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有效溶解奥硝唑或左奥硝唑的溶剂体系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07833发布日期:2020-03-31 10:28阅读:548来源:国知局
能有效溶解奥硝唑或左奥硝唑的溶剂体系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药物制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能有效溶解奥硝唑或左奥硝唑的溶剂体系及其应用,提供一种更安全的奥硝唑注射液或左奥硝唑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奥硝唑和左奥硝唑是继甲硝唑、替硝唑之后的第三代硝基咪唑类广谱抗厌氧菌及抗原虫感染的药物,具有疗效好、耐受性好、组织渗透性好、体内分布广、生物半衰期长等优点,因此,奥硝唑和左奥硝唑是预防和治疗厌氧菌感染的首选药。

目前,现有已上市奥硝唑注射剂有小容量注射液和大容量注射液,左奥硝唑注射剂仅有大容量注射液。然而,现有奥硝唑注射剂和左奥硝唑注射剂均存在如下缺陷:

(1)以注射用水为溶媒的奥硝唑小容量注射液和大容量注射液以及左奥硝唑大容量注射液均存在:①杂质含量高的缺陷。现行标准规定奥硝唑注射剂和左奥硝唑注射剂的杂质限度均较高,奥硝唑注射液的单个杂质限度为0.5%,总杂限度为1.0%;左奥硝唑注射剂的杂质iii限度为1.0%,总杂限度为1.5%。②ph值低的缺陷。在高温灭菌过程中奥硝唑或左奥硝唑水溶液的杂质随溶液ph值增加而快速增加,通常需要维持较低ph值(ph值3.0~3.5)。③血管刺激性强的缺陷。由于奥硝唑水性注射剂的溶液需要控制ph值3.0~3.5,已超出人体耐受ph值4.0~9.0的范围,因而,临床应用常会产生较强烈血管刺激性,同时还会增加输注疼痛及静脉炎的发生率,据统计显示,奥硝唑注射液引起疼痛及各种不同程度静脉炎的患者约为59%。

(2)以大量丙二醇和乙醇为溶媒的原研奥硝唑注射液存在:①丙二醇超安全范围使用的风险。who推荐丙二醇的安全使用范围为每日25mg/kg体重(参见文献cn201710707702),原研的3ml:0.5g和6ml:1.0g规格中分别含丙二醇1.4g和2.8g,按临床首次给药奥硝唑1g计,70kg成人每日输注丙二醇的量为2.8g,即40mg/kg体重,远超过who的推荐用量。②低温易结晶的缺陷。原研长时间放置于4℃以下低温环境,主药奥硝唑易结晶析出,给产品质量带来隐患。③基因毒性警示结构杂质含量较高。处方易产生较大量的环氧结构基因毒性警示结构杂质,含量最高可达0.07%,其安全性未作充分评价,其限度也未作控制。

(3)以大量乙醇为溶媒的原研奥硝唑注射液还存在:①易诱发敏感患者的双硫仑反应。原研的3ml:0.5g和6ml:1.0g规格中分别含有900mg和1800mg乙醇,这极易诱发敏感体质患者出现双硫仑反应,尤其是婴幼儿患者,因主诉困难,易被误诊,耽误最佳治疗时机。②增加生产过程的安全风险。尽管丙二醇的挥发性较低,但高浓度乙醇仍易于从混合液中挥发出来,给玻璃安瓿火焰封口带来生产的安全隐患。

现有技术针对上述缺陷,研究人员已从多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以解决相应技术问题。

有针对大容量奥硝唑注射液或左奥硝唑注射液降低杂质含量、提高稳定性等的技术,如cn1768742a、cn1686116a、cn1332662c、cn101732242a、cn101816650a等。然而,大容量奥硝唑注射液或左奥硝唑注射液均为以注射用水为主要溶剂的水体系,必须经过高温灭菌处理,因此,上述技术虽然解决了奥硝唑或左奥硝唑在水中的溶解性技术问题,但难以同时克服上述缺陷(1)中的杂质含量高和血管刺激性强的技术难题。

有针对小容量奥硝唑注射液或左奥硝唑注射液水体系开展研究,以降低杂质含量、提高稳定性、降低毒副反应等的技术,如cn101697969a、cn102335126a、cn110538144a、cn107224429b、cn107184548b、cn107737099b等。其中后三者采用控制左奥硝唑注射液中乙酸根、乙酸胺和硝酸根的量来降低其毒性反应发生率,然而其制备过程中仍需调节ph值至3.0~4.0和经高温灭菌,说明书中也未明确杂质控制情况。cn103505411a利用长链聚乙二醇4000的增稠作用和助悬作用,增加了小容量奥硝唑注射液水体系的物理稳定性,但其制备经过了高温灭菌和ph调节(2.5~4.5)过程,同时长链聚乙二醇4000常作为固体制剂的赋形剂,将其作为注射用途的辅料,会给制剂带来潜在的安全风险。因此,这些技术虽然解决了奥硝唑注射液或左奥硝唑注射液在水中的溶解性技术问题,但仍难以同时克服上述缺陷(1)中的杂质含量高和血管刺激性强的技术难题。

有针对奥硝唑注射剂或左奥硝唑注射剂水体系存在的因ph过低而引起的滴注疼痛和脉管炎的临床顺应性问题而开展研究的技术。cn110538144a将5~10mmol/l磷酸三钠溶液作为稀碱液,希望作为奥硝唑注射剂或左奥硝唑注射剂的产品伴侣,专门用于临床给药时中和奥硝唑注射剂的低ph值,使奥硝唑注射剂输注时维持ph值在5.0~6.0范围内,以缓解滴注疼痛和引起脉管炎,然而,该技术对奥硝唑注射剂降低杂质含量和提高稳定性并没有帮助,同时使奥硝唑注射剂的临床用药更加复杂。

有针对小容量奥硝唑注射液或左奥硝唑注射液有机体系开展研究,以降低杂质含量、提高稳定性、降低毒副反应等的技术,如cn103006554b、cn1040135571b、cn107496351a、cn107041868a等。其中,cn103006554b通过控制乙醇占比60%~100%来控制杂质含量,同时克服了上述缺陷(1)和(2)中的杂质含量高、ph值偏酸、丙二醇超限使用等的诸多技术问题,然而3ml:0.5g和6ml:1.0g规格中分别含有乙醇高达1530mg~2500mg和3060mg~5000mg,增加了上述缺陷(3)出现双硫仑反应的风险,同时高乙醇浓度也会增加输注刺激性和增加低温的不稳定性。cn1040135571b利用甘油和乙醇共同增溶奥硝唑,成功克服了上述缺陷(1)和(2)中的杂质含量高、ph值偏酸、丙二醇超限使用等的诸多技术问题,然而该体系的奥硝唑在低温下(12℃以下)易结晶析出,给制剂的贮藏和临床使用带来了新的问题。cn107496351a利用无水乙醇和聚乙二醇-15-羟基硬脂酸酯(hs15)共同增溶奥硝唑或左奥硝唑,成功克服了上述缺陷(1)和(2)中的杂质含量高、ph值偏酸、丙二醇超限使用等的诸多技术问题,但该技术的增溶机制为胶束理论,奥硝唑在血浆中可能与聚乙二醇-15-羟基硬脂酸酯形成胶束而改变其体内药学行为,从而给奥硝唑注射液的疗效和安全性带来不确定性。cn107041868a将微量乙酸-乙酸钠水溶液添加进丙二醇-乙醇有机体系之中,以改善临床输注的ph值,进而改善输注刺激性,然而研究发现丙二醇-乙醇体系对水较为敏感,微量水极易导致杂质增加,因此,该技术难以兼顾刺激性问题和杂质增加问题。

还有将奥硝唑或左奥硝唑制备成冻干粉针剂以降低杂质含量、提高稳定性、降低毒副反应等的技术等的技术,如cn103989640b、cn109771378a等。这些技术虽然可成功克服上述缺陷(1)、(2)和(3)中的杂质含量高、ph值偏酸、丙二醇超限使用、双硫仑反应等的诸多技术问题,然而是以降低无菌保障水平,极大增加了奥硝唑注射液的生物安全风险为代价的。此外,cn103989640b采用聚乙二醇-15-羟基硬脂酸酯和β-环糊精复合增溶奥硝唑,添加赋形剂甘露醇,将其制备成冻干制剂,其增溶奥硝唑的机制存在聚乙二醇-15-羟基硬脂酸酯的胶束理论、β-环糊精的包合理论甚至是两者的复合作用,会增加奥硝唑体内药学行为的复杂性,给其注射液的疗效和安全性带来不确定性,此外普通β-环糊精还不适合用作注射用途的辅料。

可见,现有技术均只是从不同角度解决奥硝唑注射剂或左奥硝唑注射剂不同方面的技术问题,无法同时解决存在的所有或者绝大部分技术问题。

综上所述,针对上述奥硝唑注射剂和左奥硝唑注射剂的制剂缺陷,急需开发出能有效溶解奥硝唑或左奥硝唑的溶剂体系,以同时解决奥硝唑注射剂或左奥硝唑注射剂的杂质增长控制问题、ph值过低问题、丙二醇超量使用问题、低温易结晶问题、药源性双硫仑反应问题、生产安全问题、等等,以最大程度满足临床需要,改善患者的用药安全性和顺应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有效溶解奥硝唑或左奥硝唑的溶剂体系及应用,同时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杂质增长控制、ph值过低、丙二醇超量使用、低温易结晶、药源性双硫仑反应、生产安全等诸多技术问题,以便最大程度满足临床安全用药需求,增加患者用药顺应性。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能有效溶解奥硝唑或左奥硝唑的溶剂体系,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为奥硝唑或左奥硝唑,所述溶剂体系为短链聚乙二醇和丙二醇混合的有机溶剂。

其中,所述溶剂体系中短链聚乙二醇和丙二醇混合质量分数比为30~100:0~70。优选混合质量分数比为60~90:40~10。

进一步,所述短链聚乙二醇选自聚乙二醇200、聚乙二醇300、聚乙二醇400、聚乙二醇600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聚乙二醇300和聚乙二醇400的一种或二种。

进一步,本发明提供一种注射液,包括两种规格:

规格1:活性成分为奥硝唑或左奥硝唑0.5g,用有机溶剂溶解并定容至1.0ml~2.0ml;优选有机溶剂溶解并定容至1.5ml;

规格2:活性成分为奥硝唑或左奥硝唑1.0g,用有机溶剂溶解并定容至2.0ml~4.0ml;优选有机溶剂溶解并定容至3.0ml;

所述有机溶剂为短链聚乙二醇和丙二醇按质量分数比为30~100:0~70混合而成。优选有机溶剂为短链聚乙二醇和丙二醇混合质量分数比为60~90:40~10。

进一步,所述短链聚乙二醇选自聚乙二醇200、聚乙二醇300、聚乙二醇400、聚乙二醇600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聚乙二醇300和聚乙二醇400的一种或二种。

进一步,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注射液的制备方法,由上述配比的活性成分和有机溶剂配制而成,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溶解:将所述有机溶剂置于容器中充分混匀,然后加入活性成分,20~80℃搅拌下完全溶解,得到溶液1;

2)除热原:将步骤1)得到的溶液1经过除热原处理;

3)除菌:将步骤2)得到的溶液2经过0.20μm的微孔滤膜处理,得到溶液3;

4)灌封:将步骤3)得到的溶液3经中间品检测,合格后灌装至玻璃或塑料容器中,封口;

5)灭菌:采用f0值大于8(优选大于12)的灭菌条件对步骤4)得到的灌封溶液进行灭菌处理,冷却,灯检,包装即得;f0值优选大于12。

进一步,所述步骤2)为向步骤1)得到的溶液1中加入药用炭,20~80℃保温搅拌10~120min,过滤脱炭,得到的流出液为溶液2;或者,将步骤1)得到的溶液1用合适分子量的超滤膜装置处理,得到的流出液为溶液2;或者,在a级洁净区采用热原合格的原辅料,不经过除热原处理,直接将制备的溶液1作为溶液2。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同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有效溶解奥硝唑或左奥硝唑的溶剂体系,使奥硝唑注射液或左奥硝唑注射液的溶剂用量显著减少。利用本发明优化的有机溶剂用量,可获得性能良好的1.5ml:0.5g和3.0ml:1.0g规格的奥硝唑或左奥硝唑注射液,相较于已上市奥硝唑注射液规格3ml:0.5g、6ml:1.0g、5ml:0.25g、5ml:0.5g、10ml:0.5g等,可大大降低溶剂用量,增加用药安全性。

2、本发明提供了一个适宜酸碱度的奥硝唑注射液或左奥硝唑注射液。利用本发明制备的注射液可维持临床输注ph值5~7,相较于已上市水性奥硝唑注射剂和左奥硝唑注射剂的低ph值,可大幅降低临床输注刺激性和静脉炎发生的可能性。

3、本发明提供了一个低温不易结晶析出的奥硝唑注射液或左奥硝唑注射液。本发明优化的1.5ml:0.5g和3.0ml:1.0g规格,在2~8℃低温环境长时间存放不会结晶析出,而相同浓度的丙二醇-乙醇体系易于结晶析出,可显著增加贮藏运输稳定性和临床用药方便性。

4、本发明提供了一个极低杂质含量的奥硝唑注射液或左奥硝唑注射液。本发明制备的奥硝唑或左奥硝唑的注射剂的杂质个数少,杂质ii、杂质iii以及总杂含量均显著低于原研奥硝唑注射液更远低于水性注射剂,同时具有良好的贮藏稳定性和配伍稳定性。

5、本发明提供了一个不含乙醇的奥硝唑注射液或左奥硝唑注射液,可有效避免临床用药的药源性双硫仑反应的发生,特别适用于婴幼儿、老年、体弱等敏感体质患者用药。

6、本发明提供了一个丙二醇用量大幅降低的奥硝唑注射液或左奥硝唑注射液。利用本发明制备的注射液,按照4ml:1.0g规格以及丙二醇占溶剂50%计,成人(70kg)每天的丙二醇最大用量为29.6mg/kg体重;按照优化的3ml:1.0g规格以及丙二醇占溶剂40%和20%计,成人(70kg)每天的丙二醇最大用量分别为17.76mg/kg体重和8.88mg/kg体重,远低于原研40mg/kg体重的用量,符合who推荐的每日25mg/kg体重的安全使用范围,可消除超安全范围使用的担忧。

7、本发明提供了一个高无菌保障水平的奥硝唑注射液或左奥硝唑注射液。利用本发明制备的注射液,可在f0值大于12的条件下灭菌,可大大降低无菌检查项不合格的风险。

8、本发明提供了一个不改变体内药学行为的奥硝唑注射液或左奥硝唑注射液。利用本发明和原研处方制备的奥硝唑注射液的大鼠血浆auc0-t相近,药时曲线相似因子f2高达95%。

附图说明

图1为杂质i的结构式;

图2为杂质ii的结构式;

图3为杂质iii的结构式;

图4为实施例47色谱图;

图5为实施例51色谱图;

图6为对比例25色谱图;

图7为对比例26色谱图;

图8为对比例28色谱图;

图9为对比例29色谱图;

图10为对比例31色谱图;

图11为对比例32色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经历了溶解体系建立、杂质控制试验、低温结晶试验、稳定性试验、刺激性试验、溶血性试验、体内药学行为评价等多个研究阶段,通过实现多个阶段性目标而完成的。

下面结合本发明的实施阶段,用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试验例1:有效溶解体系的建立

(1)有机溶剂体系筛选

本发明的目标之一是建立一种能有效溶解奥硝唑或左奥硝唑的溶剂体系,显著减少溶剂用量。为了实现该目标,本发明人试验了纯水体系、纯有机溶剂体系、水和有机溶剂混合体系、水和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有机溶剂和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等,结果显示,纯水体系难以有效降低制剂体积,溶解0.25g奥硝唑的溶剂体积不低于5ml;其余体系均能不同程度降低制剂的溶剂体积,其中丙二醇+乙醇、表面活性剂(如聚乙二醇-15-羟基硬脂酸酯、聚山梨酯80等)+有机溶剂(如乙醇、丙二醇、二甲基甲酰胺等)、短链聚乙二醇(聚乙二醇200、聚乙二醇300、聚乙二醇400、聚乙二醇600等)+有机溶剂(如乙醇、丙二醇、二甲基甲酰胺等)等有机体系具有很强溶解奥硝唑和左奥硝唑的能力,多个体系室温溶解0.5g奥硝唑所需溶剂可低至0.5ml。研究还发现,混合溶剂对奥硝唑的溶解具有协同作用,混合溶剂比例对协同作用影响显著,部分混合溶剂的协同作用强弱排序为:peg200+乙醇、丙二醇+乙醇、peg400+乙醇、peg400+丙二醇、二甲基甲酰胺+乙醇、peg600+乙醇、甘油+乙醇等。因此,本发明重点选择短链聚乙二醇、丙二醇、乙醇、二甲基甲酰胺等的一种或多种混合有机溶剂体系,进行奥硝唑和左奥硝唑溶解体系的优化。

实施例1~11:不同有机体系对奥硝唑或左奥硝唑的溶解能力(1)(室温)

实验步骤:先按比例混合各种溶剂,再加入过量的奥硝唑或左奥硝唑,在室温下搅拌溶解20分钟,用0.22微米微孔滤膜过滤去除未溶解药物,用分光光度法(318nm)测定溶液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药物溶解度。注:各组分的量为重量份,下同。

表1:实施例1~11

对比例1~11:不同有机体系对奥硝唑或左奥硝唑的溶解能力(2)(室温)

实验步骤:同实施例1~11。

表2:对比例1~11

实施例12~17和对比例12~16:不同有机体系对奥硝唑或左奥硝唑的溶解能力(3)(30℃)

实验步骤:除温度为30℃外,其他同实施例1~11。

表3:实施例12~17和对比例12~16

实施例18~26和对比例17、18:不同有机体系对奥硝唑或左奥硝唑的溶解能力(4)(30℃)

实验步骤:同实施例12~17。

表4:实施例18~26和对比例17、18

根据上述试验结果,综合考虑各有机溶剂的安全性、使用频率、易加工性、对奥硝唑或左奥硝唑的溶解效果等,本发明优选有溶剂体系为peg300-丙二醇、peg400-丙二醇、peg300-乙醇、peg400-乙醇,以及peg300和/或peg400与丙二醇和/或乙醇的混合体系。同时可见,在30℃环境中原研的丙二醇-乙醇混合溶剂溶解奥硝唑和左奥硝唑的能力高于本发明体系。

(2)低温稳定性试验

试验过程:分别用不同比例的peg300-丙二醇、peg400-丙二醇、peg300-乙醇、peg400-乙醇、peg400-乙醇+丙二醇、peg300-乙醇+丙二醇以及原研丙二醇-乙醇体系1ml、1.5ml和2ml,溶解奥硝唑或左奥硝唑0.5g,将溶液置于西林瓶中封口,置于2~8℃低温环境30天,观察药物结晶析出情况。注:[1]各组分的量为重量份,下同。

实施例27~36:低温稳定性试验(1)

表5:实施例27~36

实施例37~46:低温稳定性试验(2)

表6:实施例37~46

对比例19~24:低温稳定性试验(3)

表7:对比例19~24

根据上述结果可知,溶解奥硝唑或左奥硝唑0.5g,短链聚乙二醇(peg300或peg400)与丙二醇和/或乙醇混合溶剂用量不少于1.5ml,可以确保注射液良好的低温稳定性。同时可以发现意想不到的试验结果,在相同奥硝唑浓度下原研丙二醇-乙醇溶剂体系的低温稳定性远不如本发明体系。

试验例2:杂质控制试验

本发明的目标之二是寻找一种能有效控制杂质个数和杂质含量的技术方案。结合第一目标,本发明人试验了水体系(如纯水体系、水和有机溶剂混合体系、水和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等)和有机纯体系(如有机溶剂体系、有机溶剂和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等)的酸碱度、酸碱物质种类、配制顺序、配制温度、灭菌温度、抗氧剂、残氧浓度等对奥硝唑注射剂和左奥硝唑注射剂杂质种类和杂质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水体系难以有效降低杂质含量,杂质尤其是杂质ii(2-甲基-5-硝基-1-(2,3-二羟基丙基)咪唑,结构参见附图2)含量高;有机体系能显著降低的杂质含量,尤其可显著降低杂质ii的含量,然而有机体系易于生成基因毒性警示结构杂质iii(参见附图3)。因此,本发明重点选择有机体系进行杂质控制。

实施例47~54和对比例25~32:不同体系的有关物质情况

样品制备步骤:称取处方量的有机溶剂,混合,加入奥硝唑或左奥硝唑,在一定温度下搅拌溶解,定容,分装,封口,121℃灭菌12min,降温,即得。下同。

杂质检测方法:取样品适量,用流动相稀释至奥硝唑或左奥硝唑浓度约为1mg/ml,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1ml,置100ml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溶液。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溶液各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流动相为甲醇-水(20:80),检测波长为318nm,色谱柱为c18柱。按自身对照法计算各杂质峰的含量。下同。实施例47和51以及对比例25、26、28、29、31和32的色谱图见附图4~11。

表8:实施例47~54和对比例25~32

上述结果显示,本发明可显著降低杂质的个数和含量,杂质含量均远低于ich要求的0.1%限度要求,而水体系难以控制杂质个数和减少杂质含量。发明人地惊奇地发现,本发明peg300/peg400-乙醇体系不产生杂质ii,同时杂质iii含量低于0.02%,显著低于peg300/peg400-丙二醇体系和原研丙二醇-乙醇体系。同时还可见,无论杂ii、杂iii和总杂含量,还是杂质个数,本发明均远低于水性体系。

试验例3:ph值控制试验

本发明的目标之三是寻找一种能有效克服低ph值的技术方案。结合第一和二个目标,本发明人试验了水体系和有机纯体系的酸碱度控制对奥硝唑和左奥硝唑溶解、杂质种类、杂质含量等的影响。结果显示,含水体系难以提高奥硝唑注射剂和左奥硝唑注射剂溶液的ph值,致使临床输注ph值仍较低;纯有机体系勿需添加酸性组分即可有效控制杂质含量增长,可维持适宜的临床输注ph值5~7。

实施例47~54和对比例25~27及33~39:不同体系ph对有关物质的影响

表9:实施例47~54和对照例25~27及33~39

根据上述结果,发明人惊奇地发现,本发明无需添加酸碱度调节剂,即使输注ph值满足人体耐受ph值4~9,本发明可维持人体耐受良好的临床输注ph值5~7,同时可以有效控制杂质水平远低于ich要求的不超过0.1%的限度,尤其是peg300/400-乙醇体系。然而含水体系必须调节ph值至3.0~3.5,才能控制相对低的杂质水平,然而仍远超过ich要求的0.1%限度。因此,本发明取得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既可有效控制杂质水平和杂质个数,尤其是具有潜在基因毒性杂质iii的含量的控制,又可有效解决低ph值输注带来的刺激性和静脉炎发生问题。这是现有技术难以达到的。

试验例4:高温灭菌试验

本发明的目标之四是寻找一种能耐受过度灭菌的高无菌保障水平(f0值≥12)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人开展了奥硝唑或左奥硝唑注射剂的水体系和有机纯体系耐受高温灭菌的程度试验。结果显示,含水体系对高温灭菌的耐受性很差,杂质含量和个数增加显著;而本发明对高温灭菌的耐受性良好。

实施例55~60和对比例40~45:不同体系灭菌条件对有关物质的影响表10:实施例55~60和对比例40~45

根据上述结果,发明人惊奇地发现,本发明耐受高温灭菌的能力显著高于现有技术,尤其优于水体系。

试验例5:尾静脉刺激性试验

实验步骤:取peg400-乙醇(3:2)、peg400-丙二醇(3:2)和丙二醇-乙醇(原研)体系的奥硝唑注射液以及生理盐水,分别缓慢注射雌雄小鼠尾静脉各3只,给药量为78mg/kg,于穿刺点近心端上方1cm处用游标卡尺测量鼠尾直径,测量时间为给药前、给药后5、10、15、30、45、1、2、4、8、12、24和48h。

肿胀程度计算:肿胀度=(注射后鼠尾直径-注射前鼠尾直径)/注射前鼠尾直径×100%。

实施例61~64和对比例46~49:不同体系的小鼠尾静脉刺激性试验

根据上述结果,发明人惊奇地发现,本发明的血管刺激性明显小于丙二醇-乙醇体系。

试验例6:大鼠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试验

实验步骤:取sd大鼠随机分组(约250g,雄鼠),每组各3只。实验前禁食12h,尾静脉注射peg400-乙醇、peg400-丙二醇、丙二醇-乙醇体系的奥硝唑注射液,给药剂量20mg/kg,给药浓度为5mg/ml(临用前用生理盐水稀释)。尾静脉给药后的眼眶取血时间为1min、5min、15min、30min、1h、3h、6h、9h、12h、24h,取血量约0.5ml,装入经肝素钠处理过50μl离心管中,静置30min,8000r/min,离心10min,取上层血浆于洁净的0.5ml离心管中,置-20℃冰箱保存备用。

样品处理:取血浆样品100μl于1.5ml离心管中,加入10μl内标液(40μg/ml),涡旋3min。加入200μl甲醇/异丙醇(1:1)提取液,涡旋3min,12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20μl进行hplc测定,色谱条件同实施例47~54。

根据上述结果,发明人惊奇地发现,本发明的血浆acu与原研体系血浆acu非常接近,药时曲线相似度超过90%,表明本发明未改变奥硝唑或奥硝唑的体内药学行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以本发明为限制,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