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内科临床介入治疗导管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97253发布日期:2019-10-18 21:26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心内科临床介入治疗导管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心内科临床介入治疗导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介入放射学又称介入治疗学,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融合了影像诊断和临床治疗于一体的新兴学科。它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ct、超声和磁共振等影像设备的引导和监视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通过人体自然孔道或微小的创口将特定的器械导入人体病变部位进行微创治疗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目前已经成为与传统的内科、外科并列的临床三大支柱性学科。

心脑血管患者在进行血管介入导管治疗都是将很长的导管插入人体内部,由于导管很长,为了使导管顺利的进入身体内,需要将位于身体外部的导管进行固定,一般采用医用胶布粘贴,医用胶布粘贴范围小且只能粘贴细小的软质导管,不能长时间固定,如果导管滑动会增加患者痛苦,因此需要实现对介入导管进行固定的医疗器械。

现有的针对进入导管使用的固定板或固定带不但容易使导管发生位移,而且对导管的固定效果差,无法保证导管不发生滑动或滑脱,并且对介入导管固定时受力不均匀,影响介入治疗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心内科临床介入治疗导管固定装置,在输送导管进入患者体内时,可以通过顶出机构稳定的固定导管,防止导管受阻发生滑脱,在取出时,可以通过取出夹持机构,先将导管夹持住,然后将导管稳定的取出,防止导管错位,同时设有限位机构可以防止导管错位,设有升降机构,可以调整上部机构的角度,在导管输送时,调整导管的输送角度,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心内科临床介入治疗导管固定装置,包括底座、转动机构、升降机构、输送机构和输送夹持机构;

底座:底座的上表面前部安装有转动机构,转动机构上转动安装有升降台,升降台的下表面和底座的上表面后部之间通过升降机构连接,底座的上表面右部安装有控制开关组,升降台的上表面由前至后依次安装有调节机构、限位机构和输送机构,调节机构上安装有取出夹持机构,输送机构上安装有固定平台,固定平台上安装有输送夹持机构和顶出机构;

转动机构:转动机构包括两个对应的固定板,固定板之间安装有转轴,转轴上转动安装有升降台;

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包括第一铰支座和第二铰支座,第一铰支座和第二铰支座之间铰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第一铰支座安装与于升降台的下表面,第二铰支座安装于底座的上表面后部;

输送机构: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轴承座和第一固定座,第一轴承座上转动安装有第一丝杠,第一丝杠的端部与第一固定座连接,第一轴承座和第一固定座之间安装有第一滑杆,第一滑杆上滑动安装有第一滑动板,第一滑动板上安装有丝杠螺母,丝杠螺母与第一丝杆螺纹连接,第一固定座的外侧面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端部与第一丝杠连接,第一滑动板的上表面安装有固定平台;

输送夹持机构:输送夹持机构包括两个对应的基座,两个基座的内侧面均安装有伸缩杆,两个伸缩杆外部均套接有弹簧,两个伸缩杆的伸缩端均安装有第一夹持板;

其中:第一伺服电机和第一电动伸缩杆的输入端与控制开关组的输出端电连接,控制开关组的输入端与外置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二轴承座和第二固定座,第二轴承座上转动安装有第二丝杠,第二丝杠的端部与第二固定座连接,第二轴承座和第二固定座之间安装有第二滑杆,第二滑杆上滑动安装有两个第二滑动板,两个第二滑动板上均安装有丝杠螺母,两个丝杠螺母均与第二丝杠螺纹连接,第二固定座的外侧面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端部与第二丝杠连接,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入端与控制开关组的输出端电连接,便于调节两个取出夹持机构的位置和夹持力度。

进一步的,所述顶出机构包括固定台,固定台位于固定平台的上表面,固定台的后表面设有挡板,固定台的上表面安装有两个第二电动伸缩杆,第二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安装有顶板,第二电动伸缩杆的输入端与控制开关组的输出端电连接,便于在输送导管的时候将导管的后端限位,防止导管滑脱。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直板,直板位于升降台的上表面中部,直板上安装有限位环,便于对导管进行限位,防止导管错位。

进一步的,所述取出夹持机构包括两个连接板,两个连接板的内侧面均安装有第二夹持板,便于在取出导管时对导管进行夹持,防止导管松脱。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后部安装有两个对应的缓冲垫,缓冲垫为圆柱形海绵垫,防止升降台下降时与底座碰撞。

进一步的,所述两个第一夹持板的内侧面均设有一层防滑垫,防滑垫为橡胶垫,便于增加第一夹持板的夹持力度,防止导管滑脱。

进一步的,所述两个第二夹持板的内侧面均设有两排卡齿,卡齿为塑胶卡齿,便于在取出导管时增加对导管的夹持力度。

进一步的,所述顶板和固定台的内侧面中部均开设有圆弧形槽,挡板的高度大于固定台的高度,便于对导管后端进行限位。

进一步的,所述两个第一夹持板、限位环和两个第二夹持板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且限位环为钛钢环,便于防止限位环锈蚀,增加装置的整体使用寿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心内科临床介入治疗导管固定装置,具有以下好处:

1、顶出机构包括固定台,固定台的后表面设有挡板,挡板的高度大于固定台,固定台与顶板配合可以将导管的后端夹持住,同时挡板可以将导管后端限位,便于在输送导管的时候防止导管滑脱。

2、升降机构包括第一铰支座和第二铰支座,第一铰支座和第二铰支座之间铰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第一铰支座安装与于升降台的下表面,第二铰支座安装于底座的上表面后部,便于调整上部机构的角度,调整导管输送角度,方便医生操作。

3、两个第二夹持板的内侧面均设有两排卡齿,卡齿为塑胶卡齿,便于在取出导管时增加对导管的夹持力度,防止取出导管时,导管滑脱,同时采用塑胶卡齿可以防止对导管造成破损。

4、限位机构包括直板,直板位于升降台的上表面中部,直板上安装有限位环,便于对导管进行限位,防止导管错位,且限位环为钛钢环,便于防止限位环锈蚀,增加装置的整体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右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主视图。

图中:1底座、2控制开关组、3转动机构、301固定板、302转轴、4升降机构、401第一铰支座、402第二铰支座、403第一电动伸缩杆、5升降台、6调节机构、601第二轴承座、602第二固定座、603第二丝杠、604第二滑杆、605第二伺服电机、606第二滑动板、7输送机构、701第一轴承座、702第一固定座、703第一丝杠、704第一滑杆、705第一伺服电机、706第一滑动板、8固定平台、9输送夹持机构、901基座、902伸缩杆、903弹簧、904第一夹持板、10顶出机构、1001固定台、1002第二电动伸缩杆、1003顶板、1004挡板、11限位机构、1101直板、1102限位环、12缓冲垫、13取出夹持机构、1301连接板、1302第二夹持板、1303卡齿、14防滑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心内科临床介入治疗导管固定装置,包括底座1、转动机构3、升降机构4、输送机构7和输送夹持机构9;

底座1:底座1的上表面前部安装有转动机构3,转动机构3上转动安装有升降台5,升降台5的下表面和底座1的上表面后部之间通过升降机构4连接,底座1的上表面右部安装有控制开关组2,升降台5的上表面由前至后依次安装有调节机构6、限位机构11和输送机构7,调节机构6上安装有取出夹持机构13,输送机构7上安装有固定平台8,固定平台8上安装有输送夹持机构9和顶出机构10;

转动机构3:转动机构3包括两个对应的固定板301,固定板301之间安装有转轴302,转轴302上转动安装有升降台5;

升降机构4:升降机构4包括第一铰支座401和第二铰支座402,第一铰支座401和第二铰支座402之间铰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403,第一铰支座401安装与于升降台5的下表面,第二铰支座402安装于底座1的上表面后部;

输送机构7:输送机构7包括第一轴承座701和第一固定座702,第一轴承座701上转动安装有第一丝杠703,第一丝杠703的端部与第一固定座702连接,第一轴承座701和第一固定座702之间安装有第一滑杆704,第一滑杆704上滑动安装有第一滑动板706,第一滑动板706上安装有丝杠螺母,丝杠螺母与第一丝杆703螺纹连接,第一固定座702的外侧面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705,第一伺服电机705的输出轴端部与第一丝杠703连接,第一滑动板706的上表面安装有固定平台8;

输送夹持机构9:输送夹持机构9包括两个对应的基座901,两个基座901的内侧面均安装有伸缩杆902,两个伸缩杆902外部均套接有弹簧903,两个伸缩杆902的伸缩端均安装有第一夹持板904;

其中:第一伺服电机705和第一电动伸缩杆403的输入端与控制开关组5的输出端电连接,控制开关组5的输入端与外置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

调节机构6包括第二轴承座601和第二固定座602,第二轴承座601上转动安装有第二丝杠603,第二丝杠603的端部与第二固定座602连接,第二轴承座601和第二固定座602之间安装有第二滑杆604,第二滑杆604上滑动安装有两个第二滑动板606,两个第二滑动板606上均安装有丝杠螺母,两个丝杠螺母均与第二丝杠603螺纹连接,第二固定座602的外侧面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605,第二伺服电机605的输出轴端部与第二丝杠603连接,第二伺服电机605的输入端与控制开关组2的输出端电连接,便于调节两个取出夹持机构13的位置和夹持力度。

顶出机构10包括固定台1001,固定台1001位于固定平台8的上表面,固定台1001的后表面设有挡板1004,固定台1001的上表面安装有两个第二电动伸缩杆1002,第二电动伸缩杆1002的伸缩端安装有顶板1003,第二电动伸缩杆1002的输入端与控制开关组5的输出端电连接,便于在输送导管的时候将导管的后端限位,防止导管滑脱。

限位机构11包括直板1101,直板1101位于升降台5的上表面中部,直板1101上安装有限位环1102,便于对导管进行限位,防止导管错位。

取出夹持机构13包括两个连接板1301,两个连接板1301的内侧面均安装有第二夹持板1302,便于在取出导管时对导管进行夹持,防止导管松脱。

底座1的上表面后部安装有两个对应的缓冲垫12,缓冲垫12为圆柱形海绵垫,防止升降台5下降时与底座1碰撞。

两个第一夹持板904的内侧面均设有一层防滑垫14,防滑垫14为橡胶垫,便于增加第一夹持板904的夹持力度,防止导管滑脱。

两个第二夹持板1302的内侧面均设有两排卡齿1303,卡齿1303为塑胶卡齿,便于在取出导管时增加对导管的夹持力度。

顶板1003和固定台1001的内侧面中部均开设有圆弧形槽,挡板1004的高度大于固定台1001的高度,便于对导管后端进行限位。

两个第一夹持板904、限位环1102和两个第二夹持板1302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且限位环1102为钛钢环,便于防止限位环1102锈蚀,增加装置的整体使用寿命。

在使用时:将导管通过输送夹持机构9的两个第一夹持板904将导管夹住,然后将导管的后端部放在顶出机构10上,然后将导管的后端部与挡板1004贴合,然后通过控制开关组2调整第二电动伸缩杆1002的高度,然后将导管的后端部夹持住,然后调整第一电动伸缩杆403的长度来间接调整升降台5和底座1的角度,然后将导管的前端通过限位环1102中穿过,然后通过第一伺服电机705转动带动第一丝杠703转动,然后第一丝杠703转动可以带动第一滑动板706移动,可以使上部的机构对导管进行输送,当需要取出导管时,可以通过第二伺服电机605带动第二丝杠603转动,然后带动两个第二滑动板606移动,然后可以调整取出夹持机构13的位置,然后使用取出夹持机构13将导管夹持住,然后卡齿1303可以将导管紧固住,防止导管滑脱。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所公开的第一电动伸缩杆403和第二电动伸缩杆1002为中山市锦格五金机电有限公司的1602号电动伸缩杆,第一伺服电机705和第二伺服电机605可选用武汉保华智科数控设备有限公司的ldd华大伺服电机。控制开关组2控制第一电动伸缩杆403、第二电动伸缩杆1002、第一伺服电机705和第二伺服电机605工作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方法。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