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神经传导速度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94088发布日期:2019-12-03 17:31阅读:881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神经传导速度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神经传导速度检测仪。



背景技术:

神经传导速度是用于评定周围神经传导功能的一项诊断技术。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用于各种原因的周围神经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够发现周围神经病的亚临床病灶,能区分是轴索损害还是髓鞘脱失。

在内分泌科中,神经传导速度常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来测定,是由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对人体神经提供一定的电刺激,达到一定的强度和时间阈值后,引起神经纤维的兴奋,并沿着神经纤维的走向将兴奋传递到目标肌肉,目标肌肉在接收到神经的兴奋后,会转换为一次肌肉的动作电位,仪器记录到动作电位后,将这次传导的距离除以传导的时间后,即能检测出神经纤维传导的速度。

使用现有的肌电图诱发电位仪进行神经传导速度检测时,需要装备专有配件,如刺激器、数据线、电位腕带等,且数据线和电位腕带还容易缠绕,这样神经传导速度检测过程繁琐,检测周期长,浪费了大量时间。另外,现有的肌电图诱发电位仪体积较大,不方便移动,现在对床位的病人进行检测时,需要将病人集中到放置肌电图诱发电位仪的房间检测,这样造成了病人的拥挤,影响房间的环境质量,且有些行动不便病人去检测就比较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便携式神经传导速度检测仪,以解决现有的神经传导速度检测设备检测神经传导速度的过程较为繁琐,导致检测周期长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方案:一种便携式神经传导速度检测仪,包括壳体、刺激电极、参考电极和生物传感器,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与刺激电极连接,刺激电极贯穿壳体且与壳体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弹簧与参考电极连接,所述参考电极贯穿壳体且与壳体滑动连接,所述第三弹簧与生物传感器连接,生物传感器贯穿壳体且与壳体滑动连接,所述生物传感器、参考电极和刺激电极的轴线处于同一平面,所述壳体上与生物传感器背离的一侧设有显示屏;所述壳体内固定连接有电路板和电源,所述电路板上设有处理器,所述壳体上设有控制电路板通断电的开关;所述刺激电极、参考电极、生物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均电信号连接在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所述显示屏的信号输入端与处理器的信号输出端电信号连接。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为:使用时,手持壳体靠近患者,将刺激电极、参考电极和生物传感器接触患者皮肤,并且将刺激电极对准神经干,生物传感器对准肌腹,参考电极对准肌腱。然后启动开关,使电路板通电,刺激电极与参考电极分别刺激神经干和肌腱,生物传感器在该神经支配的肌肉上可记录到2次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测定其不同的潜伏期(刺激神经到肌肉收缩所需的时间),用刺激电极和参考电极之间的距离除以两点间潜伏期差,即为神经的传导速度。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1、本方案的神经传导速度检测仪相对于现有的肌电图诱发电位仪中的神经传导速度检测系统,可以单独对患者进行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外形由壳体包覆,便于移动,且结构简单,壳体尺寸可以按实际需求制造,便于携带;2、壳体上带有显示屏,能将处理器接收刺激电极、参考电极以及生物传感器传递的信息计算后,将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显示出来,便于医护人员查看;3、刺激电极、参考电极以及生物传感器与壳体之间均设有弹簧,这样便于适应患者神经干、肌腹和肌腱的不同空间位置,且避免对患者皮肤压迫导致患者吃痛。4、本方案无需安装配件就可以直接使用,操作简单,减少了检测时间。

进一步,所述壳体的两侧设有用于将壳体固定在患者身上的固定带。由于检测神经传导速度需要将刺激电极、参考电极和生物传感器接触皮肤2-3min,也就需要医护人员保持姿势2-3min,而长期保持一个姿势的医护人员的手可能会不由自主地活动,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而用固定带将检测仪绑在患者身上,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劳动程度。

进一步,所述壳体内还设有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滑板,所述第二弹簧远离参考电极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滑板上,所述壳体上设有供参考电极活动的开口,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控制电动伸缩杆伸缩的按钮。其目的是调节参考电极和刺激电极之间的距离,便于进行不同刺激距离的多次试验,以检测神经干不同位置的传导速度。

进一步,所述电源为储电池,所述壳体上设有usb接口,所述usb接口与电路板、储电池电连接。其目的是采用usb接口给储电池充电,另外还可以将处理器中的数据传输到u盘等数据储存器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神经传导速度检测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神经传导速度检测仪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神经传导速度检测仪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壳体1、支撑板2、第三弹簧3、生物传感器4、显示屏5、电路板6、储电池7、usb接口8、开关9、按钮10、电动伸缩杆11、滑板12、参考电极13、第二弹簧14、开口15、刺激电极16、第一弹簧17、导线18、第二带体191、第一带体192、皮带扣193。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图2及图3所示:一种便携式神经传导速度检测仪,包括壳体1、刺激电极16、参考电极13、生物传感器4、显示屏5、电路板6和储电池7,壳体1内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7、第二弹簧14和第三弹簧3,第一弹簧17与刺激电极16连接,刺激电极16贯穿壳体1且与壳体1滑动连接,第二弹簧14与参考电极13连接,参考电极13贯穿壳体1且与壳体1滑动连接,壳体1内还设有电动伸缩杆11,电动伸缩杆11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滑板12,第二弹簧14远离参考电极1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滑板12上,壳体1上设有供参考电极13活动的开口15,壳体1上设有用于控制电动伸缩杆11伸缩的按钮10;第三弹簧3有两个,壳体1内设有两块l形的支撑板2,两个第三弹簧3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一块支撑板2上,另一端均与生物传感器4连接,生物传感器4贯穿壳体1且与壳体1滑动连接,生物传感器4、参考电极13和刺激电极16的轴线处于同一平面。

壳体1上设有安装孔,安装孔与生物传感器4背离,显示屏5固定连接在安装孔中,壳体1上还设有控制电路板6通断电的开关9,电路板6和储电池7均固定连接在壳体1内,电路板6上设有处理器,壳体1上设有usb接口8,usb接口8与电路板6、储电池7通过导线18电信号连接。刺激电极16、参考电极13、生物传感器4的信号输出端均通过导线18电信号连接在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显示屏5的信号输入端与处理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过导线18电信号连接。

壳体1的两侧设有用于将壳体1固定在患者身上的固定带,固定带包括第一带体192和第二带体191,第一带体192上设有皮带扣193。

具体实施过程为:

使用时,手持壳体1靠近患者,将刺激电极16、参考电极13和生物传感器4接触患者皮肤,并且将刺激电极16对准神经干,生物传感器4对准肌腹,参考电极13对准肌腱。然后启动开关9,使电路板6通电,刺激电极16与参考电极13分别刺激神经干和肌腱,生物传感器4在该神经支配的肌肉上可记录到2次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测定其不同的潜伏期(刺激神经到肌肉收缩所需的时间),用刺激电极16和参考电极13之间的距离除以两点间潜伏期差,即为神经的传导速度,此时处理器接收到刺激电极16、参考电极13和生物传感器4中测量到的数据,经过计算后得到神经传导速度的数据,再将该数据传输到显示屏5中显示,便于医护人员查看。

本方案中参考电极13和刺激电极16之间的初始距离预先存入到了处理器中,且处理器可以接收到参考电极13的移动距离,该移动距离处理器可以根据电动伸缩杆11的伸缩速度和伸缩时间来计算。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