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肠道支架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723373发布日期:2021-07-02 21:08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肠道支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肠道支架置入术已经越来越多地用作肠道狭窄患者或肠道梗阻患者的非手术姑息性治疗。尽管具有简单圆桶状结构的传统肠道支架适合大部分食管、肠道较平坦的部位进行应用,但是,在胃-十二指肠或肠-肠转折等弯曲部位,传统支架与肠道的实际结构契合较差,非常容易造成滑动失败;

近年来,已经对于肠道支架的材料,包膜和携带药物等发面进行了各种研究,理想的支架应具有良好组织相容性、可吸收、可局部靶向治疗病变部位等性能。采用支架覆药物薄膜的技术,是将靶向治疗肿瘤技术应用到肠道支架上,使支架不仅可以起到扩张肠道,恢复人体正常排便;同时,支架表面的药物薄膜可以靶向治疗肿瘤部位。例如现有的中外专利中均公开了一些载药支架,是在自膨胀金属支架外层覆盖药物涂层的技术。但这些公开的支架主体仍然是金属记忆合金。金属自膨胀支架,由于支架本身应力过大,对本身病变部位造成二次损伤,直接导致肠瘘,间接导致腹膜炎,难以治愈。另外,组成支架的金属丝头端刺入肠壁,导致肉芽增生;肿瘤透过支架空隙重新向内伸长,导致支架再狭窄;而且,金属支架硬度过大,为永久非降解型材料。手术后,病人会感到不适,尤其是处于运动状态,疼痛感加剧,这也降低了病人的生存质量;甚至,由于疼痛、再堵塞、穿孔、滑移和感染,造成二次手术率高,而且不能使肠道支架契合个体解剖结构,也不能降低支架内应力,容易在复杂解剖区域失败。因此,需要提供更加适合个体解剖结构的肠道支架,满足患者的临床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降解,效果好的肠道支架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一种肠道支架的制备方法,建立个体对象的包含肠道狭窄或梗阻部分的肠道结构的三维模型,对其进行调整,选择所述三维模型中包含对应于狭窄或梗阻处的一部分,将此部分三维模型中对应于狭窄或梗阻处的直径扩张5-7mm后作为虚拟支架本体;

2)以所述虚拟肠道支架的设计为基础,采用3d打印肠道支架的模具,作为支架本体时,选取直径为0.1~0.5mm的聚二氧六环铜单丝,采用编织机进行编织,弯纱深度为3-4mm,编速为2.5-3.5m/min,经向混合物丝状体密度为0.2-0.3mm,纬向混合物丝状体密度为0.4-0.5mm,然后对所述支架本体进行去污整理、清洗、热定型;

3)将浓度为20-50mg/ml的聚氨基甲酸酯、浓度为80-120mg/ml的聚l-谷胺酸混合得到第一混合溶液,将第一混合溶液与脱乙酰甲壳素按3:1体积比例混合,再用细毛刷将第一混合溶液均匀涂覆到所述支架本体的内腔上,然后将其置于75-85℃的真空烘箱内烘干30-35分钟,并重复上述操作3次;

4)采用高压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药物膜;该药物膜为50-70nm的纳米结构,制备时的电压为20-22kv,极距150-200mm,溶剂为丙酮、氯仿或98%浓度甲酸,流速为5-7ml/h,喷丝口口径大小为0.5-0.7mm,药物浓度10%-12%,最终成型的药物膜厚度在1000-1100μm,将制好的药物膜覆盖在支架本体上,最后终得到所需要的肠道支架。

优选地,将浓度为8-25mg/ml的5-氟尿嘧啶、浓度为8-25mg/ml的姜黄素溶于质量分数为40-80%的聚乙二醇-400中制得第二混合溶液,将第二混合溶液与质量分数为5-25%的纯丝素蛋白溶液按20:1的体积比例混合均匀。

优选地,所述3d打印的方法包括光固化立体造型、层片叠加制造、选择性激光烧结、熔融沉积造型、掩模固化法和喷粒法,所述支架本体具有变化的外径和/或弯曲形状,其外径变化率为1-2。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易于控制操作,相比共聚物体系的产品,工艺简单、产率更高、质量更稳定,适合工业化生产;本发明的原材料均采用医用可降解材料,植入后不引起持续的炎症或毒性反应,有效避免了残留物带来的并发症和安全隐患,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发明一种肠道支架的制备方法,建立个体对象的包含肠道狭窄或梗阻部分的肠道结构的三维模型,对其进行调整,选择所述三维模型中包含对应于狭窄或梗阻处的一部分,将此部分三维模型中对应于狭窄或梗阻处的直径扩张5-7mm后作为虚拟支架本体;

2)以所述虚拟肠道支架的设计为基础,采用3d打印肠道支架的模具,作为支架本体时,选取直径为0.1~0.5mm的聚二氧六环铜单丝,采用编织机进行编织,弯纱深度为3-4mm,编速为2.5-3.5m/min,经向混合物丝状体密度为0.2-0.3mm,纬向混合物丝状体密度为0.4-0.5mm,然后对所述支架本体进行去污整理、清洗、热定型;

3)将浓度为20-50mg/ml的聚氨基甲酸酯、浓度为80-120mg/ml的聚l-谷胺酸混合得到第一混合溶液,将第一混合溶液与脱乙酰甲壳素按3:1体积比例混合,再用细毛刷将第一混合溶液均匀涂覆到所述支架本体的内腔上,然后将其置于75-85℃的真空烘箱内烘干30-35分钟,并重复上述操作3次;

4)采用高压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药物膜;该药物膜为50-70nm的纳米结构,制备时的电压为20-22kv,极距150-200mm,溶剂为丙酮、氯仿或98%浓度甲酸,流速为5-7ml/h,喷丝口口径大小为0.5-0.7mm,药物浓度10%-12%,最终成型的药物膜厚度在1000-1100μm,将制好的药物膜覆盖在支架本体上,最后终得到所需要的肠道支架。将浓度为8-25mg/ml的5-氟尿嘧啶、浓度为8-25mg/ml的姜黄素溶于质量分数为40-80%的聚乙二醇-400中制得第二混合溶液,将第二混合溶液与质量分数为5-25%的纯丝素蛋白溶液按20:1的体积比例混合均匀。所述3d打印的方法包括光固化立体造型、层片叠加制造、选择性激光烧结、熔融沉积造型、掩模固化法和喷粒法,所述支架本体具有变化的外径和/或弯曲形状,其外径变化率为1-2。



技术特征:

1.一种肠道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个体对象的包含肠道狭窄或梗阻部分的肠道结构的三维模型,对其进行调整,选择所述三维模型中包含对应于狭窄或梗阻处的一部分,将此部分三维模型中对应于狭窄或梗阻处的直径扩张5-7mm后作为虚拟支架本体;

2)以所述虚拟肠道支架的设计为基础,采用3d打印肠道支架的模具,作为支架本体时,选取直径为0.1~0.5mm的聚二氧六环铜单丝,采用编织机进行编织,弯纱深度为3-4mm,编速为2.5-3.5m/min,经向混合物丝状体密度为0.2-0.3mm,纬向混合物丝状体密度为0.4-0.5mm,然后对所述支架本体进行去污整理、清洗、热定型;

3)将浓度为20-50mg/ml的聚氨基甲酸酯、浓度为80-120mg/ml的聚l-谷胺酸混合得到第一混合溶液,将第一混合溶液与脱乙酰甲壳素按3:1体积比例混合,再用细毛刷将第一混合溶液均匀涂覆到所述支架本体的内腔上,然后将其置于75-85℃的真空烘箱内烘干30-35分钟,并重复上述操作3次;

4)采用高压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药物膜;该药物膜为50-70nm的纳米结构,制备时的电压为20-22kv,极距150-200mm,溶剂为丙酮、氯仿或98%浓度甲酸,流速为5-7ml/h,喷丝口口径大小为0.5-0.7mm,药物浓度10%-12%,最终成型的药物膜厚度在1000-1100μm,将制好的药物膜覆盖在支架本体上,最后终得到所需要的肠道支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浓度为8-25mg/ml的5-氟尿嘧啶、浓度为8-25mg/ml的姜黄素溶于质量分数为40-80%的聚乙二醇-400中制得第二混合溶液,将第二混合溶液与质量分数为5-25%的纯丝素蛋白溶液按20:1的体积比例混合均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3d打印的方法包括光固化立体造型、层片叠加制造、选择性激光烧结、熔融沉积造型、掩模固化法和喷粒法,所述支架本体具有变化的外径和/或弯曲形状,其外径变化率为1-2。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肠道支架的制备方法;立个体对象的包含肠道狭窄或梗阻部分的肠道结构的三维模型,对其进行调整,选择所述三维模型中包含对应于狭窄或梗阻处的一部分,将此部分三维模型中对应于狭窄或梗阻处的直径扩张5‑7mm后作为虚拟支架本体;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易于控制操作,相比共聚物体系的产品,工艺简单、产率更高、质量更稳定,适合工业化生产;本发明的原材料均采用医用可降解材料,植入后不引起持续的炎症或毒性反应,有效避免了残留物带来的并发症和安全隐患,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研发人员:孔海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孔海海
技术研发日:2019.12.30
技术公布日:2021.07.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