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鼻孔吸氧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75563发布日期:2019-10-29 03:14阅读:9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后鼻孔吸氧管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后鼻孔吸氧管,属于吸氧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吸氧是医疗上经常用到的治疗手段,其中比较常用的是鼻塞和鼻导管吸氧法:鼻塞法是鼻塞放于一侧鼻前庭内,并与鼻腔紧密接触吸氧。鼻导管法是将一导管插入鼻腔顶端吸氧,导管位于人体的后鼻孔处,这种吸氧方法能够提高氧气的利用率。并且在做气管镜时,通常是采用鼻导管吸氧法。现有技术中,没有专用的后鼻孔吸氧管,通常是使用普通的导管或者吸痰管,实际使用效果并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后鼻孔吸氧管,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后鼻孔吸氧管,包括用于插入鼻腔内部并且同输氧机连通的输氧管;所述输氧管一端为封闭的弧形导引头并且在弧形导引头的侧壁设置输气孔;输氧管中部设置用于卡在前鼻孔出口处内侧的球囊并在球囊朝向弧形导引头的侧面设置若干通气孔,球囊与套装在输氧管外的输气套管连通,输气套管外端设置输气接口。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输气孔处倾斜设置输气头。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输气头与输氧管之间的角度为90°~125°。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输气头的长度为0.4~0.8cm。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输氧管表面设置刻度。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输氧管与弧形导引头相对的另一端设置用于分辨输气孔方向的标记。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输氧管具有标记的一端设置便于同接头插接的扩口。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输气头的出口处设置外翻边。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输气孔设置若干个并且在输氧管的一侧成圆形阵列排布。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取得的技术效果有:

本发明的吸氧管的改进主要在于球囊部分,首先将球囊的位置改进设置在了输氧管的中间部分,在使用时通过输入气体能够膨胀卡在前鼻孔处的鼻腔内,相对于卡在气管入口处,该方式的不舒适感降低。其次,球囊还设置有通气孔并且能够通过输气套管通入气体,通入的气体可以是湿化氧气或者其他雾化的药剂,能够保证鼻腔内的湿润同时起到雾化给药的作用。球囊能够起到缓冲气体以及卡固输氧管的作用。球囊的设置能够在进行后鼻孔输氧的同时,保证鼻腔内的舒适感。输气套管、球囊的位置以及球囊上的通气孔,相互配合,共同作用,使该后鼻孔输氧管,具有上述良好的功能以及使用效果。

本发明将输氧管的一端封闭并且设置弧形导引头,同时在弧形导引头的侧壁设置输气孔,弧形导引头能够便于在插管时操作并且减少对鼻腔内壁的摩擦而带来的不舒适感。输气孔设置在侧壁,并且进一步的,在输气孔处倾斜设置输气头。能够更加适合于后鼻孔处的结构,使氧气气流能够更准确地进入到气管内。

本发明在输氧管与弧形导引头相对的另一端设置标记,能够便于分辨输气孔方向,医务人员在进行插管使,能够通过标记准确快捷地将输氧管插入到指定位置并且使输气孔朝向气管的方向。

本发明结构设置合理,使用方便,使用舒适感较好,后鼻孔吸氧管能够使医务工作者的后鼻孔吸氧插管操作更加便捷,有利于后鼻孔吸氧的实施,提高氧气的利用率;该后鼻孔吸氧管能够使医务工作者和患者均具有良好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使用时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设置若干个输气孔时的示意图;

其中,1、输氧管,2、弧形导引头,3、输气孔,4、球囊,5、通气孔,6、输气套管,7、输气接口,8、输气头,9、扩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后鼻孔吸氧管,用于医疗上的后鼻孔输氧。该吸氧管是一种专用器械,专门适用于患者进行后鼻孔输氧。

如图1、图2所示,该后鼻孔吸氧管,包括用于插入鼻腔内部的输氧管1。所述输氧管1的外端同输氧机连通,内端伸入到鼻腔内部并且位于后鼻孔处。输氧管1同输氧机连通的的一端为开口设置,而插入到鼻腔内部的一端为封闭设置。输氧管1封闭的一端设置弧形导引头2,在弧形导引头2的侧壁设置输气孔3。通过输气孔3将氧气输送到气管内,氧气气流不会直接吹到鼻腔内侧壁,从而避免不舒适的感觉。

在具体的实施中,如图2所示,通常还在输气孔3处倾斜设置输气头8,通过输气头8能够使氧气气流倾斜吹出。具体的是,将输气头8与输氧管1之间的角度设置为90°~125°。如图3所示,在将输氧管1插入到鼻腔内并使最里端位于后鼻孔处时,输气头8能够刚好朝向气管的方向,进而氧气气流能够更好的进入到气管内。

在具体的实施中,输气头8的长度为0.4~0.8cm。输气头8的长度不宜过长,如果过长会影响输氧管的插入。

该后鼻孔输氧管的输气孔3还有另外一种设置方式,具体的是,在输氧管1的弧形导引头2部分的侧壁集中设置若干个输气孔3形成输气孔区,该结构下的输气孔的直径小于仅仅设置一个输气孔时的直径,如图4所示,所述输气孔区位于输氧管的一侧,并且输气孔区内的输气孔成圆形阵列排布,该结构下的输气孔3能够保证氧气更加均匀的输出,氧气以若干个小股份气流的形式吹入到气管内,而不会直接以气流的状态对气管形成冲击造成不舒适感。

本发明在输氧管1中部设置球囊4,所述球囊4在充气后能够变大,从而能够卡在前鼻孔出口处内侧,即卡在鼻腔内。球囊4朝向弧形导引头2的侧面设置若干通气孔5,能够使球囊4内的部分气体流出。相对应的,在球囊4未设置通气孔5的一侧连通设置输气套管6,通过输气套管6向球囊4内通气。由于输气孔的直径较小(通常为1~2mm),输气套管6的入口流量大于通气孔5的出气流量,球囊4能够处于膨胀状态。输气套管6套装在输氧管1的外侧,输气套管6与输氧管1之间的空间能够输送气体到球囊4内。输气套管6的最外端的端部是封闭的,在输气套管6的外端的侧面设置输气接口7,输气接口7也能够同输氧机连通或者同雾化器等其他仪器相连。通过输气接口7可以输送雾化药剂或者湿化的氧气。该吸氧管设置时的球囊4卡在鼻腔内,相对于卡在气管入口处不舒适感降低,该球囊4设置有通气孔5能够朝鼻腔内输入氧气尤其是输入湿化氧气,能够保证鼻腔内的湿润,对鼻腔黏膜具有保护作用。同时球囊4上通气孔5的设置,球囊4内的气体一直处于向外排出的状态,这样使球囊4不会处于最大的膨胀状态,球囊4处于较为合适的膨胀状态,既能够使输氧管1不会从鼻腔内滑落,同时又不至于由于球囊4处于过度膨胀而引起鼻腔的不舒适的感觉。而使用输气套管6为球囊4充气的优势在于,通过输气套管6进入到球囊4的气体是从四周进入的,能够使球囊4内的充气均匀,球囊4充气后的形状一致性好,与单一的导管式直接充气的方式相比,更加不易掉落。

本发明的后鼻孔输氧管在加工制作中,球囊4与弧形导引头2之间的距离可以设置几种型号,在使用中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型号。

本发明的吸氧管,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在输氧管1表面设置刻度,能够提示输氧管1插入到鼻腔内的长度,从而便于医生判断是否将输氧管1插入到后鼻孔的位置。

本发明的吸氧管,在使用时需要确保输氧管1弧形导引头2一端的输气孔3或者输气头8正朝向气管,为了便于医生的操作,在输氧管1与弧形导引头2相对的另一端设置用于分辨输气孔3方向的标记。例如,可以设置豁口或者标线来作为标记。标记可以设置在输气孔3的同一侧或者是相对侧,根据标记确定输气孔3的开口朝向。

本发明在具体的实施中,为了便于输氧管1同接头的连接,在输氧管1具有标记的一端设置扩口9。通过扩口9能够快捷准确地同接头插接。

本发明在具体的实施中,在输气头8的出口处设置外翻边,通过设置外翻边能够尽可能地减少输气头8的最下端部分同鼻腔内壁的摩擦,减少插管时的不舒适的感觉。

图1、图2、图4中的输氧管为直线状态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表示各个部分的结构和相对位置关系,在实际使用中,输氧管和输氧套管都是柔性管,能够随影弯曲。

后鼻孔吸氧管可以在做气管镜时使用,尤其适用于儿童支气管镜患者。

本发明从医务人员的使用需求以及患者的使用体验考虑,设计了具有全新结构的后鼻孔吸氧管,该吸氧管尤其适用于后鼻孔输氧。该吸氧管的结构设置合理,操作使用方便。该吸氧管能够促进后鼻孔吸氧的实施,从而提高氧气的利用率;该后鼻孔吸氧管使医务工作者和患者均具有良好的使用体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