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气囊止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04384发布日期:2019-06-13 17:33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气囊止血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止血器具,尤其是涉及一种双气囊止血装置。



背景技术:

在手臂或脚的穿刺部位使用穿刺针进行穿刺过程中,通常穿刺针具有一定的直径,利用穿刺针的内孔以及联通的导管内孔可将插入血管等病变部位的组织进行抽取,以便进行治疗、检查工作,由于穿刺针使用拔去后,要使用止血带进行止血,医院常用的止血带有日本产的球囊式止血带“申请公布号、jp2002323940;公开日、2004年6月3日”,该专利在使用时需要配合空气注射器对球囊进行加气,由球囊压迫穿刺部位,获取止血效果,但该专利使用过程较为不便,由于是一次性的,导致病患医疗成本过高“每个达到人民币300元左右”;还有一种是日本产的弹簧式“中国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3027724a”,该专利在使用时依靠弹簧形成的压力,获取止血效果和观察血孔状况,由于该专利的附图标记垫部42要担负着观察任务,所以制作为平地面,受到人体骨骼影响,实际操作过程中相对于压迫点不能完全压住导致作用减少,不能达到真正施压止血。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一种双气囊止血装置,利用上板体和托板的挤压使挤压气囊内的气体压缩进入气囊,由气囊压迫针眼进行止血,由于气囊为可拆卸结构,所以气囊为一次性的,而其它部位可消毒后多次使用;本发明使用成本相对较低且止血效果较好。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气囊止血装置,包括带子、托板、挤压气囊、气囊、上板体、螺杆和旋拧机构,在带子的两端设有连接机构,处于带子外部的托板中部与带子连接,托板上部的挤压气囊连接带子内对应处的气囊,上板体一侧与托板一侧铰接连接,托板另一侧与螺杆下端铰接连接,螺杆中部处于上板体另一侧的豁口a中,在上板体另一侧上部的螺杆设有具有螺管的旋拧机构。

所述的双气囊止血装置,带子的中部设有孔a,托板的中部设有倒锥形板,倒锥形板下口的环管插在带子的中部孔a内,所述环管下端外缘设有凸起环,环管内孔b的中部设有缩径环,气囊上部的环形槽卡在所述缩径环上,气囊的上部通过软管连接倒锥形板内的挤压气囊。

所述的双气囊止血装置,在带子的一端外侧面设有公连接片,所述带子的另一端内侧面设有母连接片。

所述的双气囊止血装置,所述气囊的上部设有插管b,在插管b的中部设有中部凸起环,所述中部凸起环下部为环形槽,插管b插接连接软管一端的连接套b,软管另一端的连接套a与挤压气囊下部的插管a插接连接。

所述的双气囊止血装置,所述连接套a与连接套b为相同结构,连接套a的上部面设有盲孔,所述盲孔底部设有缩径孔底,挤压气囊的插管a插在连接套a的盲孔中,在连接套a的一侧设有联通缩径孔底的侧管,所述侧管通过热熔连接软管的另一端;同理连接套b的下部面设有盲孔,所述盲孔底部设有缩径孔底,气囊的插管b插在连接套b的盲孔中,在连接套b的一侧设有联通缩径孔底的侧管,所述侧管通过热熔连接软管的一端。

所述的双气囊止血装置,在上板体的中部设有向上的凸起。

所述的双气囊止血装置,在上板体的一侧设有一侧板,一侧板外部面中部设有豁口,所述一侧板外端豁口形成的两下部分别设有下孔板;在托板的一侧设有侧板a,所述侧板a外端设有孔环,孔环处于两下孔板之间,轴a中部穿在孔环的孔内,所述轴a两端分别处于两下孔板的孔内形成铰接连接。

所述的双气囊止血装置,在托板一侧的侧板a下部面与倒锥形板的下部面上设有加固筋。

所述的双气囊止血装置,在托板的另一侧设有侧板b,所述侧板b的外端中部设有豁口b,所述侧板b的豁口b形成的两端部分别设有两环体形成的连接座,螺杆下端的连接环处于连接座的两环体之间,轴b串联连接环和连接座的两环体形成铰接连接;在上板体的另一侧设有另一侧板,豁口a设置在另一侧板的外端面中部,在豁口a中的螺杆上部与螺管的螺孔连接。

所述的双气囊止血装置,所述螺管的两侧上部分别设有蝶形片形成的旋拧机构。

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双气囊止血装置,利用带子两端的公连接片和母连接片获取在手腕处的固定,由上板体和托板的挤压使上板体与托板之间的挤压气囊气腔内气体压缩进入气囊,这一过程可通过螺管两侧的蝶形片调节气囊内的气量,气囊压迫针眼进行止血;本发明的气囊为可拆卸结构,所以气囊为一次性的,而其它部位可消毒后多次使用;本发明使用成本相对较低且止血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螺管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上板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托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托板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挤压气囊、软管和气囊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带子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凸起;2、一侧板;3、下孔板;4、挤压气囊;5、插管a;6、连接套a;7、软管;8、连接套b;9、孔环;10、侧板a;11、托板;12、倒锥形板;13、环管;14、凸起环;15、孔a;16、插管b;17、中部凸起环;18、环形槽;19、气囊;20、带子;21、公连接片;22、母连接片;23、侧板b;24、连接座;25、连接环;26、螺杆;27、上板体;28、豁口a;29、另一侧板;30、螺管;31、蝶形片;32、螺孔;33、豁口b;34、加固筋;35、孔b;36、缩径环;37、气腔;38、通孔;39、侧管;40、缩径孔底;41、轴a;42、轴b;43、穿刺部位;44、手腕。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更详细的解释本发明,公开本发明的目的旨在保护本发明范围内的一切变化和改进,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结合附图1~8所述的双气囊止血装置,包括带子20、托板11、挤压气囊4、气囊19、上板体27、螺杆26和旋拧机构,在带子20的两端设有连接机构,处于带子20外部的托板11中部与带子20连接,托板11上部的挤压气囊4连接带子20内对应处的气囊19,上板体27一侧与托板11一侧铰接连接,托板11另一侧与螺杆26下端铰接连接,螺杆26中部处于上板体27另一侧的豁口a28中,在上板体27另一侧上部的螺杆26设有具有螺管30的旋拧机构。

结合附图1、4、5、6、7或8,在带子20的一端外侧面设有公连接片21,所述带子20的另一端内侧面设有母连接片22;所述带子20的中部设有孔a15,托板11的中部设有倒锥形板12,倒锥形板12下口的环管13插在带子20的中部孔a15内,所述环管13下端外缘设有凸起环14,环管13内孔b35的中部设有缩径环36,气囊19上部的环形槽18卡在所述缩径环36上;在所述气囊19的上部设有插管b16,在插管b16的中部设有中部凸起环17,所述中部凸起环17下部为环形槽18,插管b16插接连接软管7一端的连接套b8,软管7另一端的连接套a6与挤压气囊4下部的插管a5插接连接;所述连接套a6与连接套b8为相同结构,连接套a6的上部面设有盲孔,所述盲孔底部设有缩径孔底40,挤压气囊4的插管a5插在连接套a6的盲孔中,在连接套a6的一侧设有联通缩径孔底40的侧管39,所述侧管39通过热熔连接软管7的另一端;同理连接套b8的下部面设有盲孔,所述盲孔底部设有缩径孔底,气囊19的插管b16插在连接套b8的盲孔中,在连接套b8的一侧设有联通缩径孔底的侧管,所述侧管通过热熔连接软管7的一端。

结合附图1、2、3、4、5或8,在上板体27的中部设有向上的凸起1,上板体27的一侧设有一侧板2,一侧板2外部面中部设有豁口,所述一侧板2外端豁口形成的两下部分别设有下孔板3;在托板11的一侧设有侧板a10,在托板11一侧的侧板a10下部面与倒锥形板12的下部面上设有加固筋34,所述侧板a10外端设有孔环9,孔环9处于两下孔板3之间,轴a41中部穿在孔环9的孔内,所述轴a41两端分别处于两下孔板3的孔内形成铰接连接,在托板11的另一侧设有侧板b23,所述侧板b23的外端中部设有豁口b33,所述侧板b23的豁口b33形成的两端部分别设有两环体形成的连接座24,螺杆26下端的连接环25处于连接座24的两环体之间,轴b42串联连接环25和连接座24的两环体形成铰接连接;在上板体27的另一侧设有另一侧板29,豁口a28设置在另一侧板29的外端面中部,在豁口a28中的螺杆26上部与螺管30的螺孔32连接;所述螺管30的两侧上部分别设有蝶形片31形成的旋拧机构。

实施本发明所述的双气囊止血装置,结合附图1至8,安装过程:

将托板11的孔环9放入上板体27一侧板2的两下孔板3之间,使用轴a41穿接在孔环9的孔内和两下孔板3的孔内“这一过程可采用轴a41的一端外缘设置扩径环,轴a41另一端端面设置槽的方式,装上轴a41将轴a41另一端的槽分开获取轴a41的防脱落;或使轴a41的中部与孔环9的孔过盈配合方式获取轴a41的防脱落”,将螺杆26下端的连接环25放入托板11侧板b23外端连接座的两环体之间,使用轴b42连接两环体和连接环25“具体方式参照轴a41”,将托板11中部倒锥形板12下部的环管13插入带子20的孔a15内,使用气囊19的插管b16插接在环管13内孔b35的缩径环36中,这时气囊19插管b16中部凸起环17下部的环形槽18处于缩径环36位置;使用软管7的连接套b8连接插管b16,使用软管7的连接套a6连接挤压气囊4的插管a5,这时的挤压气囊4和气囊19均应处于鼓起状态,然后利用软管7盘在倒锥形板12内的底部,挤压气囊4放在软管7上部待遇;

在使用时,将带子20绷紧带在手腕44上,使气囊19对应穿刺部位43部位,然后将带子20的公连接片21和母连接片22连接,此时气囊19受到挤压气囊19内的气体反向进入挤压气囊4,将上板体27扣在挤压气囊4上,把螺杆26放入另一侧板29的豁口a28中,开始旋拧螺管30的蝶形片31,受到螺管30的下压作用,上板体27与托板11逐渐闭合,同时挤压气囊4受到挤压,挤压气囊4气腔37中的气体通过插管a5的通孔38、软管7进入气囊19,由气囊19迫使穿刺部位43的当穿刺针眼血液不再渗出后,到达一定时间后松开螺管30少许获取穿刺部位43的缓解,再经过一些时间后取下本发明即可。

本发明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