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针定点麻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03203发布日期:2020-01-03 13:15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针定点麻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麻醉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微针定点麻醉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认为,麻醉是由药物或其他方法产生的一种中枢神经和(或)周围神经系统的可逆性功能抑制,这种抑制的特点主要是感觉特别是痛觉的丧失。

麻醉的含义是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进行手术治疗。麻醉学是运用有关麻醉的基础理论、临床知识和技术以消除患者手术疼痛,保证患者安全,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的一门科学。现在,麻醉学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中一个专门的独立学科,主要包括临床麻醉学、急救复苏医学、重症监测治疗学、疼痛诊疗学和其他相关医学及其机制的研究,是一门研究麻醉、镇痛、急救复苏及重症医学的综合性学科。其中临床麻醉是现代麻醉学的主要部分。通常的麻醉装置多以针筒麻醉,近年来,微针麻醉也逐渐加入到麻醉的选择中,但是微针麻醉的区域仅限于体表的特定区域,尤其以微针贴片为主。对于某些部位,如耳道、口腔或者肠道区域的麻醉就现有的麻醉装置而言,麻醉剂的输入与范围控制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一种微针定点麻醉装置。该装置利用囊体以及囊体内的韧性杆相对灵活的到达指定的部位后,经过内部挤压,使得位于囊体外表面设置的藏室内的微针发生位移,接触到目标区域,从而进行定点麻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微针定点麻醉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微针定点麻醉装置,包括:囊体以及所述囊体外表面设置的若干微针,所述囊体上设有一个囊口,经所述囊口将韧性杆的一端伸入到所述囊体内,且该端的端部经钝化处理,所述囊口密封在所述韧性杆上,所述囊体外表面设有若干藏室,所述藏室空间由所述囊体的囊皮部分包裹形成,每个所述微针均位于所述藏室内,所述微针在所述囊体膨胀时能够从所述藏室内暴露并分布在所述囊体的外表面。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若干个所述藏室以条形或者点阵的形式排布在所述囊体的外表面上。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藏室为螺旋状结构或者环状结构。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藏室为褶皱结构,所述褶皱结构由囊体外表面部分囊皮折叠形成,每个所述褶皱结构的开口均与所述囊口朝向一致。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开口处均滴设粘接剂。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囊体未膨胀时,设置在所述褶皱结构内的微针不与外界接触;所述囊体膨胀后,形成所述褶皱结构的囊皮被展平,所述微针裸露在所述囊体外表面。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藏室为升降槽结构,所述微针设置在升降槽的底部;所述囊体未膨胀时,所述升降槽的底部凹入到所述囊体内部;所述囊体膨胀后,所述升降槽的底部凸起到所述囊体外表面。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囊口通过热熔的方式密封在所述韧性杆上,或者在所述囊口的外表面设置加压套环使所述囊口密封在所述韧性杆上。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韧性杆上设有若干通路,所述通路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韧性杆的两端。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通路连接供气装置,所述供气装置上设置气压调节器。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囊体的外表面均匀涂设润滑剂。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在所述囊体上,与所述韧性杆的端部的距离越远,设置在所述微针内的药物的浓度就越小。

本发明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装置利用囊体以及囊体内的韧性杆相对灵活的到达指定的部位后,经过内部挤压,使得位于囊体外表面设置的藏室内的微针发生位移,接触到目标区域,从而进行定点麻醉,相对灵活的对指定的区域进行麻醉,且对麻醉区域的刺激相对较小,麻醉区域较为集中,普适性高。

(2)不同于贴片微针,将微针藏于囊体上,囊体的延展性和伸缩性高,能相对的贴合人体的不同部位,囊体的塑形包括微针的放置相对较快,麻醉装置的成型速度因此也相对较快。

(3)韧性杆上的通路连接供气(液)装置为所述囊体进行气体(或者液体)的输送,再配合气(液)压调节器的控制,使得囊体的膨胀控制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确保生物管道在囊体膨胀时,不会产生疼痛或者过量压迫的问题。

(4)所述藏室为褶皱结构,所述褶皱结构由囊体外表面部分囊皮折叠形成,每个所述褶皱结构的开口均与所述囊口朝向一致,即囊体在韧性杆的推动下在生物管道内移动时,所述开口的受力情况使得所述开口不易被打开,这样就使得微针处于被保护的状态。

(5)所述囊体上的藏室内的微针的数量和微针内的药物的浓度都随着远离韧性杆的端部而呈递减的趋势,即韧性杆的端部的麻醉效果最强,韧性杆的端部区域为监视的主体,将麻醉的药物集中在韧性杆的端部,相对便于医者的观察和控制,利于麻醉区域的限定。

(6)为了减少囊体与所需麻醉的区域的摩擦,防止微针提前暴露在所述囊体的外表面,与非目标位置发生接触。为此,在囊体的外表面涂设润滑剂或在藏室褶皱结构处滴设少量的粘接剂,确保微针只在囊体膨胀后才接触生物管壁,在膨胀前始终藏于所述藏室内。

(7)囊体上藏室分布,藏室可根据需要的麻醉的部位和范围进行选择,藏室呈螺旋、环状、点阵等多种可供选择,能够应对不同需要麻醉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图1中的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囊口部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装置端部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装置端部部分(囊体部分未显示)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囊体;2、囊口;3、韧性杆;4、泵机;5、藏室;6、圆润端;7、气孔;8、加压套环;9、内腔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5所示,一种微针定点麻醉装置,包括:囊体1以及囊体1外表面设置的若干微针,囊体1上设有一个囊口2,经囊口2将韧性杆3的一端伸入到囊体1内,且该端的端部经钝化处理,囊口2密封在韧性杆3上,囊体1外表面设有若干藏室5,藏室5空间由囊体1的囊皮部分包裹形成,每个微针均位于藏室5内,微针在囊体1膨胀时能够从藏室5内暴露并分布在囊体1的外表面。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针对的麻醉区域大致为耳道,口腔和肠道区域,由于为微针麻醉,所以麻醉的药剂量相对针筒等无法承载过多,而麻醉通常采用的是过量麻醉,所以在此进行作用位置的限定说明。微针的结构和制作工艺为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做特殊说明。图1中的囊体1和韧性杆3部分被省略,是由于该装置的实际伸缩量和自身的长度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裁定,图中的藏室5为褶皱结构。

囊体1的制作和微针的放置:对于上述的耳道、口腔和肠道这些生物管道,选择相对应的囊体1管径,在选择时还需要加入对上述生物管道的管壁的承压能力的预估,尤其对人体的麻醉,还需要考虑到年龄、性别、体质相应实际因素,且在管壁承受能力的测试时,要以膨胀后的囊体1作为施压标准物。囊体1的表面经过压制,拉伸后形成隐藏区域(藏室5),确保在囊体1内部进充气或充水后膨胀时,藏室5能够平展开来。囊体1上设有一个囊口2,一韧性杆3经囊口2将韧性杆3的一端伸入到囊体1内,且该端的端部为圆润结构(经钝化处理后的结构),即图中所示的圆润端6,圆润端6能够保证韧性杆3的端部带动囊体1移动时,不会刺破囊体1,防止损害到所需麻醉的生物体。藏室5的数量、大小和形状在制作时都能够按需进行调整。微针在完成内部的麻醉药物填充后,可先固定在一基板上,再将基板经剪裁后固定在藏室5内,也可直接拉伸囊体1,在藏室5区域直接进行微针的固定。若藏室5为褶皱结构或者升降槽结构,可在褶皱结构的开口处或者升降槽的出入口处滴设少量的粘接剂,粘接剂的主要成分为生理盐水,即依靠水溶液填补开口或者出入口的缝隙,增强分子间作用力,对麻醉剂所在的藏室5进行简单的封堵,由于微针本身可能将粘接剂或者润滑剂带入到生物管道的管壁内,所以粘接剂和囊体1表面的润滑剂都尽量需要具有一定的生物相容性。藏室5选择制成褶皱结构时,褶皱结构的开口需要指向囊口2,即囊体1在韧性杆3的推动下在生物管道内移动时,开口的受力情况使得开口不易被打开,这样就使得微针处于被保护的状态,不与外界相接触。

药物的释放和囊体1的回收:通过韧性杆3内部的通路(通路包括韧性杆3内腔通道9和韧性杆3杆体上的若干气孔7组成,气孔7连接内腔通道9通往囊体1的内腔,内腔通道9连接泵机4,将气体或者液体通过泵机4输送到囊体1内,使囊体1发生一定程度的膨胀(即在制作时已经限定了囊体1膨胀前后的尺寸,同时配合设置在通路上的调节装置,对囊体的膨胀起到一个控制的效果),囊体1的外表面设置的藏室5中的微针会暴露在囊体1的外表面(褶皱结构会由于形成褶皱结构的囊皮平展开来而暂时失去褶皱的状态,微针因此暴露到囊体1外表面;升降槽结构中的升降槽底部由于囊体1膨胀而凸起,进而将升降槽结构底部的微针推到囊体1外表面),囊体1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大幅度的弯折才有可能会使得部分藏区中的微针被迫挤出到囊体1表面,鉴于囊体1和生物管道通常均为柔软材质,所以几乎不必考虑微针中的药物提前释放的可能。粘接剂和润滑剂的使用也能够减少藏室5内的微针提前伸出暴露在囊体1外表面的情况发生。微针尽可能的排布在囊体1上且靠近韧性杆3端部的位置,韧性杆3的端部所在的位置易被探测、感知到,当韧性杆3的端部接近所需麻醉区域时,即该定点麻醉装置到达指定区域,开始进行微针麻醉,通过通路灌输气体或者液体,使得囊体1处于一个膨胀的状态且保持膨胀的大小固定不变,待微针贴于管壁一端时间后,停止对囊体1内的气体或者液体施压,并利用泵机4少量的抽出囊体1中的液体或者气体,从而使囊体1外表面的藏室5回复到原来的凹陷状态,微针也缩回并隐藏到藏室5内,然后缓慢的将拉动韧性杆3,将囊体1缓慢地撤出生物管道,完成整个麻醉注射的过程。

以上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