包括长形底板(图1)、角度调节板(图2)、穿刺导向管(图3)。所述的穿刺导向管31包括对称分布的弹簧卡扣32,弹簧卡扣32相对面分别与角度调节板的弧形镂空槽22相连接,所述长形底板11的中下端含有水平气泡仪12,其作用是调节长形底板的水平位置;长形底板的中端和上端上有角度调节板连接槽13,其作用是与角度调节板21底部的凸起26进行直角连接。本发明提高了穿刺针到达目标病灶方向的精准性,缩短了穿刺的时间,使用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沈恩龙;陈飞;赵环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市第一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9.03.29
技术公布日:2019.06.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