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舒敏化妆品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193701发布日期:2020-03-27 19:55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一种舒敏化妆品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化妆品领域,更具体地讲,本发明涉及一种舒敏化妆品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髙,人们越来越注重皮肤的保养和自身的形象,各种各样的化妆品被大量使用。然而,随着化妆品的大量使用,因化妆品而引起的皮肤疾病也大量增加,皮肤过敏就是其中极其常见的一种。

皮肤过敏的原因是由于化妆品中的某些成分,对皮肤细胞产生刺激,使皮肤细胞产生抗体,从而导致过敏。市场上销售的化妆品很多都是用化学原料制造的,乳化剂、香料、色素、杀菌剂、防腐剂等添加剂都可能对皮肤的产生害。

一般而言,虽然油脂类能保持皮肤湿润,抵抗外来刺激,但是也会阻止皮肤呼吸,导致毛孔粗大,引发皮脂腺功能紊乱;某些乳化剂则可能破坏皮肤组织结构,导致皮肤敏感,并有较强的致癌性;香料经常具有强致敏性,易引发过敏反应;杀菌剂则在杀死有害菌的同时也杀死有益菌,降低皮肤自身的保护功能;防腐剂会产生100%的活性氧,是皮肤老化的元凶之一。

化妆品刺激性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化妆品的使用效果,也关系到化妆品的应用前景。针对过敏问题,现有技术中公开了各种舒敏组合物、舒敏修复组合物、舒敏修复液等,例如:

中国专利申请cn201810911656.7公开了一种舒敏用组合物,其按照重量份数包括0.5-20份用于抑制细胞炎症因子产生的水飞蓟果醇提取物、0.5-20份用于抑制细胞炎症因子产生的圣罗勒叶醇提取物、15-45份用于提高dna修复的陆地棉水提取物、25-40份用于皮肤保湿并加快皮肤屏障修复的蘑菇醇提取物。

中国专利申请cn201810278981.4公开了一种舒敏修复组合物,含有如下的原料:膜荚黄芪根提取物、白术根茎提取物、合欢树皮提取物;其中所用的膜荚黄芪根提取物、白术根茎提取物、合欢树皮提取物的质量之比为(1-10):(1-10):(1-10)。

中国专利申请cn201910495922.7公开了一种含有金花葵的抗炎舒敏修复乳液,该乳液的配方由a组原料、b组原料及c组原料组成,其中a组原料由乳化剂、油脂、古巴香胶树脂、大花可可树籽脂及硅油组成,b组原料由去离子水、1,3-丁二醇、水解透明质酸钠、生物多糖及黄原胶组成,c组原料由舒敏组合物及防腐剂组成,而舒敏组合物则由金花葵提取物、薏苡提取物、灵芝提取物及艾草提取物组成。

这些舒敏修复物的使用场合一般是在因使用化妆品发生过敏之后,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补救方案。如果能降低化妆品的刺激性,尽量降低因使用化妆品而产生的过敏反应,则更具现实性。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舒敏的化妆品组合物,其含有舒敏的活性成分,从而降低化妆品中其它成分的过敏刺激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舒敏的化妆品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舒敏化妆品组合物含有舒敏活性成分,能有效地降低化妆品中其它成分的过敏刺激性。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舒敏的化妆品组合物,以重量百分比计,该化妆品组合物包括纯化水以及如下的组分:

乳化剂:0.5%-7.5%

润肤剂:2.0%-15%

皮肤调理剂:0.1%-5.0%

多元醇:2.0%-35%

edta-2na:0.01%-0.1%

舒敏活性物:0.2%-20.0%

其中,所采用的舒敏活性物为欧洲栓皮栎(quercussuberl.)树皮提取物和栎根提取物的复配物。

优选地,上述的舒敏活性物为通过超临界萃取的欧洲栓皮栎树皮提取物和栎根提取物的复配物,其中所用的溶剂为椰子油。该舒敏活性物具有较好的抗自由基活性和抑制炎症因子tnf-α的作用,从而可有效地降低化妆品中其它成分的过敏刺激性。

为了提高本发明化妆品组合物中活性成分的渗透能力,本发明利用高压微射流技术,将其分散为粒径在30-300nm范围内的微细乳液,促进舒敏活性成分的透皮发挥作用。优选地,利用高压微射流技术,将本发明的化妆品组合物分散为粒径在50-200nm范围内的微细乳液。

作为本发明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本发明的化妆品组合物还进一步包括0.2%-20.0%美白活性物,该美白活性物为光果甘草(glycyrrhizaglabral.)根提取物、药蜀葵(althaeaofficinalislinn.)根提取物、稻糠提取物的复配物。

优选地,所采用的美白活性物为磨碎的植物粉末在植物油和甘油酯类中萃取的光果甘草根提取物、药蜀葵根提取物、稻糠提取物的复配物。萃取溶剂优选为油菜籽油和聚甘油-3二异硬脂酸酯。甘草中的美白成分表现为油溶性,通过油相萃取,可提高活性物的萃取效率。

在上述的化妆品组合物中,光果甘草根提取物、药蜀葵根提取物、稻糠提取物具有互补美白的作用,而且是油溶的天然植物美白成分。

在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选择舒敏活性成分和油溶植物美白活性成分进行复配,可以较大地减缓美白活性成分带来的刺激,保护美白活性成分,抑制炎症因子的分泌;而同时利用高压微射流技术,将乳化的舒敏活性物+美白活性物的组合物分散为粒径在30-300nm的微细乳液,可进一步促进各活性成分的透皮发挥作用。

优选地,上述舒敏活性物和美白活性物的质量比在1:5-10:1之间,更优选在1:3-3:1之间。

在本发明的化妆品组合物中,所采用的乳化剂虽无特别限制,但应尽量选择对于人类皮肤刺激性较低的乳化剂,而且应便于与化妆品组合物中的其它成分进行复配。优选地,所采用的乳化剂为如下一组物质中的至少一种:聚甘油-10肉豆蔻酸酯、氢化卵磷脂、聚甘油-10月桂酸酯、聚甘油-3二异硬脂酸酯、peg-10大豆甾醇、ppg-13-癸基十四醇聚醚-24、ppg-6-癸基十四醇聚醚-30、山梨醇聚醚-30四油酸酯、山梨醇聚醚-40四油酸酯和山梨醇聚醚-60四油酸酯。

在本发明的化妆品组合物中,所采用的润肤剂虽无特别限制,但应尽量选择对于人类皮肤刺激性较低的润肤剂,而且应便于与化妆品组合物中的其它成分进行复配。优选地,所采用的润肤剂为如下一组物质中的至少一种:椰子油、油菜籽油、油橄榄果油、角鲨烷、氢化聚异丁烯、辛酸/癸酸甘油三酯、低芥酸菜子油和白池花籽油。

在本发明的化妆品组合物中,所采用的多元醇可以为如下一组物质中的至少一种:甘油、丙二醇、1,3-丙二醇、丁二醇、戊二醇和1,2-己二醇;优选地,所采用的多元醇为甘油和1,2-己二醇的组合。

在本发明的化妆品组合物中,所采用的皮肤调理剂可以为生育酚和/或生育酚乙酸酯。

另一方面,为了实现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备上述化妆品组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搅拌状态下,依次向水相缸中缓慢加入纯化水和edta-2na,搅拌至无色透明状态;

(2)在搅拌状态下,向乳化缸中加入乳化剂、润肤剂、皮肤调理剂、美白活性物和/或舒敏活性物,混合均匀,加热使原料溶解完全,均质;

(3)向步骤(2)所得混合物中加入多元醇,搅拌,均质;

(4)上述过程完成后,在搅拌状态下,缓慢将水相缸中的原料缓慢抽入乳化缸中,保温;

(5)上述过程完成后,乳化缸降温并继续搅拌,出料;

(6)对步骤(5)所得的乳液进行高压微射流均质处理,压力控制在5000-30000psi的范围,循环次数为1-6次。

上述的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将制成的乳液进行粒径测试、各项指标合格后灌装入瓶的步骤。

优选地,上述方法中,高压微射流均质的压力为10000-20000psi,均质次数(循环次数)为2-4次。

优选地,在上述方法中,在步骤(6)的高压微射流均质处理过程中,将所得的乳液分散为粒径在30-300nm范围内的微细乳液,更优选将所得的乳液分散为粒径在50-200nm范围内的微细乳液。

再一方面,为了实现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化妆品组合物产品,该化妆品组合物产品包括上述的化妆品组合物和化妆品组合物的美容载体。也即,本发明的化妆品组合物可以直接作为成品,也可包含在美容载体中。

在上述的化妆品组合物产品中,所采用的化妆品组合物的美容载体包括面贴膜、喷雾、湿巾、乳液、膏霜、美容液、凝胶、或其他用于皮肤的美容化妆品。

将本发明的化妆品组合物使用在化妆水、面膜、湿巾等剂型中,一方面可提升产品的功效性,另一方面可提高配方的便利性。

本发明中,本发明人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选择利用植物舒敏活性成分,具有较好的抗自由基活性和抑制炎症因子tnf-α的作用,能缓解化妆品中其它活性成分的刺激,保证其它活性成分的活性;同时使用高压微射流技术,将乳化的化妆品组合物分散为粒径在30-300nm的微细乳液,促进了舒敏活性成分渗透到表皮发挥作用。若同时搭配美白活性成分,互补作用明显。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只是针对本发明某些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显示的是实施例1与比较例1、2基于3d皮肤模型的l*值检测结果;

图2显示的是实施例1与比较例1、2基于3d皮肤模型的黑色素含量检测结果;

图3显示的是实施例1与比较例1基于3d皮肤模型的组织活力检测结果;

图4显示的是实施例1与比较例1基于3d皮肤模型的炎症因子il-1α检测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实施例1与比较例1、比较例2中所采用的原料配方如下:

本实施例中具体工艺条件和工艺过程如下:

(1)设定水相缸温度为85℃,开启搅拌30r/min,在搅拌状态下依次缓慢加入a组中各组分,搅拌至无色透明状态;

(2)设定乳化缸温度为85℃,开启搅拌40r/min,将b相加入乳化缸中混合均匀,加热到85℃后,使原料溶解完全,开启均质3分钟,转速为2500r/min;

(3)上述过程完成后,将c相中1,2-己二醇、甘油加入乳化缸中,40r/min搅拌5min后,开启均质3分钟,转速为3000r/min;

(4)上述过程完成后,设置乳化缸搅拌45r/min,缓慢将水相缸原料缓慢抽入乳化缸中,保温5-10min;

(5)上述过程完成后,乳化缸开启降温,降温到35℃继续搅拌15分钟后,出料;

(6)对上述乳液进行高压微射流均质机处理,压力为20000psi,循环次数为2次,;

(7)将制成的乳液进行粒径测试,各项指标合格后即可灌装入瓶。

比较例1

除不进行高压微射流均质机处理外,比较例1的其它工艺过程和工艺参数均与实施例1相同,所采用原料组分也相同。

比较例2

除未添加舒敏活性物(椰子油/欧洲栓皮栎树皮提取物/栎根提取物)外,比较例2的其它原料成分均与实施例1相同,其制备的工艺过程和工艺参数也与与实施例1相同。

将实施例1、比较例1、比较例2的体外美白功效和抗炎舒敏功效进行评估,实验结果汇总于表1中:

表1

1、基于“sls-epikutis”的抗炎舒敏功效评估:测试基于3d表皮模型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dodecylsulfate,sls)刺激构建皮肤损伤模型。然后采用表面给药的方式,均匀涂布于“sls-epikutis”皮肤损伤模型表面,通过检测模型组织活力、炎症因子il-1α释放量,评价待测样品的皮肤抗炎舒敏功效。

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舒敏活性物后,化妆品的舒敏效果明显;而通过高压微射流技术后的微细乳液,配方保持相同成分比例条件下测试,舒敏效果比普通乳液更明显。

2、基于3d黑色素皮肤模型的产品体外美白功效评估:实验以3d黑素皮肤模型为测试工具,参照表1中的实验分组及相应处理条件,自模型出厂当天(定义为第0天),每天进行uvb辐照处理(50mj/cm2),连续刺激3天后将阳性对照(曲酸)及待测样品均匀涂布于黑素模型表面,给药体积10μl/每次,每2天给药1次,连续刺激4天结束操作,备用。对不同实验组的模型利用色差仪进行l*值检测,对实验组的模型进行黑素含量的检测。

数据显示,舒敏活性物和美白活性物的搭配使用,美白效果更明显;通过高压微射流技术后的微细乳液,相同成分比例条件下测试,美白效果比普通乳液更明显。

实施例2

实施例2所采用原料配方和工艺过程如下:

a相:

纯化水:46.97%

edta-2na:0.03%

b相:

ppg-6-癸基十四醇聚醚-30:3.0%

椰子油/欧洲栓皮栎树皮提取物/栎根提取物:5.0%

油菜籽油/聚甘油-3二异硬脂酸酯/光果甘草根提取物/药蜀葵根提取物/稻糠提取物:10.0%

白池花籽油:2.0%

生育酚乙酸酯:1.0%

c相:

1,2-己二醇:2.0%

甘油:30.0%

以上各原料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其工艺过程为:

(1)设定水相缸温度为85℃,开启搅拌30r/min,在搅拌状态下依次缓慢加入a组中各组分,搅拌至无色透明状态;

(2)设定乳化缸温度为85℃,开启搅拌40r/min,将b相加入乳化缸中混合均匀,加热到85℃后,使原料溶解完全,开启均质3分钟,转速为2500r/min;

(3)上述过程完成后,将c相原料加入乳化缸中,40r/min搅拌5min后,开启均质3分钟,转速为3000r/min;

(4)上述过程完成后,设置乳化缸搅拌45r/min,缓慢将水相缸原料缓慢抽入乳化缸中,保温5-10min;

(5)上述过程完成后,乳化缸开启降温,降温到35℃继续搅拌15分钟后,出料;

(6)对上述乳液进行高压微射流均质机处理,压力为15000psi,循环次数为3次,;

(7)将制成的乳液进行粒径测试,各项指标合格后即可灌装入瓶。

实施例3

实施例3所采用原料配方和工艺过程如下:

a相:

纯化水:52.75%

edta-2na:0.05%

b相:

聚甘油-10肉豆蔻酸酯:3.0%

氢化卵磷脂:2.0%

椰子油/欧洲栓皮栎树皮提取物/栎根提取物:6.0%

油菜籽油/聚甘油-3二异硬脂酸酯/光果甘草根提取物/药蜀葵根提取物/稻糠提取物:6.0%

油橄榄果油:4.0%

辛酸/癸酸甘油三酯:4.0%

生育酚乙酸酯:0.2%

c相:

1,2-己二醇:2.0%

甘油:10.0%

1,3-丙二醇:10.0%

以上各原料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其工艺过程为:

(1)设定水相缸温度为85℃,开启搅拌30r/min,在搅拌状态下依次缓慢加入a组中各组分,搅拌至无色透明状态;

(2)设定乳化缸温度为85℃,开启搅拌40r/min,将b相加入乳化缸中混合均匀,加热到85℃后,使原料溶解完全,开启均质3分钟,转速为2500r/min;

(3)上述过程完成后,将c相原料加入乳化缸中,40r/min搅拌5min后,开启均质3分钟,转速为3000r/min;

(4)上述过程完成后,设置乳化缸搅拌45r/min,缓慢将水相缸原料缓慢抽入乳化缸中,保温5-10min;

(5)上述过程完成后,乳化缸开启降温,降温到35℃继续搅拌15分钟后,出料;

(6)对上述乳液进行高压微射流均质机处理,压力为20000psi,循环次数为4次,;

(7)将制成的乳液进行粒径测试,各项指标合格后即可灌装入瓶。

本发明上述实验所使用的原料来源如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