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评价酒类产品人体饮后舒适程度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579807发布日期:2020-10-20 16:57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评价酒类产品人体饮后舒适程度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酿造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评价酒类产品饮后舒适程度的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酒是一种利用粮食、水果等含淀粉或糖的植物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酒的类型丰富多样,除了主要成分乙醇和水,还有其他多种微量成分。这些主要成分和微量成分相互作用,不但会对酒体感官品质造成影响,还会影响人体饮酒后的舒适感受程度。酒精饮料饮用后具有双向作用,一种是正向的积极作用,表现为注意力提高反应速度增强,缓解抑郁心情;一种是负向的消极作用,表现为注意力下降反应速度降低,增加压力释放程度。形成这样现象,除了消费者个体对酒精饮料的代谢能力具有差异性的原因外,还与酒体品质密切相关。在饮用某个特定剂量及一定时刻后,一些饮后舒适感较好的酒会使人感觉兴奋、愉悦和认知运动能力提高,但是某些饮后舒适感受较差的酒会使人感觉迟钝、呆滞和运动技能下降。注意功能是记忆力、计算力及判断力等高级认知功能的基础。研究者通过总结脑功能成像研究和动物的脑损伤神经心理学研究结果后,提出注意力网络理论。该理论认为注意网络由3个成分组成,分别为定向(orienting)、警觉(alerting)与执行控制(executivecontrol),这3个成分在解剖和功能上都有独自的神经网络。警觉指意识到目标存在的能力,定向指定位到目标位置的能力,执行控制指抑制无关刺激干扰的能力。警觉系统与持续性注意相关,执行控制与选择性注意相关,定向与注意力转移相关。鉴于酒的双向效应,已有研究者通过关注酒精对人体注意功能的影响机制进而研究酒精对人体饮后感受的影响机制。注意力网络测试(attentionalnetworktest,ant)是用来评估个体以上3个功能的一种很有效的研究手段。但是仅有少数研究基于注意网络测试任务探讨酒精对注意功能的影响,特别是将其应用于酒类饮料产品的舒适程度,以及酒体品质评估与酒体设计开发中。脑电活动(electroencephalograph,eeg)是大脑在活动时,大量神经元同步发生的突触后电位经总和后形成的电波变化,是脑神经细胞的电生理活动在大脑皮层或头皮表面的总体反映。事件相关电位(erps)是观察大脑活动的重要窗口,是指与一定心理活动相关联的脑电位变化。消费者的实验结果极具代表性,所有的大脑在不同年龄、性别和文化中非常相似,因此不需要大量的样本采集就可以反应实际的思想和行为,大脑不具备个人意志和自我报告的能力,它可以实时评估潜意识。通过大脑潜意识反馈结果分析可以发掘人最深处的欲望和情感,脑电数据采集和分析可以用来进行人体专注力、认知和控制的测评。利用脑电测试与访谈调研结合的方式进行消费者行为分析与预测也是近年来被认为相对客观的调研手段,可以从人脑印象中直接洞察食品带来感官生理的真实体验。消费和生产饮后舒适感较好的酒类产品长期以来一直是消费者和酒类饮料生产企业关注和追求的重点。酒类饮料生产企业需要通过消费者调查指导产品改进,需要在充分了解消费者饮后感受的基础上,进行酒样设计,开发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食用酒类饮料。目前,尽管有一些公开发表的研究方法可以检测酒的醉度,但是这些方法普遍基于动物饮酒模型而鲜少用人体饮酒模型,且尚未有针对酒类产品人体饮后舒适度评价的公开方法。现有的针对酒类产品饮后舒适度的消费者感受评价方法多以饮酒测试及问卷和量表的自我报告方式为主,这种方法由于受到消费者个体生理差异及消费者倾向心理偏差的影响,具有主观性,测试结果不利于企业进行酒样设计,以及评价人体饮后感受客观的评价。因此,发明一种更为客观的测量方式衡量消费者舒适度反应无意识表现,用于评估酒类产品饮后舒适程度,以及消费者对酒类产品的接受度,从而指导产品设计改进,是非常迎合酿造
技术领域
需求的。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首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基于ant任务、eeg/erps电位分析结合的客观评价酒类产品人体饮后舒适程度的方法。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所述评价酒类产品人体舒适程度的方法及应用,可应用于评价某个酒类产品人体饮后舒适程度,或应用于对不同酒类产品的品质进行比对。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评价酒类产品人体饮后舒适程度的方法,结合ant任务与eeg/erps电位分析,包括如下步骤:1.测评被试人员招募与饮酒测试拉丁方实验设计:测评被试人员组成有固定8人,均为成年男性,平均年龄24-40岁,平均体重70kg-80kg,右利手,不抽烟,无疾病史,均有半年以上的长期饮酒史,无酒精依赖或酒精过敏行为。其中4人为专业品酒师,具有国家三级品酒师及以上的从业资格证书,其余4人为普通消费者。将这8人测评被试随机分为4个测试组,每组2人每次进行1个酒类产品的测试。这4组测评人员依据拉丁方实验设计逐周完成所有待测酒类产品测评。2.测评酒类选择:上述所待测酒类产品包括白酒各大香型及国外其他蒸馏酒种,啤酒、黄酒、葡萄酒及其他发酵酒种,果露酒、保健酒及其他配置酒种的不同厂家生产酿造的不同类型产品。每次测试选择相同酒种的不同产品进行测评。3.饮酒量区间划分:根据国际理性饮酒联盟iard推荐饮酒量(成年男性,体重70-80kg,适量饮酒剂量为每天12-15g纯酒精,相当于100-125ml12%alc/vol葡萄酒,相当于240-300ml5%alc/vol啤酒,相当于30-37.5ml40%alc/vol蒸馏酒,最大摄入酒精剂量不超过30g纯酒精),依此对每个酒种的酒精度区间,进行饮酒量区间设定。将饮酒量分为三个区间,分为适量饮酒区间、过量饮酒区间及危害饮酒区间。分别以酒精度为≥2.5alc/vol(啤酒等酒)、≥4.5alc/vol(啤酒等酒)、≥8%alc/vol(葡萄酒等酒)、≥12%alc/vol(葡萄酒等酒)、≥29%alc/vol(白酒等酒)、≥42%alc/vol(白酒等酒)、≥53%alc/vol(白酒等酒)、≥75%alc/vol(白酒等酒)、96%alc/vol(白酒等酒)的酒类产品为标准,设定3个饮酒区间的测评饮酒量。其他有别于以上酒精度的酒类产品依据其实际酒精度和以上酒类产品划定的测评区间饮酒量标准进行折算。4.ant与eeg/erps测评,分为连续5个阶段:①实验前准备阶段t0:测评被试在此阶段主要进行脑电仪器佩戴及脑电通道调试;②未饮酒阶段t1:测评被试在此阶段主要完成ant任务基线练习测试,采集做ant任务时的脑电数据,同时完成简明心境量表访谈;③适量饮酒阶段t2:测评被试在此阶段先在明亮、安静舒适的环境下,于15-20min内自由饮用完每种待测酒类产品在适量饮酒区间所规定的酒量,同时对测评被试提供花生米等小菜辅佐饮用(每次辅菜数量和种类相同);饮用完毕后,休息5-10min,在此期间对测评被试完成心率,呼吸酒精bac的测定,同时完成简明饮后舒适度量表访谈;最后完成ant任务测试,采集做ant任务时的脑电数据,完成此阶段后,测评被试休息15min;④过量或危害饮酒阶段t3:此阶段为上一阶段完成后,测评被试在此阶段先在明亮、安静舒适的环境下,于15-20min内自由饮用完每种待测酒类产品在过量或危害饮酒区间所规定的酒量(过量测评饮酒量-t2阶段测评饮酒量),同时对测评被试提供正餐菜辅佐饮用(每次辅菜数量和种类相同);饮用完毕后,休息5-10min,在此期间对测评被试完成心率,呼吸酒精bac的测定,以及简明饮后舒适度量表访谈,最后完成ant任务测试,采集做ant任务时的脑电数据;⑤饮酒后阶段t4:此阶段为上一阶段完成后1h-24h,测评被试在此阶段不继续饮酒,可根据需求让被试在相应时间点完成ant任务测试,采集做ant任务时的脑电数据,同时对测评被试完成心率,呼吸酒精bac的测定,以及完成简明饮后舒适度量表访谈;5.数据提取与处理:脑电数据处理先利用infomaxica的算法在matlab的eeglab程序中对pz导联电极、以及主要电极p3与n1进行特征波形提取,采用独立成分分析法去除眼动和眼电伪迹,并对其潜伏期和幅值进行分析;ant任务行为数据、bac与心率数据、访谈量表数据通过统计软件提取和批处理,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述ant任务完成过程如附图1所示。被试头戴脑电帽,前方直视计算机屏幕上随机出现的“+”注视点、“*”线索刺激和“→←”任务。以首次出现“+”和末次出现“+”为一次ant测试。完成该ant任务共需完成6轮共288次测试,每轮有48次测试,全程完成时间大约在30min。单次测试全程完成反应时为4000ms,依序分成以下几个阶段:首先是首次“+”注视点,在随机可变持续反应时400-1600ms(t1)内随机出现;其次是“*”线索刺激,持续反应时为100ms,或以单线索形式出现在“+”注视点上方或下方(单线索,spatialcue),或以双线索形式出现在“+”注视点上下方(双线索,doublecue),或以单线索形式代替“+”注视点出现(中央线索,centercue),或不出现(无线索,nocue);接下来是“+”注视点告警,持续反应时为400ms;接下来是箭头“→←”任务,5个排成一条水平直线的箭头随机出现在“+”注视点上方或下方,这5个箭头以同余条件(方向相同,congruent)、或不一致条件(相反方向,incongruent)或中性条件(只有中间箭头,其余箭头以直线代替,neutral)出现,被试看到后,通过按左方向的一个键和右方向的一个不同的键来确定中央显示箭头的方向,在被试做出反应后,目标和侧翼立即消失,此任务需在1700ms反应时(rt)之间完成,最后是末次“+”注视点出现,反应时为可变持续时间3500ms-rt-t1。警觉网络效率计算公式为无线索条件下的反应时减去中央线索条件下的反应时;定向网络效率计算公式为中央线索条件下的反应时减去空间线索条件下的反应时;执行功能效率的计算公式为冲突条件下的反应时减去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测试的提交顺序是随机的,被试被指示在整个任务中专注于一个中央定位的固定交叉,并尽可能快速和准确地做出反应。在练习阶段中,被试从计算机上得到关于被试的速度和准确性的反馈。为了更准确的记录线索类型、刺激类型和完成一个测试所需要的反应时间,在脑电信号上出现线索的时候和出现刺激的那一瞬间通过程序打下标记已区分不同的线索和刺激类型,同时在被试做出判断的那一时刻也要打下标记,以记录每个被试完成一个标记所需要的时间。附图说明图1:ant任务过程图;图2:测评a酒的n1成分(2a)、p3成分的eeg波形图(2b);图3:测评a酒的警觉能力行为反应时变化趋势图(3a)、定向能力行为反应时变化趋势图(3b)、执行控制能力行为反应时变化趋势图(3c);图4:测评a酒的呼吸酒精含量bac变化(4a)、心率变化趋势图(4b);图5:测评a酒的嗜睡程度评价量表趋势图(5a)、喜好程度评价量表趋势图(5b)、舒适程度评价量表趋势图(5c);图6:测评酒1和酒2的控制能力效应趋势图(6a)、定向行为效应趋势图(6b)、警觉行为效应趋势图(6c)。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列公开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实施例1一种评价酒类产品人体饮后舒适程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测评被试人员招募与饮酒测试拉丁方实验设计:测评被试人员组成有固定8人(编号1#-8#),均为成年男性,平均年龄24-40岁,平均体重70-80kg,右利手,不抽烟,无疾病史,均有半年以上的长期饮酒史,无酒精依赖或酒精过敏行为。其中4人为具有国家三级品酒师及以上的从业资格证书的专业品酒师(编号1#-4#),其余4人为普通消费者(编号5#-8#)。将这8人测评被试随机分为4个测试组(编号(1组-4组),每组2人每次进行1个酒类产品的测试。这4组测评人员依据拉丁方实验设计逐周完成所有待测酒类产品测评。此次测评对象为4个相同酒种不同厂家的白酒产品,编号a\b\c\d酒样,拉丁方实验设计如表1所示。表1饮酒测试拉丁方实验设计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第四周1组(1#,5#)abcd2组(2#,6#)dabc3组(3#,7#)cdab4组(4#,8#)bcda2、测评酒类选择:上述所待测酒类产品a\b\c\d酒样包括白酒各大香型及国外其他蒸馏酒种,啤酒、黄酒、葡萄酒及其他发酵酒种,果露酒、保健酒及其他配置酒种的不同厂家生产酿造的不同类型产品。每次测试选择相同酒种的不同产品进行测评。a\b\c\d酒样分别为:a某清香型白酒(42%alc/vol),b某芝香型白酒(53%alc/vol),c某豉香型白酒(33%alc/vol),d某豉香型白酒(37%alc/vol)3、饮酒量区间划分:根据国际理性饮酒联盟iard推荐饮酒量(成年男性,体重70-80kg,适量饮酒剂量为每天12-15g纯酒精,相当于100-125ml12%alc/vol葡萄酒,相当于240-300ml5%alc/vol啤酒,相当于30-37.5ml40%alc/vol蒸馏酒,最大摄入酒精剂量不超过30g纯酒精),依此对每个酒种的酒精度区间,进行饮酒量区间划定。将饮酒量分为三个区间,分为适量饮酒区间、过量饮酒区间及危害饮酒区间。分别以酒精度为≥2.5alc/vol(啤酒等酒)、≥4.5alc/vol(啤酒等酒)、≥8%alc/vol(葡萄酒等酒)、≥12%alc/vol(葡萄酒等酒)、≥29%alc/vol(白酒等酒)、≥42%alc/vol(白酒等酒)、≥53%alc/vol(白酒等酒)、≥75%alc/vol(白酒等酒)、96%alc/vol(白酒等酒)的酒类产品为标准,设定3个饮酒区间测评饮酒量。其他有别于以上酒精度的酒类产品依据其实际酒精度和以上酒类产品划定的测评区间饮酒量标准进行折算。设定3个饮酒区间的测评饮酒量。其他有别于以上酒精度的酒类产品依据其实际酒精度和以上酒类产品划定的测评区间饮酒量标准进行折算。饮酒量设计结果见表2。表2饮酒量设计结果4、脑电与ant任务测评,分为连续5个阶段:①实验前准备阶段t0:测评被试在此阶段主要进行脑电仪器佩戴及脑电通道调试;②未饮酒阶段t1:测评被试在此阶段主要完成ant任务基线练习测试,采集做ant任务时的脑电数据,同时完成简明心境量表访谈;③舒适饮酒阶段t2:测评被试在此阶段先在明亮、安静舒适的环境下,于15-20min内自由饮用完每种待测酒类产品在适量饮酒区间所规定的酒量(a酒:100ml;b酒:75ml;c酒:125ml;d酒:112ml)同时对测评被试提供花生米等小菜辅佐饮用(每次辅菜数量和种类相同);饮用完毕后,休息5-10min,在此期间对测评被试完成心率,呼吸酒精bac的测定,同时完成简明饮后舒适度量表访谈;最后完成ant任务测试,采集做ant任务时的脑电数据,完成此阶段后,测评被试休息15min;④过量饮酒阶段t3:此阶段为上一阶段完成后,测评被试在此阶段先在明亮、安静舒适的环境下,于15-20min内自由饮用完每种待测酒类产品在过量或危害饮酒区间所规定的酒量,同时对测评被试提供正餐菜辅佐饮用(每次辅菜数量和种类相同);饮用完毕后,休息5-10min,在此期间对测评被试完成心率,呼吸酒精bac的测定,以及简明饮后舒适度量表访谈,最后完成ant任务测试,采集做ant任务时的脑电数据;⑤饮酒后阶段t4:此阶段为上一阶段完成后1h-24h,测评被试在此阶段不继续饮酒,可根据需求让被试在相应时间点完成ant任务测试,本实施例中选择饮酒后2h测评,采集做ant任务时的脑电数据,同时对测评被试完成心率,呼吸酒精bac的测定,以及完成简明饮后舒适度量表访谈;5、数据提取与处理:脑电数据处理先以infomaxica的算法在matlab的eeglab程序中对pz导联电极、以及主要电极p3与n1进行特征波形提取,采用独立成分分析法去除眼动和眼电伪迹,并对其潜伏期和幅值进行分析;ant任务行为数据、bac与心率数据、访谈量表数据通过统计软件提取和批处理,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施例2一种评价酒类产品人体饮后舒适程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测评被试人员招募与饮酒测试拉丁方实验设计:测评被试人员组成有固定8人(编号1#-8#),均为成年男性,平均年龄24-40岁,平均体重70-80kg,右利手,不抽烟,无疾病史,均有半年以上的长期饮酒史,无酒精依赖或酒精过敏行为。其中4人为具有国家三级品酒师及以上的从业资格证书的专业品酒师(编号1#-4#),其余4人为普通消费者(编号5#-8#)。将这8人测评被试随机分为4个测试组(编号(1组-4组),每组2人每次进行1个酒类产品的测试。这4组测评人员依据拉丁方实验设计逐周完成所有待测酒类产品测评。此次测评对象为3个相同酒种不同厂家的啤酒产品,编号a\b\c酒样,拉丁方实验设计如下表(表3)所示:表3饮酒测试拉丁方实验设计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1组(1#,5#)abc2组(2#,6#)cab3组(3#,7#)bca4组(4#,8#)acb2、测评酒类选择:上述所待测酒类产品a\b\c酒样包括白酒各大香型及国外其他蒸馏酒种,啤酒、黄酒、葡萄酒及其他发酵酒种,果露酒、保健酒及其他配置酒种的不同厂家生产酿造的不同类型产品。每次测试选择相同酒种的不同产品进行测评。a\b\c酒样分别为:a企业啤酒(≥2.5alc/vol),b企业啤酒(≥3.5alc/vol),c企业啤酒(≥4.5alc/vol);3、饮酒量区间划分:根据国际理性饮酒联盟iard推荐饮酒量(成年男性,体重70-80kg,适量饮酒剂量为每天12-15g纯酒精,相当于100-125ml12%alc/vol葡萄酒,相当于240-300ml5%alc/vol啤酒,相当于30-37.5ml40%alc/vol蒸馏酒,最大摄入酒精剂量不超过30g纯酒精),依此对每个酒种的酒精度区间,进行饮酒量区间划定。将饮酒量分为三个区间,分为适量饮酒区间、过量饮酒区间及危害饮酒区间。分别以酒精度为≥2.5alc/vol(啤酒等酒)、≥4.5alc/vol(啤酒等酒)、≥8%alc/vol(葡萄酒等酒)、≥12%alc/vol(葡萄酒等酒)、≥29%alc/vol(白酒等酒)、≥42%alc/vol(白酒等酒)、≥53%alc/vol(白酒等酒)、≥75%alc/vol(白酒等酒)、96%alc/vol(白酒等酒)的酒类产品为标准,设定3个饮酒区间测评饮酒量。其他有别于以上酒精度的酒类产品依据其实际酒精度和以上酒类产品划定的测评区间饮酒量标准进行折算。饮酒量设计结果见表4。表4饮酒量设计结果4、脑电与ant任务测评,分为连续5个阶段:①实验前准备阶段t0:测评被试在此阶段主要进行脑电仪器佩戴及脑电通道调试;②未饮酒阶段t1:测评被试在此阶段主要完成ant任务基线练习测试,采集做ant任务时的脑电数据,同时完成简明心境量表访谈;③舒适饮酒阶段t2:测评被试在此阶段先在明亮、安静舒适的环境下,于15-20min内自由饮用完每种待测酒类产品在适量饮酒区间所规定的酒量,同时对测评被试提供花生米等小菜辅佐饮用(每次辅菜数量和种类相同);饮用完毕后,休息5-10min,在此期间对测评被试完成心率,呼吸酒精bac的测定,同时完成简明饮后舒适度量表访谈;最后完成ant任务测试,采集做ant任务时的脑电数据,完成此阶段后,测评被试休息15min;④过量饮酒阶段t3:此阶段为上一阶段完成后,测评被试在此阶段先在明亮、安静舒适的环境下,于15-20min内自由饮用完每种待测酒类产品在过量或危害饮酒区间所规定的酒量(过量区间测评饮酒量-适量区间测评饮酒量),同时对测评被试提供正餐菜辅佐饮用(每次辅菜数量和种类相同);饮用完毕后,休息5-10min,在此期间对测评被试完成心率,呼吸酒精bac的测定,以及简明饮后舒适度量表访谈,最后完成ant任务测试,采集做ant任务时的脑电数据;⑤饮酒后阶段t4:此阶段为上一阶段完成后1h-24h,测评被试在此阶段不继续饮酒,可根据需求让被试在相应时间点完成ant任务测试,本实施例中选择饮酒后2h测评,采集做ant任务时的脑电数据,同时对测评被试完成心率,呼吸酒精bac的测定,以及完成简明饮后舒适度量表访谈;5、数据提取与处理:脑电数据处理先利用infomaxica的算法在matlab的eeglab程序中对pz导联电极、以及主要电极p3与n1进行特征波形提取,采用独立成分分析法去除眼动和眼电伪迹,并对其潜伏期和幅值进行分析;ant任务行为数据、bac与心率数据、访谈量表数据通过统计软件提取和批处理,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施例3一种评价酒类产品人体饮后舒适程度的方法中,针对酒类产品a完成上述1-4步骤后,现对步骤5(数据提取与处理)进行举例说明,本实施例t4阶段中选择饮酒后2h测评。①eeg数据噪声和伪迹处理:针对脑电仪所采集的eeg信号用带通滤波器除去工频干扰产生的噪声,用infomaxica算法在matlab的eeglab程序中对处于有效信号频段内的眼电伪迹进行处理。②提取erps特征波形:erps的相关成分包括p1、n1、p2、n2、p3(p300),其中n2、p3为erps的内源性成分,p1、n1、p2成分是erps的外源性成分,n1是注意成分,p3(p300)是认知记忆存取的相关成分。对8名测评被试在品评a酒过程中t1、t2、t3、t4阶段的脑电特征波形提取。对脑电仪正常工作的64个电极中处于枕骨位置的p1、pz、p2、po3、poz、po4、o1、oz、o2这9个电极的信号进行平均提取n1成分,并以occipitalchannels命名提取后的n1波形图;处于中间位置fz、cz、pz这三个电极的信号进行平均提取p3成分,并以centralchannels命名提取后的p3波形图。以刺激呈现的时候为0ms,呈现之前为负,呈现之后为正,并对其潜伏期和幅值进行分析。根据文献报道和实际需要,节选刺激出现时(0ms)前后800ms反应时内的波形。n1波形图见附图2a,大致出现在150-250ms。p3波形图见附图2b,大致出现在350-450ms。③ant任务行为数据统计学分析:依据文献:分析行为数据,在行为上,注意网络的三个成分效应的计算公式如下:a、警觉功能:用nocue条件下的反应时减去doublecue条件下的反应时计;b、定向功能:用centercue条件下的反应时减去spatialcue条件下的反应时计;c、执行控制功能:用incongruent条件下的反应时减去congruent条件下的反应时计:依据文献:分析erps数据,在脑电上,注意网络的三个成分的计算公式如下:a、警觉功能:用doublecue条件下的反应时减去nocue条件下的反应时计;b、定向功能:用spatialcue条件下的反应时减去centercue条件下的反应时计;c、执行控制功能:用congruent条件下的反应时减去incongruent条件下的反应时计;8名测评被试在a酒测评,4个阶段的警觉能力行为反应时、定向能力行为反应时、执行控制能力行为反应时见附图3a、附图3b、附图3c。④呼吸酒精含量bac与心率数据分析:8名测评被试在a酒测评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心率及呼吸酒精含量bac变化见附图4、附图5。⑤访谈量表数据分析:8人测评被试在t1、t2、t3、t4阶段针对a酒的访谈量表(嗜睡程度)打分评价均数趋势见图6。所以,针对a酒,8名被试在不同饮酒阶段对比结果分析为:行为功能结果分析:t2阶段饮酒适量时,行为执行功能未显著受损,不嗜睡,负性情绪较弱,饮用舒适度最佳;t3阶段饮酒过量时,行为执行功能显著受损,最嗜睡,负性情绪最强,饮用舒适度较差;t4阶段饮酒2小时后,行为执行功能显著恢复,嗜睡缓解,负性情绪尚在持续,饮用舒适度最差;警觉功能在t1、t2阶段行为上警觉效应较好,在t3、t4阶段行为上警觉效应较差;定向功能在t1、t2阶段负响应n1较强,t3、t4负响应较弱;执行控制能力在t1、t2、t4行为上执行控制能力较好,t3行为上执行控制能力较差;erps和eeg结果分析:将a酒饮用后测评通过转化成对注意网络测试的各个网络功能的升降来测评。在适量饮酒t2阶段,行为执行功能未显著受损,不嗜睡,负性情绪较弱,饮用舒适度最佳,而脑电特征信号负相应n1较强,正响应p3较强;在过量饮酒t3阶段,行为执行功能显著受损,最嗜睡,负性情绪最强,饮用舒适度较差,负响应n1较弱,正响应p3较弱;在饮酒后t4阶段(饮后2小时),行为执行功能显著恢复,嗜睡缓解,负性情绪尚在持续,饮用舒适度最差,负响应n1较弱,正响应p3较强;因此,在适量饮酒t2阶段,被试的饮用舒适度最佳,执行功能未受影响,即未表现出上头现象;在过量饮酒t3及饮后饮酒后t4阶段(饮后2小时)阶段,不适感明显,表现为饮用舒适度差,执行能力受损。实施例4一种评价酒类产品人体饮后舒适程度的方法中,针对酒类产品酒1和酒2(分别为两个不同厂家生产的清香型白酒,酒精度均为42%alc/vol),完成上述1-5步骤后,现针对酒类产品酒1和酒2的测评结果进行说明,本实施例t4阶段中选择饮酒后2h测评,酒1\酒2不同阶段测评饮酒量分别为:t1阶段(适量饮酒)测评饮酒量100ml;t2阶段(过量饮酒)测评饮酒量为100ml(过量区间测评饮酒量-适量区间测评饮酒量);酒1\酒2在不同阶段行为执行控制、定向和警觉效应趋势图分别见附图6a、附图6b、附图6c。结果可以看出:执行控制能力:在t2适量饮酒阶段,两种酒的执行控制能力基本上无变化,而在t3过量饮酒阶段,两种酒的执行控制能力相较于t1、t2阶段变化较大,此阶段控制执行能力最差,错误次数最多,在2h休息后的t4阶段,两种酒的执行控制能力恢复到未饮酒状态。明显能看出酒1在对执行控制的反应时上面比酒2的影响较弱,在执行控制方面体现的舒适度酒2较差。定向能力:酒1和酒2在脑电和行为上四个阶段的定向效应变化不大,在定向效应方面体现的舒适度两个酒差别不大。警觉能力:对酒1酒2来说,t1、t2阶段的负振幅较强,这两个阶段两个酒的警觉效应较好,在行为上也表现出较强的警觉效应;t3、t4负振幅消失变成正振幅,这两个阶段警觉效应较差,同样行为上也表现出一样的较低的警觉效应,相比之下,酒2在四个阶段的警觉效应要比酒1好,在警觉方面体现的舒适度较好。综合评价:酒2的饮后舒适度要比酒1好。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