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气管切开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78212发布日期:2019-12-11 00:05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型气管切开导管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改进型气管切开导管。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临床治疗中,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重患者时,建立人工气道的常用手段,通过气管切开手术,将导管插入病人气管内,成为呼吸道与外界的连通通道。依照医疗准则的判定,当病患者的吞咽能力、吐痰能力无法自主作用或无法达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效果,或是病患者呼吸道衰竭导致无法自主呼吸或产生呼吸障碍的状况下,医生会建议在病患的颈部作气管切开后,置放一气切管,使病患能够借用外部仪器或接管来进行呼吸或抽痰的行为,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气管切开的患者需要进行试堵管,可以先封堵二分之一,然后再完全封堵,其目的在于观察患者是否可以通过口鼻顺利的完成呼吸,是否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现象。

然而目前市场上的气切管在使用过程中难以与病患的颈部贴合紧密,且充气阀处于外悬置状态,不便于固定,容易导致固定带发生移位,固定不紧固的问题,并且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各种气切管均没有与之相配套的堵管器材,在后期进行气管封堵时不方便,存在难以根据病患的恢复状态选择合适的封堵程度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实用性更高的改进型气管切开导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气管切开导管,解决了现有的目前市场上的气切管在使用过程中难以与病患的颈部贴合紧密,且充气阀处于外悬置状态,不便于固定,容易导致固定带发生移位,固定不紧固的问题,并且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各种气切管均没有与之相配套的堵管器材,在后期进行气管封堵时不方便,存在难以根据病患的恢复状态选择合适的封堵程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进型气管切开导管,包括中心板、翼板和外置气管,所述中心板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转轴,且中心板的后侧下方连接有内置气管,所述内置气管的下端外侧安装有充气囊,所述翼板套接于转轴的外侧,且翼板的后侧安装有束缚带,所述外置气管安装于中心板的正面,且外置气管的外侧螺纹连接有堵管,所述堵管的外侧安装有活动套。

优选的,所述充气囊的右上角安装有连通管的一端,且连通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充气阀,并且充气囊与连通管之间构成连通结构。

优选的,所述翼板的内表面安装有棉布层,且翼板的正面设置有置物袋,并且置物袋与充气阀之间的尺寸相吻合。

优选的,所述翼板通过转轴与中心板之间构成转动结构,且中心板的内表面安装有吸液层,并且翼板的结构为弧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束缚带包括棉絮填充层和无纺布层,且棉絮填充层的内外两侧均安装有无纺布层,所述束缚带的内表面等距安装有硅胶垫,且硅胶垫的结构为弹性结构。

优选的,所述束缚带的左侧外表面安装有刺毛贴,且刺毛贴的外侧连接有圆毛贴,并且圆毛贴的外侧安装有绑带,同时刺毛贴与圆毛贴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粘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堵管的外壁安装有滑块,且活动套的内壁开设有滑槽,并且活动套通过滑槽和滑块与堵管之间构成转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堵管的正面设置有第一通气区、第二通气区、第三通气区、第四通气区和通气孔,且第一通气区的左侧设置有第二通气区,并且第二通气区的下方连接有第三通气区,所述第三通气区的右侧设置有第四通气区,且第二通气区、第三通气区和第四通气区的内部均开设有通气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通气区、第二通气区、第三通气区和第四通气区的结构均为扇形结构,且第二通气区、第三通气区和第四通气区通过通气孔与外置气管之间构成连通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设置连通管连通充气囊和充气阀,使得当充气阀与外接充气设备连接以后,可以通过连通管向充气囊内部充气,以便于根据不同患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充气囊的鼓胀程度,有利于提高充气囊与内置气管置入患者气管内部时的舒适性;

2.本发明设置棉布层,以便于有效减缓患者佩戴翼板时的不适,从而提高舒适性,且置物袋刚好可以放下充气阀,使得充气阀可以被有效固定,同时翼板可以相对中心板转动,与患者的颈部贴合更加紧密,有利于增强整个气切管固定的稳固性,同时吸液层紧贴中心板后壁,以便于及时吸取切创口处溢流的血液,避免引发创口感染;

3.本发明设置束缚带由棉絮填充层和无纺布层制成,具有较好的舒适度和透气性,并且束缚带与患者皮肤接触的一侧还安装了硅胶垫,硅胶垫由医用硅胶制成,自身在接触人体皮肤时具有一定的粘性,以便于进一步增强束缚带的固定效果,有效减少束缚带在患者颈部发生移位的情况,从而防止束缚带在移位过程中对患者的创伤口造成牵扯,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

4.本发明束缚带通过刺毛贴与圆毛贴之间的粘接作用与绑带进行连接固定,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同时由于刺毛贴设置的长度较长,还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颈部粗细调整束缚松紧,大大增强了整个装置的普适性,设置堵管通过螺纹作用与外置气管进行连接,且堵管与活动套之间可以利用滑块和滑槽之间的滑动作用相互转动,以实现对外置气管进行封堵的功能,使用方便;

5.本发明设置活动套的正面呈四分之三圆扇形形状,而堵管的正面分为四个扇形通气区,刚好与活动套相互配合,且由于四个扇形通气区的通气孔的大小和数量不一,因此四个扇形通气区的通气量不一样,从而实现根据患者的不同恢复期选择不同的通气量,有助于患者的恢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心板、外置气管和堵管安装俯视截面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2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堵管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束缚带与绑带连接处俯视截面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中心板;2、转轴;3、内置气管;4、充气囊;5、翼板;6、束缚带;601、棉絮填充层;602、无纺布层;7、外置气管;8、堵管;801、第一通气区;802、第二通气区;803、第三通气区;804、第四通气区;805、通气孔;9、活动套;10、连通管;11、充气阀;12、吸液层;13、棉布层;14、置物袋;15、硅胶垫;16、刺毛贴;17、圆毛贴;18、绑带;19、滑块;20、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一种改进型气管切开导管,包括中心板1、转轴2、内置气管3、充气囊4、翼板5、束缚带6、棉絮填充层601、无纺布层602、外置气管7、堵管8、第一通气区801、第二通气区802、第三通气区803、第四通气区804、通气孔805、活动套9、连通管10、充气阀11、吸液层12、棉布层13、置物袋14、硅胶垫15、刺毛贴16、圆毛贴17、绑带18、滑块19和滑槽20,中心板1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转轴2,且中心板1的后侧下方连接有内置气管3,内置气管3的下端外侧安装有充气囊4,翼板5套接于转轴2的外侧,且翼板5的后侧安装有束缚带6,外置气管7安装于中心板1的正面,且外置气管7的外侧螺纹连接有堵管8,堵管8的外侧安装有活动套9;

充气囊4的右上角安装有连通管10的一端,且连通管10的另一端连接有充气阀11,并且充气囊4与连通管10之间构成连通结构,设置连通管10连通充气囊4和充气阀11,使得当充气阀11与外接充气设备连接以后,可以通过连通管10向充气囊4内部充气,以便于根据不同患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充气囊4的鼓胀程度,有利于提高充气囊4与内置气管3置入患者气管内部时的舒适性,翼板5的内表面安装有棉布层13,且翼板5的正面设置有置物袋14,并且置物袋14与充气阀11之间的尺寸相吻合,设置翼板5与人体接触的一面安装了棉布层13,以便于有效减缓患者佩戴翼板5时的不适,从而提高舒适性,且设置的置物袋14刚好可以放下充气阀11,使得充气阀11可以被有效固定,以便于解决现有技术充气阀11处于外悬置状态,不便于固定的问题,同时吸液层12紧贴中心板1后壁,以便于及时吸取切创口处溢流的血液,避免引发创口感染;

束缚带6包括棉絮填充层601和无纺布层602,且棉絮填充层601的内外两侧均安装有无纺布层602,束缚带6的内表面等距安装有硅胶垫15,且硅胶垫15的结构为弹性结构,设置束缚带6由棉絮填充层601和无纺布层602制成,具有较好的舒适度和透气性,并且束缚带6与患者皮肤接触的一侧还安装了硅胶垫15,硅胶垫15由医用硅胶制成,自身在接触人体皮肤时具有一定的粘性,以便于进一步增强束缚带6的固定效果,有效减少束缚带6在患者颈部发生移位的情况,从而防止束缚带6在移位过程中对患者的创伤口造成牵扯,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

束缚带6的左侧外表面安装有刺毛贴16,且刺毛贴16的外侧连接有圆毛贴17,并且圆毛贴17的外侧安装有绑带18,同时刺毛贴16与圆毛贴17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粘接连接,束缚带6通过刺毛贴16与圆毛贴17之间的粘接作用与绑带18进行连接固定,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由于刺毛贴16设置的长度较长,还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颈部粗细调整束缚松紧,大大增强了整个装置的普适性,堵管8的外壁安装有滑块19,且活动套9的内壁开设有滑槽20,并且活动套9通过滑槽20和滑块19与堵管8之间构成转动结构,设置堵管8通过螺纹作用与外置气管7进行连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堵管8与活动套9之间可以利用滑块19和滑槽20之间的滑动作用相互转动,以实现对外置气管7进行封堵的功能,使用方便;

堵管8的正面设置有第一通气区801、第二通气区802、第三通气区803、第四通气区804和通气孔805,且第一通气区801的左侧设置有第二通气区802,并且第二通气区802的下方连接有第三通气区803,第三通气区803的右侧设置有第四通气区804,且第二通气区802、第三通气区803和第四通气区804的内部均开设有通气孔805,第一通气区801、第二通气区802、第三通气区803和第四通气区804的结构均为扇形结构,且第二通气区802、第三通气区803和第四通气区804通过通气孔805与外置气管7之间构成连通结构,设置活动套9的正面呈四分之三圆扇形形状,而堵管8的正面分为四个扇形通气区,刚好与活动套9相互配合,且由于四个扇形通气区的通气孔805的大小和数量不一,因此四个扇形通气区的通气量不一样,其中第一通气区801不通气,第二通气区802的通气量小于第三通气区803的通气量,第三通气区803的通气量小于第四通气区804的通气量,从而实现根据患者的不同恢复期选择不同的通气量,有助于患者的恢复。

工作原理:对于这类的改进型气管切开导管,首先向外拉动绑带18,绑带18带动圆毛贴17与刺毛贴16之间发生分离,再将绑带18从左侧翼板5内部抽出,从而使左侧翼板5与绑带18和束缚带6之间发生分离,将内置气管3插入患者的颈部创口内部,使得中心板1、翼板5以及外置气管7留在创口外侧,通过充气阀11与外接充气设备进行连接,再启动外接充气设备,充气设备通过充气阀11和连通管10向充气囊4内部输送气体,充气囊4内部气体增多,体积膨胀,充气完成以后,将充气阀11塞进翼板5上的置物袋14内部,对充气阀11进行固定;

然后使得中心板1后侧的吸液层12贴近患者皮肤,同时转动两侧的翼板5,翼板5绕着转轴2转动,使得棉布层13贴近患者颈部皮肤,然后将束缚带6和绑带18从右侧绕过患者颈部后侧,再从左侧穿出,将绑带18穿过左侧翼板5内部的穿孔,微微收紧束缚带6,使得硅胶垫15与患者颈部皮肤贴合,再将绑带18粘在束缚带6外壁,使得圆毛贴17与刺毛贴16粘接在一起进行固定,此时患者颈部皮肤可以通过棉絮填充层601和无纺布层602向外透气;

当患者需要颈部气管全透气时,先转动堵管8,堵管8与外置气管7之间发生螺纹作用,即可将堵管8旋下,此时外置气管7与内置气管3相连通,进行全透气,当需要进行部分透气时,先将堵管8安装在外置气管7外侧,通过转动活动套9,活动套9带动滑块19和滑槽20之间相互滑动,使得活动套9正面的四分之一开口在转动操作中与第二通气区802、第三通气区803和第四通气区804中的其中一个通气区相吻合,从而使得外置气管7通过通气孔805向外通气,当活动套9正面的四分之一开口与第一通气区801相吻合时,整个气切管实现全封堵,就这样完成整个改进型气管切开导管的使用过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