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膝部按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08282发布日期:2020-03-17 18:38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膝部按摩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按摩保健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膝部按摩器。



背景技术:

人们日常的生活中膝盖需要经常弯曲伸展,在运动中尤其如此,因此其位于下肢的中部,位于身体两个最大的杠杆臂之间,需承受较大的力,膝关节容易劳损,酸痛。需要对膝关节进行按摩,使其得到放松修复。针对膝部按摩器,如何在具有理疗的效果的同时,还能对膝盖进行全面包裹从而使得消费者们感觉到舒适,是研发者们需研究的重要课题。

现有的膝部按摩器通常只针对膝盖简单的进行振动类和加热按摩,对膝盖周边多穴位进行仿指压按摩功能的较少,对膝部的按摩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膝部按摩器,可以对膝盖髌骨四周的穴位及膝关节进行全方位仿手指抓捏及按压的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膝部按摩器,包括机壳,该机壳为硬质壳体或形变较小的布套,该机壳开设有与使用者髌骨适配的佩戴槽,还包括固定组件,固定组件连接于机壳,并将机壳固定于使用者膝盖区域,使得使用者的髌骨收容于佩戴槽内;佩戴槽内位于相对髌骨周边位置设有第一气囊;第一气囊充气膨胀时抵顶机壳以挤压髌骨周边位置;第一气囊放气收缩时解除对髌骨四周位置挤压。

进一步的,还包括气阀及进气口,第一气囊通过进气口与气阀连接,进气口与第一气囊偏离中心位置处连接,使得充气时,第一气囊朝向远离该机壳的方向倾斜的膨胀,从而在该倾斜的方向上抓揉使用者的髌骨。

再进一步的,第一气囊环绕该髌骨的周边设置,第一气囊的进气口都偏向靠近髌骨的方向设置,使得充气时,第一气囊相互配合抓揉使用者的髌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在髌骨四周增加第一气囊,第一气囊有规律的膨胀和收缩配合硬质壳体的抵顶,反向施加力于髌骨周边位置,产生类似于手指抓揉髌骨的按摩效果,使得髌骨周边肌肉得以放松,同时挤压髌骨四周的穴位,促进了腿部血液循环,丰富了膝部按摩器的按摩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膝部按摩器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膝部按摩器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膝部按摩器第一气囊连接第二气囊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膝部按摩器第一气囊连接第二气囊的仰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膝部按摩器第三气囊连接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膝部按摩器第四气囊俯视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膝部按摩器第四气囊侧视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膝部按摩器电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机壳;11、第一气囊;12、第二气囊;13、第三气袋;14、第四气囊;15、气泵;16、气阀;17、电池;111、进气口;121、封闭部;122、第一气阀;131、第二气阀;141、双气囊;

2、固定组件;3、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方式一,请参照图1至图4,一种膝部按摩器,主要用于人体膝关节按摩;包括佩戴于膝关节前端的机壳1,该机壳1可以选择硬质壳体材质也可以选择形变较小的布套。机壳1朝向使用者膝关节的一侧开设有与使用者髌骨适配的佩戴槽。为使机壳1能够稳定固定于髌骨上。膝部按摩器还设置有固定组件2,该固定组件2一部分与机壳1连接,并缠绕膝盖固定。固定组件2能够将机壳1固定于使用者膝盖区域,使得使用者髌骨收容于佩戴槽内。佩戴槽的形状及大小以不影响使用者站立行走,不刮磨膝部皮肉为准。

位于上述机壳1的佩戴槽内相对髌骨四周边位置的穴位,例如血海穴、梁丘穴、犊鼻穴、膝眼穴等位置,分别设有若干个第一气囊11。该第一气囊11充气膨胀时,第一气囊11膨胀的一面抵顶机壳1内壁,第一气囊11膨胀的另一面反向挤压位于髌骨周边的穴位。当第一气囊11放气收缩时,第一气囊11解除对髌骨四周位置穴位的挤压。第一气囊11反复充气和收缩,在佩戴槽内产生类似于针对髌骨四周边位置手指抓揉的按摩效果。

相对于市面上常见的膝部按摩器,本实施方式在髌骨四周增加第一气囊11,第一气囊11有规律的膨胀和收缩配合硬质壳体的抵顶,反向施加力于髌骨周边位置,产生类似于手指抓揉髌骨的按摩效果,使得髌骨周边肌肉得以放松,促进血液循环,丰富了膝部按摩器的按摩功能。

进一步的,本实施方式膝部按摩器还包括有气阀16及进气口111,其中进气口111位于第一气囊11上,并与气阀16连接,气阀16设置于壳机壳1的外部。该进气口111连接于第一气囊11上偏离中心处的位置。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进气口111相对第一气囊11中心位置偏心于髌骨的中间位置。第一气囊11在充气时,远离进气口111的位置会优先充气,使得第一气囊11朝向远离机壳1的方向倾斜膨胀,并在倾斜的方向上抓揉使用着的髌骨。

进一步的,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气囊11数量为四个,且第一气囊11环绕髌骨的周边设置。优选的,第一气囊11分别对应膝部的血海穴、梁丘穴、犊鼻穴、膝眼穴四个主要穴位设置。第一气囊11的进气口111都偏向靠近髌骨的方向设置,使得充气时,四个第一气囊11相互配合抓揉使用者髌骨周边的四个主要穴位。

实施方式二,参照图1至图4所示,膝部按摩器的佩戴槽内还有设有第二气囊12,第二气囊设有第一气嘴122并通过供气管与气阀16连接。该第二气囊12为整片气囊结构且覆盖整个髌骨位置。第二气囊12设置于机壳1及第一气囊11之间,第一气囊11设置在第二气囊12周边区域。当第一气囊11和第二气囊12充气膨胀时,第二气囊12优先充填佩戴槽内的机壳1内壁与髌骨之间的空间,使得第一气囊11膨胀时能够迅速接触到髌骨四周区域。

进一步的,第一气囊11的进气口111与第二气囊12连通,第二气囊12与气阀16连通,由气阀16供给空气。实际使用时,第一气囊11和第二气囊12能够同时充气膨胀,并迅速充满佩戴槽内的髌骨与壳体内壁之间的空间,第一气囊11挤压髌骨四周位置,第一气囊11及第二气囊12在气阀16控制下在膨胀或收缩之间交替,对髌骨四周抓揉按摩。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气囊11数量为四个,并且环绕髌骨的周边设置。四个第一气囊11呈上下两组分布状态,分别设置在第二气囊12上下两侧位置。其中第二气囊12中部设有封闭部121,使得第二气囊12充气膨胀时,位于其两边的位置充分膨胀,减少第二气囊12中部的膨胀量,设置于其上的第一气囊11能够更快速的被挤压到髌骨四周位置。优选地,四个第一气囊11分别对应髌骨周边的血海穴、梁丘穴、犊鼻穴、膝眼穴设置。

实施方式三,参考图1至图8所示,膝部按摩器还包括有外壳3,外壳3上分别设置有电源开关模式键、气压强弱键及加热键。外壳3与机壳1固定并围合形成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内设置有气泵15,气阀16、电池17、控制电路板组件等。膝部按摩器的固定组件2呈带状结构,并由柔性材料制成,柔性材料可选择布套材质。柔性的带状结构增加了使用者佩戴的舒适性,同时也便于收纳。该固定组件2采用双层结构,其内部可设置加热片和按摩气囊。该固定组件2上还设有魔术搭扣,可以将该固定组件2缠绕使用者膝部并由魔术搭扣固定,以将膝部按摩器的机壳1固定于使用者膝盖区域。膝部按摩器采用集成一体式结构,使用者可以佩戴膝部按摩器做起身走动或坐下静止等动作,不受使用区域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膝部按摩器也可用于按摩上肢手臂关节,此时机壳1可佩戴于肩膀或手肘关节处,且不限于此。

进一步的,位于固定组件2内相对于膝盖左右两侧的位置有第三气囊13,以对位于膝盖两侧的穴位进行按摩。第三气囊13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一张长条形气袋的左右两侧位置。该长条形气袋中部设有第二气嘴131,第二气嘴131经空气管连通气阀16,给位于其两侧的第三气囊13供给空气。第三气囊13优选双层结构气囊,以增加膨胀行程。气泵15通过气阀16给第三气囊13供气或放气,第三气囊13膨胀或收缩,在固定组件2的抵顶下,以对膝部两侧的阳陵泉穴位置进行按摩。

进一步的,如图6和图7所示,位于固定组件2内相对于膝部的腘窝处设置有第四气囊14,用以按摩腘窝处。该第四气囊14呈鱼鳔形状,其一端连接气阀16或者第二气囊12,由气阀16或者第二气囊12供气。因不同使用者的膝部的粗细程度不一样,实际使用时需要拉紧固定组件2以将膝部按摩器固定牢固。第四气囊14的中心容易偏离腘窝位置处,使得第四气囊14膨胀时,不容易全部按压到腘窝。优先的,将第四气囊14设置为左右双气囊141结构。即使膝部粗细程度有差异的不同使用者拉紧固定组件2固定膝部按摩器时,第四气囊14左右双气囊141至少有一个位于腘窝处,第四气囊14膨胀时,腘窝能够被有效按压。

进一步的,因膝部的腘窝深度较深,将第四气囊14设置为三层气囊结构。第四气囊14充气膨胀时,第四气囊14膨胀的行程更长,以便能迅速充满腘窝处,在固定组件2的抵顶下,第四气囊14挤压腘窝深处,以对腘窝深处实施按摩。

如图8所示,需要使用膝部按摩器时,使用者将膝部按摩器的固定组件2缠绕固定于膝部位置。使用者按下位于外壳3上的开关模式键启动按摩器或切换不同气压按摩模式,同时可以通过按压加热键选择加热模式及按下气压强弱键选择不同按摩气压强度。以上控制命令由上述按键输出电信号经过温控器或压力计集成器与位于电路板上的mcu电脑芯片交互,以控制气泵15,气阀16及加热片的工作状态,实现不同按摩模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