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床旁治疗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28747发布日期:2019-12-27 15:10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医床旁治疗桌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辅助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医床旁治疗桌。



背景技术:

中医治疗室内治疗床与操作台面通常相距较远,医护人员给病人做治疗时,需要在操作台与病床之间来回走动,给医护人员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还增加了病人的等待时间;对于一些基本的治疗,例如针灸、艾灸、拔罐等,医护人员都可以在床旁进行;现有的床旁治疗桌结构比较简单,仅具备简单的置物功能,不能根据医护人员的需要将所需治疗工具显露在治疗桌顶部;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中医床旁治疗桌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中医床旁治疗桌,用于解决现有床旁治疗桌不能根据医护人员的需要将所需治疗工具显露在治疗桌顶部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中医床旁治疗桌,包括:

治疗桌,其包括柜体、设于柜体底部的四个支撑脚以及设于柜体顶部的桌面板;所述柜体内设置有升降通道,所述升降通道贯穿所述桌面板;所述柜体内于升降通道的一侧自上而下设置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以及第三隔板,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以及所述第三隔板均与所述柜体固定连接,并水平设置;所述第一隔板上放置有用于收纳针灸工具的第一收纳箱,所述第二隔板上放置有用于收纳艾灸工具的第二收纳箱,所述第三隔板上放置有用于收纳电针机和拔罐工具的第三收纳箱,所述第一收纳箱、所述第二收纳箱以及所述第三收纳箱的底部均设置有转轮,所述第一收纳箱、所述第二收纳箱以及所述第三收纳箱均为顶部开口结构;

升降机构,其包括升降板和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板执行升降动作的升降驱动装置,所述升降板连接所述升降驱动装置;所述升降板设于所述升降通道内,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以及所述第三隔板与所述升降板之间的水平距离相等,均为0.5-1.0cm;所述升降板位于最低点时,所述升降板的顶面与所述第三隔板的顶面相持平,所述升降板位于最高点时,所述升降板的顶面与所述桌面板的底面相持平;

推拉机构,其包括用于驱动第一收纳箱在所述升降板与所述第一隔板之间水平移动的第一推拉装置、用于驱动第二收纳箱在所述升降板与所述第二隔板之间水平移动的第二推拉装置以及用于驱动第三收纳箱在所述升降板与所述第三隔板之间水平移动的第三推拉装置;所述第一推拉装置、所述第二推拉装置以及所述第三推拉装置的结构均相同;所述第一推拉装置包括第一推拉板、用于驱动第一推拉板水平移动的第一水平驱动装置、第一磁铁以及第一铁片;所述第一推拉板设于所述第一收纳箱和所述升降通道之间,并与柜体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水平驱动装置设于所述第一收纳箱和柜体内壁之间,并连接所述第一推拉板;所述第一磁铁设于所述第一推拉板朝向所述第一收纳箱的一侧,所述第一铁片设于所述第一收纳箱上,并与所述第一磁铁可拆卸连接;相应地,所述第二推拉装置包括第二推拉板、第二水平驱动装置、第二磁铁以及第二铁片,所述第三推拉装置包括第三推拉板、第三水平驱动装置、第三磁铁以及第三铁片;以及,

控制系统,其包括供电模块、控制模块以及控制面板;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控制模块均设于所述柜体内,所述控制面板设于所述桌面板的顶面,所述供电模块、所述控制面板、所述升降驱动装置、所述第一水平驱动装置、所述第二水平驱动装置以及所述第三水平驱动装置均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控制面板设置有第一层置顶键、第二层置顶键、第三层置顶键以及复位键;当所述第一层置顶键被触发时,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第一水平驱动装置和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动作,将第一收纳箱传送至升降通道的开口处;当所述第二层置顶键被触发时,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第二水平驱动装置和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动作,将第二收纳箱传送至升降通道的开口处;当第三层置顶键被触发时,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第三水平驱动装置和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动作,将第三收纳箱传送至升降通道的开口处;当所述复位键被触发时,所述控制模块控制升降驱动装置和第一水平驱动装置或第二水平驱动装置或第三水平驱动装置动作,将位于升降通道的开口处的第一收纳箱或第二收纳箱或第三收纳箱复位。

优选地,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包括第一丝杆、第一步进电机以及第一步进电机驱动模块;所述第一丝杆竖直设置在所述升降通道远离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以及所述第三隔板的一侧;所述第一丝杆的顶部与所述桌面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杆的底部与所述柜体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杆贯穿所述升降板,并与所述升降板螺纹连接,所述升降板远离所述推拉机构的一侧与柜体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步进电机设置在所述柜体的底部,其输出轴竖直设置,并通过齿轮与所述第一丝杆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步进电机驱动模块设于柜体内并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步进电机驱动模块与所述第一步进电机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水平驱动装置包括第二丝杆、第二步进电机以及第二步进电机驱动模块;所述第二丝杆水平设置,其两端分别通过支架连接柜体内壁,第二丝杆与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丝杆穿设所述第一推拉板,并与所述第一推拉板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步进电机设于所述第一收纳箱的一侧,并连接所述第二丝杆;所述第二步进电机驱动模块设于柜体内并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步进电机驱动模块与所述第二步进电机电性连接;相应地,所述第二水平驱动装置包括第三丝杆、第三步进电机以及第三步进电机驱动模块;所述第三水平驱动装置包括第四丝杆、第四步进电机以及第四步进电机驱动模块。

优选地,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所述第三隔板以及所述升降板的顶面均设置有用于配合所述转轮的导向轨道。

优选地,所述第一收纳箱内设置有用于放置针灸针的第一储物格、用于放置消毒酒精的第二储物格、用于放置棉签的第三储物格、用于放置计时器的第四储物格、用于放置数字牌的第五储物格以及用于放置红色提示牌的第六储物格。

优选地,所述第二收纳箱内设置有用于放置艾条的第七储物格、用于放置艾灸盒的第八储物格、用于放置艾条叉的第九储物格、用于放置刮灰碗的第十储物格、用于放置助燃酒精的第十一储物格、用于放置小艾柱的第十二储物格、用于放置胶布的第十三储物格、用于放置打火机的第十四储物格、用于放置艾贴的第十五储物格以及用于放置纱网的第十六储物格。

优选地,所述第三收纳箱内设置有用于存放电针机的第十七储物格、用于放置玻璃罐的第十八储物格、用于放置火把的第十九储物格以及用于放置助燃酒精的第二十储物格。

优选地,所柜体于所述第三隔板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放置病人用品的抽屉。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为单片机模块。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置于中医治疗床旁,方便医护人员开展治疗工作,本发明的柜体内设置有用于收纳针灸工具的第一收纳箱、用于收纳艾灸工具的第二收纳箱、用于收纳电针机和拔罐工具的第三收纳箱;本发明的桌面板上设置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设置有第一层置顶键、第二层置顶键、第三层置顶键以及复位键;当第一层置顶键被触发时,控制系统控制推拉机构和升降机构动作,将第一收纳箱置顶,方便医护人员开展针灸治疗;当第二层置顶键被触发时,控制系统控制推拉机构和升降机构动作,将第二收纳箱置顶,方便医护人员开展艾灸治疗;当第三层置顶键被触发时,控制系统控制推拉机构和升降机构动作,将第三收纳箱置顶,方便医护人员开展拔罐或者电灸治疗;当复位键被触发时,控制系统控制推拉机构和升降机构动作,将置顶的收纳箱复位;本发明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床旁治疗桌不能根据医护人员的需要将所需治疗工具显露在治疗桌顶部的问题。

2.本发明的操作面积较大,方便医护人员同时进行治疗操作;本发明设置的桌面板可用于放置治疗工具,作为一个独立的操作平台;当三个收纳箱中的其中一个由升降通道置顶后,作为另外一个独立的操作平台;因此,在治疗允许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可以同时开展不同的治疗项目,从而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提高对病人的治疗效果。

3.本发明用于放置一些基本治疗的治疗工具,避免医护人员开展治疗时来回跑动,减少医护人员的体力消耗;本发明还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作成本低以及实用性强等优点,能够给中医治疗室的医护人员带来极大的便利,具有良好的推广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中医床旁治疗桌的右视图;

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b-b处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中医床旁治疗桌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中医床旁治疗桌的电器连接示意图;

图中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附图中,1-柜体、2-支撑脚、3-桌面板、4-升降通道、5-第一隔板、6-第二隔板、7-第三隔板、8-导向轨道、9-转轮、10-支架、11-轴承、12-第一收纳箱、13-第二收纳箱、14-第三收纳箱、15-升降板、16-第一丝杆、17-第一步进电机、18-齿轮、19-第一推拉板、20-第二丝杆、21-第二步进电机、22-第一磁铁、23-第一铁片、24-第三丝杆、25-第三步进电机、26-第四丝杆、27-第四步进电机、28-抽屉、29-供电模块、30-控制模块、31-控制面板、32-第一步进电机驱动模块、33-第二步进电机驱动模块、34-第三步进电机驱动模块、35-第四步进电机驱动模块。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部件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图1-6所示,一种中医床旁治疗桌,包括治疗桌、升降机构、推拉机构以及控制系统。

治疗桌包括柜体1、设于柜体1底部的四个支撑脚2以及设于柜体1顶部的桌面板3。柜体1内设置有升降通道4,升降通道4贯穿桌面板3。柜体1内于升降通道4的一侧自上而下设置有第一隔板5、第二隔板6以及第三隔板7,第一隔板5、第二隔板6以及第三隔板7均与柜体1固定连接,并水平设置。第一隔板5上放置有用于收纳针灸工具的第一收纳箱12,第二隔板6上放置有用于收纳艾灸工具的第二收纳箱13,第三隔板7上放置有用于收纳电针机和拔罐工具的第三收纳箱14。第一收纳箱12、第二收纳箱13以及第三收纳箱14的底部均设置有转轮9,第一收纳箱12、第二收纳箱13以及第三收纳箱14均为顶部开口结构。

其中,第一收纳箱12内设置有用于放置针灸针的第一储物格、用于放置消毒酒精的第二储物格、用于放置棉签的第三储物格、用于放置计时器的第四储物格、用于放置数字牌的第五储物格以及用于放置红色提示牌的第六储物格。第二收纳箱13内设置有用于放置艾条的第七储物格、用于放置艾灸盒的第八储物格、用于放置艾条叉的第九储物格、用于放置刮灰碗的第十储物格、用于放置助燃酒精的第十一储物格、用于放置小艾柱的第十二储物格、用于放置胶布的第十三储物格、用于放置打火机的第十四储物格、用于放置艾贴的第十五储物格以及用于放置纱网的第十六储物格。第三收纳箱14内设置有用于存放电针机的第十七储物格、用于放置玻璃罐的第十八储物格、用于放置火把的第十九储物格以及用于放置助燃酒精的第二十储物格。此外,所柜体1于第三隔板7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放置病人用品的抽屉28。

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板15和用于驱动升降板15执行升降动作的升降驱动装置,升降板15连接升降驱动装置。升降板15设于升降通道4内,第一隔板5、第二隔板6以及第三隔板7与升降板15之间的水平距离相等,均为0.5-1.0cm,本实施例中,该水平距离为0.7cm。升降板15位于最低点时,升降板15的顶面与第三隔板7的顶面相持平,使得第三收纳箱14可以传送至升降板15上。升降板15位于最高点时,升降板15的顶面与桌面板3的底面相持平,将被传送至升降板15上的收纳箱置顶,便于医护人员拿取治疗工具。第一隔板5、第二隔板6、第三隔板7以及升降板15的顶面均设置有用于配合转轮9的导向轨道8。

其中,升降驱动装置包括第一丝杆16、第一步进电机17以及第一步进电机驱动模块32。第一丝杆16竖直设置在升降通道4远离第一隔板5、第二隔板6以及第三隔板7的一侧。第一丝杆16的顶部与桌面板3转动连接,第一丝杆16的底部与柜体1的底部转动连接;具体地,第一丝杆16的顶部通过轴承11与桌面板3转动连接,第一丝杆16的底部通过轴承11与柜体1的底部转动连接。第一丝杆16贯穿升降板15,并与升降板15螺纹连接,升降板15远离推拉机构的一侧与柜体1内壁滑动连接;具体地,柜体1内壁开设有滑槽,升降板15设置有滑块,并通过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第一步进电机17设置在柜体1的底部,其输出轴竖直设置,并通过齿轮18与第一丝杆16传动连接。第一步进电机驱动模块32设于柜体1内,第一步进电机驱动模块32与第一步进电机17电性连接。

推拉机构包括用于驱动第一收纳箱12在升降板15与第一隔板5之间水平移动的第一推拉装置、用于驱动第二收纳箱13在升降板15与第二隔板6之间水平移动的第二推拉装置以及用于驱动第三收纳箱14在升降板15与第三隔板7之间水平移动的第三推拉装置。第一推拉装置、第二推拉装置以及第三推拉装置的结构均相同。

第一推拉装置包括第一推拉板19、用于驱动第一推拉板19水平移动的第一水平驱动装置、第一磁铁22以及第一铁片23。第一推拉板19设于第一收纳箱12和升降通道4之间,并与柜体1内壁滑动连接。第一水平驱动装置设于第一收纳箱12和柜体1内壁之间,并连接第一推拉板19。第一磁铁22设于第一推拉板19朝向第一收纳箱12的一侧,第一铁片23设于第一收纳箱12上,并与第一磁铁22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水平驱动装置包括第二丝杆20、第二步进电机21以及第二步进电机驱动模块33。第二丝杆20水平设置,其两端分别通过支架10连接柜体1内壁,第二丝杆20与支架10转动连接。第二丝杆20穿设第一推拉板19,并与第一推拉板19螺纹连接。第二步进电机21设于第一收纳箱12的一侧,并连接第二丝杆20。第二步进电机驱动模块33与第二步进电机21电性连接。第二步进电机21驱动第二丝杆20转动,带动第一推拉板19水平移动;当第一推拉板19朝向升降通道4移动时,第一推拉板19通过第一磁铁22带动第一收纳箱12水平移动,第一磁铁22对第一铁片23的吸引力大于第一箱体移动时所受的摩擦力。当第一收纳箱12移动至升降板15上,并碰到第一丝杆16时,第一磁铁22与第一铁片23分离;第一磁铁22与第一铁片分离后,第一推拉板19位于升降板15的升降轨迹之外,不会影响升降板15上升。当第一推拉板19朝向第一收纳箱12的初始位置移动时,第一推拉板19与第一铁片23相触,并推动第一收纳箱12复位。

相应地,第二推拉装置包括第二推拉板、第二水平驱动装置、第二磁铁以及第二铁片,第二水平驱动装置包括第三丝杆24、第三步进电机25以及第三步进电机驱动模块34;第三步进电机驱动模块34与第三步进电机25电性连接。第三推拉装置包括第三推拉板、第三水平驱动装置、第三磁铁以及第三铁片,第三水平驱动装置包括第四丝杆26、第四步进电机27以及第四步进电机驱动模块35;第四步进电机驱动模块35与第四步进电机27电性连接。第二推拉装置与第三推拉装置的具体结构以及安装方式参照第一推拉装置,本说明书中不作详细描述。本实施例中,第二步进电机驱动模块33、第三步进电机驱动模块34以及第四步进电机驱动模块35均设于柜体1内。

控制系统包括供电模块29、控制模块30以及控制面板31。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30为单片机模块,单片机型号为stc89c52。供电模块29和控制模块30均设于柜体1内,控制面板31设于桌面板3的顶面。供电模块29、控制面板31、升降驱动装置、第一水平驱动装置、第二水平驱动装置以及第三水平驱动装置均与控制模块30电性连接;具体地,升降驱动装置的第一步进电机驱动模块32、第一水平驱动装置的第二步进电机驱动模块33、第二水平驱动装置的第三步进电机驱动模块34以及第三水平驱动装置的第四步进电机驱动模块35均与控制模块30电性连接。

控制面板31设置有第一层置顶键、第二层置顶键、第三层置顶键以及复位键。当第一层置顶键被触发时,控制模块30控制第一水平驱动装置和升降驱动装置动作,将第一收纳箱12传送至升降通道4的开口处,方便医护人员开展针灸治疗;具体控制流程如下:升降板15的初始位置位于最底部,与第三隔板7相持平,控制模块30首先通过第一步进电机驱动模块32控制第一步进电机17转动,驱动升降板15上升设定的位置,使得升降板15与第一隔板5相持平;然后,控制模块30通过第二步进电机驱动模块33控制第二步进电机21转动,驱动第一推拉板19水平移动设定的距离,将第一收纳箱12传送至升降板15上;最后,控制模块30通过第一步进电机驱动模块32控制第一步进电机17转动,驱动升降板15上升设定的位置,使得升降板15上升至最高点,从而将第一收纳箱12置顶。当第二层置顶键被触发时,控制模块30控制第二水平驱动装置和升降驱动装置动作,将第二收纳箱13传送至升降通道4的开口处,方便医护人员开展艾灸治疗。当第三层置顶键被触发时,控制模块30控制第三水平驱动装置和升降驱动装置动作,将第三收纳箱14传送至升降通道4的开口处,方便医护人员开展拔罐或者电灸治疗。当复位键被触发时,控制模块30控制升降驱动装置和第一水平驱动装置或第二水平驱动装置或第三水平驱动装置动作,将位于升降通道4的开口处的第一收纳箱12或第二收纳箱13或第三收纳箱14复位。

本发明置于中医治疗床旁,方便医护人员开展治疗工作,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床旁治疗桌不能根据医护人员的需要将所需治疗工具显露在治疗桌顶部的问题。本发明可以同时开展不同的治疗项目,从而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提高对病人的治疗效果。此外,本发明还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作成本低以及实用性强等优点,能够给中医治疗室的医护人员带来极大的便利,具有良好的推广意义。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发明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发明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发明所涵盖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