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弧形布局的理疗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83034发布日期:2019-06-22 00:13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弧形布局的理疗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理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弧形布局的理疗舱。



背景技术:

现有具有一种远红外光源、紫外线消毒灯、照明灯及座椅组成的理疗箱,该理疗箱虽然可以对人体全身进行远红外线照射,但由于整个人体都置于理疗箱中,其对人的头部与心脏部位的直接照射将产生不良后果。且理疗箱不便携带,占地面积大,只能够固定安装布置,在家庭使用上存在不便,也不利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空间场效应理疗且方便使用的弧形布局的理疗舱。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弧形布局的理疗舱,包括舱体,舱体呈弧形布置,舱体围成理疗腔体,舱体在径向侧设置有敞口,敞口与理疗腔体连通,舱体内设置有发热装置和聚能组件,发热装置用于向理疗腔体输出热量,聚能组件包括多个聚能器,多个聚能器沿周向分布,多个聚能器朝向理疗腔体布置。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弧形布置的理疗舱,使得人体可在平躺时,理疗舱能够套在人体外,且能够沿着人体的长度方向调节位置,继而能够实现对不同位置进行理疗,其能够更有针对性进行理疗,以及利用聚能器和发热装置的配合使用,利用聚能器的物理结构能产生奇妙的能量聚合效应和发热装置的热疗,从而有效提高理疗效果。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多个聚能器沿周向排成一排布置,至少两排聚能器沿轴向成列布置。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三个聚能器沿周向排成一排布置在舱体的第一轴向端部上;三个聚能器沿周向排成一排布置在舱体的第二轴向端部上;两排聚能器之间并位于周向的中部设置有一个聚能器。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聚能器的巧妙分布,能够提高能量聚合效应,提高理疗效果。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舱体内设置有多个安装槽,一个聚能器安装在一个安装槽中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相邻的两个安装槽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条。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舱体呈半圆形设置。

由上可见,利用安装槽能够稳定地对聚能器固定,且加强筋条的设置能够提高舱体的结构刚度,以及半弧形的设计其能够更为便利的使用,和适配更多的用户群体。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舱体包括外环件和内环件,内环件位于外环件的内侧,所述内环件和外环件围成器件放置腔,发热装置和聚能组件放置在器件放置腔;发热装置设置在内环件的内壁上,聚能组件设置在外环件的内壁上。

由上可见,将聚能组件放置在靠外侧的位置上,而发热装置设置在靠内侧的位置上,使得聚能组件的聚集能量能够更好地配合热量作用在人体所需部位上,提高理疗效果。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舱体还包括弧形连接件,弧形连接件包括径向承载板和轴向限位板,弧形连接件设置在外环件的轴向端部上,内环件设置在径向承载板上,内环件位于轴向限位板的内侧。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弧形连接件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卡条,内环件的轴向端部设置有第一卡槽,第一卡条与第一卡槽配合。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外环件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卡条,弧形连接件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卡槽,第二卡条与第二卡槽配合。

由上可见,通过弧形连接件以及卡条、卡槽的配合使用,使得外环件和内环件的位置安装更为固定,且装配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理疗舱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理疗舱实施例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理疗舱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图4是本发明理疗舱实施例中腿件的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理疗舱实施例中主体的结构图。

图6是本发明理疗舱实施例位于径向端部的分解图。

图7是本发明理疗舱实施例位于径向端部另一视角下的分解图。

图8是本发明理疗舱实施例位于连接件处的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理疗舱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0是图9中a处的放大图。

图11是本发明理疗舱实施例中主体的结构分解图。

图12是本发明理疗舱实施例省略外环件的结构图。

图13是本发明装配夹具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14是本发明装配夹具实施例在另一视角的结构图。

图15是本发明装配夹具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图16是本发明装配夹具实施例中发热装置结构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理疗舱1包括舱体,舱体呈弧形布置,舱体包括主体2和两个腿件3,两个腿件3分别可拆卸地连接在主体2的两个径向端部上,舱体围成理疗腔体11,舱体在径向侧设置有敞口12,且敞口12位于两个腿件3之间,敞口12与理疗腔体11连通。主体2和两个腿件3均呈弧形延伸,且主体2和两个腿件3沿弧线且共轴布置,使得装配后的舱体半圆形布置,主体2在外表面上设置有操作界面13和电源接口14,操作界面13和电源接口14径向相对的两侧上。

参照图3和图4,两个腿件3呈对称结构布置,两个腿件3分别设置在主体2的径向端部上,下面以一个腿件3进行说明,腿件3在径向上端面32设置有三个第二卡部,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卡部为卡块31,三个卡块31沿轴向分布,卡块31呈梯形块布置,且梯形块的下端朝上端逐渐变大地设置。

参照图5至图8,下面先对主体2的径向端部进行说明,主体2包括主壳、两个端盖23、六个连接件24和两个弧形连接件25,主壳包括外环件21和内环件22,内环件22位于外环件21的内侧,内环件22、外环件21、两个端盖23和两个弧形连接件25围成器件放置腔,舱体的器件放置腔内设置有六个连接件24、发热装置和聚能组件。

六个连接件24分别安装在主体2的径向端部上,连接件24设置有第二卡部,第二卡部为卡槽241,卡槽241包括相互连通的入口槽2411和锁定槽2412,入口槽2411大于锁定槽2412,锁定槽2412呈梯形布置,锁定槽2412的梯形横截面,其内侧大于外侧地布置,卡槽241的底壁在入口槽2411和锁定槽2412之间设置有横向延伸锁定条2413,连接件24在卡槽241内设置有第一定位孔243,具体地,第一定位孔243位于入口槽2411处,连接件24在卡槽241外设置有四个第二定位孔242,两个第二定位孔242分别设置在卡槽241的两侧上。

两个端盖23分别安装在主体2的径向端部上,端盖23呈“7”型设置,端盖23设置有端面,端盖23在端面上贯穿设置有开口231,端盖23的内侧端面在开口231处的两侧设置有固定孔232,且端盖23的内侧端面在两个开口231之间设置有定位条233。

内环件22在两个径向端部上分别设置有三个定位槽221,三个定位槽221沿轴向分布,外环件21在两个径向端部的内侧端面上分别设置有三个固定孔211,三个固定孔211沿轴向分布且均位于器件放置腔内。对连接件24和端盖23进行装配时,先将连接件24安装在端盖23上,即通过螺钉穿过第二定位孔242与第二固定孔232连接,使得连接件24安装在开口231处,开口231与卡槽241连通,随后将端盖23安装在主体2的径向端部上,定位条233与定位槽221配合,并通过螺钉穿过第一定位孔243与第一固定孔211连接。继而完成端盖23和连接件24的装配,可见,端盖23盖合在连接件24外,且封闭器件放置腔的端部开口,另外,连接件24沿舱体的轴向布置,且多个卡槽241均沿舱体的轴向延伸。

参照图9和10,当腿件3与主体2连接时,两个腿件3分别安装在主体2的径向端部上,且卡块31与卡槽241配合实现稳定安装。

参照图11和图12,下面先对主体2的径向侧和轴向端部进行说明,外环件21和内环件22均呈弧形布置,外环件21的内壁上设置有七个安装槽214,相邻的两个安装槽214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条215,聚能组件包括七个聚能器217,一个聚能器217安装在一个安装槽214中,使得三个聚能器217沿周向排成一排布置在舱体的第一轴向端部上,另外三个聚能器217沿周向排成一排布置在舱体的第二轴向端部上,两排聚能器217之间并位于周向的中部设置有一个聚能器217。

聚能器217的结构设置可参见cn205516023u所公开的聚能器,聚能器217内设置有方形柱阵,聚能器是由64根立柱组成的方型柱阵,立柱均匀垂直排列在第一聚能罩底部,各个立柱之间的柱间距相同,方型柱阵中组成任意矩形的多根立柱之间对角位置上的柱高之和相等,力型柱阵中上半部、下半部、左半部和右半部各32根立柱高度之和均等于立柱总高度的一半,方型柱阵左上部、右上部、左下部和右下部各16根立柱高度之和均等于立柱总高度的1/4,利用聚能器217能够实现能量聚集,且多个聚能器217沿周向分布并朝向理疗腔体11布置。

内环件22位于外环件21的内侧,弧形连接件25包括径向承载板251和轴向限位板252,两个弧形连接件25设置在外环件21的轴向端部上,内环件22设置在径向承载板251上,内环件22位于轴向限位板252的内侧,弧形连接件25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卡条254,内环件22的轴向端部设置有第一卡槽222,第一卡条254与第一卡槽222配合,外环件21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卡条213,弧形连接件25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卡槽253,第二卡条213与第二卡槽253配合。

参照图13至图16,下面对发热装置的装配夹具以及发热装置进行说明。发热装置的装配夹具包括第一夹板5和第二夹板6,第一夹板5贯穿设置有线槽51,线槽51呈蜿蜒状延伸布置,线槽51包括多个直线段511和多个弯曲段512,弯曲段512呈180度弯曲延伸,一个弯曲段512连接在两个直线段511之间,在一个直线段511的两个端部分别设置有操作孔54,在线槽51的直线段511的两个端部分别贯穿地设置有操作孔54,线槽51与操作孔54连通。

矩形布置第一夹板5的四个边缘位置处设置有四个限位块52,限位块52围成安装槽,第一夹板5在线槽51的两侧边缘上分别设置有操作槽55,操作槽55均位于中部,限位块52设置在操作槽55的一侧上,而相对两个限位块52位于操作槽55的相对两侧上,该相对的两个限位块52贯穿设置有定位孔,定位孔内设置有调节螺钉53,使得调节螺钉53呈相对布置,且调节螺钉53均靠近操作槽55设置。

第二夹板6设置有多个镂孔61,当第二夹板6安装在安装槽内,使得第二夹板6盖合在线槽51和操作孔54上后,,第二夹板6与限位块52间隙配合,调节螺钉53与第二夹板6邻接,且第二夹板6盖合操作槽55上,第二夹板6的侧壁还可以设置有定位孔62,调节螺钉53可与定位孔62配合,继而实现第二夹板的位置固定。

对发热装置进行装配时,装配夹具的装配方法包括:

在线槽51放置发热丝42,使得发热丝42呈蜿蜒状延伸;

将板件盖合在线槽51上,板件可以是本案的内环件22,内环件22呈铺满地盖合在线槽51上,内环件22能够具有一定的形变,故在装配时内环件是呈平面状的,并且可以将铝箔片41贴合与内环件22的端面上;

将第二夹板压在内环件22上,即将第二夹板6放置在安装槽内,第二夹板6压在铝箔片和内环件22上,并通过调节螺钉53进行位置固定;

同时翻转第一夹板5和第二夹板6,操作孔54处放置粘合件,使粘合件将发热丝42固定在内环件上,本案采用的粘合件可采用耐高温的粘合件,通过粘合件对各个关键部位的固定使得发热线能够平均分布地且稳定地固定在铝箔片41上,使粘合件将发热丝固定在板件上。

随后将第一夹板取走,在发热丝上覆盖铝箔片,整个铝箔片将内环件22内侧面和发热丝覆盖。

参照图16,制成后的发热装置包括铝箔片41和发热丝42,发热丝42均匀布置在铝箔片41上,发热丝42呈蜿蜒状延伸布置。具体地,发热丝42包括多个直线段421和多个弯曲段422,一个弯曲段422连接在两个直线段421之间,在一个直线段421的两个端部分别设置有粘合件423,粘合件423将发热丝42固定在内环件上。且在边缘具有一段横向布置的发热丝,使得发热丝42的两个接头424均位于内环件的同一边缘处,可方便于接线。

将该发热装置贴合在内环件22的内壁上,铝箔片41与内环件22的内壁邻接,发热丝42也与内环件22的内壁邻接,且发热丝42位于铝箔片41和内环件22之间,铝箔片41位于发热丝的外侧,由于内环件22在装配到舱体上时呈弧形延伸,故铝箔片41呈弧形延伸布置。而直线段421沿舱体的轴向布置,多个直线段421沿周向并排布置。另外,在外环件21的内壁位于操作界面的内侧设置有主控电路板216,主控电路板和发热装置之间设置有隔热棉(未示出),且隔热棉还可以呈大面积地铺设,即隔热棉设置在舱体内,且覆盖在铝箔片的上方,从而提高保温效率。

由上可见,通过弧形布置的理疗舱,使得人体可在平躺时,理疗舱能够套在人体外,且能够沿着人体的长度方向调节位置,继而能够实现对不同位置进行理疗,其能够更有针对性进行理疗,且人体还能够在站立或坐立时,通过灵巧理疗舱也能够对不同位置进行理疗,以及利用聚能器和发热装置的配合使用,利用聚能器的物理结构能产生奇妙的能量聚合效应和发热装置的热疗,从而有效提高理疗效果,而聚能器的布置不限于7个,可以采用是5个,即中间布置1个,两边布置各2个。通过聚能器的巧妙分布,能够提高能量聚合效应,提高理疗效果。利用安装槽能够稳定地对聚能器固定,且加强筋条的设置能够提高舱体的结构刚度,以及半弧形的设计其能够更为便利的使用,和适配更多的用户群体。将聚能组件放置在靠外侧的位置上,而发热装置设置在靠内侧的位置上,使得聚能组件的聚集能量能够更好地配合热量作用在人体所需部位上,提高理疗效果。通过弧形连接件以及卡条、卡槽的配合使用,使得外环件和内环件的位置安装更为固定,且装配结构简单。

另外,以及将两个腿件可拆卸地与主体连接,由于主体和两个腿件均呈弧形设置,使得腿件能够放置在主体的弧形内部,可以有效缩小包装运输空间,也便于运输携带,更加有效推广使用。利用沿轴向布置和分布的卡槽,使得装配更为简便,且装配后的结构一致性更佳。利用梯形的纵向限位,和通过锁定条对卡块进行横向限位作用,使得腿件和主体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密更为稳固。通过端盖对连接件的盖合,使得主体的内部空间更为封闭,以及对连接件有更好地遮盖,以提高整体美观平整度。通过定位孔和固定孔的设置,使得主体的外表无连接螺孔,保证其美观平整度,且利用定位条与定位槽的配合,使得端盖的定位安装更为准确。

并且,并且通过弧形延伸的铝箔片和发热丝,使得位于理疗舱的身体部位能够从大范围广角度地进行热疗以及聚能器的能量聚合效应,且热量更为均匀,从而有效提高理疗效果。通过铝箔片和发热丝的位置布置,以及铝箔片弧形铺满地布置,以及发热丝呈蜿蜒状的设置,有效提高热量的均匀分布。直线段沿轴向布置,使得发热线尽可能少地弯曲,并利用粘合件进行端部固定,提高发热线的耐用性,且也使得铝箔片和发热丝更好地与内环件贴合,有利于热量的传递,而接头的位置设置有利于走线布局方便。主控电路板可通过隔热棉进行隔热保护,提高电路及其设备的运行稳定性,防止电源元件长期在高温中加速老化。

再者,通过在第一夹板上设置线槽,线槽用于方式发热丝,而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是用于板件,并利用两个夹板对其进行夹持固定,夹持完毕后翻转,继而方便地从操作孔中放置粘合件,通过粘合件能够稳定地对发热丝进行位置固定,最后将铝箔片覆盖在发热丝上,并也覆盖在板件上,从而装配夹具能够实现更为简单高效稳定的装配,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良品率。通过限位块能够稳定地对第二夹板进行稳定地固定,并且能够利用调节螺钉对位置进行细调或紧固。通过操作槽的镂空,可以方便地对第二夹板进行盖合、分离和翻转。通过线槽对发热丝的走线进行限位固定,通过铝箔片和发热丝的位置布置,以及发热丝呈蜿蜒状的设置,有效提高热量的均匀分布。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