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肤用消炎中药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524019发布日期:2021-06-18 20:12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皮肤用消炎中药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皮肤炎症是由于毛囊及皮脂腺阻塞造成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毛孔阻塞后,毛囊内的油脂无法顺利排出,在毛囊孔内堆积,造成皮肤炎症的发生。

皮肤炎症的发生的因素包括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包括精神因素,与内分泌失调、雄性激素分泌过多等因素有关,外因主要包括饮食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皮肤护理的方法与手段等造成皮脂腺肥大增生,分泌的油脂量增加,引起皮肤炎症。

目前治疗皮肤炎症的方法主要包括中医疗法和西医疗法,其中西医疗法通常采用抗生素、性激素或者甲酸类来治疗皮肤炎症,见效迅速,但是存在易反复的缺陷。内因不消,无法根治皮肤炎症。提供一种无副作用且能有效治疗皮肤炎症的中药,是从根本上祛除诱发痤疮的内因并解决皮肤炎症的有效途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皮肤用消炎中药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方法,原料由纯天然中药组成,诸药合用,能够有效清热利湿,消肿排毒,祛湿滋润,消除疤痕,由表及里,有效去除并预防皮肤炎症的发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皮肤用消炎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菊花5份~20份;

金银花10份~18份;

白及12份~24份;

牡丹皮8份~16份;

赤芍6份~24份;

夏枯草4份~12份;

昆布3份~9份;

木瓜3份~6份;

白芷5份~12份;

葛根6份~12份;

桑叶5份~15份;

黄芪5份~15份;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上述组分用乙醇溶液浸提,过滤,得到组分提取液;所述乙醇溶液的质量为上述组分总质量的20倍~40倍;

步骤二、将步骤一的组分提取液在-10℃~-20℃条件下冷冻干燥1h~2h;

步骤三、将步骤二冷冻干燥后组分提取液、茶籽油和吐温混合,得到皮肤用消炎中药。

上述的一种皮肤用消炎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菊花9份~18份;

金银花12份~16份;

白及15份~22份;

牡丹皮10份~15份;

赤芍9份~20份;

夏枯草6份~10份;

昆布4份~8份;

木瓜4份~5份;

白芷6份~10份;

葛根8份~10份;

桑叶8份~12份;

黄芪6份~12份。

上述的一种皮肤用消炎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菊花16份;

金银花14份;

白及18份;

牡丹皮12份;

赤芍12份;

夏枯草8份;

昆布6份;

木瓜4.5份;

白芷8份;

葛根9份;

桑叶10份;

黄芪8份。

药理药性

菊花:甘、苦,微寒。归肺、肝经。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疮痈肿毒。

金银花:甘,寒。归肺、心、胃经。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白及:苦、甘、涩,微寒。归肺、肝、胃经。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用于咯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

牡丹皮: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跌扑伤痛,痈肿疮毒。

赤芍:苦,微寒。归肝经。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

夏枯草:辛、苦,寒。归肝、胆经。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用于目赤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瘰疬,癭瘤,乳痈,乳癖,乳房胀痛。

昆布:咸,寒。归肝、胃、肾经。消痰软坚散结,利水消肿。用于瘿瘤,瘰疬,睾丸肿痛,痰饮水肿。

木瓜:酸,温。归肝、脾经。舒筋活络,和胃化湿。用于湿痹拘挛,腰膝关节酸重疼痛,暑湿吐泻,转筋挛痛,脚气水肿。

白芷:辛,温。归胃、大肠、肺经。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牙痛,带下,疮疡肿痛。

葛根:甘、辛,凉。归脾、胃、肺经。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眩晕头痛,中风偏瘫,胸痹心痛,酒毒伤中。

桑叶:甘、苦,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

黄芪:甘,微温。归肺、脾经。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的方法,原料由纯天然中药组成,诸药合用,能够有效清热利湿,消肿排毒,祛湿滋润,消除疤痕,由表及里,有效去除并预防皮肤炎症的发生。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一种皮肤用消炎中药的制备方法,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菊花16份;

金银花14份;

白及18份;

牡丹皮12份;

赤芍12份;

夏枯草8份;

昆布6份;

木瓜4.5份;

白芷8份;

葛根9份;

桑叶10份;

黄芪8份;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上述组分用乙醇溶液浸提,过滤,得到组分提取液;所述乙醇溶液的质量为上述组分总质量的30倍;

步骤二、将步骤一的组分提取液在-15℃条件下冷冻干燥1.5h;

步骤三、将步骤二冷冻干燥后组分提取液、茶籽油和吐温混合,得到皮肤用消炎中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一种皮肤用消炎中药的制备方法,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菊花18份;

金银花12份;

白及22份;

牡丹皮10份;

赤芍9份;

夏枯草6份;

昆布4份;

木瓜5份;

白芷6份;

葛根10份;

桑叶12份;

黄芪6份;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上述组分用乙醇溶液浸提,过滤,得到组分提取液;所述乙醇溶液的质量为上述组分总质量的20倍;

步骤二、将步骤一的组分提取液在-10℃条件下冷冻干燥2h;

步骤三、将步骤二冷冻干燥后组分提取液、茶籽油和吐温混合,得到皮肤用消炎中药。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一种皮肤用消炎中药的制备方法,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菊花9份;

金银花16份;

白及15份;

牡丹皮15份;

赤芍20份;

夏枯草10份;

昆布8份;

木瓜4份;

白芷10份;

葛根8份;

桑叶8份;

黄芪12份;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上述组分用乙醇溶液浸提,过滤,得到组分提取液;所述乙醇溶液的质量为上述组分总质量的40倍;

步骤二、将步骤一的组分提取液在-20℃条件下冷冻干燥1h;

步骤三、将步骤二冷冻干燥后组分提取液、茶籽油和吐温混合,得到皮肤用消炎中药。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一种皮肤用消炎中药的制备方法,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菊花5份;

金银花10份;

白及12份;

牡丹皮8份;

赤芍6份;

夏枯草4份;

昆布3份;

木瓜3份;

白芷5份;

葛根6份;

桑叶5份;

黄芪5份;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上述组分用乙醇溶液浸提,过滤,得到组分提取液;所述乙醇溶液的质量为上述组分总质量的40倍;

步骤二、将步骤一的组分提取液在-20℃条件下冷冻干燥1h;

步骤三、将步骤二冷冻干燥后组分提取液、茶籽油和吐温混合,得到皮肤用消炎中药。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一种皮肤用消炎中药的制备方法,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菊花20份;

金银花18份;

白及24份;

牡丹皮16份;

赤芍24份;

夏枯草12份;

昆布9份;

木瓜6份;

白芷12份;

葛根12份;

桑叶15份;

黄芪15份;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上述组分用乙醇溶液浸提,过滤,得到组分提取液;所述乙醇溶液的质量为上述组分总质量的40倍;

步骤二、将步骤一的组分提取液在-20℃条件下冷冻干燥1h;

步骤三、将步骤二冷冻干燥后组分提取液、茶籽油和吐温混合,得到皮肤用消炎中药。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限制,凡是根据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