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服务接口的心理咨询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20912483发布日期:2020-05-29 13:08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开放服务接口的心理咨询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互联网通信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开放服务接口的心理咨询方法及系统、电子设备、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现今,快节奏生活下每个人都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人际关系的淡漠又导致压力无法纾解,因此很多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有的患者心理问题较轻,不至于影响正常生活,有一些心理问题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因此自残甚至自杀。近年来抑郁症自杀死亡的案件屡见报端,大众在痛心疾首的同时,迫切希望有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越来越普遍的心理问题。

现有技术有的能够为患者提供线上心理咨询服务,患者可以通过平台与心理咨询师进行交流,不足是没有对患者的心理问题程度进行评估,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进行线下咨询,可能会导致心理问题严重的患者依然只是通过线上咨询的方式进行纾解,最终贻误治疗时机。另一方面,部分轻度患者本可以通过线上疏导即可基本解决,但这些人往往因为恐惧心理或不明真相而直接去医院扎推诊疗,导致有限的医疗资源不能合理分配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开放服务接口的心理咨询方法及系统、电子设备、计算机存储介质,将服务接口开放给第三方平台,为患者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并根据咨询过程中获取的数据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进行线下咨询。

本申请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开放服务接口的心理咨询方法,包括:设置与第三方平台相应的服务接口;通过所述服务接口接收患者终端发送的数据并推送到医生终端;接收所述医生终端发送的数据并推送到所述患者终端;利用所述患者终端发送的数据和所述医生终端发送的数据,判断与所述患者终端相应的患者是否需要线下咨询;将判断结果发送到所述患者终端。

这样,通过开放给第三方平台的服务接口为患者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患者可以线上咨询自己的心理问题,咨询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可以用来判断患者是否需要线下咨询,据此可以将不同程度的患者分流:对数量较多、问题较轻的患者,并非必须在医院或医疗机构挂号就诊,可以判断其不需要进行线下咨询;对占比较小、问题较重的患者,可以判断其需要进行线下咨询,建议其去往医院或者心理咨询诊所接受面对面服务。本申请可以对医疗资源进行更为有效的分配,不但提高了患者心理咨询的效率,还可以有效筛选重点患者进行一对一重点诊疗,并且能够通过线下治疗更大限度地挽救问题较重的患者。

可选地,所述利用所述患者终端发送的数据和所述医生终端发送的数据,判断与所述患者终端相应的患者是否需要线下咨询,包括:利用所述患者终端发送的数据和所述医生终端发送的数据,获取与所述患者终端相应的患者的分类等级;根据所述患者的分类等级,判断所述患者是否需要线下咨询。

这样,可以根据咨询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对患者进行分类,利用分类等级表征患者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在此基础上可以重点关注心理问题严重的患者。

可选地,所述患者终端发送的数据包括症状信息;所述医生终端发送的数据包括第一医生终端发送的数据和第二医生终端发送的数据;所述第一医生终端发送的数据包括第一用药信息;所述第二医生终端发送的数据包括第二用药信息;所述方法还包括:分别计算所述第一用药信息与所述症状信息的关联度、所述第二用药信息与所述症状信息的关联度并发送到所述患者终端。

心理问题对人的影响巨大,一旦误诊将会带来严重后果,因此,患者有可能会选择两个医生进行咨询,从而可能发生两个医生给出的用药信息不同的情况,当两个医生建议的用药信息不同时,可以自动将两种用药信息与症状信息的关联度计算出来并推送给患者,患者可以根据关联度的高低自行选择其中一个用药信息。

可选地,所述分别计算所述第一用药信息与所述症状信息的关联度、所述第二用药信息与所述症状信息的关联度并发送到所述患者终端,包括:分别计算所述第一用药信息与所述症状信息的关联度、所述第二用药信息与所述症状信息的关联度;比较所述第一用药信息与所述症状信息的关联度、所述第二用药信息与所述症状信息的关联度;将所述第一用药信息和所述第二用药信息中与所述症状信息关联度更高的一方作为结果用药信息;将所述结果用药信息发送到患者终端。

这样,可以帮助用户做出选择,自动将关联度更高的用药信息作为结果用药信息推送给用户,省去用户手动选择的时间,使确定用药信息的环节更加高效快捷。

可选地,所述分别计算所述第一用药信息与所述症状信息的关联度、所述第二用药信息与所述症状信息的关联度并发送到所述患者终端前,还包括:利用多个患者的所述用药信息与所述症状信息获取训练数据集;或者,利用所述用药信息与所述症状信息的标准数据获取所述训练数据集;利用深度学习对所述训练数据集进行训练,获取表征所述用药信息与所述症状信息之间对应关系的用药模型;所述分别计算所述第一用药信息与所述症状信息的关联度、所述第二用药信息与所述症状信息的关联度并发送到所述患者终端,包括:利用所述用药模型,分别计算所述第一用药信息与所述症状信息的关联度、所述第二用药信息与所述症状信息的关联度并发送到所述患者终端。

这样,可以利用深度学习建立用药模型,用于计算两种用药信息和症状信息的关联度。

可选地,还包括:获取与所述患者终端相应的患者的咨询数据;利用所述咨询数据,生成展示页面;利用所述展示页面的地址生成二维码或条形码;在预定时间或经过预定时长后,删除所述展示页面或者将所述展示页面的状态设置为不可见。

这样,可以利用患者相关的咨询数据,生成有效期为预定时长或者在预定时间后失效的展示页面,并利用该页面生成二维码或条形码,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扫码的方式方便地浏览展示页面,作为诊断时的参考。

一种开放服务接口的心理咨询系统,包括开放服务接口的心理咨询装置,所述开放服务接口的心理咨询装置包括:设置模块,用于设置与第三方平台相应的服务接口;第一接收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服务接口接收患者终端发送的数据并推送到医生终端;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医生终端发送的数据并推送到所述患者终端;判断模块,用于利用所述患者终端发送的数据和所述医生终端发送的数据,判断与所述患者终端相应的患者是否需要线下咨询;发送模块,用于将判断结果发送到所述患者终端。

可选地,所述判断模块包括:分类单元,用于利用所述患者终端发送的数据和所述医生终端发送的数据,获取与所述患者终端相应的患者的分类等级;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患者的分类等级,判断所述患者是否需要线下咨询。

可选地,所述患者终端发送的数据包括症状信息;所述医生终端发送的数据包括第一医生终端发送的数据和第二医生终端发送的数据;所述第一医生终端发送的数据包括第一用药信息;所述第二医生终端发送的数据包括第二用药信息;所述开放服务接口的心理咨询装置还包括:计算模块,用于分别计算所述第一用药信息与所述症状信息的关联度、所述第二用药信息与所述症状信息的关联度并发送到所述患者终端。

可选地,所述计算模块包括:计算单元,用于分别计算所述第一用药信息与所述症状信息的关联度、所述第二用药信息与所述症状信息的关联度;比较单元,用于比较所述第一用药信息与所述症状信息的关联度、所述第二用药信息与所述症状信息的关联度;结果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用药信息和所述第二用药信息中与所述症状信息关联度更高的一方作为结果用药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结果用药信息发送到患者终端。

可选地,所述开放服务接口的心理咨询装置还包括模型模块,所述模型模块包括:数据单元,用于利用多个患者的所述用药信息与所述症状信息获取训练数据集;或者,利用所述用药信息与所述症状信息的标准数据获取所述训练数据集;训练单元,用于利用深度学习对所述训练数据集进行训练,获取表征所述用药信息与所述症状信息之间对应关系的用药模型;所述计算模块用于利用所述用药模型,分别计算所述第一用药信息与所述症状信息的关联度、所述第二用药信息与所述症状信息的关联度并发送到所述患者终端。

可选地,所述开放服务接口的心理咨询装置还包括展示模块,所述展示模块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与所述患者终端相应的患者的咨询数据;生成单元,用于利用所述咨询数据,生成展示页面;标识单元,用于利用所述展示页面的地址生成二维码或条形码;定时单元,用于在预定时间或经过预定时长后,删除所述展示页面或者将所述展示页面的状态设置为不可见。

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三方平台,所述第三方平台是微信公众号或应用程序。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指令,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上述任一项开放服务接口的心理咨询方法。

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上述任一项开放服务接口的心理咨询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效果包括:

本申请公开了开放服务接口的心理咨询方法及系统、电子设备、计算机存储介质,通过开放给第三方平台的服务接口为患者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患者可以线上咨询自己的心理问题,咨询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可以用来判断患者是否需要线下咨询,据此可以将不同程度的患者分流:对数量较多、问题较轻的患者,并非必须在医院或医疗机构挂号就诊,可以判断其不需要进行线下咨询;对占比较小、问题较重的患者,可以判断其需要进行线下咨询,建议其去往医院或者心理咨询诊所接受面对面服务。本申请可以对医疗资源进行更为有效的分配,不但提高了患者心理咨询的效率,还可以有效筛选重点患者进行一对一重点诊疗,并且能够通过线下治疗更大限度地挽救问题较重的患者。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开放服务接口的心理咨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步骤s14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步骤s16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开放服务接口的心理咨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开放服务接口的心理咨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放服务接口的心理咨询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61、开放服务接口的心理咨询装置;611、设置模块;612、第一接收模块;613、第二接收模块;614、判断模块;6141、分类单元;6142、判断单元;615、发送模块;616、计算模块;6161、计算单元;6162、比较单元;6163、结果单元;6164、发送单元;617、模型模块;6171、数据单元;6172、训练单元;618、展示模块;6181、获取单元;6182、生成单元;6183、标识单元;6184、定时单元;62、第三方平台;63、患者终端;64、医生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参见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开放服务接口的心理咨询方法,包括步骤s11~s15。

步骤s11:设置与第三方平台相应的服务接口。

第三方平台可以是微信公众号、支付宝生活号、小程序或应用程序。

步骤s12:通过服务接口接收患者终端发送的数据并推送到医生终端。

患者终端发送的数据可以包括症状信息。症状信息可以是患者自述症状,例如是不开心、失望、抑郁、消极等,也可以是系统自动生成的患者症状,还可以是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给出的患者症状。

患者终端发送的数据的类型可以包括文字、音频、图像和视频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患者终端的可以是患者,或者患者的家人、朋友等。患者是指使用心理咨询服务的人。

步骤s13:接收医生终端发送的数据并推送到患者终端。

医生终端发送的数据的类型可以包括文字、音频、图像和视频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医生终端的可以是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或者其他人群。医生是指接受患者咨询的人,例如是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

其中,步骤s13可以包括:通过服务接口接收医生终端发送的数据并推送到患者终端。

步骤s14:利用患者终端发送的数据和医生终端发送的数据,判断与患者终端相应的患者是否需要线下咨询。

参见图2,步骤s14可以包括步骤s21~s22。

步骤s21:利用患者终端发送的数据和医生终端发送的数据,获取与患者终端相应的患者的分类等级。例如,患者的分类等级可以包括轻度、中度和重度。

步骤s22:根据患者的分类等级,判断患者是否需要线下咨询。例如可以判断轻度患者不需要线下咨询,判断中度和重度患者需要线下咨询。

这样,可以根据咨询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对患者进行分类,利用分类等级表征患者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在此基础上可以重点关注心理问题严重的患者。

步骤s15:将判断结果发送到患者终端。

这样,通过开放给第三方平台的服务接口为患者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患者可以线上咨询自己的心理问题,咨询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可以用来判断患者是否需要线下咨询,据此可以将不同程度的患者分流:对数量较多、问题较轻的患者,并非必须在医院或医疗机构挂号就诊,可以判断其不需要进行线下咨询;对占比较小、问题较重的患者,可以判断其需要进行线下咨询,建议其去往医院或者心理咨询诊所接受面对面服务。本实施例可以对医疗资源进行更为有效的分配,不但提高了患者心理咨询的效率,还可以有效筛选重点患者进行一对一重点诊疗,并且能够通过线下治疗更大限度地挽救问题较重的患者。

医生终端发送的数据可以包括第一医生终端发送的数据和第二医生终端发送的数据。第一医生终端发送的数据可以包括第一用药信息,第二医生终端发送的数据可以包括第二用药信息。第一用药信息和第二用药信息都是用药信息,用药信息可以包括药品的标识、数量、用法和用量。药品的标识可以是药品的名称或者编号信息。药品的用法例如是内服或外服,一日三次等。药品的用量例如是一次一片或者一次一袋。

继续参见图1,步骤s15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16:分别计算第一用药信息与症状信息的关联度、第二用药信息与症状信息的关联度并发送到患者终端。用药信息与症状信息的关联度可以用数值或等级来表示,数值例如是百分比,例如关联度可以是80%、85%;还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例如关联度是80分或85分。关联度用等级来表示时,例如是关联度较高、关联度一般、不相关。

心理问题对人的影响巨大,一旦误诊将会带来严重后果,因此,患者有可能会选择两个医生进行咨询,从而可能发生两个医生给出的用药信息不同的情况,当两个医生建议的用药信息不同时,可以自动将两种用药信息与症状信息的关联度计算出来并推送给患者,患者可以根据关联度的高低自行选择其中一个用药信息。

参见图3,步骤s16可以包括s31~s34。

步骤s31:分别计算第一用药信息与症状信息的关联度、第二用药信息与症状信息的关联度。

步骤s32:比较第一用药信息与症状信息的关联度、第二用药信息与症状信息的关联度。

步骤s33:将第一用药信息和第二用药信息中与症状信息关联度更高的一方作为结果用药信息。结果用药信息也是用药信息。

步骤s34:将结果用药信息发送到患者终端。

这样,可以帮助用户做出选择,自动将关联度更高的用药信息作为结果用药信息推送给用户,省去用户手动选择的时间,使确定用药信息的环节更加高效快捷。

参见图4,步骤s16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r41~r42。

步骤r41:利用多个患者的用药信息与症状信息获取训练数据集;或者,利用用药信息与症状信息的标准数据获取训练数据集。

步骤r42:利用深度学习对训练数据集进行训练,获取表征用药信息与症状信息之间对应关系的用药模型。

此时,步骤s16可以包括:利用用药模型,分别计算第一用药信息与症状信息的关联度、第二用药信息与症状信息的关联度并发送到患者终端。

这样,可以利用深度学习建立用药模型,用于计算两种用药信息和症状信息的关联度。

参见图5,步骤s15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51~s54。

步骤s51:获取与患者终端相应的患者的咨询数据。

咨询数据可以包括医生标识、咨询次数、咨询时长、个人意愿、症状信息、医生意见中一种或多种。医生标识可以是医生姓名或编号信息。咨询次数是指患者线上咨询的次数,包括患者对同一医生的咨询次数和患者对不同医生的咨询次数。咨询时长可以包括患者每次咨询的时长和总咨询时长。个人意愿是指患者主动表达的意愿,例如是“陪我聊天,我就想找个人说说话”。医生意见包括医生给到患者的意见和建议等,还可以包括医生上传到系统的补充说明。

咨询数据的获取方式可以是:利用患者终端发送的数据和医生终端发送的数据获取咨询数据。

步骤s52:利用咨询数据,生成展示页面。

展示页面的内容可以包括医生标识、咨询次数、咨询时长、个人意愿、症状信息、医生意见中一种或多种。

展示页面的内容的数据类型可以包括文字、音频、图像和视频中的一种或多种。

步骤s53:利用展示页面的地址生成二维码或条形码。

这样,用户、医生或其他人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或条形码的方式浏览展示页面。

步骤s54:在预定时间或经过预定时长后,删除展示页面或者将展示页面的状态设置为不可见。

预定时间可以是预先设定的某个时刻,例如是当天晚上八点钟。预定时长是预先设定的时长,例如是3个小时。展示页面被删除或者状态被设置为不可见后,任何人都无法再通过扫描二维码或条形码的方式浏览患者的咨询数据,保护患者的隐私。

这样,可以利用患者相关的咨询数据,生成有效期为预定时长或者在预定时间后失效的展示页面,并利用该页面生成二维码或条形码,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扫码的方式方便地浏览展示页面,作为诊断时的参考;由于有效期有限,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用户隐私被泄露的情况。

参见图6,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开放服务接口的心理咨询系统,包括开放服务接口的心理咨询装置61,开放服务接口的心理咨询装置61包括设置模块611、第一接收模块612、第二接收模块613、判断模块614和发送模块615,其中,设置模块611、第一接收模块612、第二接收模块613、判断模块614和发送模块615顺序连接。

开放服务接口的心理咨询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三方平台62,第三方平台62可以是微信公众号、支付宝生活号、小程序或应用程序。第三方平台62可以与开放服务接口的心理咨询装置61进行数据交互。

开放服务接口的心理咨询系统还可以包括患者终端63和医生终端64。患者终端63和医生终端64可以分别与开放服务接口的心理咨询装置61和第三方平台62进行数据交互。

设置模块611用于设置与第三方平台62相应的服务接口。设置模块611可以与第一接收模块612进行数据交互。

第一接收模块612用于通过服务接口接收患者终端63发送的数据并推送到医生终端64。第一接收模块612还可以与第二接收模块613进行数据交互。

第二接收模块613用于接收医生终端64发送的数据并推送到患者终端63。第二接收模块613还可以与判断模块614进行数据交互。

判断模块614用于利用患者终端63发送的数据和医生终端64发送的数据,判断与患者终端63相应的患者是否需要线下咨询。判断模块614还可以与第一接收模块612、发送模块615进行数据交互。

发送模块615用于将判断结果发送到患者终端63。

患者终端63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计算机、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音箱或其他智能终端设备。

医生终端64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计算机、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音箱或其他智能终端设备。

判断模块614可以包括分类单元6141和判断单元6142,分类单元6141与判断单元6142可以进行数据交互。

分类单元6141用于利用患者终端63发送的数据和医生终端64发送的数据,获取与患者终端63相应的患者的分类等级。

判断单元6142用于根据患者的分类等级,判断患者是否需要线下咨询。

患者终端63发送的数据可以包括症状信息。医生终端64发送的数据可以包括第一医生终端64发送的数据和第二医生终端64发送的数据。第一医生终端64发送的数据可以包括第一用药信息。第二医生终端64发送的数据可以包括第二用药信息。其中,第一医生终端64、第二医生终端64都是医生终端64。

开放服务接口的心理咨询装置61还可以包括计算模块616,用于分别计算第一用药信息与症状信息的关联度、第二用药信息与症状信息的关联度并发送到患者终端63。计算模块616分别与第一接收模块612、第二接收模块613进行数据交互。

计算模块616可以包括顺序连接的计算单元6161、比较单元6162、结果单元6163和发送单元6164。

计算单元6161用于分别计算第一用药信息与症状信息的关联度、第二用药信息与症状信息的关联度。

比较单元6162用于比较第一用药信息与症状信息的关联度、第二用药信息与症状信息的关联度。

结果单元6163用于将第一用药信息和第二用药信息中与症状信息关联度更高的一方作为结果用药信息。

发送单元6164用于将结果用药信息发送到患者终端63。

开放服务接口的心理咨询装置61还可以包括模型模块617,模型模块617包括数据单元6171和训练单元6172,数据单元6171和训练单元6172可以进行数据交互。模型模块617可以与计算模块616进行数据交互。

数据单元6171用于利用多个患者的用药信息与症状信息获取训练数据集;或者,利用用药信息与症状信息的标准数据获取训练数据集。

训练单元6172用于利用深度学习对训练数据集进行训练,获取表征用药信息与症状信息之间对应关系的用药模型。

此时,计算模块616用于利用用药模型,分别计算第一用药信息与症状信息的关联度、第二用药信息与症状信息的关联度并发送到患者终端63。

开放服务接口的心理咨询装置61还可以包括展示模块618,展示模块618包括顺序连接的获取单元6181、生成单元6182、标识单元6183和定时单元6184。展示模块618分别与第一接收模块612、第二接收模块613进行数据交互。

获取单元6181用于获取与患者终端63相应的患者的咨询数据。

生成单元6182用于利用咨询数据,生成展示页面。

标识单元6183用于利用展示页面的地址生成二维码或条形码。

定时单元6184用于在预定时间或经过预定时长后,删除展示页面或者将展示页面的状态设置为不可见。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指令,使得电子设备执行上述任一项开放服务接口的心理咨询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上述任一项开放服务接口的心理咨询方法。

本申请从使用目的上,效能上,进步及新颖性等观点进行阐述,其设置有的实用进步性,已符合专利法所强调的功能增进及使用要件,本申请以上的说明及附图,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以此局限本申请,因此,凡一切与本申请构造,装置,特征等近似、雷同的,即凡依本申请专利申请范围所作的等同替换或修饰等,皆应属本申请的专利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