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应人体多姿态的移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11780发布日期:2019-10-08 23:18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应人体多姿态的移位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应人体多姿态的移位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人体移位机主要由一个可移动的单杆和一端铰接在该单杆上端的升降杆及连接单杆与升降杆的电动杆组成,电动杆的伸缩使升降杆的摆动端做圆弧轨迹的上下摆动,通过该摆动端所具有的上下移位功能来吊起需移位的人体。

由此现有人体移位机的起吊方式是单点悬吊,作用起吊物于一点,只要起吊物重心不与悬吊点垂线重合,就会产生晃动,因此起吊物晃动是常态,需要操作者稳定起吊物,从而增加了操作难度。同时,而移动过程中人体的晃动,会造成被移位人体的不适。

再有,单点悬吊着力于一点,因此起吊面小,起吊的人体处于蜷缩状态,蜷缩于吊兜内的人体在位移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二次伤害,尤其是术后的病人。而平躺略或斜躺等需要较大起吊面的人体位移现有单点悬吊的移位机方式是无法实现,因此其使用的场合受到很大制约,例如不能用于瘫痪病人或icu患者中的搬运,也不可能用于卧床病人日常的一些护理工作中。

此外,由于现有移位机的起吊物过程不是单纯的上下升降运动,还包含有水平移动,因此起吊人体要准确入位,还需操作者具有一定的经验,不然要通过调整才能落入指定位置,相对工作效率低。

另一方面,现有的人体移位机的移动机架基本呈单杆式结构,自身稳定性不好,目前也有设计成框架式的,但无论单杆式或框架式的结构均采用等截面的钢质杆件型材焊接制成,型材尺寸则根据承受最大载荷位置所需强度进行设计,因此非最大载荷位置的材料尺寸是超需求的,虽能适应较大的强度需求,但自身重量重,耗材多,并使得移位的操作不轻便自如,同时还使得运输成本增加。

如若为了减重量,不使用钢质杆件材料,而使用轻质材料构建,例如蜂窝复合板,就会发现成本大大增加,因为用蜂窝复合材料制作板式构件时必须首先要根据该板式构件的结构制作模具,然后对由蜂窝复合材料制作的板式构件侧边粘接包边材料,工艺过程复杂,若要对板式构件的结构作稍许调整,就需重新制作模具,因此制作成本高,费时费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适应人体多姿态的移位机,具体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所述移位机,包括移动机架、设置在移动机架上并具有垂直升降端面的升降机构、承载人体的吊具、连接吊具于升降机构的升降端面上的多个吊带,吊具随升降机构的升降做垂直升降移动。

本发明通过一个具有垂直升降端面的升降机构来吊起需位移的人体,多个受力均衡的平行吊带由升降端面作用于吊具上,形成多个平行起吊点,由此形成一个较大的起吊面,起吊重心不太容易移出由起吊点形成的起吊面外,因而在移动过程中不会晃动,十分平稳,不需要操作人员除推移动作外再有稳定起吊人体的动作;同时由于有较大的起吊面,可适应各种人体姿态下的人体位移,尤其是平躺姿态下的人体位移,这样就很好解决了先前需要较多人手和较大体力才能完成的对瘫痪病人或icu患者的搬运及护理;此外由于升降是垂直的,操作人员很容易判断起吊人体落位的准确位置,使操作容易,工作效率高且便于使用。

进一步的方案还在于:

还设置悬架,该悬架设置在升降端面上,吊具通过数根吊带连接悬架而连接于升降机构的升降端面上,以通过悬架来延展升降端面或适应坐姿人体的位移。

吊带包括长度可调节的吊绳及连接在吊绳上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为吊环、或吊钩、或扣接件、或插接件,其中:吊环与吊钩、扣接件与插接件分别构成可拆分连接的一对适配连接件,吊具或悬架上设有连接件,吊绳上连接的连接件与所要连接的吊具或悬架上的连接件为一对适配连接件,通过调节吊绳的长度调节吊具的形态,以适应吊具上所述承载人体的姿态。

用于延展升降端面的悬架,可设计为一个平面框架,该平面框架连接在所述升降端面上,以延展升降端面,其中的平面框架上设有安装槽,连接件可滑动地连接于安装槽中。为减小悬架的占用空间,所述平面框架设计为可折叠框架,该可折叠框架包括连接于所述升降端面的连接框和铰接于连接框侧边的折叠框。进一步的,其中连接框可水平转动地连接于升降机构的升降端面上,这样移位机在移动过程中遇有通道变化,例如通道变窄,可通过转动平面框架,调节其方向来适应。为能使在设定的转动方向上定位,连接框相对水平转动中心的一转动半径上至少设有一弹性定位销,升降端面对应转动半径的圆周上设置数个定位孔槽,数个定位孔槽可以按设定角度分布在该圆周上,可折叠框可按设定角度转动定位。

用于适应坐姿人体位移的悬架,可设计为一个坐姿调整单元,该坐姿调整单元包括固定板、转动连接于固定板的转动板和连接固定板于升降机构上的数根支撑杆,所述吊具通过数根吊带连接于转动板而连接在升降端面上。通过转动板相对固定板转动,以适应坐姿人体在起吊、落位及移动过程需要的方向调整。

利用上述转动板与固定板的连接关系,巧妙地在坐姿调整单元设计了可对吊具上承载物进行重量称量的电子秤。首先固定板和转动板中心分别设有通孔,电子秤置于固定板上,电子秤的受力螺杆依次穿过固定板和转动板上的通孔旋接螺母,使转动板支承在螺母上,并可相对受力螺杆转动。从而只要与转动板连接的吊具上置有重物,电子秤就可称量出来。

对于上述底座支架,它包括两平行设置且为不等截面的c字形板式支柱、连接两板式支柱的至少一连接梁及连接在两板式支柱底端的脚轮,连接梁连接在两c字形支柱之间并处于c字形支柱的下端,脚轮安装于c字形支柱的底端。底座由两平行的板式支柱与连接在该两板式支柱之间的连接梁形成,使要移动的载荷位于两板式支柱之间,也就是移动机架所承载的载荷重心始终落在两板式支柱之间,使人体移动十分平稳,即使由于外在原因使移动体晃动,也不会出现倾倒趋势。同时板式支柱设计为不等截面的c字形,是根据板式支柱不同位置所承受载荷不同,而设置对应的截面面积,承受载荷大的对应截面面积大,承受载荷小的对应截面面积小,从而形成变截面的板式柱体,这使得移动机架在具有足够承载强度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减少了耗材和重量,既满足强度要求,还能降低成本,同时更便于更轻地推移。

为便于对移动机架的推移,在两c字形支柱的等高位置上分别设有一把手。

对于上述不等截面的c字形板式支柱,可由包括由蜂窝复合板切割获得的板材和包覆在板材切割面上的包边型材单元来构成。其中蜂窝复合板可为铝蜂窝板,也可为不锈钢蜂窝复合板,也可为碳纤维复合板或纸碳纤维复合板。使用蜂窝复合材料制作为板式材料,使优化设计为变截面的板式柱体质量进一步轻化,同时采用切割方式获得蜂窝复合板材,使结构异形的蜂窝复合板可从对制成品的普通蜂窝复合板的加工中获取,如若要对板式构件的结构进行改进,只要对切割刀具的运行轨迹做相应调整,因此使结构改进易于实现,且制造成本降低。

对于上述的包边型材单元,包括包边型材和胶条,所述包边型材对应于包覆切割面的内侧设有与蜂窝复合板厚度相适配的卡接槽,与内侧相对的外侧设有与胶条宽度相适配的嵌接槽,嵌接槽槽底设有螺钉定位槽,卡接槽槽底面分别设有走线槽与协助卡接槽侧壁弹性变形、避让蜂窝复合板毛刺的孔槽,卡接槽两侧壁向卡接槽内内倾,包边型材通过卡接槽的斜置侧壁的弹性变形卡接在蜂窝复合板的切割面上,螺钉定位槽槽底沿长度方向加工有若干沉孔,自攻螺钉自沉孔旋入蜂窝复合板中,胶条嵌于嵌接槽内,并覆盖在自攻螺钉的旋动端。螺钉定位槽槽底的中心设有用于沉孔加工刀具定位的定位槽,该定位槽为v形槽。因此本发明的包边型材单元很好地解决了蜂窝复合板材包边的问题,一改现有技术通过粘结包边材料进行包边的方法,而是采用包边型材单元,使包边既方便快捷,还十分牢固,并且很美观。

对于上述的连接梁可设计为一型材结构,该连接梁型材结构包括第一梯形管和第二梯形管,第一梯形管和第二梯形管均为由相互平行的底面和端面及分别连接底面和端面两端的侧平面和斜曲面而组成截面为梯形的管,且底面宽度大于端面宽度,第一梯形管和第二梯形管通过对应底面相互垂直连接并通过对应斜曲面平滑连接,两相互垂直连接的底面之间由一沿长度方向设置的筋板连接,且第一梯形管和第二梯形管对应端面和底面的内壁上分别设有沿长度方向设置的连接孔槽和导槽。专门型材结构的连接梁能方便地与对应零部件连接,例如脚轮、c字形板式支柱,并且通过两相互垂直连接的梯形管使之呈角钢结构,因而具有较好的抗弯强度。

为方便升降机构连接于所述平行设置的两不等截面的c字形板式支柱之间,设有支撑板,支撑板处于板式支柱上端,升降机构连接在该支撑板上。支撑板还可通过转轴可转动连接于两板式支柱之间,并通过周向限位单元固定在板式支柱上。

对于上述的支撑板可设计为含有空腔的型材结构,使支撑板不仅用于支撑剪式升降机构,而且可作为一个容纳箱体,该支撑板的型材结构的一端面上设有沿型材长度方向设置的所述导槽,所述剪式升降机构连接端面滑动侧端沿该导槽滑动;所述空腔由两筋板分隔成三个平行并列的子腔,中间子腔用于容纳推杆电机,中间子腔对应于设有导槽的端面上加工有孔,推杆电机的一端伸出孔外连接升降支架,所述其他子腔用于容纳电池和电器模块。型材结构的支撑板还可大大减少机械加工量,还方便与对应零部件连接。

对于上述的升降机构可以是剪式升降机构也可以是螺旋升降机构。

对于上述的剪式升降机构可包括剪式升降支架、传动连接升降支架的电动推杆,所述剪式升降机构的升降端面上设有升降端面板,所述支撑板和升降端面板上分别设有供剪式升降机构的连接端面和升降端面滑动侧端滑动的导槽,剪式升降机构连接端面和升降端面的固定侧端分别连接支撑板和升降端面板,滑动侧端端分别置于对导槽中,电动推杆伸缩,带动滑动侧端沿导槽滑动,使升降端面板垂直升降。

为了保障剪式升降机构工作时安全和对其防护的目的,还设置可随升降机构的升降端面垂直上下变化的风琴罩,所述风琴罩围绕在剪式升降机构的周围,一端连接在支撑型材的导槽的外侧面上形成固定端,另一端连接在升降端面板导槽的外侧面上形成拉动端,风琴罩拉动端高度随升降端面板的升降而变化。

对于上述的吊具可以是吊布,或担架,或轮椅,或折叠椅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人体移位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长度可调节吊带的结构示意图;a图为吊绳上连接吊环和吊钩连接件,b图为吊绳上连接插接件和扣接件连接件。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人体移位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人体移位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人体移位机中的平面框上的安装槽在a-a位置剖视图,安装槽中滑块连接的插接件。

图6为图4所示人体移位机中的平面框上的安装槽在a-a位置剖视图,安装槽中滑块连接的吊环。

图7为可折叠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具有坐姿调整单元的人体移位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实施例8的人体移位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为本发明的实施例7的人体移位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8的人体移位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包边型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包边型材包覆在蜂窝复合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加工有沉孔包边型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连接梁的截面示意图。

图16为连接梁装有脚轮的示意图。

图17为支撑板型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支撑板型材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19为图11所示的实施例8的人体移位机的cc剖视图。

图20为实施例9的人体移位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实施例10的人体移位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支撑板型材端盖的示意图。

图23为实施例11的人体移位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本实施例的人体移位机,主要由移动机架1、剪式升降机构3、承载人体的吊具22和吊带26组成。

移动机架1底部设有脚轮13,使之可被比较轻便地推移。剪式升降机构3设置在该移动机架1上,主要由剪式升降支架34和电动推杆33组成。本实施例的剪式升降支架34下端为连接端,通过下端设置在移动机架1上,电动推杆33一端连接剪式升降支架34,电动推杆的伸缩,使剪式升降机构3的上端产生升降,从而形成一个升降端的升降端面,该升降端面以一个设于剪式升降支架34上端的升降端面板35而呈现于实体中。剪式升降机构3的连接端与升降端一侧的固定侧端341分别连接移动机架1和升降端面板35,另一侧的滑动侧端342沿图中所示箭头方向水平滑动,一般设有引导槽轨,滑动侧端342沿引导槽滑动。

如图2,吊带26包含长度可调节的吊绳263及连接在吊绳上的可拆分连接的连接件,连接件为吊环261或吊钩262或扣接件265或插接件264中的一种,其中吊环与吊钩、扣接件与插接件分别构成可拆分连接的一对适配连接件。图2仅表示了由吊绳和连接件搭配形成的两种吊带形式,吊绳上连接件的配置形式要与吊具和升降端面板35上的连接件相适配,因而可有多种形式,吊绳通过其上设置的齿式皮带扣266使其长度可调节。本实施例中的吊具22是一个承载人体的担架,其上设有吊环261,并且升降端面板35上也设有吊环261,因此吊绳263上设置与其适配的连接件——吊钩,并使两吊钩262处于调节好长度的吊绳两端,从而形成一吊带,通过多个这样的吊带将吊具22与升降端面板35连接,使吊具26以平面整体垂直升降,使起吊和移动都十分平稳。

为了保障剪式升降机构3工作时安全和对其防护的目的,本发明的人体移位机还设置了一个围绕于升降机构3周围风琴罩31,该风琴罩31一端连接在移动机架1上,形成风琴罩的固定端,另一端连接在升降端面板35上,形成风琴罩拉动端,拉动端高度随升降端面板的升降而变化。

实施例2

如图3,本实施例的人体移位机主要由移动机架1、剪式升降机构3、承载人体的吊具22和吊带26组成,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用螺旋升降机构6替换剪式升降机构。

螺旋升降机构6主要由螺杆64、螺母69、涡轮62、蜗杆63、导杆67和导套66组成。螺杆64可转动地垂直支承在移动机架1上,其上连接有涡轮62,蜗杆63连接在电机68的转轴上并啮合传动涡轮62,使螺杆转动。螺母69设置在升降端面板65上,由设计在升降端面板6中心的螺纹孔构成,该螺纹孔与螺杆64相适配,在螺杆64转动时,通过与螺母69的螺旋啮合使升降端面板65沿螺杆64轴向移动。为了保证升降端面板65平稳地做上下垂直移动,在移动机架1上设置至少两个垂直设置的导向杆67,且两个导向杆与螺杆64三者不在一直线位置上,在升降端面板65上端对应导向杆的位置设置垂直放置的导向套66,导向套66的内径与导向杆67外径相适配,导向杆67插接于对应的导向套中,升降端面通过导向杆67沿导向套66的滑动作垂直升降运动。

上述螺旋升降机构6也设置有风琴罩61,用于围罩在螺旋升降机构6的周围,风琴罩61的下端连接在移动机架1上,上端连接在升降端面板65上,在升降端面板65随螺母69轴向移动时,拉动风琴罩61,使风琴罩61高度随升降端面板的升降而变化。

本实施例中的吊具22、吊带26及通过吊带26连接吊具22于升降端面板35上的方式,与实施例1相同,不再赘述。

实施例3

如图4,本实施例的人体移位机主要由移动机架1、剪式升降机构3、承载人体的吊具22、吊带26和悬架组成,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设了悬架,悬架为平面框架21a,所包含的平面相比升降端面要大出很多,将之连接于以升降端面实体出现的升降端面板35上,可以起吊带有较大起吊平面的吊具22。

平面框架21a沿侧边分别设有安装槽213,安装槽213中置有可沿安装槽滑动的滑块210,连接件连接在滑块265上。如图5、6,滑块210上分别插接件264、吊环261的情形。通过滑块在安装槽中的滑动,连接件做对应的水平位置调整,使升降端面上的作力点与吊具上的起吊点相适配。

本实施例的吊具22是一块吊布,其上设有数个插接件264,平面框架21a的安装槽中滑块连接如图5所示的插接件264,因此连接吊具22与平面框架21a的吊带26包括两个扣接件262和吊绳263,吊绳为图2所示的长度可调节的吊绳。通过调节吊绳263的长度和对应所连接的扣接件262在安装槽中的位置,使之吊具22的状态与所承载的人体姿态相适应,例如图4中所示的吊布吊具状态是与由人体斜躺姿态相适应。因此通过对吊带位置及长度调整可形成吊具不同的状态,以适应于不同的人体姿态,图4所示是吊具适应人体斜躺姿态的状态。

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再重复。

实施例4

如图7,本实施例的人体移位机主要由移动机架1、剪式升降机构3、承载人体的吊具22、吊带26和平面框架21b组成,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3具有几乎完全相同的结构,不同点仅在于平面框架21b上设有转轴21b1,通过该转轴21b1可转动连接在升降端面板35上,由于平面框21的长度远大于其宽度,在人体移动装置通过门框或狭窄通道时,通过调整平面框架21b朝向可以应对通过空间宽度受限的状态,提高该移位机对不同场景的适应性。

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3相同,不再重复。

实施例5

如图8、9,本实施例的人体移位机主要由移动机架1、剪式升降机构3、承载人体的吊具22、吊带26和可折叠框架组成。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3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用可折叠框架21c替代了实施例3中的平面框架21b。

可折叠框架21c主要由连接框211和铰接于连接框侧边的折叠框212组成,连接框211由两平行框杆2112和连接该两平行框杆的叉形架2111组成,叉形架2111由两杆交叉连接形成,连接框211由叉形架2111固接于剪式升降机构的升降端面板35上,两折叠框212分别铰接在由两平行框杆2112的一端,使其可向连接框211折叠,使两侧的折叠框212容纳在连接框211上端,在移位机不工作或不需要较大起吊平面时,将两侧折叠框收起,减小悬架的占用空间,方便移动,更容易通过各种狭窄空间,以适应各种场景下的人体位移。

连接框211上的行框杆2112和折叠框212框边下侧面上分别设有如图5、图6所示的安装槽213,且相邻的安装槽213相互连通。

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3相同,不再重复。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的人体移位机主要由移动机架1、剪式升降机构3、承载人体的吊具22、吊带26和可折叠框架组成。与上述实施例5具有几乎完全相同的结构不同点仅在于可折叠框可转动连接在升降端面板35上,具体的是通过将组成平面框21中的连接框211可转动地设置在升降端面板35上。由于框式折叠结构的悬架21展开后的长度远大于其宽度,在人体移动过程中通过调整悬架的朝向可以应对过门框或穿过狭窄的通道等通过空间宽度受限的状况,提高该移位机对不同场景的适应性。

本实施例的中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4相同,不再重复。

实施例7

如图10,本实施例的人体移位机主要由移动机架1、剪式升降机构3、承载人体的吊具22、吊带26和坐姿调整单元20组成。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设置了另外一种悬架,该悬架为用于坐姿人体移动而需具有转动功能的一种坐姿调整单元20,该坐姿调整单元20主要由固定板203、转动板202和支撑杆201组成。固定板203设于剪式升降机构3的下方,通过四根支撑51连接在升降端面板35上,转动板202可相对固定板203转动地连接于固定板上。吊具22是一个坐姿吊具(图中表示的仅是结构示意,不是实体的形状),吊具22和转动板202上分别设有吊环261连接件,吊带26是由实施例1所述的长度可调节的吊绳263与吊钩262组成,数个吊带26连接吊具22于转动板202上,转动板202通过固定板203、支撑杆201及升降端板35之间的相互连接关系,而随剪式升降机构3的升降运动做上下垂直移动,并通过吊带26带动吊具22做相应的上下垂直移动。

本发明通过固定板203与转动板52的可转动的连接结构,巧妙地设计了可对吊具上承载物进行重量称量的电子秤204,该电子秤置于固定板203上,固定板和转动板中心分别设有通孔,电子秤的受力螺杆2041依次穿过固定板和转动板上的通孔旋接螺母2042,使转动板支承在螺母2042上,吊具22上的载荷由吊带26传递到转动板202,再由螺母2042传递到受力螺杆2041,通过螺杆称量出载荷的大小。同时转动板202可相对受力螺杆转动,适应坐姿人体移动所需的转动方向调整。

实施例8

如图11,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5的优化设计,具有相同功能的基本构件:可移动的底座支架1、具有垂直升降端面的剪式升降机构3、转动设置的可折叠框架21c,吊具22和数个吊带26。但本实施例对移动机架支架1进行了优化设计,并还设置了一个支撑板4,剪式升降机构3通过支撑板4设置在移动机架支架1上,同时还使可折叠框架21c在设定在转动角度上定位。以下一一说明:

本实施例的移动机架支架1主要由平行设置的两不等截面的c字形板式支柱11和连接两c字形板式支柱11的一连接梁12及脚轮13组成,进一步的,为了推移方便,还包括有在两把手114,该两把手114分别连接在两c字形板式支柱11的等高位置上。c字形板式支柱11是由板式材料制成,具有上横梁111、下横梁112及略微倾斜地连接上横梁和下横梁一端的竖梁113,构成的c字形板式结构。上横梁、下横梁及竖梁沿各自梁长度方向上的梁宽是变化的,上横梁和下横梁从自由端到与竖梁连接的根部其梁宽是逐渐增加的,竖梁从上端到下端的梁宽也是逐渐增加的,梁宽根据对应位置所受载荷的情况进行设置,并且上、下横梁与竖梁由圆弧连接,且下横梁与竖梁下端连接的圆弧半径大于上横梁与竖梁上端连接的圆弧半径,从而形成变截面的板式支柱。在保证移动机架支架具有设计需要的稳定性和抗弯强度条件下,能最大限度的减小底座支架的尺寸,从而减少耗材和重量,以减少成本和提高移位机移位的轻便性。

本实施例中的板材采用了蜂窝复合板,也可用不锈钢蜂窝复合板或碳纤维复合板等,根据强度要求和成本的综合考虑具体的选用了铝蜂窝复合板板材,以在保证强度的条件下更好地减少自重。并且本发明一改现有异形结构的铝蜂窝复合板通过模具形成底板,再在底板间填充、粘贴蜂窝材料后形成复合板,最后在复合板的底板间的异形面上胶粘包边材料的获得方法,而是通过切割铝蜂窝复合板,并对板材切割面包覆包边型材单元的方法获得。

如图12,包边型材单元5包括包边型材51和胶条52,包边型材的包覆板材切割面的内侧设有与蜂窝复合板厚度相适配的卡接槽515,与该内侧相对的外侧设有与胶条相适配的嵌接槽511。胶条52嵌于嵌接槽511内。本实施例,包边型材51采用铝材。

卡接槽515的槽底面上设有走线槽513、514,相关电器的走线可通过走线槽布设,使走线隐蔽,并巧妙利用型材内侧空间。卡接槽515的两侧壁512向槽内方向内倾,且槽口宽度略小于包边材料的宽度,使卡接槽的两侧壁517形成卡接包边的弹性张力卡接在切割面的两侧,参见图13。

卡接槽515的槽底面与槽侧面交接处还有设有用于协助卡接槽侧壁弹性变形、避让板材底板毛刺的孔槽519。

嵌接槽511槽底面设有螺钉定位槽512,该螺钉定位槽宽度与对应螺钉旋端宽度相适配,在螺钉定位槽槽底中心对称位置设置v形槽516。为保证包边型材更牢固地连接在蜂窝复合板的切割面上,进一步的采用自攻螺钉旋接蜂窝复合板中的蜂窝材料,在下料好的包边型材51的螺钉定位槽的槽底上加工与自攻螺钉相适配的若干沉孔518,参见图14,加工沉孔时,加工刀具对准v形槽,就可在包边型材上自动对中,提高加工效率。自攻螺钉完全旋入时,其旋端应沉入螺钉定位槽中,操作者可通过自攻螺钉旋端是否进入定位槽来校对旋入方向,因此螺钉定位槽的设置为螺钉准确旋入提供了便利。在包边型材51完全连接到蜂窝复合板上后,将胶条52嵌入嵌接槽511内,胶条52由彩色的pvc材料制成,除对自攻螺钉有覆盖作用外,还对产品的外观起到美化作用,使产品更明快富有美感。

连接两上述c字形板式支柱11的一连接梁12处于该两c字形板式支柱11之间的下部,脚轮13分别连接在两c字形板式支柱11及连接梁12的下端。

如图15,为了便于两c字形板式支柱11的连接和使产品更为美观,连接梁12设计为型材结构。该型材结构主要由第一梯形管12a和第二梯形管组成12b。第一梯形管12a和第二梯形管12b均为由相互平行的底面123、125和端面120、124及分别连接底面和端面两端的侧平面127、128和斜曲面129而组成截面为梯形的管,且底面宽度大于端面宽度。底面123、125形成角钢状并通过加强筋126连接。第一梯形管12a和第二梯形管12b通过对应底面相互垂直连接并通过对应斜曲面129平滑连接。由此连接梁通过两相互垂直连接的梯形管使之呈角钢结构,因而具有较好的抗弯强度。

为了便于其他零部件的连接,在第一梯形管12a和第二梯形管12b对应端面和底面的内壁上分别设有沿长度方向设置的连接孔槽122和导槽121。对已下料的连接梁型材两端的连接孔槽122攻丝(加工内螺纹),以便通过螺钉与两平行的c字形板式支柱11连接,如图15。而导槽121可以连接安置在连接梁上的零部件,例如脚轮13,如图16,通过一个螺母连接件131和螺钉132将设有脚轮座130的脚轮13固定在导槽121中,螺母连接件131可在导槽121中移动,以便调整脚轮13的安装位置,在确定了位置后,旋动螺钉132使其抵于导槽,继续旋动螺钉,螺母连接件将脚轮座130抵紧固定在连接梁12上。

支撑板设置在两c字形板式支柱之间,且处于两c字形板式支柱上端。本发明将支撑板设计为含有空腔的支撑板型材,使支撑板不仅用于支撑剪式升降机构,而且可作为一个容纳箱体。如图17、18,该型材的上端面用于支撑剪式升降机构3,为此上端面设有引导槽42,供剪式升降机构中剪式升降支架34下侧连接端的滑动侧端滑动(参见图1中所示的滑动侧端342及实施例1中的相关说明)。同样剪式升降支架34上侧的升降端面板35上设有供升降端的滑动侧端滑动的引导槽。支撑型材的中空腔由两筋板分隔成三个平行并列的子腔44、47、48,中间子腔44用于容纳推杆电机33,中间子腔47对应于设有导槽的端面(上端面)上加工有孔441,推杆电机的一端伸出孔441外连接升降支架33,其他两子腔用于容纳电池和电器模块,并在对应的端面上分别设置充电接口与启动开关。两侧子腔47、48的侧壁上分别设有连接孔43,对下料的支撑板型材两端的连接孔43攻丝,形成螺纹孔,通过螺钉将该支撑板连接在两c字形板式支柱之间。

本实施例采用了与实施例5相同的可折叠框架21c,主要由连接框211和铰接于连接框侧边的折叠框212组成,连接框211由两平行框杆2112和连接该两平行框杆的叉形架2111组成,叉形架2111由两杆交叉连接形成,连接框211由叉形架2111固接于剪式升降机构的升降端面板35上,两折叠框212分别铰接在由两平行框杆2112的一端,使其可向连接框211折叠,使两侧的折叠框212容纳在连接框211上端。

上述的可折叠框架21c通过连接框211可转动地连接在剪式升降机构3上端包含有升降端面的升降端面板35上,具体是在升降端面板35上连接转轴214,叉形架2111的两杆交叉处设置与转轴相适配的转动孔(未画出),叉形架211由该转动孔套接于转轴而转动连接在升降端面板35上。形成叉形架2111的两杆呈垂直交叉,在叉形架2111相对转动中心的同一转动半径的四个位置上分别设置弹性定位销,升降端面板35对应于转动半径的圆周上设置四个沿周向均布的孔槽351,孔槽351按需要定向的位置设定,如图19。

转轴214的上端设有螺纹,螺旋手柄213旋接在转轴214的上端,当需要通过转动来调整可折叠框架21c的位置,旋松螺旋手柄213,弹性定位销使可折叠框架21c相对升降端面板35可转动,在可折叠框架21c上弹性定位销到对应的孔槽35中,在调整好可折叠框架21c的位置后,旋紧螺旋手柄213使折叠框架21c固定于升降端面板35上。

本实施例中的吊具22、吊带26及通过吊带26连接吊具22于升降端面板35上的方式,与实施例4相同,不再赘述。

实施例9

如图20,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8的基础上做出的,并具有与实施例8完全相同的构件:由平行设置的两不等截面的c字形板式支柱11、一连接梁12及数个脚轮13组成移动机架支架1,设置在两c字形板式支柱上端的支撑板4,具有垂直升降端面的剪式升降机构3,转动设置在剪式升降机构的升降端面上的可折叠框架21c,以及吊具22和数个吊带26。并且具有基本相同的连接结构,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8不同的结构仅在于:剪式升降机构3置于支撑板4的下端,使其升降端在c字形板式支柱内的空间进行升降运动,即将支撑板4转动180后安装到c字形板式支柱11上(如图17、18所示的支撑板4上具有引导槽42的上端面处于下端位置),可折叠框架21c处于升降端面板35的下方。这使得位移装置的所需高度空间大大降低。

据此,本发明可通过调整支撑板4的安装方式,来调整位移装置的自身高度,由此可以适应不同服务场景。例如:位移装置本身就具有较高的c字形板式支柱11,并在该c字形板式支柱11上端通过支撑板4安装剪式升降机构,使位移装置具有较高的“身高”,如若服务场景没有适应的高度空间,则可如同上述,将剪式升降机构3置于支撑板4的下端,使其升降端在c字形板式支柱内的空间进行。

因此本发明的支撑板和具有两c字形板式支柱的移动机架支架,能够方便地改变剪式升降机构的升降端方向,并通过该改变来适应不同的服务场景。

实施例10

如图21,本实施例是基于上述实施例8或9,并具有与上述实施例完全相同的构件:由平行设置的两不等截面的c字形板式支柱11、一连接梁12及数个脚轮13组成移动机架支架1,设置在两c字形板式支柱上端的支撑板4a,具有垂直升降端面的剪式升降机构3,转动设置在剪式升降机构的升降端面上的可折叠框架21c,以及吊具22和数个吊带26。并且具有基本相同的连接结构,区别就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板4是可转动地设置在两c字形板式支柱的上端,以通过支撑板4的转动,使剪式升降机构3处于支撑板4的上端或下端,更方便地实现如实施例9所述的效果。

如图22,本实施例的支撑板4a由实施例8所述的支撑板型材和连接在支撑板型材4两端的端盖49组成,端盖49上设有与支撑板型材4上连接孔43(参见图17、18)位置及尺寸相适配的安装孔491,并在中心位置设有转轴493。下料后的支撑板型材4,其两端的连接孔43内壁加工有内螺纹,两端盖分别置于支撑板型材4空腔的一端,并通过螺钉穿过安装孔491旋接于连接孔43而连接在支撑板型材4上,形成一个可转动的支撑板4a,两侧端盖上的转轴493应同轴线,为此在端盖内侧设有与支撑板型材的中间子腔44相适配的定位块494,端盖49通过定位块494插接中间子腔44而相对支撑板型材的中心定位。支撑板4a通过转轴493转动连接在平行设置的两c字形板式支柱11之间,在转动到所需位置时通过周向限位单元固定支撑板4a,使其不能转动,本实施例的周向限位单元包括设置端盖49转轴462的两侧设置第一销孔492和设置c字形板式支柱11对应于第一销孔位置的第二销孔119及防转销495。

实施例11

如图23,本实施例基于上述实施例8,具有基本相同的构件:除具有与实施例8完全相同的构件:包括由平行设置的两不等截面的c字形板式支柱11、一连接梁12及数个脚轮13组成移动机架支架1,设置在两c字形板式支柱上端的支撑板4a,具有垂直升降端面的剪式升降机构3,转动设置在剪式升降机构的升降端面上的可折叠框架21c,以及吊具22和数个吊带26。还有设有实施例7所述的坐姿调整单元20。

上述各实施例中的蜂窝复合板除可采用铝蜂窝板复合板外,均还可使用不锈钢蜂窝复合板,或碳纤维复合板,或纸碳纤维复合板。并且适合各种吊具,例如吊布,或担架,或轮椅,或折叠椅等。

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方式,任何基于本发明机理而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