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经导管心脏室间隔穿刺的刺针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269286发布日期:2020-06-26 22:50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用于经导管心脏室间隔穿刺的刺针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经导管心脏室间隔穿刺的刺针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左心系统介入手术的发展,尤其是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植入术、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植入术,经导管左室心内膜下起搏等新技术的发展,经皮经导管获得安全有效的途径进入左心系统(主要包括主动脉、左室和左房)至关重要。然而,目前临床应用的进入左心系统路径均存在很多不足。

目前经皮经导管进入左心系统的途径主要有两条:(1)经股动脉或其它外周动脉逆行进入左心系统;(2)经股静脉穿刺房间隔顺行进入左心系统。然而,在需要输送粗大鞘管时,这两种方法都存在严重局限性。前者受制于外周动脉的管径和走行,另外进入左心系统的角度过大,不利于粗大鞘管的输送并大大增加了手术相关并发症。后者也同样面临进入角度过大的难题,导致临床未获得广泛应用。因此,临床上亟需一种全新的器械和方法解决上述难题。

相应的,本领域亟需一种新的用于经导管心脏室间隔穿刺的刺针系统及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经导管心脏室间隔穿刺的刺针系统及方法,能够有效解决进入左心系统的角度过大的问题,便于完成室间隔的穿刺。为此目的,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经导管心脏室间隔穿刺的刺针系统,所述刺针系统包括基于镍钛记忆合金制成刺针以及呈中空管状的刺鞘,

所述刺针包括尖部和尾部;一操作柄连接所述刺针的尾部,其中,在所述刺针温度高于其升温相变温度时,所述刺针的尖部呈平滑的弯曲且硬度增加,在所述刺针温度低于其降温相变温度时,所述刺针硬度减小;

所述刺鞘供所述刺针自由贯穿,在所述刺鞘对应于所述刺针尖部的位置呈相应的形状弯曲。

进一步地,所述操作柄与所述刺针的尾部为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操作柄包括方向指示标签,所述方向指示标签指示的方向与所述刺针尖部的弯曲方向一致或呈固定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刺针尖部的弯曲角度为30°至90°之间的任意一值。

进一步地,所述刺针尖部的弯曲段长度为1cm至3cm之间的任意一值。

进一步地,所述刺针的升温相变温度为20℃至35℃之间的任意温度区间,降温相变温度为0℃至25℃之间的任意温度区间。

进一步地,所述刺针温度在高于所述升温相变温度时,其弹性模量为50gpa至100gpa之间的任意值,或者

所述刺针温度在低于所述降温相变温度时,其弹性模量为20gpa至60gpa之间的任意值。

进一步地,在所述刺鞘对应于所述刺针尖部的一端设置有环形标记,所述环形标记在x射线下能够显影识别。

进一步地,在所述刺鞘对应于所述刺针尖部的一端,在逐渐靠近该端的特定距离内所述刺鞘逐渐变细呈锥形。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经导管心脏室间隔穿刺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所述刺鞘送入左心室/右心室;

在所述刺针温度低于所述降温相变温度时,将所述刺针送入所述刺鞘内且所述刺针的尖部不伸出所述刺鞘的端部;

静置一定时间,使所述刺针温度高于所述升温相变温度,进而使所述刺针的尖部呈平滑的弯曲;

确定穿刺位置后,固定所述刺鞘并推送所述刺针穿过室间隔进入右心室/左心室;

固定所述刺针并推送所述刺鞘,使所述刺鞘沿所述刺针进入右心室/左心室;

退出所述刺针并保留所述刺鞘备用。

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经导管心脏室间隔穿刺的刺针系统,其刺针采用镍钛记忆合金制成,该刺针的尖部设置成平滑的弯曲,在刺针温度低于其相变温度时,整体柔软呈线性,便于与刺鞘配合送入心室内,在刺针温度高于相变温度时,刺针的尖部呈平滑的弯曲,如此有效改变刺针的刚性及其尖部在心室内的角度,便于进行室间隔的穿刺。

进一步地,用于经导管心脏室间隔穿刺的方法,其刺针系统进入角度理想,手术成功率高,并且大幅降低了手术相关并发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刺针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刺鞘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用于经导管心脏室间隔穿刺的刺针系统的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用于经导管心脏室间隔穿刺的方法的主要步骤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刺鞘在导丝的配合下送入左室中部的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刺针穿经刺鞘进入左室的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刺针尖部穿刺室间隔从左室进入右室的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在撤出刺针后固定刺鞘的状态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通过股动脉从刺鞘送入长导丝进入右室-肺动脉的状态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股动脉-股静脉血管轨道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固定血管轨道体外两端,通过股静脉沿着血管轨道将粗大鞘管送入主动脉的状态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调整后撤粗大鞘管到达目标位置的状态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右心面观察粗大输送鞘管,经股静脉跨越室间隔进入主动脉状态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同时穿刺心脏室间隔和房间隔建立的股静脉-股静脉血管轨道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通过股静脉沿着血管轨道,粗大鞘管跨过室间隔进入左室和左房的状态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锁骨下静脉-右室-室间隔-左室-股动脉的轨道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经锁骨下静脉室间隔途径进行左室心内膜下起搏电极植入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参阅附图1至附图3,如图所示,用于经导管心脏室间隔穿刺的刺针系统包括基于镍钛记忆合金制成刺针1,刺针1包括尖部11和尾部12;一操作柄2连接刺针1的尾部12;刺针1设置成在刺针1温度高于其升温相变温度时,刺针1得尖部11的呈平滑的弯曲且硬度增加,在刺针1温度低于降温相变温度时,刺针1硬度减小呈柔软线性(如图1虚线所示)。刺鞘3呈中空管状,供刺针1自由贯穿,在刺鞘3对应于刺针1尖部11的位置呈相应的形状弯曲。

具体地,采用镍钛记忆合金制成的刺针1可以实心,也可以是空心。其利用记忆合金的记忆特性,将刺针1的尖部11设置成平滑的弯曲,在刺针温度低于降温相变温度时,刺针1整体呈线性且柔软,便于与刺鞘3配合在动脉或静脉中穿行。优选地,刺针1的升温相变温度为20℃至35℃之间的任意温度区间,例如升温相变温度为20℃至25℃、20℃至30℃、20℃至35℃、25℃至30℃、22℃至30℃、23℃至30℃等,但不以此为限。刺针1的降温相变温度为0℃至25℃之间的任意温度区间,例如降温相变温度为0℃至25℃、20℃至25℃、15℃至25℃、15℃至20℃等,但不以此为限。本实施例中,刺针1设置成在刺针1温度低于20℃时,整体柔软,易于拉直;在刺针1温度高于30℃时,其尖部11呈平滑的弯曲且硬度增加。即在刺针1温度低于20℃时,刺针1柔软,硬度较弱;在刺针1温度高于30℃度时,其尖部11自动呈固定角度的弯曲且硬度增加,为室间隔穿刺提供有力支撑。即在手术时,在刺针1送入患者心室内时,利用患者的体温使刺针1尖部11的温度高于其升温相变温度,从而呈现记忆性的平滑弯曲并且伴随着硬度的增加,如此便于进行室间隔的穿刺。该刺针1直径可以是0.032英寸、0.035英寸、0.038英寸,但不以此为限。

进一步地,利用镍钛记忆合金的形状记忆特性,刺针1尖部11的弯曲段长度可以为0.5cm至3cm之间的任意一值,即刺针1的尖部11在恢复其记忆形状时,其弯曲段长度可以是0.5cm至3cm之间的任意一值,其具体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预先设置。刺针1尖部11距离刺针1的尖端也可以是0cm至3cm之间的任意一值,即弯曲段距离尖端的距离可以是0cm至3cm之间的任意一值,尖部11距离尖端的距离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预先调整设置,优选地为0cm、0.5cm、1.5cm、2cm。刺针1尖部11的弯曲角度为预先设置,可以是30°至90°之间的任意值,优选地,该弯曲角度为45°、60°。该弯曲角度为弯曲段的两端(弯曲段的起点和终点)对应切线之间的夹角(锐角)。该弯曲角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相应预先调整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刺针1在高于升温相变温度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其硬度逐渐变大。刺针1在低于降温相变温度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降低,其硬度逐渐减小。换句话说,刺针1的硬度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改变。

进一步地,刺针1温度在高于升温相变温度时,其弹性模量为50gpa至100gpa之间的任意值,或者刺针1温度在低于降温相变温度时,其弹性模量为20gpa至60gpa之间的任意值。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同一刺针,其在高于升温相变温度时的弹性模量,大于其在低于降温相变温度时的弹性模量。

具体地,操作柄2包括方向指示标签,方向指示标签指示的方向与刺针1尖部11的弯曲方向一致或呈固定夹角(例如180°夹角),如此便于识别和操控尖部11的朝向。操作柄2与刺针1的尾部12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也可是固定连接,也可是为一体成型。在应用时,该刺针1的尖部11还可以设置有保护套,保护刺针1的同时也便于将刺针1送入刺鞘3内。

参阅附图2,图2示例性示出了刺鞘主要结构,如2所示,在刺鞘3对应于刺针1尖部11的一端设置有环形标记(图中未示出),环形标记在x射线下能够显影识别,便于手术时定位刺针1尖部11与刺鞘3端部出口的距离。在刺鞘3对应于刺针1尖部11的一端,在逐渐靠近该端的特定距离内刺鞘3逐渐变细呈锥形。具体地,可以是在靠近该刺鞘3端部0.1cm至2cm之间的任意长度,优选地,为0.5cm、1cm、1.5cm、2cm长度的逐渐锥形过渡,使该端部出口锐利,有利于刺鞘3沿刺针1跨过室间隔心肌进入心室。

具体地,刺鞘3长度可以是90cm至120cm之间任意长度,刺鞘3的外径可以为4f、5f、6f。相应的,刺针1长度可以是90cm至120cm之间的任意长度且长于刺鞘3,外径为4f的刺鞘3与0.032英寸的刺针1配合使用,外径为5f的刺鞘3与0.035英寸的刺针1配合使用,外径为6f的刺鞘3与0.038英寸的刺针1配合使用。优选地,刺鞘3的材质为聚乙烯。

基于上述用于经导管心脏室间隔穿刺的刺针系统,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经导管心脏室间隔穿刺的方法。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经导管心脏室间隔穿刺的方法。

参阅附图4,图4示例性示出了用于经导管心脏室间隔穿刺的方法的主要步骤,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1:将刺鞘3送入左心室/右心室;

步骤s2:在刺针1温度低于相变温度时,将刺针1送入刺鞘3内且刺针1的尖部11不伸出刺鞘3的端部;

步骤s3:静置一定时间,使刺针1温度高于相变温度,进而使刺针1的尖部呈平滑的弯曲;

步骤s4:确定穿刺位置后,固定刺鞘3并推送刺针1穿过室间隔进入右心室/左心室;

步骤s5:固定刺针1并推送刺鞘3,使刺鞘3沿刺针l进入右心室/左心室;

步骤s6:退出刺针1并保留刺鞘3备用。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经导管心脏室间隔穿刺的穿刺系统及方法,其建立一个全新的技术平台,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范围。可应用于但不限于以下疾病: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经导管二尖瓣修补术或二尖瓣置换术、经导管左室心内膜起搏等。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主动脉瓣发生狭窄或关闭不全时,需要进行人工瓣膜植入以取代病变的自身瓣膜。传统的心脏主动脉瓣膜手术需要在全身麻醉下,外科开胸并在体外循环辅助下进行。因其系高创伤性手术,相关的手术风险相对较高。近年来,随着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的发展(tavr),微创介入治疗主动脉瓣病变获得良好的疗效,并且大幅降低了患者的手术风险。然而,目前进行tavr的路径存在很大的缺陷。目前tavr的已知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经股动脉途径或其它外周粗大动脉途径;②经心尖途径;③经股静脉-下腔静脉-腹主动脉途径。到目前为止,多数tavr采用经股动脉逆行操作途径,其主要缺陷是受股动脉血管解剖学限制,血管存在病变或严重迂曲时往往难以操作;另外,该途径造成输送鞘管时进入角度过大,远端对鞘管的支持力欠佳等等缺陷也制约了其应用。经心尖途径能够提供最佳的进入角度,但是需要小创伤外科辅助下穿刺心尖,这造成其手术风险增加。经股静脉-下腔静脉-腹主动脉途径虽然解决了股动脉血管解剖学的限制,但仍然无法解决进入角度大的缺陷,并且在穿刺下腔静脉-腹主动脉的过程中,其腹膜后出血等风险大幅增加。因此,目前临床上亟需一种新的路径克服目前方法的局限性。

经导管二尖瓣修补术或二尖瓣置换术: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发生后,需要进行二尖瓣修补术或二尖瓣置换术,目前除了传统的外科开胸手术外,经导管微创介入进行二尖瓣夹合术或二尖瓣置换术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经导管介入治疗二尖瓣的过程中,主要的路径有两种,即经股静脉-房间隔穿刺进入左房和经心尖穿刺进入左室后跨二尖瓣进入左房。前者的鞘管进入角度过大,对手术操作造成很大干扰并且严重制约输送器械的大小;后者同前述,需要外科手术辅助,造成手术风险增加。因此,目前临床上也亟需一种新的路径克服当前方法的局限性。

经导管左室心内膜起搏:心脏起搏器的植入过程中,目前临床常用的方法是右房右室起搏;然而右室起搏人为造成心脏起搏顺序发生改变,形成完全型左束支传导阻滞;这对多数患者的左心功能带来潜在危害;虽然经冠状静脉窦-冠状静脉途径能够一定程度上解决该难题,但仍然有部分患者因解剖学变异等原因难以实现。因此,目前临床上也亟需一种新的路径克服当前方法的局限性。

基于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经导管心脏室间隔穿刺的穿刺系统及方法,可以实现经股静脉跨越室间隔进入左心系统的全新方式,即通过全新设计的镍钛合金刺针以及与刺针配套使用的刺鞘,通过股动脉进入左室实现室间隔穿刺,利用圈套长导丝的方法,建立其股动脉-股静脉轨道,然后沿着该轨道从股静脉输送相应刺鞘进入左心系统。该方法根据临床需求存在多种变异,包括但不局限于:(1)股动脉-室间隔-股静脉轨道;(2)股静脉-房间隔-室间隔-股静脉轨道,为经导管二尖瓣修复/置换术提供理想血管轨道;(3)锁骨下静脉-室间隔-股动脉轨道,为经导管左室心内膜起搏提供血管轨道等。

更为详细地,本发明提供了的用于经导管心脏室间隔穿刺的方法,其能够实现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经股动脉在左室腔内穿刺室间隔进入右室腔,然后根据临床不同的需求,可以建立不同的血管轨道,主要包括但不限于:(1)股动脉-股静脉道,包括股动脉-主动脉-左室-室间隔-右室-右房-下腔静脉-股静脉(如图10所示)。通过该轨道,经股静脉通过室间隔进入主动脉,进行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植入术。(2)股静脉-股静脉轨道,同时穿刺房间隔,轨道依次包括股静脉-右房-房间隔-左房-左室-室间隔-右室-右房-股静脉,为经导管二尖瓣修复/置换术提供理想轨道(如图14所示);(3)锁骨下静脉-股动脉轨道,包括锁骨下静脉-上腔静脉-右房-右室-室间隔-左室-主动脉-股动脉(如图16所示),为经导管左室心内膜起搏提供轨道。

基于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经导管心脏室间隔穿刺的方法,手术成功率高,刺鞘进入心室的角度理想,通道可以提供最佳的支持力,并且大幅降低了手术相关并发症。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经导管心脏室间隔穿刺的方法,可以经股动脉左室面室间隔穿刺,有利于室间隔的准确定位和穿刺。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经导管心脏室间隔穿刺的方法,可以在穿刺室间隔进入右室后,通过进入右室腔的刺鞘,结合应用长导丝和圈套器,根据临床需求建立不同血管轨道,为后续治疗提供安全且支撑力极佳的通道。常用的血管轨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三种,即股动脉-股静脉轨道,股静脉-股静脉轨道,和锁骨下静脉-股动脉轨道。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经导管心脏室间隔穿刺的方法,还可以包括通过股静脉途径,送入合适直径的球囊沿着所建立的通道进行室间隔穿刺处的球囊预扩张,为后续通过该通道输送粗大鞘管提供更加顺畅的通路。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经导管心脏室间隔穿刺的方法,还可以包括基于刺针和刺鞘配合穿刺室间隔和房间隔,建立股静脉-股静脉轨道,为经股静脉室间隔途径进入左房行二尖瓣介入治疗提供一种安全且支撑力极佳的通道。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经导管心脏室间隔穿刺的方法,还可以包括:在刺针系统穿刺室间隔后,通过锁骨下静脉送入圈套器在上腔静脉或肺动脉内圈套长导丝端,从而建立锁骨下静脉-右房-右室-室间隔-左室-主动脉-股动脉的新轨道,为经锁骨下静脉-室间隔途径进行左室心内膜下起搏电极植入提供安全有效的通道(如图17所示)。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经导管心脏室间隔穿刺的方法。

一、术前准备:

双侧腹股沟区消毒;常规穿刺股动脉及股静脉备用;

经股动脉送入猪尾导管进入左室,经股静脉送入猪尾导管进入右室,在心脏室间隔切线位(左前斜位为最佳,充分显示前室间隔左室流出道部分,便于穿刺定位)进行双侧心室造影,评估左、右室和室间隔形态;

刺针1置入无菌冰冻肝素化生理盐水中降温备用,预置在金属保护套中的刺针柔软有利于送入刺鞘3。

二、心脏室间隔穿刺及经室间隔股动脉-股静脉血管轨道的建立:

步骤s101:猪尾导管在右室的位置保持不变,便于穿刺时参考定位;经股动脉交换刺鞘进入左室中部(如图5所示);

步骤s102:无菌冰冻肝素化生理盐水排气并充盈穿刺鞘管体内部;随后将冰水降温后的刺针1快速送入刺鞘3内,刺针1的尖部11靠近刺鞘3远端开口处,但尖部不出穿刺鞘3的环形标记,确保尖部11位于穿刺鞘3内;

步骤s103:刺针1/刺鞘3在左室腔内放置约10-20秒钟,随着温度升高,刺针1的尖部11自动弯曲成形,硬度快速增加;旋转刺针1尾部12的操作柄2,使弯曲后的刺针1/刺鞘3的远端垂直指向室间隔中部(如图6所示);

步骤s104:透视及超声定位,进一步确认刺针1/刺鞘3远端在室间隔左室面的位置;

步骤s105:确认穿刺位置合适后,固定刺鞘3并推送刺针1,斜行30°至90°穿过左室中部室间隔(肌部)进入右室腔(如图7所示),穿刺的深度参考术前造影;

步骤s106:超声确定刺针1远端是否进入右室腔,防止穿刺不足未过室间隔或穿刺过度损伤右室壁或其它组织;

步骤s107:确定刺针1进入右室后,固定穿刺针1,将刺鞘3送入右室腔;然后退出刺针1,排气后经刺鞘3手推造影剂明确刺鞘3是否在右室腔(如图8所示);

步骤s108:明确刺鞘3位于右室腔后,撤出右室猪尾导管;给予全身肝素化,经刺鞘3送入260cm长超滑导丝进入右室腔,然后调整位置,将导丝送入肺动脉或跨过三尖瓣送入右房和上腔静脉(如图9所示);

步骤s109:经股静脉送入多功能导管,使用圈套器套住超滑导丝远端,并经股静脉拉出体外,建立股动脉-股静脉轨道(如图10所示);

步骤s110:超声评估股动脉-股静脉轨道的260cm超滑导丝是否穿过三尖瓣腱索;

步骤s111:除外导丝穿越腱索后,260cm超滑导丝体外部分,即股动脉和股静脉两端使用止血钳夹持以防滑脱;

步骤s112:肝素盐水湿纱布擦拭后,股动脉-股静脉血管通道(如图11所示)备用。

三、经心脏室间隔股动脉-锁骨下静脉/颈静脉通道的建立;

其前8个步骤同步骤s101至步骤s108;

经锁骨下静脉/颈静脉送入多功能导管,应用圈套器在肺动脉或上腔静脉套住超滑导丝远端,并经锁骨下静脉/颈静脉拉出体外,建立股动脉-锁骨下静脉/颈静脉通道(如图12所示);

股动脉和锁骨下静脉/颈静脉两端使用止血钳夹持以防滑脱;肝素盐水湿纱布擦拭后,轨道备用。

四、经心脏室间隔股静脉-股静脉轨道(如图14所示)的建立;

建立股动脉-股静脉轨道后,经股静脉-室间隔将多功能导管送入升主动脉,张开圈套器备用;

经对侧股静脉,穿刺房间隔后,将房间隔穿刺鞘置入左房,经房间隔穿刺鞘,送入5f猪尾导管,在260cm超滑导丝引导辅助下,跨过二尖瓣进入左室和升主动脉;

在升主动脉中圈套器套住260cm超滑导丝远端,后撤并从股静脉拉出体外,建立股静脉-股静脉轨道;轨道全程依次为:股静脉-下腔静脉-右房-右室-室间隔-左室-左房-房间隔-右房-下腔静脉-对侧股静脉(如图13所示);

双侧股静脉两端均使用止血钳夹持,防止滑脱;肝素盐水湿纱布擦拭后,轨道备用。

五、心脏室间隔穿刺处预扩张

经股静脉途径,送入8.5f房间隔穿刺鞘3及扩张管经右室跨过室间隔进入左室(如图15所示);

撤出穿刺鞘3扩张管并排气后,经房间隔穿刺鞘3进行左室腔造影,明确穿刺点在室间隔的位置(通常位于室间隔中部,不同治疗方法对穿刺点的位置要求不一,依据情况而定);

经房间隔穿刺鞘3,送入合适球囊跨过室间隔,然后后撤穿刺鞘3,球囊扩张心脏室间隔。需要说明的是,预扩张与否以及扩张球囊的直径依据下一步治疗所需导管/鞘管外径而定,通常直径8mm球囊扩张能够满足大部分需求。而下一步治疗鞘管外径<9f,通常无需预扩张。

超声评估扩张后的室间隔,通常直径8mm球囊扩张后,室水平无或仅存在少量左向右分流;这些残余分流通常在1个月内自行闭合。

本发明提供方法主要应用于穿过心脏室间隔,通过建立不同类型的血管轨道,将各种心血管导管/鞘管从右室送入左心系统(左室、主动脉或左房),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可应用于特殊房间隔穿刺,心脏外管道穿刺,大血管间(如下腔静脉与主动脉间)的穿刺等;

特殊情况下,可以通过人体管道,应用于其它器官和组织的穿刺。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其所运用的技术原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任何基于本发明技术方案基础上的等效变换、简单替换等显而易见的改变,均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