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50170发布日期:2020-04-10 22:56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按摩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摩机。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一种按摩机,在脚置台设置施疗部以对被施疗者的脚底进行施疗,并且通过旋转滚子和设置于旋转滚子的外周面的凸部对脚底进行按摩(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的图9)。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43988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按摩机中使滚子旋转来对被施疗者的身体部位(脚底)进行按摩,但由于将滚子进行了固定,因此无法广范围地对身体部位(脚底)进行按摩,存在由于对相同部位实施施疗而刺激单调的问题。因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被施疗者的身体部位广范围地进行按摩,进而能够赋予复杂的刺激的按摩机。

本发明为一种按摩机,其特征在于,具有:身体支承部,支承被施疗者的上肢或者下肢,所述身体支承部具有沿与所述身体支承部所支承的身体的背面或者下面大致正交的方向突出的施疗件;支承所述施疗件的臂部;驱动部,使所述施疗件经由所述臂部沿与所述身体的背面或者下面大致平行的方向驱动,所述驱动部具有:马达;偏心部,使臂部相对于所述马达的旋转轴中心偏心;及限制构件,限制所述臂部的动作以使所述施疗件描绘出椭圆轨道。通过设为这种结构,对于上肢或者下肢,能够对身体的背面或者下面进行广范围的按摩。

并且,优选如下:所述臂部具有摆动轴,该摆动轴支承该臂部以使其能够沿与所述身体的背面或者下面大致正交的方向摆动。

通过设为这种结构,能够使臂部摆动以改变对被施疗部的刺激。

并且,优选如下:具有:上推构件,向靠近所述身体的背面或者下面的方向上推所述施疗件;及控制部,控制所述驱动部和所述上推构件。

通过设为这种结构,能够将施疗件抵压到身体背面或者下面,因此能够对被施疗者赋予更强的刺激。

并且,优选如下:所述身体支承部具有能够容纳所述施疗件的容纳部,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上推构件以便在不进行施疗时使施疗件容纳于所述容纳部以免所述施疗件从支承所述身体支承部的身体的面突出。

通过设为这种结构,在不进行施疗时施疗件不接触身体,因此不让被施疗者感到麻烦。

并且,优选如下:所述身体支承部具有侧壁部,所述驱动部设置于该侧壁部内。

通过设为这种结构,能够设置成不使驱动部成为阻碍。

优选如下:所述身体支承部还具有从上方或者侧方按压被施疗者的上肢或者下肢的按压部,该按摩机具有追随基于所述驱动部进行的所述施疗件的移动的连结部,该按压部设置于该连结部。

通过设为这种结构,追随施疗件的按压部从上方或者侧方按压被施疗者的上肢或者下肢,由此能够通过从身体的背面或者下面进行的施疗来防止被施疗部逃脱,因此对被施疗部的刺激变得更强。

并且,优选如下:所述上推构件具有突起部,该突起部具有向与所述施疗件接触的方向倾斜的面。

通过设为这种结构,施疗件沿突起部倾斜的面被上推,从而能够沿身体的形状赋予刺激。例如只要是脚底,便能够沿脚心赋予刺激。

并且,优选如下:所述身体支承部具有能够从侧方或者上方夹持设置于所述侧壁部的被施疗者的上肢或者下肢的夹持构件,在夹持被施疗者的上肢或者下肢的状态下,通过所述施疗件进行施疗。

通过设为这种结构,从侧方或者上方夹持被施疗者的上肢或者下肢,由此能够防止通过来自身体的背面或者下面的施疗而使上肢或者下肢移动,因此能够更适宜地对被施疗者进行按摩。

并且,优选如下:所述身体支承部具有支承被施疗者的脚且能够从后方向脚尖方向顶出被施疗者的脚的顶出构件,通过该顶出构件顶出的顶出量能够调节,在通过该顶出构件顶出的状态下,通过所述施疗件进行施疗。

通过设为这种结构,能够进行与被施疗者的脚的大小相对应的施疗。

并且,优选如下:所述按摩机具有上推构件,向靠近所述身体的背面或者下面的方向上推所述施疗件,所述身体支承部具有侧壁部,所述身体支承部具有能够从侧方或上方夹持设置于所述侧壁部的被施疗者的上肢或者下肢的夹持构件,所述身体支承部具有支承被施疗者的脚且能够从后方向脚尖方向顶出被施疗者的脚的顶出构件,所述上推构件、所述夹持构件及所述顶出构件中的至少一个由气囊构成。

通过设为这种结构,能够通过气囊的膨胀收缩进行上推或夹持、顶出,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执行。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对上肢或者下肢的身体的背面或者下面广范围地进行施疗的按摩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按摩机的主视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按摩机的示意图。

图3为按摩机的功能框图。

图4为说明按摩机的姿势的侧视图。

图5为设置于靠背部的按摩单元的主视图。

图6为省略了腿支承部和脚支承部的腿置台的主视图。

图7为省略了后侧第三框架、腿支承部及脚支承部的腿置台的主视左立体图。

图8为省略了腿支承部和脚支承部的腿置台的主视左立体图,其中,(a)为示出第一框架、第二框架及第三框架的状态,(b)为省略第一框架而示出第二框架和第三框架的状态,(c)为省略第一框架和前侧第三框架而示出第二框架和后侧第三框架的状态。

图9为省略了后侧第三框架、腿支承部及脚支承部的腿置台的背面左立体图。

图10为图6所示的腿置台的a-a剖视图。

图11为设置有按摩单元的脚支承部的主视立体图。

图12为设置有按摩单元的脚支承部的俯视图。

图13为图12所示的脚支承部的b-b剖视图。

图14为对被施疗者的上肢或者下肢进行按摩的按摩单元的主视立体图。

图15为对被施疗者的上肢或者下肢进行按摩的按摩单元的侧视图。

图16为对被施疗者的上肢或者下肢进行按摩的按摩单元的底面图。

图17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动作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按摩机的整体结构]

以下,对本发明的按摩机1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

另外,以下说明中使用的方向的概念与由坐在椅子上的状态下使用按摩机的被施疗者进行观察时的方向的概念一致,其他情况下适当说明。并且,关于身体的正面和背面的定义,将站立的被施疗者的胸侧作为“正面”,将后背侧作为“背面”来进行说明。

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按摩机1主要具有:座部2,供施疗者就座;靠背部3,以能够倾躺的方式设置于座部2的后部且供被施疗者倚靠;腿置台4,上下可摆动地设置于座部2的前部且支承被施疗者的下肢;枕部5,设置于靠背部3的上部前面且支承被施疗者的头部和/或颈部;扶手部6,设置于座部2的左右两侧;及侧壁部7,设置于靠背部3的左右两侧。座部2、靠背部3、腿置台4、枕部5、扶手部6及侧壁部7作为支承被施疗者的身体的身体支承部发挥作用。在身体支承部2~7各部位设置有对被施疗者的身体进行按摩的通过后述气囊20实现的按摩部。

并且,按摩机1具有:按摩单元8,使靠背部3进行揉捏按摩和/或敲打按摩;按摩单元70,使扶手部6或腿置台4对被施疗者的下肢进行按摩;控制部9,控制按摩机1的各动作;及控制器10,对后述被施疗者进行各种操作。

如图1、图3及图4所示,靠背部3构成为通过设置于座部2的下方的第一致动器11(参考图3)能够相对于座部2前后倾躺,能够从图1所示的站立姿势改变至靠背面成为大致水平的倾躺姿势(参考图4)。另外,扶手部6构成为与靠背部3的倾躺连动地向后方移动,且与靠背部3的站立连动地向前方移动。腿置台4构成为通过设置于座部2的下方的第二致动器12(参考图3)相对于座部2能够上下摆动,且从图1所示的下垂姿势改变至在伸直膝盖的状态下支承小腿及脚部的上升姿势(参考图4)。

如图1~图3所示,在座部2的下方设置有具有作为对作为各按摩部的气囊20进行空气的供给和排出的泵13a及阀13b的供排气装置13及前述控制部9。气囊20通过供给和排出空气,能够对被施疗者进行按压。控制部9具有可编程的微型计算机等,并驱动控制第一致动器11、第二致动器12、各按摩部、按摩单元8、按摩单元70及供排气装置13。在控制部9电连接有控制器10和存储部50。按摩机1除了按照存储于存储部50的规定的程序(按摩疗程)使按摩部动作之外,还通过被施疗者对控制器10的操作来进行各种按摩动作。

[座部的结构]

如图1~图3所示,在座部2设置有从下方(背面)按摩被施疗者的臀部和/或大腿部的臀部按摩部a5。臀部按摩部a5由通过空气的供给和排出而膨胀收缩的气囊20构成。

[靠背部的结构]

如图1~图3所示,靠背部3由硬质的背框架3a、引导组装于背框架3a的按摩单元8的升降的导轨18及包覆背框架3a的罩部件3c构成。背框架3a由金属部件和/或树脂部件构成。并且,背框架3a具有向形成于左右中央的前后方向开口的开口部3b,正面观察时呈大致门型。并且,罩部件3c从前方覆盖开口部3b。按摩单元8的施疗件62(参考图5)从开口部3b向前方突出,且能够经由罩部件3c从后方对被施疗者的躯干进行按摩。

[按摩单元的结构]

以下,对按摩单元8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图3、图5所示,在靠背部3设置有从后方(背面)对被施疗者的上半身进行按摩的按摩单元8。该按摩单元8可以沿身高方向设置有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1个)。该按摩单元8由左右成对的臂61及设置于臂61的上下两端部的施疗件62构成,通过按摩马达m1、m2的驱动,能够进行左右的施疗件62进行靠近或背离的揉捏按摩及左右的施疗件62交替向被施疗者侧进退的敲打按摩。

并且,按摩单元8通过升降马达m3的驱动沿身高方向朝上方或下方移动,从而能够改变相对于身体的位置或进行滚动按摩。在背框架3a设置有沿身高方向延伸设置的左右成对的导轨18,按摩单元8沿导轨18移动。按摩单元8能够沿身高方向移动,因此能够利用施疗件62对被施疗者的颈部至腰部之间进行按摩。

如图5所示,按摩单元8具有基本框架60a及支承于基本框架60a的可动框架60b。基本框架60a具有在其左右两侧与导轨18嵌合的导向轮63。而且,通过由齿条小齿轮等构成的升降机构(未图示),能够沿身高方向移动。可动框架60b经由左右方向的摆动轴64支承于基本框架60a。在基本框架60a与可动框架60b之间设置有由气囊等构成的进退驱动部65。通过进退驱动部65的驱动,可动框架60b能够以摆动轴64为中心而沿前后方向进退。另外,可以不是使可动框架60b进退的结构,也可以是在臂61设置进退驱动部65而仅使臂61进退的结构。

臂61与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的揉捏轴66及敲打轴67连结。在揉捏轴66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具有倾斜轴部66b的倾斜凸轮66a,在该倾斜凸轮66a安装有臂61。左右的倾斜轴部66b相对于揉捏轴66的轴心倾斜成在正面观察时成为大致八字形。在敲打轴67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具有相对于敲打轴67的轴心偏心的偏心轴部67b的偏心凸轮67a,在该偏心凸轮67a经由连接杆68安装有臂61。左右的偏心轴部67b相对于敲打轴67的轴心的相位互不相同,具体而言,相差180度。揉捏轴66及敲打轴67分别通过按摩马达m1、m2的驱动而旋转。施疗件62通过揉捏轴66的旋转进行揉捏按摩,并通过敲打轴67的旋转进行敲打按摩。另外,设置有施疗件62的臂61、揉捏轴66及敲打轴67支承于可动框架60b。因此,施疗件62经由可动框架60b的移动能够相对于被施疗者进退。

臂61沿前后方向摆动自如,且通过由弹簧等构成的施力构件(未图示)施力使得上侧的施疗件62向前方突出。并且,按摩单元8具有检测被施疗者的身体信息的传感器69。该传感器69能够通过检测臂61成为规定的摆动位置的情况来获得身体信息。具体说明的话,在使按摩单元8沿身高方向上升的过程中,若上侧的施疗件62到达肩部的上方,则作用于施疗件62的负载被解除,使得臂61向前方摆动而成为规定的摆动位置。传感器69检测到臂61成为规定的摆动位置的情况,并根据此时的按摩单元8的上下位置来检测肩部的位置。以肩部的位置为基准,通过计算来求出其他部位(颈部、后背、腰部等)的位置。检测到的身体信息存储于存储部50。

[侧壁部的结构]

如图1~图3所示,在背框架3a(靠背部3)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与被施疗者的肩部或上臂的外侧面相对置而设置的侧壁部7。该侧壁部7在靠背部3的侧方朝前方竖立设置。而且,在侧壁部7的内侧面设置有对肩部或上臂的外侧面进行按摩的肩侧按摩部a2。肩侧按摩部a2由通过空气的供给和排出而膨胀收缩的气囊20构成。

[枕部的结构]

如图1~图3所示,在靠背部3的上部前面设置有支承被施疗者的头部和/或颈部的枕部5。在枕部5的前面设置有与头部和/或颈部的背面相对置而设置的左右成对的头部按摩部a1。头部按摩部a1由通过空气的供给和排出而膨胀收缩的气囊20构成。

[扶手部的结构]

如图1~图3所示,在座部2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支承被施疗者的手和前臂的扶手部6。在扶手部6的手和前臂的上下方向设置有臂按摩部a3。臂按摩部a3由通过空气的供给和排出而膨胀收缩的气囊20构成。

[腿置台的结构]

图6为省略了腿支承部40和脚支承部41的腿置台4的主视图。图7为省略了后侧第三框架45b、腿支承部40和脚支承部41的腿置台4的主视左立体图。图8为省略了腿支承部40和脚支承部41的腿置台4的主视左立体图,其中,(a)为示出第一框架43、第二框架44及第三框架45的状态,(b)为省略第一框架43而示出第二框架44和第三框架45的状态,(c)为省略第一框架43和前侧第三框架45a而示出第二框架44和后侧第三框架45b的状态。图9为省略了后侧第三框架45b、腿支承部40及脚支承部41的腿置台4的背面左立体图。图10为图6所示的腿置台的a-a剖视图。

如图1、图2、图6所示,腿置台4由具有能够载置被施疗者的腿部的第一施疗部51的腿支承部40、具有能够载置被施疗者的脚部的第二施疗部52的脚支承部41、支承腿支承部40的第一框架43、支承脚支承部41的第二框架44、支承第一框架43和第二框架44的第三框架45构成。

[腿支承部的结构]

如图1~图3所示,腿支承部40由与被施疗者的小腿的背面相对置而设置的底壁40a、从底壁40a的左右两端朝前方竖立设置的侧壁40b及从底壁40a的左右中央朝前方竖立设置的中央壁40c构成。

在侧壁40b的内侧面设置有对小腿的外侧面进行按摩的腿按摩部a6。在中央壁40c的两外侧面设置有对小腿的内侧面进行按摩的腿按摩部a6。腿按摩部a6相当于第一施疗部51。第一施疗部51由通过空气的供给和排出而膨胀收缩的气囊20构成。并且,代替气囊20而可以是机械式的施疗机构,也可以同时具备气囊20和机械式施疗机构。

另外,可以在底壁40a设置有从被施疗者的小腿的背面进行按摩的腿按摩部。

[脚支承部的结构]

如图1~图3、图11~图13所示,脚支承部41具有放置被施疗者的脚底的底壁41a、从底壁41a的左右两端朝上方竖立设置的侧壁41b、从底壁41a的左右中央朝上方竖立设置的中央壁41c及与从底壁41a的后部朝上方竖立设置的脚部的背面(脚后跟附近)相对置的后壁41d。通过各壁41a~41d形成有上方及前方开口的凹部42,且能够在凹部42容纳脚部。图13为图12所示的脚支承部的b-b剖视图。图13中省略了按摩单元70的一部分及气囊20的一部分。

在底壁41a设置有检测被施疗者的脚底的抵接情况的检测构件53。检测构件53为压力传感器。若压力传感器检测到被施疗者的脚底抵接的情况,则控制部9控制后述电动式第二伸缩机构47的驱动,使脚支承部41停止向腿肚侧移动。如此一来,能够使脚支承部41在与被施疗者的小腿的长度相适的位置停止。

另外,本实施例中,将检测构件53设为了压力传感器,但只要是能够检测到被施疗者的脚底抵接的情况,则可以是任何传感器。

并且,在侧壁41b的内侧面设置有对脚部的外侧面进行按摩的脚按摩部a7及后述按摩单元70。在中央壁41c的两外侧面设置有对脚部的内侧面进行按摩的脚按摩部a7。脚按摩部a7相当于第二施疗部52。第二施疗部52由通过空气的供给和排出而膨胀收缩的气囊20构成。并且,代替气囊20而可以是机械式的施疗机构,也可以同时具备气囊20和机械式施疗机构。

另外,在后壁41d设置有对被施疗者的脚的背面(脚后跟侧)进行按摩的脚按摩部(夹持构件84)。

[第一框架的结构]

如图1、图6~图10所示,第一框架43为用于支承腿支承部40的框架,其位于第二框架44与第三框架45的前方。第一框架43由两个部件构成。一个为在背面设置有第一引导部43a的沿上下方向长的板状的部件。另一个为在前面设置有腿支承部安装部43b的沿左右方向长的板状的部件。另外,沿左右方向长的板状的部件以向前方突出的方式弯曲。

在第一框架43的背面设置有多个第一引导部43a。多个第一引导部43a由凹凸的形状组合而构成。具体而言,向下凸起的形状为3个,向下凹陷的形状为2个。向下凸起的形状和向下凹陷的形状交替组合。向下凸起的形状具有雄性作用,向下凹陷的形状具有雌性作用。

并且,详细将于后述,在构成第三框架45的前侧第三框架45a也设置有多个第三引导部45c。多个第三引导部45c由凹凸的形状组合而构成。将第一引导部43a的凹凸与第三引导部45c的凹凸嵌合,由此能够使第一框架43相对于第三框架45沿腿的长度方向稳定地移动。

另外,详细将于后述,在第一框架43的背面安装有位于电动式第一伸缩机构46的一侧的第一框架安装部46a。

[第二框架的结构]

如图1、图6~图10所示,第二框架44为用于支承脚支承部41的框架,其位于前侧第三框架45a与后侧第三框架45b之间。第二框架44从侧面观察时呈l字形。具体而言,呈短的部分向前方突出的l字结构。在第二框架44的下部安装有脚支承部41。并且,在第二框架44的中央附近设置有沿腿的长度方向长的孔44c。

孔44c用于将后述电动式第一伸缩机构46的一侧安装到第一框架43的背面。第一伸缩机构46位于第二框架44的背面与后侧第三框架45b之间。具体而言,在第一框架43的背面的下部安装有后述电动式第一伸缩机构46的一侧(具体而言,第一框架安装部46a)。并且,第一伸缩机构46的另一侧(具体而言,齿轮46c侧)安装于第二框架44的背面的下部。通过驱动电动式第一伸缩机构46,使第一伸缩机构46的一侧(具体而言,第一框架安装部46a)开始沿孔44c移动。如此一来,第一伸缩机构46的一侧(具体而言,第一框架安装部46a)相对于第二框架44沿腿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能够使第一框架43移动。

并且,在第二框架44的前面设置有多个第二引导部44a。第二引导部44a呈朝上凸起的形状而具有雄性作用。具体而言,2个朝上凸起的形状隔着规定距离左右设置有一对。并且,详细将于后述,构成前侧第三框架45a的第三引导部45c由凹凸的形状组合而构成。将第二引导部44a的凹凸与第三引导部45c的凹凸嵌合,由此能够使第二框架44相对于第三框架45沿腿的长度方向稳定地移动。

另外,详细将于后述,在第二框架44的背面配置有电动式第一伸缩机构46和电动式第二伸缩机构47。

[第三框架的结构]

如图6~图10所示,第三框架45为支承第一框架43和第二框架44的框架。第三框架45由位于前侧的前侧第三框架45a及位于后侧的后侧第三框架45b构成。第二框架44位于前侧第三框架45a与后侧第三框架45b之间。

并且,在前侧第三框架45a的中央附近设置有沿腿的长度方向长的槽口45d。槽口45d的一部分与设置于第二框架44的中央附近的孔44c在前后方向上重叠。使前述第一框架安装部46a在前后方向上重叠的部分移动。在构成第三框架45的前侧第三框架45a设置有多个第三引导部45c。多个第三引导部45c由凹凸的形状组合而构成。

即,在前侧第三框架45a的前面嵌合有第一引导部43a的凹凸与第三引导部45c的凹凸,在前侧第三框架45a的背面嵌合有第二引导部44a的凹凸与第三引导部45c的凹凸。

如此一来,能够使第一框架43相对于第三框架45沿腿的长度方向稳定地移动,并且能够使第二框架44相对于第三框架45沿腿的长度方向稳定地移动。

[按摩单元70的结构]

本实施方式中,根据图11~图17对将按摩单元70设置于脚支承部41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11~图16所示,设置于脚支承部41的按摩单元70具有对被施疗者的身体的下面(此时为脚底)进行施疗的施疗件71,施疗件71呈向相对于被施疗者的身体的下面大致正交的方向突出的形状。施疗件71支承于臂部72,臂部72与设置于侧壁41b内的驱动部73经由连结部82连结。驱动部73为马达74,其具有相对于马达74的旋转轴中心偏心的偏心部75及限制臂部72的动作的限制构件76。偏心部75具有偏心凸轮75a和轴承75b,连结部82经由轴承75b与偏心凸轮75a连结。通过该限制构件76,支承于通过驱动部73的驱动的臂部72的施疗件71以描绘椭圆轨道的方式移动。

并且,如图11~图13所示,底壁41a具有:前侧支承部41e,支承被施疗者的脚的脚尖侧;后侧支承部41f,支承被施疗者的脚的脚后跟侧;及容纳部77,能够容纳臂部72及施疗件71。在前侧支承部41e及后侧支承部41f分别设置有按摩部a7。容纳部77为形成于前侧支承部41e与后侧支承部41f之间的凹部。即,被施疗者的脚为被脚尖侧及脚后跟侧的身体的下面支承,脚心浮在凹部的上方的状态。如图14、图16所示,臂部72具有摆动轴79,且被支承为能够向与被施疗者的身体的下面大致正交的方向摆动。在容纳部77设置有上推构件78,通过该上推构件78上推臂部72,由此能够使施疗件71靠近被施疗者的身体的下面。进行施疗时,通过上推构件78上推施疗件71来进行施疗,不进行施疗时,上推构件78不进行上推,由此施疗件71以不从支承前侧支承部41e及后侧支承部41f的身体的面突出的方式容纳于容纳部77。由此,进行施疗时,能够以使人通过手指按压被施疗者的身体的下面的方式进行按压,不进行施疗时,能够防止即使在施疗件71不进行施疗时也对被施疗者的身体的下面继续进行按压所带来的麻烦。并且,使施疗件71移动到所希望的施疗开始位置时,能够使其减少或消除从被施疗者的身体的下面所受到的阻力而移动。按摩部a7、上推构件78由通过空气的供给和排出而膨胀收缩的气囊20构成。并且,也可以代替气囊20而为机械式的上推机构。

并且,上推构件78在与施疗件71相面对的方向具有突起部80。在与该突起部80的施疗件71接触的方向具有倾斜的面,具体而言,沿脚心的形状倾斜。通过该倾斜,能够改变施疗件71赋予被施疗者的身体的下面的刺激。并且,进行脚的施疗时,施疗件71沿倾斜的面而移动,由此能够进行沿被施疗者的脚心的施疗。上推构件78由气囊20构成时,该突起部80可以设置于气囊20上,也可以以气囊20本身具有倾斜的面的方式膨胀。

脚支承部41具有从上方或侧方按压被施疗者的脚的按压部81。按压部81通过追踪通过驱动部73实现的施疗件71的移动的连结部82而连结于驱动部73。具体而言,在驱动部73上下分别设置有连结部82,在上侧的连结部82设置有按压部81,且在下侧的连结部82设置有臂部72。而且,在上下的连结部82分别设置有限制构件76,该限制构件76通过连结轴85而连结,因此上下描绘相同的轨道。通过该上下的连结部82,按压部81能够追踪施疗件71的移动。

通过该按压部81进行按压,由此上推构件78上推施疗件71而对被施疗者的身体的下面进行施疗,由此能够防止被施疗部被抬起而导致力消失,进而能够紧压施疗件71,因此能够进一步增强施疗感。按压部81由通过空气的供给和排出而膨胀收缩的气囊20构成。按压部81的膨胀量可以根据施疗部位调整,也可以根据施疗者的喜好和身体的力点的位置调整。例如在脚底至脚背的厚度薄的脚尖部减少膨胀量,在厚度厚的脚腕附近增加膨胀量,由此能够防止施疗过强,从而容易使施疗件71从脚尖向脚的后方移动。并且,也可以代替气囊20而为机械式的按压机构。并且,也可以代替按摩脚的外侧面的脚按摩部a7而设置按压部81。

脚支承部41具有能够从侧方或上方夹持设置于侧壁41b的被施疗者的脚的夹持构件83。通过该夹持构件83夹持被施疗者的脚,利用施疗件71对脚进行施疗时,被施疗者的脚不会随着施疗件71的移动而移动,因此能够更适宜地进行施疗。本实施方式中,以夹持被施疗者的脚后跟的方式配置,但只要能够从侧方或上方夹持被施疗者的脚则可以设置于任何部位。夹持构件83由通过空气的供给和排出而膨胀收缩的气囊20构成。并且,也可以代替气囊20而为机械式的按压机构。

脚支承部41具有能够从后方向脚尖方向顶出被施疗者的脚的顶出构件84。顶出构件84由通过空气的供给和排出而膨胀收缩的气囊20构成,顶出量能够通过控制部9调整空气的供给量来进行调节。通过该顶出构件84,根据因人而异的被施疗者的脚的大小向脚尖方向顶出被施疗者的脚,由此能够将被施疗者的脚的位置调节到施疗件71适合对脚心进行施疗的位置。在此,被施疗者的脚的大小可以利用控制器10输入被施疗者的脚的大小,也可以输入被施疗者的身高等其他身体信息并将据此计算的推算值用作被施疗者的脚的大小。并且,也可以在脚支承部41进一步设置传感器,利用传感器检测脚的大小和位置。

本实施方式中,对将按摩单元70设置于脚支承部4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只要如扶手部6和腿支承部40那样能够支承上肢或者下肢,则可以设置于任何部位。并且,也可以将按摩单元70如脚支承部41和腿支承部40、脚支承部41和扶手部6那样设置于多处。并且,在扶手部6和腿支承部40设置按摩单元70的情况下,也可以与脚支承部41同样地输入被施疗者的大小或输入身高等其他身体信息并据此进行推算,还可以进一步设置传感器来检测上肢和下肢的大小和位置。

并且,按摩单元70、按压部81、夹持构件83、顶出构件84也可以设为被施疗者的右半身和左半身能够左右独立地控制膨胀量,也可以以在使一侧半身侧膨胀时使另一侧半身侧收缩的方式控制。通过如此构成,不仅能够左右赋予不同的刺激而左右变更施疗感,而且在紧急情况下只有左右半身被夹持,因此便于被施疗者活动身体。

[动作的例子]

图17为表示本发明中的动作的例子的流程图。位置调节步骤s1为通过顶出构件84从后方向脚尖方向顶出被施疗者的脚,在施疗过程中使被施疗者的脚移动到适当的位置的步骤。夹持步骤s2为通过夹持构件83夹持被施疗者的脚并将其固定,防止被施疗者的脚因施疗而向前后左右或者上下移动的步骤。按压步骤s3为通过按压部81按压被施疗者的脚以防止通过上推构件78对施疗件71进行施疗而使得被施疗者的脚抬起的步骤。施疗步骤s4为对被施疗者的身体的背面或者下面进行施疗的步骤,其包括通过上推构件78使施疗件71靠近被施疗者的身体的背面或者下面的上推步骤s4a及通过驱动驱动部73使施疗件71移动来进行对身体的背面或者下面描绘椭圆轨道的施疗的驱动步骤s4b这两个步骤。

位置调节步骤s1优选在夹持步骤s2及按压步骤s3之前进行。通过如此构成,便于调节被施疗者的脚的位置。并且,夹持步骤s2、按压步骤s3哪一个在前都可以。

施疗步骤s4中,可以适当控制上推构件78、按压部81、夹持构件83、顶出构件84而调整膨胀量。通过如此构成,除了通过驱动部73实现的施疗件71的移动,还能够根据施疗动作来调节被施疗者的脚的位置和施疗的强度。并且,也可以设为能够由被施疗者调整上推构件78、按压部81、夹持构件83、顶出构件84的膨胀量。通过如此构成,被施疗者能够调整为所希望的施疗强度和施疗位置。

施疗结束时,也可以使上推构件78、按压部81、夹持构件83、顶出构件84全部同时收缩,也可以适当确定顺序而进行收缩。

[其他实施方式]

并且,对将本发明的按摩单元70、上推构件78、按压部81、夹持构件83设置于扶手部6的情况进行说明。设置于扶手部6时,按摩单元70能够对被施疗者的前臂的下面和手掌进行施疗。此时,可以在前臂和手处分别设置按摩单元70,也可以以从前臂横跨至手的方式设置按摩单元70。并且,扶手部6也可以具有在扶手部6的支承被施疗者的上肢的面设置的作为容纳部77的凹部而容纳施疗件71。并且,作为夹持构件83可以使用臂按摩部a3和肩侧按摩部a2,作为按压部81可以使用臂按摩部a3,也可以另行设置。通过如此构成,能够在从上方或侧方夹持被施疗者的上肢的状态下,从上方或者侧方按压而对前臂的下面和手掌进行施疗。

并且,对将本发明的按摩单元70、上推构件78、按压部81、夹持构件83设置于腿支承部40的情况进行说明。设置于腿支承部40时,按摩单元70能够对被施疗者的脚的背面进行施疗。腿支承部40也可以具有在腿支承部40的支承被施疗者的脚的面设置的作为容纳部77的凹部而容纳施疗件71。并且,作为按压部81可以使用第一施疗部51,作为夹持构件83可以使用第一施疗部51,也可以另行设置。通过如此构成,能够在从上方或侧方夹持被施疗者的下肢的状态下从上方或者侧方按压来对脚的背面进行施疗。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对上肢或者下肢进行广范围的施疗的按摩机。

符号说明

41-脚支承部,41b-侧壁,41e-前侧支承部,41f-后侧支承部,70-按摩单元,71-施疗件,72-臂部,73-驱动部,74-马达,75-偏心部,76-限制构件,77-容纳部,78-上推构件,79-摆动轴,80-突起部,81-按压部,82-连结部,83-夹持构件,84-顶出构件,85-连结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