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晕动病的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95938发布日期:2020-02-11 13:16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药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晕动病的药物组合物。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都拥有了私家车,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乘车,许多人在乘坐汽车、轮船或飞机期间,会产生眩晕感,并伴有恶心、反胃、胸闷等很难受的感觉,但是一离开汽车、轮船、飞机后这种感觉就会减轻甚至消失,这种情况就是晕车,医学上将这类现象称为“晕动病”,是因汽车、轮船、飞机或其他交通工具运动时所产生的颠簸、摇摆或旋转等任何形式的加速运动,刺激人体的前庭神经而发生的疾病。临床表现为前庭-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初时感觉上腹不适,继有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旋即有眩晕、精神抑郁、唾液分泌增多和呕吐。严重者可有血压下降、呼吸深而慢、眼球震颤,严重呕吐引起失水和电解质紊乱。症状一般在停止运行或减速后数十分钟和几小时内消失或减轻。由于运输工具不同,可分别称为晕车病、晕船病、晕机病(航空晕动病)以及宇宙晕动病。目前市面上的晕车药对“晕动病”患者预防效果一般,对于已经出现“晕动病”症状后服用治疗效果差,而且每4小时需要续服1次,对于长途旅行期间不方便,效果更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治疗晕动病的药物组合物,它可以实现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晕动病的药物组合物,包括如下原料:

马来酸氯苯那敏、葡萄糖、维生素b6、药用载体,

其中各成分的总重量配比为:

马来酸氯苯那敏:葡萄糖:维生素b6=1~6:50~200:1~10。

进一步地,所述药用载体包括淀粉、改性淀粉、纤维素、糖、硬脂酸镁、乳糖、滑石中任意一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能有效消除协调运动障碍,在乘交通工具前15~30分钟服用,可预防晕车、晕船、晕机的发生;发病时服用,能迅速解除患者的晕眩、恶心、呕吐等症状,恢复健康,并且药效维持时间达6~8小时以上,相比现有药物效果更好,维持有效时间更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治疗晕动病的药物组合物,包括如下原料:

马来酸氯苯那敏、葡萄糖、维生素b6、药用载体,

其中各成分的总重量配比为:

马来酸氯苯那敏:葡萄糖:维生素b6=1~6:50~200:1~10。

在所述的药物组合物中,还可以含有其它各种制药的药用载体或赋形剂,例如载体、着色剂、甜味剂、香味剂等,如淀粉、改性淀粉、纤维素、糖、硬脂酸镁、乳糖、滑石等。本发明所述的药物可以制成任何一种药剂学上认可的剂型,包括分散剂、片剂、颗粒剂、胶囊剂、溶液剂、乳剂或混悬剂等。

马来酸氯苯那敏又称扑尔敏,为抗组胺拮抗剂,通过与组胺竞争组胺h1受体而对抗组胺的过敏作用;但不影响组胺的代谢,也不阻止组胺的释放;扑尔敏还有抗胆碱m受体的作用,作用于胆碱毒蕈样受体,使得鼻黏膜干燥。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皮肤黏膜的过敏。

维生素b6是b族维生素的一种,又名抗皮炎维生素、吡哆素,在食物中分布较广,同氨基酸代谢有密切关系,是氨基酸脱羧酶、转氨酶等的辅酶,在脑细胞的代谢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可以稳定脑细胞的功能。

葡萄糖(glucose、化学式c6h12o6),是自然界分布最广且最为重要的一种单糖,它是一种多羟基醛。纯净的葡萄糖为无色晶体,有甜味但甜味不如蔗糖(一般人无法尝到甜味),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天然葡萄糖水溶液旋光向右,故属于“右旋糖”。葡萄糖在生物学领域具有重要地位,是活细胞的能量来源和新陈代谢中间产物,即生物的主要供能物质。

以下将由本实施例中药物组合物制成口服溶液并通过实验验证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口服溶液处方组成:

马来酸氯苯那敏1.0g

葡萄糖100.0g

维生素b64.0g

柠檬香精0.5g

纯化水至1000ml

制备工艺:

a)将1g马来酸氯苯那敏加入50ml纯化水中,搅拌至溶解,备用;

b)将100g葡萄糖加入200ml纯化水中,搅拌至溶解,备用;

c)将4g维生素b6加入50ml纯化水中,搅拌至溶解,备用;

d)将a、b、c所得溶液倒入至容器,加入0.5g柠檬香精,搅拌,缓慢加纯化水至1000ml,即可得到治疗晕动病的口服液,含量为:马来酸氯苯那敏1mg/ml;葡萄糖0.1g/ml;维生素b64mg/ml.

随机对照试验(一):

1、临床病例:

召集入组病例60例,年龄18~60岁;

入组病例全部为“晕动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有2年以上的病史,并且每次乘坐交通工具如汽车、轮船、飞机30分钟以上均出现晕车症状;

全部病例分为2组,分别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治疗实验组和飞赛乐(盐酸苯环壬酯片)治疗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病例在年龄、病程及病情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2、治疗方法:

实验组:乘坐交通工具前30分钟,按照剂量4ml/次,口服实施例1预防,持续乘坐交通工具达2小时以上;

对照组:乘坐交通工具前30分钟,按照剂量1片/次,口服飞赛乐预防,持续乘坐交通工具达2小时以上;

注意事项:癫痫病人禁用,幽门梗阻、前列腺肥大、膀胱梗阻、青光眼、甲亢及高血压病人慎用。

3、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好:无任何晕车症状出现,也无其它明显不适;

疗效一般:有轻微晕车症状出现,无其它明显不适;

无效:出现严重的晕车症状,且与上一次晕车症状相比无明显改善;

有效:疗效好+疗效一般。

4、治疗效果:

服用实施例1的实验组30例,疗效好的有26例(86.7%),其中18例疗效可以维持6小时以上;疗效一般的为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7%;

服用飞赛乐的对照组30例,疗效好的有14例(46.7%),其中12例持续乘车超过4小时后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晕动病”症状;疗效一般的为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药效维持时间更长;

安全性观察: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无副作用。

随机对照试验(二):

1、临床病例:

召集入组病例60例,年龄18~60岁;

入组病例全部为“晕动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有2年以上的病史,并且每次乘坐交通工具如汽车、轮船、飞机30分钟以上均出现晕车症状;

全部病例分为2组,分别是实施例1治疗实验组和飞赛乐(盐酸苯环壬酯片)治疗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病例在年龄、病程及病情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2、治疗方法:

实验组:乘坐交通工具期间,出现晕车症状后服用,按照剂量4ml/次,口服实施例1,出现症状后继续乘坐交通工具达2小时以上;

对照组:乘坐交通工具期间,出现晕车症状后服用,按照剂量1片/次,口服飞赛乐,出现症状后继续乘坐交通工具达2小时以上;

注意事项:癫痫病人禁用,幽门梗阻、前列腺肥大、膀胱梗阻、青光眼、甲亢及高血压病人慎用。

3、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好:晕车症状完全缓解或消除,无其它明显不适;

疗效一般:晕车症状部分缓解或消除,无其它明显不适;

无效:晕车症状无缓解,甚至更严重;

有效:疗效好+疗效一般。

5、治疗效果:

服用实施例1的实验组30例,疗效好的有18例(60.0%),其中14例疗效可以维持6小时以上;疗效一般的为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7%;

服用飞赛乐的对照组30例,疗效好的有3例(10.0%),但这3例患者持续乘车超过4小时后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晕动病”症状;疗效一般的为11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4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药效维持时间更长。

安全性观察: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无副作用。

结论:实验(一)说明本发明的药物用于预防“晕动病”的效果明显优于已上市药品飞赛乐(盐酸苯环壬酯片),且预防效果维持时间优于已上市药品飞赛乐(盐酸苯环壬酯片);实验(二)说明本发明的药物用于治疗已经出现“晕动病”症状的效果明显优于已上市药品飞赛乐(盐酸苯环壬酯片);本发明的药物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晕动病”,且治疗效果维持时间优于已上市药品飞赛乐(盐酸苯环壬酯片)。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