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压脉象监测方法及血压脉象监测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25170416发布日期:2021-05-25 14:39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血压脉象监测方法及血压脉象监测系统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血压脉象检测
技术领域
,涉及一种血压脉象监测方法及血压脉象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中,由于膳食结构及作息时间不合理、运动不足、抽烟饮酒等危险因素的综合作用,慢性心血管疾病发率持续上升,而病患者的年龄却逐步减小,心血管疾病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产生的威胁也越来越大。本申请的发明人在长期的研发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获取用户的血压脉象数据来对用户的血压脉象进行管理,在血压脉象异常时,通过服用相关药物以维持正常的血压脉象。用户的血压脉象通常与用户所处环境状态有关,如何通过调整环境状态实现血压脉象的管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血压脉象监测方法及血压脉象监测系统。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血压脉象监测方法,用于血压脉象检测系统,该血压脉象检测系统至少包括:血压脉象检测装置、第一传感器、终端及智能家居,终端与血压脉象检测装置、第一传感器及智能家居通信连接,该方法包括:血压脉象检测装置获取用户的血压脉象数据;终端从血压脉象检测装置获取血压脉象数据,并通过第一传感器获取用户所处环境状态;终端根据环境状态对血压脉象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产生第一控制指令;终端根据第一控制指令调整智能家居的工作状态,以调节环境状态。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血压脉象检测系统。该血压脉象检测系统至少包括:血压脉象检测装置,用于获取用户的血压脉象数据;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用户所处环境状态;终端,与智能家居、血压脉象检测装置及第一传感器建立通信连接,终端用于从血压脉象检测装置获取血压脉象数据,并通过第一传感器获取环境状态,终端用于根据环境状态对血压脉象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产生第一控制指令;智能家居,终端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调整智能家居的工作状态,以调节环境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血压脉象监测方法,用于血压脉象检测系统,该血压脉象检测系统至少包括:血压脉象检测装置、第一传感器、终端及智能家居,终端与血压脉象检测装置、第一传感器及智能家居通信连接,该方法包括:血压脉象检测装置获取用户的血压脉象数据;终端从血压脉象检测装置获取血压脉象数据,并通过第一传感器获取用户所处环境状态;终端根据环境状态对血压脉象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产生第一控制指令;终端根据第一控制指令调整智能家居的工作状态,以调节所述环境状态。通过这种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根据用户所处环境状态对血压脉象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调整智能家居的工作状态,以调节用户所处环境状态,使用户处于调节后的环境状态时,血压脉象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因此,本申请实施例能够通过调整环境状态实现血压脉象的管理,减少药物服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申请血压脉象监测系统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实施例血压脉象监测系统中血压脉象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实施例血压脉象检测装置的结构框图;图4是本申请血压脉象监测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5是图4实施例血压脉象监测方法中步骤s403的具体流程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血压脉象监测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血压脉象监测系统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申请血压脉象监测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9是本申请血压脉象监测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10是本申请血压脉象监测方法第五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11是图10实施例血压脉象监测方法中步骤s1004的具体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本申请首先提出一种血压脉象监测系统,如图1所示,图1是本申请血压脉象监测系统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血压脉象监测系统101包括血压脉象检测装置102、第一传感器103、终端104及智能家居105,终端104与血压脉象检测装置102、第一传感器103及智能家居105通信连接。其中,血压脉象检测装置102用于获取用户的血压脉象数据,第一传感器103用于获取该用户所处环境状态,终端104用于对血压脉象数据及环境状态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调整智能家居105的工作状态,以调节用户所处环境状态。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用户处于调节后的环境状态时,用户的血压脉象保持在正常范围内,能够减少药物的服用。本实施例的终端104可以与血压脉象检测装置102、第一传感器103及智能家居105建立无线通信连接。本实施例的终端104可以是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个人数字助理及可穿戴设备等。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终端还可以是分布在网络或云端的智能计算机系统等终端服务器其中,如图2及图3所示,图2是图1实施例血压脉象监测系统中血压脉象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实施例血压脉象检测装置的结构框图。本实施例血压脉象检测装置102包括主机201及与主机201耦接的袖带202。在对用户进行血压脉象检测时,袖带202与人体动脉接触,主机201通过袖带202获取人体动脉的血压脉象数据。其中,主机201包括控制器301、气泵302及压力传感器303,袖带202包括气体通道304和气囊袋305,气体通道304与气囊袋305的气路接口连接,控制器301与气泵302及压力传感器303耦接,气体通道304与气泵302连接,控制器301用于控制气泵302通过气体通道304对气囊袋305进行充气,控制器301用于控制压力传感器303检测气体通道304的压力,并将压力与预设的第一压力阈值进行比较;在压力等于第一压力阈值时,控制器301控制气泵302停止充气,控制器301控制压力传感器303检测用户的血压脉象数据,并将血压脉象数据发送给终端104。其中,血压脉象数据包括脉搏波。进一步地,主机201还包括蓝牙模块306,血压脉象检测装置102通过蓝牙模块306与终端104建立通信连接,以使血压脉象检测装置102通过蓝牙模块306将血压脉象数据发送给终端104。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wifi模块等无线通信模块代替蓝牙模块。进一步地,主机201还包括电源模块307,电源模块307用于给控制器301、气泵302及压力传感器303等组件供电。本实施例的电源模块307可以包括可充电电池(图未示)及充电接口(图未示)。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终端与血压脉象检测装置还可以建立有线连接,具体地,血压脉象检测装置的设置有一接口,血压脉象检测装置通过该接口与终端进行有线连接,且终端还可以通过该接口给血压脉象检测装置供电。进一步地,主机201还包括泄气阀308、气泵驱动电路309、泄气阀驱动电路310以及数模转换电路311。控制器301通过气泵驱动电路309驱动气泵302,以将气体充入气囊袋305;控制器301通过泄气阀驱动电路310驱动泄气阀308,以将气囊袋305的气体进行放气;在压力传感器303检测到气体通道304中气体的压力时,压力传感器303用于将气体的压力转化为模拟信号,并将模拟信号传输至数模转换电路311;数模转换电路311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并将数字信号发送给控制器301。本申请进一步提出一种血压脉象监测方法,可以用于上述血压脉象监测系统101。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血压脉象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401:血压脉象检测装置102获取用户的血压脉象数据。控制器301控制气泵302通过气体通道304对气囊袋305进行充气,并控制压力传感器303检测气体通道304的压力,在压力等于第一压力阈值时,控制器301控制气泵302停止充气,并控制压力传感器303检测用户的血压脉象数据。步骤s402:终端104从血压脉象检测装置102获取血压脉象数据,并通过第一传感器103获取用户所处环境状态。控制器301将压力传感器303检测的血压脉象数据通过蓝牙模块306传送给终端104,同时,终端104通过第一传感器103同步获取用户所处环境状态。其中,环境状态至少包括环境温度、环境光强度、环境湿度或环境噪声强度等。第一传感器103可以设置在智能家居105上、终端104上、血压脉象检测装置102或者用户所处环境的其它位置,具体不做限定。步骤s403:终端104根据环境状态对血压脉象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产生第一控制指令。具体地,本实施例可以通过如图5所示的方法实现步骤s403,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步骤s501-s504。步骤s501:终端104判断血压脉象数据是否在预设血压脉象数据范围内。若否,则执行步骤s502、s503,若是,则执行步骤s504。预设血压脉象数据范围是血压脉象的正常范围。例如,人体的收缩压的正常范围为90-120mmhg。终端104判断血压脉象检测装置102获取的收缩压是否在预设收缩压范围90-120mmhg内。步骤s502:终端104从预设表中获取与预设血压脉象数据范围对应的预设环境状态。终端103设置有预设表,预设表中存储有多种环境状态及与每种环境状态对应的血压脉象数据。在一应用场景中,智能家居105包括智能空调,预设表如表1所示,预设表存储有多种环境温度及与每种环境温度对应的收缩压范围。在其它实施例中,上述环境温度还可以用温度范围代替。表1环境温度(℃)收缩压(mmhg)2090-120当然,预设表还可以包括与每种环境温度对应的其它血压脉相检测数据,或者预设表还可以包括其它环境状态信息及其对应的血压脉象数据,这里不一一叙述。例如,若终端104判断人体的收缩压不在预设收缩压范围内,则从表1中获取与预设收缩压范围90-120mmhg对应的预设环境温度20℃。步骤s503:终端104根据预设环境状态产生第一控制指令。例如,终端104根据预设环境温度20℃产生第一控制指令,该第一控制指令包括智能空调的温度调节指令及温度20℃等信息,以使智能空调根据该第一控制指令将温度调节至20℃。步骤s504:血压脉象监测装置102继续获取用户的血压脉象数据。例如,若终端104判断人体的收缩压在预设收缩压范围内,则认为用户的收缩压正常,终端104可以控制血压脉象检测装置102以预设时间间隔获取用户的收缩压。步骤s404:终端104根据第一控制指令调整智能家居的工作状态,以调节环境状态。例如,终端104根据上述第一控制指令调节智能空调的工作状态,以使智能空调的温度调节至20℃,使用户所处环境的温度为20℃,以使用户在该温度下将收缩压维持在范围90-120mmhg内。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能够根据用户所处环境状态对血压脉象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调整智能家居105的工作状态,以调节用户所处环境状态,使用户处于调节后的环境状态时,血压脉象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因此,本实施例能够通过调整环境状态实现血压脉象数据的管理,减少药物服用。本申请进一步提出第二实施例的血压脉象监测方法,可用于上述血压脉象监测系统101。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血压脉象监测方法在上述实施例血压监测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包括步骤s601、s602。步骤s601:终端104产生第二控制指令。步骤s602:血压脉象检测装置102根据第二控制指令控制气囊袋305对用户进行按压提醒。具体地,控制器301控制气泵302周期性给气囊袋305充气及控制泄气阀308周期性对气囊袋305的气体进行放气,以实现对用户的按压操作。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终端还可以采用其它的提醒方式对用户进行提醒,如,终端控制智能灯具增加用户所处环境的光强度,或终端产生提示声等。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603。步骤s603:若终端104在预设时间段内没有检测到用户的反馈信息,则呼叫医护中心。终端104预存有医护中心的联系方式,并设置有自动呼叫医护中心的程序。若终端104在预设时间段内没有检测到用户的反馈信息,则认为用户出现了生命危险,终端104自动呼叫医护中心。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终端还可以采用其它方式发出警报。例如,终端控制智能灯具增加光强度、终端产生报警声等向用户的家人发出警报,或者终端自动拨打用户紧急联系人的电话等等。步骤s601-s603可以与步骤s404同步或者异步进行。通过这种方式,终端104能够在用户的血压脉象数据异常时,对用户进行提醒,并在用户未做出反馈时,自动向医护中心或者家人等发出警告,能够对用户的危险状况进行及时处理,以保证用户的生命安全。本申请进一步提出第二实施例的血压监测系统,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血压监测系统701在上述血压脉象监测系统101的基础上进一步包括第二传感器702,与终端703耦接,终端703通过第二传感器702获取用户的姿态信息。其中,本实施例的智能家居704包括智能灯具等。本申请进一步提出第三实施例的血压脉象监测方法,可用于上述血压脉象监测系统701。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血压脉象监测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801:血压脉象检测装置705获取用户的血压脉象数据。步骤s802:终端703从血压脉象检测装置705获取血压脉象数据,并通过第一传感器706获取用户所处环境状态。步骤s803:终端703判断血压脉象数据是否在预设血压脉象数据范围内。若否,则执行步骤s804-s808,若是,则执行步骤s809。步骤s804:终端703从预设表中获取预设血压脉象数据范围对应的预设环境温度。步骤s801-s804与上述步骤s401-s404相同,这里不赘述。步骤s805:终端703通过第二传感器702获取用户的姿态信息。第二传感器702可以包括姿态传感器,终端703通过姿态传感器获取用户的姿态信息。步骤s806:终端703根据姿态信息获取用户的睡眠状态。终端703根据用户的动作姿态信息获取用户的睡眠状态。例如,若终端703判断在预设时间段内用户的姿态没有明显变化,则认为用户处于睡眠状态。当然,睡眠状态还可以包括浅睡状态及熟睡状态等。终端703进一步可以根据血压脉象检测装置705获取的心率等数据获取用户的具体睡眠状态。不限定步骤s804与步骤s805及s806同步或者异步进行。步骤s807:终端703根据环境状态及睡眠状态对血压脉象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产生第一控制指令。步骤s808:终端703根据第一控制指令调整智能家居704的工作状态,以调节环境状态。例如,蓝光有利于睡眠,在用户处于睡眠状态时,终端703可以根据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智能灯具调节光强度或控制智能空调调节环境温度等,以使用户的血压脉象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同时终端703根据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智能灯具产生蓝光,促进用户睡眠。步骤s809:血压脉象监测装置705继续获取血压脉象数据。步骤s809与上述步骤s504相同,这里不赘述。本申请进一步提出第四实施例的血压脉象监测方法,可用于上述血压脉象监测系统,上述智能家居进一步包括智能冰箱(图未示)。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血压脉象监测方法在上述实施例血压监测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包括步骤s901、s902:步骤s901:终端产生第三控制指令。步骤s902:智能冰箱根据第三控制指令对用户的菜谱进行调整。通过这种方式,本实施例能够根据用户的血压脉象数据调节菜谱,以通过饮食调节用户的血压脉象。例如,终端判断用户的血压偏高时,可以在用户的菜谱中删减一些易引起高血压的食材,或者增加一些有利于降压的食材等。在其它实施例中,终端还可以控制智能厨具等调节菜谱。本申请进一步提出第五实施例的血压脉象监测方法,可用于上述血压脉象监测系统。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01:血压脉象检测装置获取用户的血压脉象数据。步骤s1002:终端从血压脉象检测装置获取血压脉象数据,并通过第一传感器获取用户所处环境状态。步骤s1001-s1002与上述步骤s401-s402相同,这里不赘述。步骤s1003:终端根据血压脉象数据生成随时间变化的第一血压脉象曲线。血压脉象检测装置在预设时间内对用户进行多次血压脉象检测,并获取多个血压脉象数据,并将多个血压脉象数据、血压脉象数据与检测时间的映射关系等信息发送给终端,终端根据多个血压脉象数据及多个检测时间生成血压脉象数据随时间变化的第一血压脉象曲线。进一步,终端通过第一传感器同步获取多个环境状态。步骤s1004:终端在第一血压脉象曲线上对环境状态进行标记。终端根据多个检测时间在第一血压脉象曲线上对环境状态进行标记例如,人体的血压脉象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例如,脉搏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血压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即血压随环境温度升高而升高,脉搏值随环境温度升高而加快,等等。本实施例通过上述方法能够通过环境温度实现对血压脉象的管理,例如,可以根据血压脉象与环境温度的映射关系控制环境温度,以调节血压脉象,减少药物的服用;又或者通过获取的环境温度知晓血压脉象的情况,等等。可选地,本实施例可以通过如图11所示的方法实现步骤s1004。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101:终端根据环境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将第一血压脉象曲线划分成多个区段。例如,终端计算当前区段的起始时刻的环境温度与后续检测的环境温度之间的差值;若差值小于预设的差值阈值,则终端将后续检测的环境温度的检测时间点归入当前区段;若差值大于差值阈值,则终端将后续检测的环境温度的检测时间作为下一区段的起始时刻,并返回计算当前区段的起始时刻的环境温度与后续检测的环境温度之间的差值。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将环境温度变化幅度较小的相邻的采样时间点归入同一区段,而将环境温度变化幅度较大的相邻的采样时间点归入不同区段。当前区段的起始时刻是指当前区段内首次环境温度检测时间。步骤s1102:终端分别在每个区段上对环境状态进行标记。例如,终端利用每一区段的起始时刻的环境温度对区段进行标记。本实施例的血压脉象数据包括平均血压值、血压波动值和血压波动频率中的至少一个或组合。步骤s1005:终端根据标记后的第一血压脉象曲线获取平均血压值、血压波动值和血压波动频率中的至少一个或组合相对较低的环境状态为第一环境状态。步骤s1006:终端根据第一环境状态产生第一控制指令。第一控制指令包含了智能家居的调节指令及第一环境状态等信息。步骤s1007:终端根据第一控制指令调整智能家居的工作状态,以调节环境状态。终端根据第一控制指令调节智能家居的工作状态,以使用户所处环境调节为第一环境状态。步骤s1007与上述步骤s404相同,这里不赘述。进一步地,终端还可以根据用于表征人体血压脉象随环境状态变化的校正函数对血压脉象数据进行校正,并利用校正后的血压脉象数据生成第二血压脉象曲线。不同的个体在相同环境状态下的血压脉象存在一定的差异,为提高环境状态对血压脉象管理的精度,需要根据个体的用于表征人体血压脉象随环境状态变化的校正函数对血压脉象数据进行校正。进一步地,可以根据人体的个体特征从多个候选校正函数中选择校正函数。其中,该个体特征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和体脂率中的至少一个或组合。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第二血压脉象曲线是根据个体的个体特征对第一血压脉象曲线进行校准后获取的,因此第二血压脉象曲线中的血压脉象数据与能够更真实体现不同个体的血压脉象数据与环境状态之间的关联,能够提高通过环境状态对血压脉象管理的准确度。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血压脉象监测方法,用于血压脉象检测系统,该血压脉象检测系统至少包括:血压脉象检测装置、第一传感器、终端及智能家居,终端与血压脉象检测装置、第一传感器及智能家居通信连接,该方法包括:血压脉象检测装置获取用户的血压脉象数据;终端从血压脉象检测装置获取血压脉象数据,并通过第一传感器获取用户所处环境状态;终端根据环境状态对血压脉象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产生第一控制指令;终端根据第一控制指令调整智能家居的工作状态,以调节所述环境状态。通过这种方式,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根据用户所处环境状态对血压脉象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调整智能家居的工作状态,以调节用户所处环境状态,使用户处于调节后的环境状态时,血压脉象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因此,本申请实施例能够通过调整环境状态实现血压脉象的管理,减少药物服用。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均属于同一发明构思,各实施例的描述各有侧重,在个别实施例中描述未详尽之处,可参考其他实施例中的描述。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保护电路和控制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