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集对分析偏联系数研究银屑病的复发因素及防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97559发布日期:2020-02-11 13:27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基于集对分析偏联系数研究银屑病的复发因素及防治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集对分析偏联系数研究银屑病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集对分析偏联系数研究银屑病的复发因素及防治。



背景技术: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其与免疫,遗传以及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该病发病率在1.5%至2%之间。这种疾病的慢性和复发性特征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意味着患者长达数十年的日常生活各方面的限制,导致巨大的个人成本和精神压力。因此,银屑病与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研究及复发趋势的预测对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集对分析联系数由赵克勤先生最早提出并得到广泛应用。该方法可将两个集合的同、异、反分层次刻划又有机的联系成一个整体,同时把正负对立及正负的中介过渡做客观描述,从而全面的分析问题。偏联系数是根据联系数中联系分量层次特性而建立的一种联系函数,可反应联系数所刻划的事物发展趋势。目前该方法已在医疗质量发展趋势、综合评价预测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团队前期工作将集对分析应用于疾病的诊疗,以银屑病和慢性难愈合溃疡为例建立了中医辨证模型及相应的疗效评价体系。运用联系数方法筛选难愈性辨证因子并作对症用药优选。据此优化的集对分析诊疗方案通过rct研究证实其提高了临床疗效,一定程度上证实了采用集对分析在中医临床实践及辨证论治研究中的可行性与科学性。本发明基于已发表的银屑病文献数据,应用集对分析偏联系数进行二次分析,对银屑病复发危险因素及预后趋势进行分析,为银屑病的防治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中国专利文献:cn107564589a,公开日:2018.01.09,公开了一种基于四元联系数对症用药评估预测方法及系统,包括:步骤s1,通过中医上的“望闻问切”的方式建立症候项目;步骤s2,对步骤s2中的症候项目进行疗效评定;步骤s3:得到“望闻问切”项目的疗效四元联系数μ(gt)=at+bti+ctj+dtk(t=1,2…16);步骤s4,计算疗效四元联系数μ(gt)的3阶全偏联系数并对3阶全偏联系数从大到小的排序;步骤s5,对人数之比η=“总有效/无效”作从大到小的排序;步骤s6,把同一项目上的η值排序号与该项目的3阶全偏联系数从大到小的排序号作对照。

中国专利文献:cn107491650a,公开日:2017.12.19,公开了一种基于偏联系数法的中药筛选方法和系统。所述的中药筛选方法对四元联系数,仅计算直接反映当前治疗措施下药物疗效的变化趋势,且更具临床意义的一阶全偏联系数并依据其排序于i∈[0.5,1],j∈[-0.5,0]内对i,j取值,使得一阶全偏联系数不全小于0(符合临床实际)。所述的中药筛选系统包括特征函数建立模块,用于建立不同症状的疗效四元联系数;计算模块,用于计算一阶全偏联系数;修正模块,用于根据其排序于i∈[0.5,1],j∈[-0.5,0]内对i,j取值作进一步调整,使得一阶全偏联系数不全小于0。

但是关于本发明的一种基于集对分析偏联系数研究银屑病的复发因素及防治目前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探讨应用集对分析偏联系数方法研究银屑病的复发因素及防治策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集对分析偏联系数研究银屑病的复发因素及防治,所述的基于集对分析偏联系数研究银屑病的复发因素及防治包括材料与方法(1)、结果(2)、结论(3);所述的材料与方法(1)由资料来源(11)、研究方法(12)组成;所述的结果(2)由基于不确定理论的银屑病复发高危因素识别(21)、基于联系数势函数的银屑病复发高危因素识别(22)、银屑病中西医疗法复发趋势的偏联系数计算(23)组成。

探讨应用集对分析偏联系数方法:通过文献检索的方式筛选相关研究,提取研究数据,将相关进行聚类为a、b、c三组,运用三元联系数的二阶偏联系数方法分析,筛选银屑病的复发因素及预测不同疗法后的复发趋势。

得出结果:集对分析偏联系数得出的结论和经典的单因素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认为影响银屑病预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饮酒、受潮、感染、不规范用药、精神紧张这6个因素。

得出其他因素:更贴合于临床实际,复发趋势的偏联系数计算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病可以提高疗效和稳定疗效,与临床实践一致。

得出结论:集对分析偏联系数在银屑病复发因素和复发趋势研究中的应用,可为临床诊疗提供新的决策支持,后续研究中亦可将偏联系数应用于其他疾病预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预后趋势的疗效稳定性研究。

本发明优点在于:

1、本发明将集对分析应用于疾病的诊疗,以银屑病和慢性难愈合溃疡为例建立了中医辨证模型及相应的疗效评价体系。运用联系数方法筛选难愈性辨证因子并作对症用药优选。据此优化的集对分析诊疗方案通过rct研究证实其提高了临床疗效,一定程度上证实了采用集对分析在中医临床实践及辨证论治研究中的可行性与科学性。

2、本发明基于已发表的银屑病文献数据,应用集对分析偏联系数进行二次分析,对银屑病复发危险因素及预后趋势进行分析,为银屑病的防治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附图说明

附图1是一种基于集对分析偏联系数研究银屑病的复发因素及防治的平面示意图。

附图2是一种基于集对分析偏联系数研究银屑病的复发因素及防治的方法流程图。

附图3是一种基于集对分析偏联系数研究银屑病的复发因素及防治的计算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12、研究方法

2、结果

21、基于不确定理论的银屑病复发高危因素识别

22、基于联系数势函数的银屑病复发高危因素识别

23、银屑病中西医疗法复发趋势的偏联系数计算

3、结论

实施例1

请参照附图1,附图1是本实施例的一种基于集对分析偏联系数研究银屑病的复发因素及防治的平面示意图。所述的基于集对分析偏联系数研究银屑病的复发因素及防治包括材料与方法(1)、结果(2)、结论(3);所述的材料与方法(1)由资料来源(11)、研究方法(12)组成;所述的结果(2)由基于不确定理论的银屑病复发高危因素识别(21)、基于联系数势函数的银屑病复发高危因素识别(22)、银屑病中西医疗法复发趋势的偏联系数计算(23)组成。

请参照附图2,附图2是本实施例的一种基于集对分析偏联系数研究银屑病的复发因素及防治的方法流程图。

探讨应用集对分析偏联系数方法:通过文献检索的方式筛选相关研究,提取研究数据,将相关进行聚类为a、b、c三组,运用三元联系数的二阶偏联系数方法分析,筛选银屑病的复发因素及预测不同疗法后的复发趋势。

得出结果:集对分析偏联系数得出的结论和经典的单因素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认为影响银屑病预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饮酒、受潮、感染、不规范用药、精神紧张这6个因素。

得出其他因素:更贴合于临床实际,复发趋势的偏联系数计算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病可以提高疗效和稳定疗效,与临床实践一致。

得出结论:集对分析偏联系数在银屑病复发因素和复发趋势研究中的应用,可为临床诊疗提供新的决策支持,后续研究中亦可将偏联系数应用于其他疾病预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预后趋势的疗效稳定性研究。

实施例2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本文通过数据库检索,筛选银屑病复发危险因素相关文献[i],该研究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的方法,纳入银屑病患者268例,其中包括复发组(n=167)和未复发组(n=101)(复发时间窗定义为一年以上)。本研究提取文献资料,收集可能影响银屑病预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比较分析进行筛选(详见表1)。此外,为了进一步研究治疗后银屑病的复发趋势,从中医、西医治疗144例银屑病患者的研究[ii]中提取相关数据(详见表2),并采用偏联系数对其进行计算与分析。

表1影响寻常型银屑病复发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表2中西医结合治疗144例银屑病患者3个月和6个月之后的随访数据

1.2研究方法

采用集对分析偏联系数法,将复发组/未复发组按照各自相应的百分比区间分为最易导致复发的因素/未复发的主要因素,最不易导致复发的因素/未复发的次要因素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因素三大类,并分别记入集a,b,c进行聚类分析(表1与表2)。此外从中医、西医结合治疗144例银屑病患者的研究中,采用偏联系数对银屑病患者的复发趋势进行计算与分析,数据的提取见表3。用集对分析联系数中的三元联系数的方法μ=a+bi+cj作为疾病复发风险或防止复发主要因素的相关联系数,其中在银屑病复发风险中,a代表高危因素中的10个子因素,b代表不确定性因素(一般因素)中的8个子因素,c代表低危险因素中的10个子因素,同样在未复发的3类因素中也采用相同方法,i在[0,1]区间取值,表示“一般因素”具有在一定范围内向“高危(主要)”和向“低危(次要)”发展的不确定性;j在[-1,0]区间取值,表示“低危(次要)”有向“高危(主要)”和“一般”发展的不确定性。进一步计算各子类上的相关三元联系数的二阶偏联系数

表3影响银屑病复发的3类因素(单位:%)

表4影响银屑病未复发的3类因素(单位:%)

2.结果

2.1基于不确定理论的银屑病复发高危因素识别

如若取影响银屑病复发的高危因素与未复发主要因素为参考集a,则致复发的低危因素与未复发的次要因素(c)是与a的对立集,高危与低危之间的一般因素(b)是介于a和c之间的中介不确定集,由此得寻常型银屑病复发的高危因素与未复发主要因素为参考集a的同异反联系数。

u(复发)=10+8i+10j(2.1.1)

对式(2.1.1)归一化得

取式(2.1.1)中的

j=0.1

所以式(2.1.2)的二阶全偏联系数

u(未复发)=13+8i+13j(2.1.3)

对式(2.1.3)归一化得

取式(2.1.3)中的j=0.1

所以(2.1.4)的二阶全偏联系数

由以上结果可得看出(表1),银屑病复发的危险因素中包括10个高危因素、8个中危因素和10个低危因素,当这些因素对于银屑病未复发的作用看作是同等强度(其实强度不等)时,就因素个数而言,其相互作用趋势存在诱导复发,因为。此外,无外伤/手术(82.6),无家族银屑病史(72.5),发作次数≥2次(71.3),男性(61.7)是诱发银屑病复发的4个高危因素,但客观上前两个因素并不能被列为发病的危险因素。因此,只有“男性”和“发作次数≥2次”才可作为高危因素,该结论与文献[1]中提出的家族银屑病史,饮酒,受潮,感染,不规范用药,精神紧张是银屑病复发的6个高危因素的研究结论相异,相异原因待后讨论。

在降低银屑病复发的主要因素中(表2),无精神紧张(93.1),无受潮(90.1),无外伤/手术(89.1),无家族银屑病史(88.1),无感染(88.1),不饮酒(85.1),不吸烟(80.2)是影响银屑病不复发的6个主要因素,这与临床实践相符,并且与文献中提出的银屑病复发的6个因素中仅与“不规范用药”上稍有差异,因为“规范用药”者的百分比与不食鱼虾者的百分比均为78.2%,因此两者间有同样大小的数据支持,将其列为影响寻常型银屑病复发的主要因素。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的研究结果指示影响银屑病复发的主要因素有9个,按调查样本中出现的频率百分数大小依次是精神紧张(93.1),受潮(90.1),外伤/手术(89.1),家族银屑病史(88.1),感染(88.1),饮酒(85.1),吸烟(80.2),不规范用药(78.2),食鱼虾(78.2),而不仅仅是文献[1]中给出的家族银屑病史,饮酒,受潮,感染,不规范用药,精神紧张这6个因素,前者包含后者,但增加了3个因素,根据经验“9因素说”更符合临床。

2.2基于联系数势函数的银屑病复发高危因素识别

在表1给出的影响银屑病复发的单因素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通过联系数表示,再用联系数的势函数识别银屑病复发的高危因素、中危因素与低危因素。

表5影响银屑病复发的各单因素调查结果的联系数表示

从表5看出,在28个势函数中,最大值是5.8571,最小值是0.7385,为此把区间[0.7385,5.8571]均分成低危因素[0.7385,2.4445]、中危因素[2.4446,4.1505]、高危因素[4.1506,5.8572]3个子区间,由此得到影响银屑病复发的第1位高危因素是“神经紧张”(5.8571),第2位高危因素是“感染”(5.0833),第3位高危因素是“受潮”(4.7000),第4位高危因素是“饮酒”(4.3333),第5位“不规范用药”(3.8636),第6位“家族银屑病史”(3.8333),第7位“合并基础疾病”(3.7692),第8位“食鱼虾”,第9位“发作次数”(3.3056),第10位“外伤/手术”(2.6364)都属于中危因素,其他18个子因素都是低危因素,由此得按“高危”“中危”“低危”因素分类的联系数为

u(复发因素)=4+6i+18j

对式(7.1.5)作归一化处理结果得

取式(7.1.6)中的j=0.1

所以(7.1.6)的二阶全偏联系数μ(复发因素)=0.7000

这个0.7000表明,所论的28个子因素内在的相互作用不可忽视,这一结果与7.1.2节中的同类型结果接近,说明28个影响银屑病复发的子因素在同异反均分结构中存在不可忽视的相互协同作用。

2.3银屑病中西医疗法复发趋势的偏联系数计算

为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和有效,出院时已判定无效的病例数可以不进入以疗效向痊愈方向发展的偏联系数计算,因为一般情况下不存在经过治疗判定为无效的病例在没有再治疗条件下的自发性逆转而进入到好转状态,因此只需通过以下5个联系数的全偏联系数进行计算。

μ1(中药组出院时)=50+34i+17j

μ2(中药组6个月随访)-43+38i+20j

μ3(西药组出院时)-14+5i+1j

μ4(西药组3个月随访)-2+11i+7j

μ5(西药组6个月随访)-7+9i+4j

对以上5个联系数分别作归一化处理,结果如下,

μ1(中药组出院时)=0.4950+0.3365i+0.1683j

μ2(中药6个月随访)=0.4257+0.3762i+0.1980j

μ3(西药组出院时随访)=0.7+0.25i+0.05j(7.2.8)

μ4(西药组3个月随访)=0.1+0.55i+0.35j(7.2.9)

μ5(西药组6个月随访)=0.35+0.45i+0.2j(7.2.10)

计算式以上公式的二阶全偏联系数,其中取j=-1,结果如下,

以上计算结果的图示见附图3:

由上述结果和附图3看出,中药组的疗效演化呈一条轻微向上的趋势,说明六个月内疗效与出院时的疗效相比是稳中有升;西药组的疗效演化趋势从出院时的0.0815在三个月中一路走低到-0.1138,之后又上升,出院六个月时上升到0.0336,说明疗效演化趋势不稳定,但起始和终结时的疗效趋势值(0.0815和0.0336)都比中药组的疗效趋势值(0.0201和0.0336)要高,这一结果从一个侧面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病可取两者之长,对于银屑病的复发,不仅可以提高疗效,同时可以使得症状的改善处于更为稳定的状态。

3.讨论

银屑病反复发作在临床中非常常见,其涉及到的因素众多,如何识别其中的主要因素并加以预防,是患者和医务人员十分关心的问题。本发明利用有关文献资料作了基于集对分析的探讨,从多角度识别银屑病复发的主要高危因素,其中“神经紧张”,“感染”,“受潮”,“饮酒”是诱导银屑病复发的“四大高危因素”,还有“不规范用药”,“饮酒”,“外伤/手术”,“家族银屑病史”,“吸烟”,“年龄≥45”5个一般的高危因素,统称“高危9因素”,这一结论较经典的单因素分析识别银屑病复发高危因素更为全面,特别是发现这些高危因素存在自相关现象时,提示当2个或2个以上高危因素存在时,更容易致银屑病复发,与临床实际相吻合。其次,对文献报导用中西医方法治疗的144例银屑病患者作三个月和六个月随访资料的联系数描述和偏联系数计算,发现中医治疗的疗效自发演化趋势相对平稳,但演化趋势值较西医疗效低,西医治疗的疗效自发演化趋势波动幅度大,提示中西医结合可以提高疗效和稳定疗效。后续研究中亦可将偏联系数应用于其他疾病预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预后趋势的疗效稳定性研究。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