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助推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78023发布日期:2020-05-19 20:58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动力助推床的制作方法

本专利涉及一种电动床。



背景技术:

电动床是指可电动控制床板头部或脚部高度,并自由调节床板弯曲程度的床架,电动床除平躺外,床体背板和腿板均可在一定范围内任意升降,当然活动机构并非一定是背板或腿板。使用者可在床上选取适宜起坐角度,以满足进餐、吃药、饮水、洗脚、读书看报、看电视及适度肢体锻炼的需要,尤其适合身体活动不便的人员。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6618889a的文献公开了一种电动床椅,本发明涉及一种全自动多功能康养轮椅床,设有椅架,所述椅架前部的两个下角上分别设有万向角轮安装轴,所述万向角轮安装轴分别装有两支万向角轮,所述椅架后部的两侧分别装有两支电动机驱动的椅轮,所述椅架在前部铰接有一腿部床架杆,所述腿部床架杆的前部铰接有一脚部床架杆,所述腿部床架杆在下部铰接有腿部水平支承杆,所述脚部床架杆在下部铰接有脚部水平支承杆,所述椅架在上面铺设有臀部床垫,所述脚部床架杆上固定有脚部床垫,所述腿部床架杆上固定有腿部床垫。。

现有技术中的的电动床可以帮助人们从平躺到正坐,但是均没有站起助推功能,没有帮助腿部和腰部力量不足的人站起的功能,这类人员从坐位到站位,还是需要外部的帮助才能得以站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动力助推床,主要为解决老、弱、病、残等腿部和腰部力量不足的群体起床困难的问题。

动力助推床,包括床架,床架上活动联接有坐板,还设有驱动坐板移动的坐板动力机构,坐板的移动范围包括睡位、坐位和站位。

坐位和站位是指使用者在正坐或站起时臀部相对的位置,如坐板位于站位时,坐板位置紧贴站立的使用者臀部。站位并不绝对是使用者笔直站立的位置,帮助使用者从正坐到倾斜站立时的位置也能够给予其充分的帮助,部分腿部和腰部力量未完全丧失的使用者可以从倾斜站立自行进行到正常的站立姿态。本方案可以帮助使用者从正坐的姿态进入到站立状态,工作过程中坐板动力机构给予坐板在移动范围内移动的动力,坐板的移动即可帮助坐在其上的使用者进入到站立姿态。

进一步,床架与坐板为铰接,坐板在坐位时保持水平。坐板被驱动后发生转动,帮助使用者起身从坐姿进入站姿,坐板在站位可以为90度竖置(位于使用者站姿的臀部后方),坐板在站位接近90度也可以达到类似的效果。

进一步,坐板动力机构的运转由控制器驱动控制,床架上活动联接有背板和腿板,背板和腿板均可以在动力机构的作用下移动于睡位、坐位或站位,背板和腿板上设有触动装置,触动装置触动控制器,控制用于在背板和腿板处于坐位时接通坐板动力机构的工作电源。

在此方案中,如果背板和腿板非处于坐位,则坐板动力机构的工作电源不会接通,无法驱使坐板移动。这样可以避免坐板在使用者平躺时发生移动,避免给使用者带来安全隐患。

进一步,坐板动力机构是电动推杆。同样也可以使用齿轮齿条、链轮等机构进行驱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中背板、坐板和腿板转动范围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基本如附图1、2所示,其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床架1、背板2、坐板3、腿板4。

床架为一立方金属框架,背板、坐板和腿板均铰接在床架上,并通过电动推杆进行驱动。具体来说,背板铰接在床架上表面中部,可以在0-90°之间进行转动;坐板铰接在床架上表面右端(即使用者腿部所在的一端),也可以在0-90°之间进行转动;腿板则铰接在床架右表面上端,铰接的部位和坐板的铰接部位比较靠近,腿板可以在0-90°之间进行转动。坐位时背板、坐板和腿板均为水平,使用者需要起身时可以通过电动推杆驱动背板和腿板发生转动,使用者即可由睡姿调整为坐姿。坐姿稳定后需要站起时,即可通过电动推杆驱动坐板,坐板转动即可助推使用者站起,使用者可以握紧扶手缓缓站立。

在另一实施例二中,与上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床架一侧的扶手上设有站立按钮,站立按钮接入坐板的电动推杆的工作电路。背板和腿板上设有触动装置,即背板和腿板进入到坐位时触动行程开关,行程开关接入了坐板对应的电动推杆的动力电路,这样只有在背板和腿板均进入到坐位端点时坐板对应的电动推杆才接通工作电路,才可能被驱动。行程开关主要是为了防止使用人和他人误操作。

在另一实施例三中,与上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床椅垫用贴布贴在床架上,脚架上的床椅垫由要弯成约90度需要伸缩,在脚架上的床椅垫的端头安上两根橡皮筋,另一头挂在脚架下的端头,起到伸缩补偿作用。

在另一实施例四中,与上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背板的转动角度可以超过90°,例如达到120°,使得背板的顶端缝接有靠垫(可为水平放置的圆柱型),靠垫可以接触使用者的背部,从而实现对使用者的站立给予一些支持,同时也可以在使用者后倒(例如意外后倒,或者是站立状态下需坐下)时给予支撑,提高本装置安全系数。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坐板不是必须采用转动方式,采取竖直线性移动或者其他更复杂的曲线运动,也可以实现与本方案同样的助推作用。背板、坐板和腿板对应的电动推杆可以使用控制器来进行工作控制。所述的行程开关也可以替换为旋转编码器来检测各活动板件的姿态。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动力驱动部分可以参见现有技术中的记载,包括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6618889a中记载的内容。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本技术:
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技术特征:

1.动力助推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架,床架上活动联接有坐板,还设有驱动坐板移动的坐板动力机构,坐板的移动范围包括睡位、坐位和站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助推床,其特征在于:床架与坐板为铰接,坐板在睡位和坐位时保持水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助推床,其特征在于:坐板动力机构的运转由控制器驱动控制,床架上活动联接有背板和腿板,背板和腿板均可以在动力机构的作用下移动于睡位、坐位或站位,还设有控制背板和腿板姿态的触动装置,触动装置触动控制器,控制器用于在背板和腿板处于坐位时接通坐板动力机构的工作电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助推床,其特征在于:坐板动力机构是电动推杆。


技术总结
本专利涉及一种动力助推床,主要为解决老.弱.病.残等群体起床困难的问题。动力助推床,包括床架,床架上活动联接有坐板,还设有驱动坐板移动的坐板动力机构,坐板的移动范围包括睡位、坐位和站位。坐位和站位是指使用者在正坐或站起时臀部相对的位置,如坐板位于站位时,坐板位置紧贴站立的使用者臀部。站位并不绝对是使用者笔直站立的位置,帮助使用者从正坐到倾斜站立时的位置也能够给予其充分的帮助,部分腿部和腰部力量未完全丧失的使用者可以从倾斜站立自行进行到正常的站立姿态。本方案可以帮助使用者从正坐的姿态进入到站立状态,工作过程中坐板动力机构给予坐板在移动范围内移动的动力,坐板的移动即可帮助坐在其上的使用者进入到站立姿态。

技术研发人员:刘悦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刘悦可
技术研发日:2019.12.25
技术公布日:2020.05.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