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监测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8238290发布日期:2019-07-24 08:50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呼吸监测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呼吸监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术后通常采用阿片类药物进行镇痛,但是此类药物可能会引起的呼吸抑制。此外,部分患者还可能存在呼吸梗阻,例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Syndrome,SAS),其临床表现有睡眠打鼾伴呼吸暂停等。有鉴于此,如何准确区分呼吸抑制及呼吸梗阻,以实现提醒并可以及时地针对性地用药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呼吸监测方法及装置,能够准确区分呼吸抑制及呼吸梗阻,以实现提醒并可以及时地针对性地用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呼吸监测方法,包括获取用户口鼻处的第一呼吸频次和用户胸腹处的第二呼吸频次;比较第一呼吸频次、第二呼吸频次以及预设正常呼吸频次,判断用户为呼吸梗阻、呼吸抑制、正常呼吸中的任一者;发送判断结果和/或发送与判断结果匹配的输液指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呼吸监测装置,通信电路、人机交互电路、处理器,通信电路、人机交互电路耦接于处理器,通信电路、人机交互电路和处理器工作时可实现上述呼吸监测方法中的步骤。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提供的呼吸监测方法获取用户口鼻处的第一呼吸频次和用户胸腹处的第二呼吸频次,通过比较第一呼吸频次、第二呼吸频次以及预设正常呼吸频次,从而判断用户为呼吸梗阻、呼吸抑制、正常呼吸中的任一者,进一步发送判断结果和/或发送与判断结果匹配的输液指令,从而实现区分呼吸抑制及呼吸梗阻,以实现提醒并可以及时地针对性地用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呼吸监测方法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呼吸监测方法另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呼吸监测装置一实施方式的框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的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呼吸监测方法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具体而言,可以包括:

步骤S11:获取用户口鼻处的第一呼吸频次和用户胸腹处的第二呼吸频次。

在一个实施场景中,为了获取用户口鼻处的第一呼吸频次和用户胸腹处的第二呼吸频次,可以分别在用户口鼻处和胸腹处设置相应的传感器来监测、并获取呼吸频次。在一个实施场景中,可以通过I/O(Input/Output,输入输出)接口获取传感器监测到的呼吸频次,在另一个实施场景中,可以通过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协议、紫蜂(ZigBee)协议、蓝牙(Bluetooth)协议或第三代移动通信(3G)、第四代移动通信(4G)等获取传感器监测到的呼吸频次,本实施方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步骤S12:比较第一呼吸频次、第二呼吸频次以及预设正常呼吸频次,判断用户为呼吸梗阻、呼吸抑制、正常呼吸中的任一者。

预设正常呼吸频次可以是预先统一设置的,或是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针对性设置的。例如,对于统一设置的情况,可以预先统一设置为16次/分钟、17次/分钟等等。或者,为了使判断结果更加准确并提高适用范围,预设正常呼吸频次可以设置为一数值范围,例如16-20次/分钟。或者,对于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针对性设置的情况,示例性地,可以对成人设置为16-20次/分钟,对儿童设置为20-30次/分钟,对新生儿设置为35-45次/分钟等等,从而可以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判断用户为呼吸梗阻、呼吸抑制、正常呼吸中的任一者,以使得判断结果更加准确。

步骤S13:发送判断结果和/或发送与判断结果匹配的输液指令。

将判断结果发送至管理终端,从而可以将判断结果呈现给管理人员,以供管理人员参考,从而管理人员根据接收到的判断结果必要时可以及时介入。管理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微型计算机、服务器等等。还可以发送与判断结果匹配的输液指令至输液泵,从而实现对不同的判断结果针对性用药。

上述实施方式,首先获取用户口鼻处的第一呼吸频次和用户胸腹处的第二呼吸频次,通过比较第一呼吸频次、第二呼吸频次以及预设正常呼吸频次,从而判断用户为呼吸梗阻、呼吸抑制、正常呼吸中的任一者,进一步发送判断结果和/或发送与判断结果匹配的输液指令,从而实现区分呼吸抑制及呼吸梗阻,以实现提醒并可以及时地针对性地用药。此外,通过发送判断结果和/或发送与判断结果匹配的输液指令也减少了采用定期查房等方式对患者的打扰,以及人力成本支出。

其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前述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正常呼吸频次为一数值范围,例如16-20次/分钟、20-30次/分钟、35-45次/分钟等等,上述步骤S12具体可以包括:若第一呼吸频次与第二呼吸频次包含于数值范围,则确定判断结果为呼吸正常;若第一呼吸频次低于第二呼吸频次的数值超过第一预设阈值,且第二呼吸频次包含于数值范围,则确定判断结果为呼吸梗阻;若第二呼吸频次低于数值范围的最小值,则确定判断结果为呼吸抑制。举例来说,当口鼻处的第一呼吸频次和胸腹处第二呼吸频次在预设正常呼吸频次的数值范围内,例如口鼻处的第一呼吸频次为17次/分钟,胸腹处的第二呼吸频次为18次/分钟,均在预设正常呼吸频次的数值范围16-20次/分钟内,则可以确定判断结果为呼吸正常,即患者处于正常呼吸状态。或者,当口鼻处的第一呼吸频次低于胸腹处的第二呼吸频次的数值超过第一预设阈值,例如,口鼻处的第一呼吸频次为10次/分钟,胸腹处的第二呼吸频次为19次/分钟,则第一呼吸频次低于第二呼吸频次9次/分钟,若第一预设阈值为5次/分钟,则此时第一呼吸频次低于第二呼吸频次的数值超过第一预设阈值,且此时确定第二呼吸频次包含于预设正常呼吸频次的数值范围,即19次/分钟的第二呼吸频次包含于数值范围16-20次/分钟,则确定判断结果为呼吸梗阻,临床表现为胸腹处正常起伏,而口鼻处探测到的呼吸频次降低。若胸腹处的第二呼吸频次低于预设正常呼吸频次的数值范围的最小值,例如第二呼吸频次为10次/分钟,而预设正常呼吸频次的数值范围为16-20次/分钟,此时,可以确定患者处于呼吸抑制状态。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关于呼吸频次的数值或数值范围仅作举例示意,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本实施方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其中,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步骤S13具体可以包括:若判断结果为呼吸梗阻或正常呼吸,则发送预设输液指令;若判断结果为呼吸抑制,则发送与第二呼吸频次匹配的输液指令;预设输液指令为包含有预设输液速率的指令。举例来说,若通过第一呼吸频次、第二呼吸频次、预设正常呼吸频次的比较,确定患者为呼吸梗阻或正常呼吸,则不需调整输液量,此时发送预设输液指令即可,其中,预设输液指令包含有预设输液速率,例如:40滴/分钟、50滴/分钟、60滴/分钟等等。或者,如果确定患者处于呼吸抑制的状态,则说明输液对患者的呼吸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此时为了保证患者可以正常呼吸,需要调节输液,因此发送与第二呼吸频次匹配的输液指令,例如,患者此时胸腹处的第二呼吸频次为15次/分钟,略低于正常预设呼吸频次的数值范围16-20次/分钟,则可以相应地略微调整输液速率,例如,从40滴/分钟调整到35滴/分钟;或者,患者此时胸腹处的第二呼吸频次为10次/分钟,远低于正常预设呼吸频次的数值范围16-20次/分钟,则可以相应地大幅度调整输液速率,例如,从40滴/分钟调整到10滴/分钟,在一个实施场景中,这种情况下,必要时可以设置暂停输液,即输液速率调整到0滴/分钟。

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中,发送与第二呼吸频次匹配的输液指令可以通过下述步骤进行实施:若第二呼吸频次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则发送降低输液速率指令或暂停输液指令;若第二呼吸频次小于第三预设阈值,则发送暂停输液指令;其中,第二预设阈值大于第三预设阈值,降低输液指令包含目标输液速率。第二预设阈值可以设置为略低于预设正常呼吸频次的数值范围的最小值,例如,当预设正常呼吸频次的数值范围为16-20次/分钟时,可以设置第二预设阈值为14次/分钟,此时若第二呼吸频次大于第二预设阈值,说明输液对患者产生了轻微的呼吸抑制作用,可以通过降低输液速率来使患者的呼吸频次重新恢复正常,则可以发送降低输液速率指令;或者,为了慎重起见,可以设置为一旦存在第二呼吸频次下降到预设正常呼吸频次的数值范围的最小值以下的情况,立刻发送暂停输液指令。第三预设阈值可以设置为产生严重呼吸抑制作用的临界值,例如设置为10次/分钟、9次/分钟,一旦第二呼吸频次小于第三预设阈值,说明患者产生了严重的呼吸抑制,此时发送暂停输液指令。

其中,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步骤S13可以具体包括:发送判断结果至管理终端,以使管理终端向与其连接的输液泵发送与判断结果匹配的输液指令、记录判断结果和/或输出与判断结果匹配的第一提示消息,以提示管理人员。当设置为直接与管理终端连接时,可以将判断结果发送至管理终端,以使得管理终端向与管理终端连接的输液泵发送与判断结果匹配的输液指令,进一步地,还可以记录判断结果、输出与判断结果匹配的第一提示消息,以提示管理人员,第一提示消息可以是图片、文字、声音中的任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结合,例如:语音播报“请注意,XX床出现呼吸抑制”等等,从而可以形成完整的监测记录,并节省医护人员的介入时间及工作量。

此外,上述步骤S13可以具体包括:直接发送与判断结果匹配的输液指令至输液泵。当设置为直接与输液泵连接时,可以将与判断结果匹配的输液指令直接发送至输液泵,以使得输液泵可以更加快速地响应于该输液指令,实现针对性用药。当然,上述步骤S13还可以包括:发送与判断结果匹配的输液指令至输液泵,并发送判断结果至管理终端,以使管理终端输出与判断结果匹配的第一提示消息,以提示管理人员。当设置为既与输液泵连接,又与管理终端连接时,可以将与判断结果匹配的输液指令发送至输液泵,并且发送判断结果至管理终端,从而使得管理终端输出与判断结果匹配的第一提示消息。例如,当判断结果为呼吸抑制时,发送与呼吸抑制匹配的输液指令至输液泵,并发送呼吸抑制的判断结果至管理终端,以使管理终端输出与呼吸抑制匹配的第一提示消息,以提示管理人员,第一提示消息可以是图片、文字、语音中的任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结合,例如,语音播报“请注意,XX床出现呼吸抑制”,从而可以形成完整的监测记录,并节省医护人员的介入时间及工作量。

其中,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步骤S13之前,还可以包括:输出判断结果、第一呼吸频次、第二呼吸频次中的任一者或两者以上的结合。在判断为呼吸梗阻、呼吸抑制、正常呼吸中的任一种后,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语音中的任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结合输出该判断结果、口鼻处的第一呼吸频次、胸腹处的第二呼吸频次中的任一者或两者以上的结合,例如,通过文字输出“口鼻呼吸频次:10次/分钟、胸腹呼吸频次:18次/分钟,请注意出现呼吸梗阻”等等。当然,上述步骤S13之前,还可以输出与判断结果匹配的第二提示消息,以提示用户的呼吸状态,第二提示消息为文字、图片、声音中的任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结合,例如,当判断结果为呼吸抑制时,可以通过文字输出“出现呼吸抑制,请暂停输液”,从而直接提醒用户的呼吸状态,并给出直接的处置指导,以节省医护人员的介入时间及工作量。

其中,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步骤S11具体可以包括:接收设于用户口鼻处的第一呼吸传感器发送的第一呼吸频次,以及接收设于用户胸腹处的第二呼吸传感器发送的第二呼吸频次。在一个实施场景中,第一呼吸传感器为气体流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中的任一种,在一个实施场景中,第二呼吸传感器集成有导电硅胶、霍尔器件中的任一种。第一呼吸传感器、第二呼吸传感器可以通过I/O接口实现数据的传输,第一呼吸传感器、第二呼吸传感器可以通过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协议、紫蜂(ZigBee)协议、蓝牙(Bluetooth)协议或第三代移动通信(3G)、第四代移动通信(4G)中的任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结合实现数据的传输。

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呼吸监测方法另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具体而言,可以包括:

步骤S21:获取用户口鼻处的第一呼吸频次和用户胸腹处的第二呼吸频次。

接收传感器发送的监测数据,从而获取用户口鼻处的第一呼吸频次和用户胸腹处的第二呼吸频次。

步骤S22:比较第一呼吸频次、第二呼吸频次以及预设正常呼吸频次,判断用户为呼吸梗阻、呼吸抑制、正常呼吸中的任一者。

比较第一呼吸频次、第二呼吸频次以及预设正常呼吸频次,从而判断用户为呼吸梗阻、呼吸抑制、正常呼吸中的任一者

步骤S23:发送判断结果和/或发送与判断结果匹配的输液指令。

发送判断结果和/或发送与判断结果匹配的输液指令。

具体而言,上述步骤可参考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步骤,本实施方式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步骤S24:返回步骤S21,以重新执行获取用户口鼻处的第一呼吸频次和用户胸腹处的第二呼吸频次的步骤及其后续步骤。

在完成判断之后,返回执行上述步骤S21,以重新执行获取用户口鼻处的第一呼吸频次和用户胸腹处的第二呼吸频次的步骤及其后续步骤,通过上述方式,实现了用户闭环呼吸监测。

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呼吸监测装置一实施方式的框架示意图。具体而言,包括通信电路31、人机交互电路32、处理器33,通信电路31、人机交互电路32耦接于处理器33,通信电路31、人机交互电路32和处理器33工作时,可实现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的呼吸监测方法的步骤。

处理器33控制通信电路31、人机交互电路32及其自身以实现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的呼吸监测方法中的步骤。处理器33还可以称为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处理器33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处理器33还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另外,处理器33可以由多个成电路芯片共同实现。

本实施方式中,处理器33用于控制通信电路31或其自身获取用户口鼻处的第一呼吸频次和用户胸腹处的第二呼吸频次,处理器33还用于比较第一呼吸频次、第二呼吸频次以及预设正常呼吸频次,判断用户为呼吸梗阻、呼吸抑制、正常呼吸中的任一者,处理器33还用于控制通信电路31发送判断结果和/或发送与判断结果匹配的输液指令。

上述实施方式,首先获取用户口鼻处的第一呼吸频次和用户胸腹处的第二呼吸频次,通过比较第一呼吸频次、第二呼吸频次以及预设正常呼吸频次,从而判断用户为呼吸梗阻、呼吸抑制、正常呼吸中的任一者,进一步发送判断结果和/或发送与判断结果匹配的输液指令,从而实现区分呼吸抑制及呼吸梗阻,以实现提醒并可以及时地针对性地用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预设正常呼吸频次为一数值范围,处理器33还用于若判断第一呼吸频次与第二呼吸频次包含于数值范围,则确定判断结果为呼吸正常,处理器33还用于若判断第一呼吸频次低于第二呼吸频次第一预设阈值,且第二呼吸频次包含于数值范围,则确定判断结果为呼吸梗阻,处理器33还用于若判断第二呼吸频次低于数值范围的最小值,则确定判断结果为呼吸抑制。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处理器33还用于若判断结果为呼吸梗阻或正常呼吸,控制通信电路31发送预设输液指令,处理器33还用于若判断结果为呼吸抑制,控制通信电路31发送与第二呼吸频次匹配的输液指令,其中,预设输液指令为包含有预设输液速率的指令。

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处理器33还用于若判断第二呼吸频次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控制通信电路31发送降低输液速率指令或暂停输液指令,处理器33还用于若判断第二呼吸频次小于第三预设阈值,控制通信电路31发送暂停输液指令,其中,第二预设阈值大于第三预设阈值,降低输液指令包含目标输液速率。

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处理器33还用于控制通信电路31发送判断结果至管理终端,以使管理终端向与其连接的输液泵发送与判断结果匹配的输液指令、记录判断结果和/或输出与判断结果匹配的第一提示消息,以提示管理人员;或者,处理器33还用于控制通信电路31直接发送与判断结果匹配的输液指令至输液泵;或者,处理器33还用于控制通信电路31发送与判断结果匹配的输液指令至输液泵,并发送判断结果至管理终端,以使管理终端输出与判断结果匹配的第一提示消息,以提示管理人员,其中,第一提示消息为文字、图片、声音中的任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结合。

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处理器33还用于,处理器33还用于在控制通信电路31发送判断结果和/或与判断结果匹配的输液指令之后,控制其自身及通信电路31重新执行获取用户口鼻处的第一呼吸频次和用户胸腹处的第二呼吸频次的步骤及其后续步骤,以对用户实现闭环呼吸监测。

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处理器33还用于控制人机交互电路32输出判断结果、第一呼吸频次、第二呼吸频次中的任一者或两者以上的结合;或者处理器33还用于控制人机交互电路32输出与判断结果匹配的第二提示消息,以提示用户的呼吸状态,其中,第二提示消息为文字、图片、声音中的任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结合。

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处理器33还用于控制通信电路31或其自身接收设于用户口鼻处的第一呼吸传感器发送的第一呼吸频次,以及接收设于用户胸腹处的第二呼吸传感器发送的第二呼吸频次。第一呼吸传感器为气体流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中的任一种,第二呼吸传感器集成有导电硅胶、霍尔器件中的任一种。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