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椎间孔镜镜下置入式冲洗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41466发布日期:2019-12-17 21:37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椎间孔镜镜下置入式冲洗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椎间孔镜镜下置入式冲洗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臭氧因其具有氧化、抗炎、镇痛的作用,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治疗,尤其在治疗疼痛类疾病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可用于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增生、风湿、类风湿、关节炎、股骨头坏死、滑膜炎、脊柱炎、颈肩腰腿疼等症状。

臭氧止疼的原理为:(1)灭活或抑制蛋白水解酶和炎性细胞因子.减轻炎症;(2)使闻质细胞和关节软骨合成增多,刺激软骨和纤维原细胞增殖.起到一定的修复作用;(3)抑制缓激肽的释放和抑制炎性介质前列腺索的合成,可以减轻疼痛;(4)促进免疫抑制因子的释放,抑制免疫性反应,一定浓度的臭氧具有免疫激活、调节作用、激活抗氧化酶和清除自由基作用并通过与滑膜及软骨组织的接触能够氧化组织内的蛋白多糖导致水分子的脱失,从而减轻滑膜水肿和炎症反应、起到快速止痛的作用。

然而由于臭氧具有强氧化性,目前常用的塑料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极易被腐蚀,且冲洗和引流需要两套不同的装置对止疼部位进行穿刺,给病人造成痛苦;同时臭氧冲洗废液对现有的负压引流机具有腐蚀作用,因此难以与现有的负压引流机配合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椎间孔镜镜下置入式冲洗引流装置,该装置集冲洗、引流功能于一体,解决了难以与现有的负压引流机配合使用的问题,且减少对患者的穿刺痛苦;同时可防止在使用的过程中臭氧冲洗废液对装置造成腐蚀。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椎间孔镜镜下置入式冲洗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冲洗引流管、负压吸引球囊和废液收集袋,冲洗引流管与负压吸引球囊连接,负压吸引球囊与废液收集袋连接;

所述的冲洗引流管由第一级冲洗引流管、第二级冲洗引流管和第三级冲洗引流管一体成型,第一级冲洗引流管至第三级冲洗引流管的外径逐渐增加,第三级冲洗引流管上设有冲洗接口,冲洗引流管、负压吸引球囊和废液收集袋的内壁上设有聚四氟乙烯涂层;

所述的负压吸引球囊的两端设有单向接头,冲洗引流管和废液收集袋分别与两端的单向接头连接,所述的单向接头内设有单向阀芯,单向阀芯由第一阀座、阀片和第二阀座组成,第一阀座和第二阀为圆柱状凸台结构,第一阀座的中轴线上开有贯通的进液通道,第二阀座的中轴线上开有贯通的气压通道,气压通道上方环状布置有过流通道,第一阀座和第二阀座之间的单向接头的内壁下两侧各开有一道限位滑槽,阀片设置于第一阀座和第二阀座之间,阀片包括承托片和形变薄膜,形变薄膜固定于承托片的中心处,承托片上开有过流孔,过流孔的位置与过流通道的位置一一对应,承托片的上下两侧设有限位凸起,承托片的限位凸起嵌入单向接口的限位滑槽中,第一阀座的凸台与阀片形成凸凹闭合时对阀片的过流孔形成封闭。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级冲洗引流管的外径为2-4mm,长度为14-18cm,第一级冲洗引流管至第三级冲洗引流管的外径呈等差数列递增且公差为1mm,第一级冲洗引流管和第二级冲洗引流管上设有进深刻度。

优选的,所述的形变薄膜采用聚氨酯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集冲洗、引流功能于一体,解决了难以与现有的负压引流机配合使用的问题,且减少对患者的穿刺痛苦;同时可防止在使用的过程中臭氧冲洗废液对装置造成腐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一种椎间孔镜镜下置入式冲洗引流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述的冲洗引流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所述的负压吸引球囊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所述的负压吸引球囊的单向接头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所述的阀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冲洗引流管,2-负压吸引球囊,3-废液收集袋,11-冲洗接口,12-聚四氟乙烯涂层,21-单向接头,22-第一阀座,23-第二阀座,24-阀片,101-第一级冲洗引流管,102-第二级冲洗引流管,103-第三家冲洗引流管,104-冲洗引流孔,211-限位滑槽,221-进液通道,231-过流通道,232-气压通道,241-形变薄膜,242-过流孔,243-限位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5所示,一种椎间孔镜镜下置入式冲洗引流装置,包括冲洗引流管1、负压吸引球囊2和废液收集袋3,冲洗引流管1与负压吸引球囊2连接,负压吸引球囊2与废液收集袋3连接;

所述的冲洗引流管1由第一级冲洗引流管101、第二级冲洗引流管102和第三级冲洗引流管103一体成型,第一级冲洗引流管101至第三级冲洗引流管103的外径逐渐增加,第三级冲洗引流管103上设有冲洗接口11,冲洗引流管1、负压吸引球囊2和废液收集袋3的内壁上设有聚四氟乙烯涂层12;

所述的负压吸引球囊2的两端设有单向接头21,冲洗引流管1和废液收集袋3分别与两端的单向接头21连接,所述的单向接头21内设有单向阀芯,单向阀芯由第一阀座22、阀片24和第二阀座23组成,第一阀座22和第二阀23为圆柱状凸台结构,第一阀座23的中轴线上开有贯通的进液通道221,第二阀座23的中轴线上开有贯通的气压通道232,气压通道232上方环状布置有过流通道231,第一阀座22和第二阀座23之间的单向接头21的内壁下两侧各开有一道限位滑槽211,阀片24设置于第一阀座22和第二阀座23之间,阀片24包括承托片和形变薄膜241,形变薄膜241固定于承托片的中心处,承托片上开有过流孔242,过流孔242的位置与过流通道231的位置一一对应,承托片的上下两侧设有限位凸起243,承托片的限位凸243起嵌入单向接口的限位滑槽211中,第一阀座22的凸台与阀片24形成凸凹闭合时对阀片24的过流孔242形成封闭。

其中的,所述的第一级冲洗引流管101的外径为2-4mm,长度为14-18cm,第一级冲洗引流管101至第三级冲洗引流管103的外径呈等差数列递增且公差为1mm,第一级冲洗引流管101和第二级冲洗引流管102上设有进深刻度。

本装置的一个具体应用为:第一级冲洗引流管101插入患者的脊柱椎间中,在第一级冲洗引流管101上设有进深刻度,可观察到第一级冲洗引流管101的插入深度,防止过插或者欠插;臭氧水注入装置(如注射器等注入装置)与第三级冲洗引流管103的冲洗接口11连接,注入臭氧水,臭氧水沿冲洗接口11进入第三级冲洗引流管103并经第二级冲洗引流管102、第一级冲洗引流管101从冲洗引流孔104至流出,臭氧水对脊柱椎间进行冲洗,达到消毒止疼的作用;第一级冲洗引流管101、第二级冲洗引流管102和第三级冲洗引流管103的内壁上设有聚四氟乙烯涂层12,在冲洗以及引流的过程中可防止腐蚀冲洗引流管1;冲洗完毕后,挤压负压吸引球囊2,负压吸引球囊2从右端的单向接头21排至废液收集袋3中,负压吸引球囊2在恢复形变时,其内部产生负压并经第二阀座23的气压通道232传递至第二阀座23与阀片之间的空间中,在负压吸引下,阀片24上的形变薄膜发生形变被拖动阀片24向第二阀座23一侧移动,此时阀片24上的过流孔与第二阀座23的过流通道231对齐,负压经第一阀座22的进液通道221传递至冲洗引流管1中,脊柱椎间中的冲洗废液经冲洗引流管1进入单向接口21中,冲洗废液经进液通道221进入并经阀片上的过流孔242和过流通道231进入负压吸引球囊2中,完成冲洗废液的引流;在挤压负压吸引球囊2时,阀片24上的形变薄膜241推动阀片24与第一阀座22紧密贴合,此时阀片24上的过流孔242被第一阀座22完全封堵住,防止发生逆流,而负压吸引球囊2右端的单向接头21打开,冲洗废液被挤压至废液收集袋3中,重复上述动作直至所有的冲洗废液被全部吸引处脊柱椎间;单向接头21上的限位滑槽211可使阀片24的滑动的过程中,过流孔242与第二阀座23的过流通道231的位置保持一一对应。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