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56115发布日期:2021-03-23 10:46阅读:38来源:国知局
解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施方式涉及针对ct装置的画质评价的医学成像技术,特别涉及解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使用x射线来生成图像的放射线断层摄影装置,已知有x射线ct装置。x射线ct装置具有放出x射线的x射线管、和检测x射线的x射线检测器。从x射线管放出的x射线穿过被检体后被x射线检测器检出。x射线检测器检测透射过被检体的x射线,并输出与其强度相应的电信号。从x射线检测器输出的电信号被数据收集部接收,并转换为x射线数据。基于该x射线数据来重建图像。进行图像重建时,可以使用对水或空气等基准物质摄像后得到的修正数据等,对摄像被检体后得到的数据进行修正。通过该修正,能够得到高品质的图像。例如,由于x射线ct装置的使用环境、x射线ct装置的使用期间等原因,有时经过ct摄影得到的被检体的ct图像(重建图像)中可能含有伪影。当存在伪影时,图像品质降低。因此,已知有为了减少伪影而使用模体(phantom)来进行校正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034306号公报作为使用模体的校正法,可以列举水模校正法。水模校正法中,利用对具有圆柱或椭圆柱状的形状的水模进行摄像而产生的水图像。另外,模体除了可以用于图像校正以外,还可以用于ct装置的出厂前的画质检测,通过使用模体来模拟ct装置的实际检测中的解析项目,能够调整出厂前设置,提高画质质量。但是,在使用模体的过程中,需要专门的知识,因此模体的使用对于x射线ct装置的一般操作者(例如摄影技师)来说是困难的,对于医院来说,在购置装置后还需要人员培训的时间。另外,以往,在利用模体(例如水模)执行出厂前的ct装置的画质评价时,需要按照操作手册先放置一种模体,进行解析后,再手动替换为另一模体,并对另一模体进行解析。整个过程需要手动进行,解析效率低。为了尽可能地减少解析中的手动操作、并且降低设备的使用门槛,期望的是,即使事先不知道模体保持架上所保持的模体的具体情况,利用图像识别技术,也能够自动地识别模体的保持状态和模体的类型,以便在扫描操作端可以简便地选择需要的模体来进行ct装置的画质评价。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扫描解析过程中无需手动操作、解析效率高的解析装置。技术方案的解析装置,具备:模体识别单元,识别模体保持架上所保持的模体的保持状态和类型;以及模体解析单元,根据模体识别单元识别的结果,自动地将所需的模体移动到扫描中心并执行相应的解析。技术方案的模体识别和解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模体识别步骤,识别模体保持架上所保持的模体的保持状态和类型;以及模体解析步骤,根据模体识别步骤中识别出的结果,自动地将所需的模体移动到扫描中心并执行相应的解析。技术方案的存储介质,存储有供处理器执行的程序,处理器通过执行上述程序而执行如下步骤:模体识别步骤,识别模体保持架上所保持的模体的保持状态和类型;以及模体解析步骤,根据模体识别步骤中识别出的结果,自动地将所需的模体移动到扫描中心并执行相应的解析。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减少扫描及解析过程中的手动操作,提高解析效率,另外由于模体的解析和扫描过程可以由程序自动执行,因此不需要操作人员具备有关模体的知识,便于经验少的人快速上手,并减少了错误发生的可能性。此外,由于利用了模体的自动识别技术,因此可以实现扫描端与扫描控制端的远程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中x射线ct装置1的硬件构成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模体保持架与模体的设置方式的一例的说明图。图3为包括诊床顶板的一部分、模体保持架和模体在内的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以往的从扫描到解析的一体化解析过程的流程图。图5示出实施方式1的解析装置的模式图。图6表示通过距离测定的方法来识别模体的保持状态的示意图。图7是通过距离测定的方法来识别模体的保持状态的流程图。图8表示通过边缘检测的方法来识别模体的保持状态的示意图。图9是通过边缘检测和模板匹配的方法来识别模体的保持状态的流程图。图10是通过特征提取的方法来识别模体的类型的示意图。图11示出实施方式2的解析装置的模式图。图12表示实施方式2的解析装置的概略构成图。图13示出实施方式2的解析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以下实施方式。实施方式的解析装置,具备:模体识别单元,识别模体保持架上所保持的模体的保持状态和类型;以及模体解析单元,根据模体识别单元识别的结果,自动地将所需的模体移动到扫描中心并执行相应的解析。图1是本实施方式中x射线ct装置1的硬件构成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模体保持架与模体的设置方式的一例的说明图。如图1所示,扫描机架(gantry)2具有x射线管21、孔径部22、准直装置23、x射线检测器24、数据收集部25、旋转部26、高电压电源27、孔径驱动装置28、旋转驱动装置29、和控制部30。旋转部26可旋转地被支撑。x射线管21、孔径部22、准直装置23、x射线检测器24、数据收集部25被搭载在旋转部26上。x射线管21产生向模体照射的x射线,x射线检测器24与x射线管21隔着中间的摄影空间而相互对置配置。孔径部22配置在x射线管21与摄像空间之间,调整从x射线管21的x射线焦点朝向x射线检测器24放射的x射线的成像形态。准直装置23配置在摄影空间与x射线检测器24之间。准直装置23将向x射线检测器24入射的散射线除去。x射线检测器24检测透过被检体(实施方式中为模体)的x射线,并输出与x射线的强度相应的电信号。数据收集部25收集从x射线检测器24输出的电信号,并转换为x射线数据。旋转部26使包含x射线管21和x射线检测器24在内的摄像系统绕诊床4旋转。高电压电源27向x射线管21供给高电压及电流。孔径驱动装置28驱动孔径部22来使其开口变形。旋转驱动装置29对旋转部26进行旋转驱动。控制部30与操作台6连接,根据来自操作台6的指令,对x射线ct装置1的各部件进行控制,执行x射线扫描,并将扫描结果送回到操作台6,操作人员可以根据扫描结果来进行模体的选择、变更。如图2所示,诊床4具有驱动装置40、诊床顶板41、模体保持架43和模体42。模体保持架43是对模体42进行保持的保持装置。模体保持架43和模体42位于诊床顶板41的上方,模体保持架43与诊床顶板41接触地载置在诊床顶板41之上,模体42通过被模体保持架43保持而被间接地载置在诊床顶板41之上。模体42是基准物质,作为一例,可以是水模。另外,模体42本身有多种类型,模体类型不同的情况下,其对应的形状和大小可能存在不同,内部包含的材质可能存在不同,不同的材质在定位图像中对应的像素值也不同。驱动装置40设置于诊床顶板,对诊床顶板41进行驱动,使诊床顶板沿y方向升降,并沿z方向移动。图2中表示为模体保持架43和模体42被设置在诊床顶板的前侧,但这只是一例,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此外图2中示出了模体的数量为2个,分别被保持在模体保持架43的前侧和后侧的情况,但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扫描机架(gantry)2可以是现有设计中的任意一种,因此图2中省略了关于其详细结构的说明。图3为包括诊床顶板的一部分、模体保持架和模体在内的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2、图3中示出了模体的保持状态为双侧保持的情况,但是现有的模体保持架有单侧保持和双侧保持的两种规格。当采用单侧保持的模体保持架时,只能在模体保持架的一侧放置模体,当采用双侧保持的模体保持架时,有只在模体保持架的前侧和后侧中的一侧放置模体的情况,也有在保持架的双侧都放置模体的情况。在双侧都放置模体的情况下,一般来说,两侧的模体的类型不同,模体的放置位置不因类型而被确定,即,可以将一个模体选择性地放置在前侧和后侧中的一侧,而将另一个模体放置在前侧和后侧中的另一侧。下面,仅讨论两侧保持有不同类型的模体的情况,不讨论两侧保持相同类型的模体的情况,但是即使保持相同类型的模体,也适用本实施方式的方法。为了表示在模体保持架两侧放置有不同的模体的情况,图3中将模体42划分为第一模体42-1和第2模体42-2。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说明方便,以佳能医疗系统株式会社的水模类型为例进行说明,模体42-1表示tos-ss模体(其中包括被称为180-tos的tos模体和被称为180-water的纯水模体),模体42-2表示320-water模体。模体42-1和模体42-2分别对应于不同项目的检测。·180-water模体的检测项目为:在扫描视野为180mm时,检测如下的(1)~(3)的项目。(1)像素值测定(2)像素值均一性测定(3)噪声(noise)·320-water模体的检测项目为:在扫描视野为320mm时,检测如下的(1)~(3)的项目。(1)像素值测定(2)像素值均一性测定(3)noise·180tos模体的检测项目为:在扫描视野为180mm时,检测(1)像素值直线性这一项目。上面列举的模体为水模,但不限定于此,且模体(此处为水模)的类型也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中列举的几种。以往,在进行扫描到解析的一体化解析的过程中,需要按照图4所示的流程,先按照操作手册挂置tos-ss模体,分别对180-tos模体和180-water模体进行解析,然后再人工切换为320-water模体进行解析,整个过程依靠人工干预,降低了解析效率。若在模体保持架上事先载置好两个模体,通过自动识别技术对两个模体的类型进行识别来自动切换,则可以显著提高作业效率。因此期望一种模体的识别和解析装置,其可以自动识别模体保持架上的模体的保持状态、即是单侧保持还是双侧保持,并且可以自动识别所保持的模体的类型。实施方式1图5示出实施方式1的解析装置的模式图。解析装置10具备模体识别单元11和模体解析单元12。模体识别单元11识别模体保持架上所保持的模体的保持状态和类型,模体解析单元12根据模体识别单元11识别的结果,自动地将所需的模体移动到扫描中心并执行相应的解析。所述扫描中心处于x射线管21与x射线管检测器24之间,是x射线管21发出的x射线在被x射线管检测器24接收之前经过的位置,并且是模体保持架上的模体沿z方向移动后接收扫描的位置。具体来说,模体识别单元11包含定位图像取得单元111、模体保持状态分析单元112、和模体类型分析单元113。定位图像取得单元111取得模体和模体保持架的透视像作为定位图像(scano图像)。所述定位图像的采集范围被设置为大于各模体与模体保持架的尺寸之和,例如设第1模体的尺寸为d1、设第2模体的尺寸为d2、设模体保持架的尺寸为d3时,采集范围l应满足l>d1+d2+d3,模体的尺寸d1、d2可以根据所需的模体的尺寸来设定,也可以采用各模体的尺寸规格中的最大值来设定。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可以采集到空气与模体的边界。模体保持状态分析单元112基于不同物质在定位图像中所对应的像素值存在不同这一原理,判断定位图像中各像素与相邻的像素之间的像素值的差值是否超过预先定义的阈值,通过上述比较,识别出不同物质之间例如模体部分与空气部分之间的边界。另外,模体保持状态分析单元112也可以根据像素值将定位画像处理成灰度图像来进行灰度特征的提取,通过判断定位图像中各像素与相邻的像素之间的灰度值的差值是否超过预先定义的阈值来识别不同物质之间的边界。在定位图像中,空气部分和模体部分可以较为明显的区分。从而根据像素值的不同,可以区分空气部分与模体部分。另外,若将像素值转换为灰度值,则定位图像中,空气部分和模体部分的灰度值也存在明显的边界,从而根据灰度值的不同,也可以区分空气部分与模体部分。模体类型分析单元113提取定位图像中的模体内部的像素值作为模体的内部特征,并基于上述内部特征和提取出的模体的边缘,分析模体保持架上的模体的类型。不同的模体对应于不同的解析项目。在通过模体保持状态分析单元112和模体类型分析单元113分别识别出模体的保持状态和类型后,模体解析单元12根据识别结果,自动地将解析项目所需的模体移动到扫描中心并执行相应的解析。由此,通过本实施方式的构成,可以减少扫描到解析的一体化过程中的人工干预,提高效率,此外由于不要求操作人员的对于模体的知识储备,因此通用性强,可以快速投入使用。在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利用不同物质之间的像素值不同这一原理,分别通过距离测定方法、边缘检测方法、模板匹配方法,来确定模体与空气的边界和/或模体的边缘(外部特征、尺寸特征),进而识别模体的保持状态。图6表示通过距离测定的方法来识别模体的保持状态的示意图。距离测定方法适用于在已知一个模体的放置位置和该模体的尺寸特征时识别是否存在另一个模体的情况。在进行距离测定之前,需要提前确定模体在模体保持架上的放置位置、模体处于放置状态时的沿z方向的宽度d1、以及模体保持架的沿z方向的宽度d3。下面的说明中,将已知的一个模体称为第一模体,将待检测的另一个模体称为第二模体。在通过定位扫描,取得包含模体和模体保持架在内的定位图像(scano图像)后,对于定位图像,从已知放置有第一模体的模体保持架一侧开始检测空气与模体的前端部分的边界,之后根据第一模体的固有尺寸d1以及模体保持架的固有尺寸d3,确定出第二模体在定位图像中的可能的位置范围,接着通过像素值来判断该位置范围中是否存在第二模体,从而确定模体在模体保持架上的保持状态是单侧保持还是双侧保持。上述第二模体的位置范围可以是预先规定的范围,也可以是基于多种模体的固有尺寸而确定的最小的尺寸范围。所述定位图像的采集范围被设置为,大于第一模体的宽度d1+模体保持架的宽度d3+第二模体的理论宽度d2,其中第二模体的理论宽度可以由各种模体的宽度中的最大值决定。当在第二模体的位置范围中存在满足像素值要求的至少一条从上到下的直线时,认为该位置范围中存在另一个模体,即模体的保持状态为双侧保持,当在该第二模体的位置范围中不存在满足像素值要求的至少一条从上到下的直线时,认为该位置范围中不存在另一个模体,即模体的保持状态为单侧保持。图7是通过距离测定的方法来识别模体的保持状态的流程图。首先,在步骤s101中,将模体载置于模体保持架。接着,在步骤s102中,执行定位扫描,获取模体及模体保持架的定位图像。在步骤s103中,根据定位图像中空气与模体的像素值的不同,确定出已知的一个模体的前端侧即远离模体保持架一侧与空气之间的边界。在步骤s104中,基于该一个模体与模体保持架的固有尺寸,确定从上述边界位置到另一个模体的理论上的物理距离,之后确定另一个模体在定位图像中的位置范围。在步骤s105中,通过像素值判断该范围内是否包含模体,在包含模体时判断为双侧保持,在不包含模体时判断为单侧保持。图8表示通过边缘检测的方法来识别模体的保持状态的示意图。由于不同物质之间的像素值存在区别,而在定位图像中包含了一个或多个模体、模体保持架、和诊床顶板等,所以定位图像中各像素所表示的像素值存在不同。基于各像素的像素值,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可以识别出各个物质的外缘,将表示识别出的各个外缘的外缘数据作为边缘检测的结果保存。例如,模体保持状态分析单元判断定位图像中各像素与相邻的像素之间的像素值的差值是否超过预先定义的阈值,通过上述比较,识别出不同物质的外缘。另外,例如在将不同物质的像素值用不同的灰度值表示时,定位图像中的各像素按照每个物质以不同灰度值表示。通过判断定位图像中各像素与相邻的像素之间的灰度值的差值是否超过预先定义的阈值,也可以识别不同物质的外缘。接着,根据模体保持架、模体和诊床顶板的位置关系,确定出各个外缘分别对应于模体保持架、模体和诊床顶板中的哪个,进而确定出模体的外缘,从而可以确定模体在模体保持架上的保持状态为单侧保持和双侧保持的哪一种。另外,虽然没有图示,但是除了图6和图8示出的保持状态的检测方法以外,作为识别模体的保持状态的又一种方法,还可以采用模板匹配的检测方法。模板匹配是一种基本的模式识别方法,研究某一特定对象物的图案位于图像的什么地方,进而识别对象物。由于在模体为双侧保持(包括第一模体、保持架、第二模体)和单侧保持(包括模体、保持架)时,他们的特征有明显的区别,因此可以将上述特征保存为特征模板。在获取模体的定位图像后,从定位图像中提取模体的外部特征,例如可以根据像素值将图像处理成灰度图像进行特征提取,也可以直接根据像素值进行特征提取。之后,将从定位图像提取的特征与保存的模板特征进行匹配,判断匹配程度,进而判断模体的保持状态。图9是通过边缘检测和模板匹配的方法来识别模体的保持状态的流程图。首先,在步骤s201中,将模体载置于模体保持架。接着,在步骤s202中,执行定位扫描,获取模体及模体保持架的定位图像。在步骤s203中,对于定位图像,执行边缘检测,根据定位图像中不同物质的像素值不同,通过边缘检测而识别出各个物质的边缘。之后,在步骤s204中,根据所识别出的各个物质的边缘和相互间的连接关系,识别出模体的保持状态。或者代替步骤s203、s204而执行步骤s205、s206。在步骤s205中,在所获取的各模体和模体保持架的定位图像中匹配事先生成的双侧保持或单侧保持的特征模板。之后,在步骤s206中,根据匹配的程度,识别出模体的保持状态。如上所述,通过边缘检测方法,可以检测出模体的外缘,由此可以知道模体的尺寸,即可以确定出模体的长度、宽度及高度。根据模体的类型,有时其形状和大小不同。利用上述检测出的模体的外部特征可以识别出模体的可能的类型。例如图8中位于模体保持架左侧的模体对应于佳能医疗系统株式会社的tos-ss模体(其中包括被称为180-tos的tos模体和被称为180-water的纯水模体),位于模体保持架右侧的模体对应于佳能医疗系统株式会社的320-water模体,为了方便说明,在后面的叙述中,将tos-ss模体称为180模体。该180模体和320模体从外部特征来看存在显著差别,因此根据边缘检测得到的外部特征,可以确定出180模体、320模体等模体可能的类型。但是,图8中的包括180-tos和180-water在内的180模体只是一例,该180模体也可以是整体为180-water的、不包含180-tos的纯水模体,也可以是不包含水的空气模体,此外图8中例示了320模体是320-water模体的情况,但这只是一例。虽然180模体和320模体可以通过外部特征来加以区别,但是模体内部的物质成分不能通过外部特征而只能通过内部特征来加以区分。图10是通过特征提取的方法来识别模体的类型的示意图。模体类型分析单元113作为识别模体类型的手段,在取得了作为模体的外部特征的模体的边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取定位图像中的模体的内部的像素值作为模体的内部特征,来识别各模体的类型。另外,也可以将像素值转化为定位图像的灰度值而将灰度值作为模体的内部特征,下面仅说明像素值的情况,而省略了灰度值的情况。模体内部的材质可能是均匀的(例如纯水),也可能是不均匀的(例如纯水和其他材质的棒状体)。因此在取得定位图像中的模体的内部特征时,根据模体的外部特征的尺寸信息,设定至少一个位置,从而取得定位图像中的模体内部的像素值。由于不同物质的像素值不同,所以可以考虑将不同物质的像素值、表示模体的外部特征的尺寸信息、和模体的类型建立关联地保持在数据库中,在检测到模体的外部特征的情况下,提取定位图像中的模体内部的作为特征数据的像素值,将所检测到的模体的外部特征和模体内部的像素值与数据库中保存的信息进行比较,将外部特征和内部特征各自的比较结果都一致的模体类型确定为该模体的类型。模体解析单元根据识别出的模体的保持状态和模体的类型,进行模体的控制。在识别出模体为单侧保持的情况下,模体解析单元根据识别出的模体类型,判断模体保持架上保持的模体是否为所需的模体,若结果是肯定的,将该模体移动到扫描中心并执行相应的解析;若结果是否定的,则督促操作人员更换模体。在识别出模体为双侧保持的情况下,模体解析单元根据识别出的模体的类型,判断模体保持架上是否保持有所需的模体,若结果是肯定的,自动地将所需的模体移动到扫描中心并执行相应的解析;若结果是否定的,则督促操作人员更换模体。从而,通过本实施方式的解析装置,能够减少扫描及解析过程中的手动操作,提高解析效率,另外由于模体的解析和扫描过程可以由程序自动执行,因此不需要操作人员具备有关模体的知识,便于经验少的人快速上手,并减少了错误发生的可能性。实施方式2实施方式2中,x射线ct装置1的摄像系统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省略了该部分的图示。实施方式2的解析装置30与实施方式1的解析装置10相比,区别在于:不使用定位图像,在模体保持架与模体固定元件之间安装有压力感测单元,通过检测压力感测单元的输出电压来确定模体的保持状态和模体的类型。图11示出实施方式2的解析装置的模式图。图12表示实施方式2的解析装置的概略构成图。解析装置30具备:包含压力感测单元311、电压转换单元312、和电压分析单元313的模体识别单元31、以及模体解析单元32。其中模体解析单元32的作用与实施方式1相同,下面仅说明不同的部分。模体保持架43与诊床顶板41连接地被设置在诊床顶板41的上表面。模体保持架43的两侧设有用于固定模体的模体固定元件。压力感测单元311设置在模体保持架与模体固定元件之间,压力感测单元311可以通过压敏传感器实现,模体保持架43以能够向压敏传感器提供电力的方式被设置。作为模体固定元件,有在模体保持架的前后设置两个挂钩来固定模体的情况。通过在模体保持架与模体固定用的两个挂钩之间设置两个压敏传感器(压敏传感器a和压敏传感器b),不同模体对模体保持架的作用力大小通过压敏传感器a、b以电压的方式被输出到电压转换单元312。电压转换单元312对来自压敏传感器的电压进行模拟-数字转换,并将转换得到的电压值输出到电压分析单元313。电压分析单元313将接收到的电压值的大小与事先保存在数据库中的规定范围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模体保持架上放置的模体个数和模体的类型。下面将保持架的前端即传感器a端的模体设为tos-ss模体、将保持架的后端即传感器b端的模体设为320-water模体进行说明。当tos-ss模体作用于传感器a时,传感器a的输出电压记为v1,当320-water模体作用于传感器b时,传感器b的输出电压记为v2,其中v1、v2是通过反复试验而预先确定出的范围值。在模体的识别和解析过程中,在对来自两个传感器的实际的输出电压分别进行模拟数字转换后,将转换后的结果传输至操作台,操作台可以根据传感器a、b是否输出了电压以及检测到的实际的输出电压是否落入到各模体的v1、v2的范围值中,来确定模体的个数和模体类型。表1传感器a传感器b判断结果v10前端为tos-ss模体、后端无v1v2前端为tos-ss模体、后端为320-water模体v20前端为320-water模体、后端无v2v1前端为320-water模体、后端为tos-ss模体0v1后端为tos-ss模体、前端无0v2后端为320-water模体、前端无图13示出实施方式2的模体识别和解析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首先,在步骤s301中,在模体保持架前端和/或后端上放置模体。接着,在步骤s302中,将压敏传感器检测到的作用力作为电压输出。接着,在步骤s303中,由电压转换单元进行模拟数字转换,并将转换得到的电压传输至操作台(步骤s304)。在步骤s305中,根据转换得到的电压的大小,判断保持架两侧是否保持有模体、以及所保持的模体的类型。例如在转换得到的电压为0时,认为该传感器对应的一侧没有放置模体,在转换得到的电压落入tos-ss模体的阈值范围时,认为该传感器对应的一侧的模体类型为tos-ss模体,在转换得到的电压落入320-water模体的阈值范围时,认为该传感器对应的一侧的模体类型为320-water模体。模体类型不同,它的形状和大小不同,对于保持架的作用力也不同,从而基于上述原理可以区分模体的类型。在步骤s306中,根据步骤s305中识别出的结果,自动将所需模体移动到扫描中心进行解析。由此,通过本实施方式的构成,能够实现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可以减少扫描到解析的一体化过程中的人工干预,提高效率,此外由于不要求操作人员的对于模体的知识储备,因此通用性强,可以快速投入使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解析装置中,作为构成要素的模体识别单元、模体解析单元所能实现的各处理功能通过计算机可执行的程序的形式被保存到存储电路中。处理器通过将计算机可执行的程序从存储电路读出并运行从而执行与各程序对应的模体识别和解析的步骤。换言之,读出了各程序的状态下的处理器具有模体识别单元、模体解析单元的功能。另外,本发明的解析装置中的各个单元既可以通过单一的处理器来实现,也可以将多个独立的处理器组成处理电路,通过各处理器执行程序来实现上述各个单元的功能。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但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只是作为例示,不意味着对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通过其他各种方式实施。另外,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都包含在发明的范围和主旨中,并且包含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与其等价的范围中。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