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肩难产用助产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997214发布日期:2020-02-22 02:51阅读:547来源:国知局
一种肩难产用助产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肩难产用助产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肩难产是一种分娩并发症,是指胎头娩出后,胎儿肩膀卡在骨盆出口处,不能娩出的情况。对于产妇有肩难产史的,妊娠糖尿病的,过期妊娠的,巨大儿的,孕妇个子矮小的,骨盆解剖异常的,都容易发生肩难产。肩难产虽然发生概率不算高,但是一旦发生,如果贻误时机或处理不当,对孕妇和胎儿都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对产妇造成的伤害例如软组织损伤,产妇会阴三度四度裂伤,产后出血,子宫破裂,耻骨联合分离等等。对胎儿造成的伤害例如臂丛神经损伤,锁骨或肱骨断裂骨折,神经系统损伤造成残疾,严重的会缺氧死亡。

现阶段解决肩难产的问题,主要靠操作手法,其流程如图1所示,要按照helperr口诀操作:h(help通知救援),e(evauuate是否会阴切开),l(legs,mcroberts操作),p(pressure耻骨加压),e(enter阴道内操作),r(remove牵出后臂),r(roll转为四肢着床位)。这种操作方式,目的是要满足下述任一条件:1、增加骨性骨盆的功能尺寸,2、减少胎儿的双肩颈,3、改变双肩颈与骨性骨盆的相对位置。达到上述任一条件,即可将肩难产的胎儿顺利娩出。

若上述操作都无法解决:只能进行产科上的所谓最后一招:1、锁骨折断娩出法,2、zavnelli操作法,将婴儿头部再推回产道内,维持对胎儿头部向上的压力,进行剖宫产,3、耻骨联合切开术等。但这种操作方式会对产妇和胎儿造成极大伤害。

现有技术中,肩难产通常只有手法来解决。所以,市面上出现了一些肩难产产床的技术方案,如中国专利号2015104852679公开的肩难产产床,其主要是通过解决helperr口诀中的l(legs)的问题,即为了使产妇手脚配合用力、调整体位,但其并非医生使用的用具,其只是产妇的辅助工具,所以肩难产的成功率还完全在于产妇的配合度。

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由产科医生控制使用,用于减少胎儿的双肩颈,用于协助胎儿双肩内收,缩小双肩径,利于胎儿肩膀娩出,从而促使肩难产胎儿顺利娩出,解决肩难产成功率高,娩出速度快,对产妇和胎儿无损伤的一种肩难产用助产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由产科医生控制使用,用于减少胎儿的双肩颈,用于用于协助胎儿双肩内收,缩小双肩径,利于胎儿肩膀娩出,从而促使肩难产胎儿顺利娩出,解决肩难产成功率高,娩出速度快,对产妇和胎儿无损伤的一种肩难产用助产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肩难产用助产装置,包括助产钳和辅助装置,助产钳上设置有钳臂和手柄,其中,辅助装置上设置有包覆区,包覆区上一体成型的设置有若干条折线,包覆区能够依折线折叠为条状,包覆区的两端一体成型的设置有指套。

进一步的,指套的边缘设置有橡胶的硬质边,方便插入手指。

使用时,医护人员可以用手指插入指套,将条状的辅助装置插入到胎儿腋窝前位置,向着胎儿背后方向移动手指,展开包覆区,移动至胎儿另一个腋窝前位置时停止,如此,两个指套位于胎儿双乳处,只要两个指套用力收缩即可缩小胎儿双肩颈,使得胎儿顺利娩出。

进一步的,指套外侧一体成型的设置有钳臂套,钳臂与钳臂套之间插合连接。

进一步的,钳臂套的边缘设置有硬质辺,方便钳臂的插入。

进一步的,钳臂的长度长于钳臂套。

使用时,医护人员可以用钳臂插入钳臂套,将条状的辅助装置插入到胎儿腋窝前位置,向着胎儿背后方向移动钳臂,展开包覆区,移动至胎儿另一个腋窝前位置时停止,如此,两个钳臂位于胎儿双乳处,只要两个钳臂用力收缩即可缩小胎儿双肩颈,使得胎儿顺利娩出,而且钳臂连接到助产钳上,方便改变胎儿双肩颈与骨性骨盆的相对位置,进一步增加胎儿顺利娩出的成功率。

进一步的,指套下端一体成型的设置有收缩区a,包覆区的中上部一体成型的设置有延展区。

收缩区a目的为使得包覆区下端的弹力增加,即收缩区a的弹力大于包覆区的弹力,利于提高对胎儿的包覆力,避免滑脱。

延展区的是为了适应人体肩颈部生理曲线而设置,相当于延展区松散的凸起与包覆区表面。

进一步的,包覆区的上端一体成型的设置有托颈区,包覆区与托颈区交接处一体成型的设置有收缩区b。

搜索区b的弹力小于托颈区,利于托颈区充气后的扩口状的涨开模式。

进一步的,托颈区上一体成型的设置有若干折线,托颈区上的相应折线与包覆区上的相应折线在一条线上。

进一步的,托颈区的左右两侧设置有连接片,连接片呈三角形,托颈区的上端设置有充气口,充气口用于将托颈区充气涨开,收缩区b和连接片用于使托颈区涨开为扩口状。

连接片的弹性小于托颈区的弹性,利于牵引托颈区的两端,保障托颈区充气后的扩口状的涨开模式。

进一步的,托颈区的长度短于包覆区的长度,包覆区的长度为15-20cm,包覆区的高度为4-8cm,托颈区和包覆区构成了“凸”字状结构。(根据实测,胎儿的肩宽在15-17cm之间,所以包覆区优选宽度为18cm,颈高通常为5-7cm之间,所以包覆区优选高度为7cm)

进一步的,辅助装置包覆胎儿后,两个指套或钳臂套之间存在间距,其并非合并闭合的,这种间距利于收缩拘束胎儿双肩颈的距离,使其能够顺利娩出。

进一步的,助产钳上的两个钳臂彼此平行,两个手柄的铰接处设置有锁紧扣,铰接处的前端一体成型的设置有插接槽,钳臂的末端设置有钳臂柄,钳臂柄上设置有凸扣,钳臂柄与插接槽插合连接后并通过凸扣锁定。

进一步的,钳臂的端部前有摄像头,钳臂的外壁上嵌有多个led灯珠,钳臂柄内设置有电池盒和控制板,钳臂柄上设置有控制开关,控制开关用于控制摄像头、led灯珠的开启或关闭。

进一步的,钳臂套上设置有多个透光孔,透光孔与钳臂上的led灯珠一一对应。

进一步的,钳臂上设置有限位挡,在钳臂插入到钳臂套内之后,钳臂端部的摄像头外露于钳臂套即可,限位挡用于限制钳臂过分插入,避免产妇产道受损。

本发明的材质可以有医用橡胶构成,硬度hrb50度,保证柔韧性和硬度的适中。收缩区a和收缩区b以及扩展区,根据需要作出弹性的差别调整。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解决肩难产的问题,本发明又提供了肩难产用助产装置的使用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a、将辅助装置折叠成条状的步骤:托颈区和包覆区依折线折为条状;顺产妇阴道插入至胎儿一侧腋窝前的位置;

b、医护人员将手指插入指套,或者,医护人员将钳臂插入钳臂套,将包覆区边缘绕过胎儿肩至胎儿腋前线位置;此时,两个指套或钳臂套位于胎儿双乳位置;

c、将钳臂插合连接到助产钳手柄前端,由于两个钳臂是平行设置的,使用手柄铰接处的锁紧扣进行缩进性的锁紧,每次缩进0.5-1.5cm,辅助装置将胎儿的双肩收拢,进而将胎儿双肩颈的距离减少,使得肩难产胎儿顺利娩出;

d、在步骤c的基础上,可以旋转手柄,由于辅助装置已经包覆了胎儿的上身,这种旋转可以有效改变双肩颈与骨性骨盆的相对位置,利于胎儿娩出;

e、在操作步骤c和/或步骤d的过程中,使用充气口对托颈区充气,由于连接片采用低弹性材料,连接片的牵引和收缩区b的收缩,使得充气口的托颈区涨开为扩口状,拖住了胎儿的头部,便于进行步骤c和/或步骤d的操作;

f、在操作步骤b和/或步骤c和/或步骤d时,能够通过钳臂手柄上的开关控制摄像头、led灯珠的开启或关闭,摄像头能够外接显示器,利于医护人员的操作视界。

进一步的,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另一种使用方法:将辅助装置折叠成条状后,顺产妇阴道插入至胎儿后背的位置;然后利用手指配合指套,或钳臂配合钳臂套,使包覆区向两侧展开,并包绕至胎儿的腋窝前位置,利用钳臂夹紧,收缩双肩,进而解决肩难产的问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出于解决肩难产的两个问题:减少胎儿的双肩颈距离,和改变双肩颈与骨性骨盆的相对位置。这两个问题能解决一个即可顺利娩出胎儿。所以,本发明采用了包覆胎儿的颈肩位置的方法,通过平行设置的两个钳臂的收缩,来解决减少胎儿的双肩颈距离的问题,以及改变双肩颈与骨性骨盆的相对位置,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进而确保肩难产的胎儿能够顺利娩出。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用于协助胎儿双肩内收,缩小双肩径,利于胎儿肩膀娩出,从而促使肩难产胎儿顺利娩出。

本发明的最优使用方法是将包覆区折叠成条状,由医师经阴道放入胎儿背部脊柱的位置,然后向两肩方向展开折线,在包覆区边缘伸展至胎儿后背部的腋后线时,医师再以食指插入包覆区边缘的指套内,将包覆区边缘绕过胎儿肩至胎儿腋前线位置。同法操作对侧包覆区边缘至胎儿对侧腋前线位置,然后将产钳臂插入包覆区边缘的钳臂套内,通过握紧产钳柄紧缩产钳臂,以捆绑的原理,使胎儿双肩内收,缩小双肩径,使双肩径能通过骨盆娩出。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对肩难产的处理方法。

图2为本发明辅助装置的展开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辅助装置的折叠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辅助装置的折叠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辅助装置的折叠楼的状态的仰视方向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助产钳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辅助装置在肩难产操作时候的状态图1。

图8为本发明辅助装置在肩难产操作时候的状态图2。

图9为本发明的钳臂进一步改进方案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钳臂套的进一步改进方案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钳臂与钳臂套结合后的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收缩区a2、折线3、钳臂套

4、指套5、连接片6、托颈区

7、收缩区b8、充气口9、延展区

10、包覆区11、摄像头12、led灯珠

13、钳臂14、钳臂柄15、控制开关

16、弹扣17、锁紧扣18、手柄

19、插接槽20、透光孔21、限位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图1为现有技术中对肩难产的处理方法。鉴于现有技术的缺陷,提出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图2-图8所示,图2为本发明辅助装置的展开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辅助装置的折叠状态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辅助装置的折叠后的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辅助装置的折叠楼的状态的仰视方向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助产钳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辅助装置在肩难产操作时候的状态图1。图8为本发明辅助装置在肩难产操作时候的状态图2。图9为本发明的钳臂进一步改进方案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的钳臂套的进一步改进方案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钳臂与钳臂套结合后的状态示意图。

本发明的肩难产用助产装置,包括助产钳和辅助装置,助产钳上设置有钳臂13和手柄18,其中,辅助装置上设置有包覆区10,包覆区10上一体成型的设置有若干条折线2,包覆区10能够依折线2折叠为条状,包覆区10的两端一体成型的设置有指套4。使用时,医护人员可以用手指插入指套,将条状的辅助装置插入到胎儿腋窝前位置,向着胎儿背后方向移动手指,展开包覆区,移动至胎儿另一个腋窝前位置时停止,如此,两个指套位于胎儿双乳处,只要两个指套用力收缩即可缩小胎儿双肩颈,使得胎儿顺利娩出。

指套4外侧一体成型的设置有钳臂套3,钳臂13与钳臂套3之间插合连接。使用时,医护人员可以用钳臂插入钳臂套,将条状的辅助装置插入到胎儿腋窝前位置,向着胎儿背后方向移动钳臂,展开包覆区,移动至胎儿另一个腋窝前位置时停止,如此,两个钳臂位于胎儿双乳处,只要两个钳臂用力收缩即可缩小胎儿双肩颈,使得胎儿顺利娩出,而且钳臂连接到助产钳上,方便改变胎儿双肩颈与骨性骨盆的相对位置,进一步增加胎儿顺利娩出的成功率。

指套4下端一体成型的设置有收缩区a1,包覆区10的中上部一体成型的设置有延展区9。收缩区a1目的为使得包覆区下端的弹力增加,即收缩区a的弹力大于包覆区的弹力,利于提高对胎儿的包覆力,避免滑脱。延展区9的是为了适应人体肩颈部生理曲线而设置,相当于延展区松散的凸起与包覆区表面。包覆区10的上端一体成型的设置有托颈区6,包覆区10与托颈区6交接处一体成型的设置有收缩区b7。搜索区b的弹力小于托颈区,利于托颈区充气后的扩口状的涨开模式。托颈区6上一体成型的设置有若干折线2,托颈区上的相应折线2与包覆区10上的相应折线2在一条线上。托颈区6的左右两侧设置有连接片5,连接片5呈三角形,托颈区6的上端设置有充气口8,充气口8用于将托颈区6充气涨开,收缩区b7和连接片5用于使托颈区6涨开为扩口状。连接片的弹性小于托颈区的弹性,利于牵引托颈区的两端,保障托颈区充气后的扩口状的涨开模式。托颈区6的长度短于包覆区10的长度,包覆区10的长度为15-20cm,包覆区6的高度为4-8cm,托颈区6和包覆区10构成了“凸”字状结构。(根据实测,胎儿的肩宽在15-17cm之间,所以包覆区优选宽度为18cm,颈高通常为5-7cm之间,所以包覆区优选高度为7cm)辅助装置包覆胎儿后,两个指套或钳臂套之间存在间距,其并非合并闭合的,这种间距利于收缩拘束胎儿双肩颈的距离,使其能够顺利娩出。助产钳上的两个钳臂13彼此平行,两个手柄18的铰接处设置有锁紧扣17,铰接处的前端一体成型的设置有插接槽19,钳臂13的末端设置有钳臂柄14,钳臂柄14上设置有凸扣16,钳臂柄14与插接槽19插合连接后并通过凸扣16锁定。钳臂13的端部前有摄像头11,钳臂13的外壁上嵌有多个led灯珠12,钳臂柄14内设置有电池盒和控制板,钳臂柄上设置有控制开关15,控制开关15用于控制摄像头11、led灯珠12的开启或关闭。

如图9-11所示,图9为本发明的钳臂进一步改进方案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的钳臂套的进一步改进方案示意图。图11为钳臂与钳臂套结合后的状态示意图。钳臂套3上设置有多个透光孔20,透光孔20与钳臂13上的led灯珠12一一对应。钳臂13上设置有限位挡21,在钳臂13插入到钳臂套3内之后,钳臂13端部的摄像头11外露于钳臂套3即可,限位挡21用于限制钳臂13过分插入,避免产妇产道受损。

本发明辅助装置的材质可以有医用橡胶构成,硬度hrb50度,保证柔韧性和硬度的适中。收缩区a和收缩区b以及扩展区,根据需要作出弹性的差别调整。

为更好的解决肩难产的问题,本发明又提供了肩难产用助产装置的使用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a、将辅助装置折叠成条状的步骤:托颈区和包覆区依折线折为条状;顺产妇阴道插入至胎儿一侧腋窝前的位置;

b、医护人员将手指插入指套,或者,医护人员将钳臂插入钳臂套,将包覆区边缘绕过胎儿肩至胎儿腋前线位置;此时,两个指套或钳臂套位于胎儿双乳位置;

c、将钳臂插合连接到助产钳手柄前端,由于两个钳臂是平行设置的,使用手柄铰接处的锁紧扣进行缩进性的锁紧,每次缩进0.5-1.5cm,辅助装置将胎儿的双肩收拢,进而将胎儿双肩颈的距离减少,使得肩难产胎儿顺利娩出;

d、在步骤c的基础上,可以旋转手柄,由于辅助装置已经包覆了胎儿的上身,这种旋转可以有效改变双肩颈与骨性骨盆的相对位置,利于胎儿娩出;

e、在操作步骤c和/或步骤d的过程中,使用充气口对托颈区充气,由于连接片采用低弹性材料,连接片的牵引和收缩区b的收缩,使得充气口的托颈区涨开为扩口状,拖住了胎儿的头部,便于进行步骤c和/或步骤d的操作;

f、在操作步骤b和/或步骤c和/或步骤d时,能够通过钳臂手柄上的开关控制摄像头、led灯珠的开启或关闭,摄像头能够外接显示器,利于医护人员的操作视界。

进一步的,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另一种使用方法:将辅助装置折叠成条状后,顺产妇阴道插入至胎儿后背的位置;然后利用手指配合指套,或钳臂配合钳臂套,使包覆区向两侧展开,并包绕至胎儿的腋窝前位置,利用钳臂夹紧,收缩双肩,进而解决肩难产的问题。

本发明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7-10月开始做模型试验,经产妇同意使用本发明的辅助装置(不带有托颈区)进行比较试验。列表如下:

本发明出于解决肩难产的两个问题:减少胎儿的双肩颈距离,和改变双肩颈与骨性骨盆的相对位置。这两个问题能解决一个即可顺利娩出胎儿。所以,本发明采用了包覆胎儿的颈肩位置的方法,通过平行设置的两个钳臂的收缩,来解决减少胎儿的双肩颈距离的问题,以及改变双肩颈与骨性骨盆的相对位置,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进而确保肩难产的胎儿能够顺利娩出。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用于协助胎儿双肩内收,缩小双肩径,利于胎儿肩膀娩出,从而促使肩难产胎儿顺利娩出。本发明的最优使用方法是将包覆区折叠成条状,由医师经阴道放入胎儿背部脊柱的位置,然后向两肩方向展开折线,在包覆区边缘伸展至胎儿后背部的腋后线时,医师再以食指插入包覆区边缘的指套内,将包覆区边缘绕过胎儿肩至胎儿腋前线位置。同法操作对侧包覆区边缘至胎儿对侧腋前线位置,然后将产钳臂插入包覆区边缘的钳臂套内,通过握紧产钳柄紧缩产钳臂,以捆绑的原理,使胎儿双肩内收,缩小双肩径,使双肩径能通过骨盆娩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